摘 要:小學低年級兒童的閱讀課應該是要凸顯“讀”,讓學生去充分地讀,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受到語言的熏陶,以此來提高學生的語感。
關(guān)鍵詞:低年級;閱讀;語感
一、 多樣朗讀,生成語感
朗讀是閱讀教學最基本、最經(jīng)常的訓練方法之一,通過朗讀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低年級學生對語感點的把握不太準,常有添字、漏字、讀破句子的情況,因此,學生讀之前教師要先自己示范讀給學生聽,提醒他們哪些地方要注意,再讓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讀,如自由讀、齊讀、小組讀、指名讀、賽讀、配樂讀等等來提高學生對文本的興趣,進而生成對語言文本的感悟力。
如:師:江南的景色很美,江南荷塘的景色更美。讓我們一起來欣賞這里的美景吧!
(老師范讀,提醒學生注意課文里的易讀錯的字易讀破的句子)/(學生自由讀)/(指名讀,并讓學生進行評價)/(賽讀)/(齊讀)……
師:江南的孩子可真幸福??!一邊采蓮一邊欣賞美麗的景色,就連一條條小魚都生活得那樣自由自在,讓我們跟著音樂一起美美地讀這詩句,邊讀邊想象畫面,把我們江南的美景深深地印在腦海里吧!
在這一教學片段中,教師的范讀只為學生提供了一個模仿的原型,更重要的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的自讀,只有通過學生的自讀,學生才能獲得親身的體驗,才能將文本變成活的立體的東西,變成自己理解和掌握了的東西,教師引導學生“一邊采蓮一邊欣賞美麗的景色”,感受“一條條小魚自由自在地生活”,以及“讓我們美美地讀這詩句,邊讀邊想象畫面,把我們江南的美景深深地印在腦海里吧!”這樣的朗讀都有助于小學生注意力的集中和穩(wěn)定,有助于記憶的加深,也同樣增強了語言文字的感染作用,總之這些都有助于小學生把對語言文字的感知與它的含義聯(lián)系起來的。
二、 完整回答,提升語感
回答問題的完整性也是培養(yǎng)語感的重要性質(zhì)之一。對于低年級兒童來說,他們對句子的成分構(gòu)成還沒有完全理解,但也無須現(xiàn)在就對他們講,可以通過閱讀課老師的提問,對他們回答問題時適當?shù)囊龑c提示,學生就能嘗試著說出一句完整的話,這樣也是可以提升學生的語言感悟力的。
如:
師:誰能把這句話回答完整呢?我看到了……
生:我看到了許多水草。/生:我看到了一只鴨子。/生:我看到了許多小魚兒。
(我看到了青蛙、蓮藕、小蜻蜓、小露珠……)
師:那你們猜猜小魚兒在蓮葉間干什么呢?
生:它們在做游戲呢!/生:它們在捉迷藏。/生:它們有可能在尋找食物呢!
……
低年級小學生識字不多,書面語言積累很少,再加上其他的因素,能夠說出較為通順的句子也是很不容易的。而只有讓孩子們說出完整的句子才能對他們的語感培養(yǎng)有所幫助。學生在回答“你看到了什么呢?”這個問題時,一開始他們的回答是不完整的,老師的適當點撥是很重要的,“我看到了許多水草?!薄拔铱吹搅嗽S多小魚兒?!薄拔铱吹搅饲嗤堋⑸徟?、小蜻蜓、小露珠……”以至于后面回答“那你們猜猜小魚兒在蓮葉間干什么呢?”問題時,“它們在做游戲呢!”“它們在捉迷藏。”“它們有可能在尋找食物呢!”學生們就注意到了回答問題要完整,進而對言語也會有進一步的理解。人只有對言語的理解到了一定的程度,對言語有了一定的積累,才能用言語進行表達,才能樂于去表達,從而就會有語感的產(chǎn)生。
三、 感知統(tǒng)一,發(fā)展語感
感性與理性的奇妙統(tǒng)一也是語感的集中體現(xiàn),能夠魔術(shù)般地把視聽主體有關(guān)的感受、表象、聯(lián)想、理解、情感等等從無意識中喚醒起來,并把它們引導到“前臺”來做生動的表演。
如:
師:讓我們把快樂傳遞給大家,美美地來讀讀詩句吧!
(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配上動作,才能讀得更加入情入境。
(教師做悄悄撥開蓮葉、探身去池里瞧一瞧的動作,做出看到池里景象時的欣喜、快樂之情)
從這堂課的教學片段中,教師引導學生根據(jù)詩句“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眮磉M行表演,讓學生感受到了小魚兒們的快樂與自由自在,同樣也加深了學生對詩句的理解。學生在感知的作用下看出課文中文字所表示的意義,并且迅即做出情感反應,從而就有后面的教學即“讓我們把快樂傳遞給大家,美美地來讀讀詩句吧!”。語感此刻讓學生能夠充分地感受到文字的美以及對于作者那份暢快、滿足的感同身受。
四、 激發(fā)想象,加強語感
低年級的兒童活潑可愛,初入校園的他們沒有受到過過多的紀律約束,所以他們的想象力是很豐富的。在低年級兒童的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十分注重學生想象力的培養(yǎng),讓學生在想象中激發(fā)語感。
師:劃著小船在滿池的荷葉叢中采蓮,這樣的生活多開心。悄悄地撥開蓮葉瞧一瞧,你看到了什么呢?
生:池中有許多水草。/生:看到了一只鴨子。/生:看到了許多小魚兒。
(青蛙、蓮藕、小蜻蜓、小露珠……)
在這一堂課上,老師將語感中的聯(lián)想與想象運用到這一片段的教學中,“悄悄地撥開蓮葉瞧一瞧,你看到了什么?”讓學生去聯(lián)想,去想象自己在撥開蓮葉后的那一瞬間所看到的景象,從他們的回答:水草、鴨子、小魚兒、青蛙、蓮藕、小蜻蜓、小露珠,可以看出學生的想象力還是很豐富的。要知道人對事物的認識總是從簡單到復雜,從具體到抽象,低年級學生對事物只是獲得簡單的具體直觀的認識。而且對于低年級的小學生來說,他們的心理特征帶有明顯的形象性,他們的觀察想象都是出于無意狀態(tài)的。心理學研究證明:四五歲的兒童正處于無意想象時期,而七、八歲的兒童正處于由無意想象向有意想象過渡時期,他們可以從靜止的景物想象出大自然季節(jié)的變化;從圖畫人物的外貌、穿著想象出人物的身份;從人物動作、神態(tài)想象出人物性格和內(nèi)心活動。所以說掀開滿池的荷葉叢,學生們自然而然會想到那些景象。
語感是語文能力的核心,語文教學要著力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那么對于低年級兒童來說,培養(yǎng)他們語感的方法有很多,作為教者的我們,應該多方面多角度地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使其語文素養(yǎng)有所提升。
作者簡介:
徐菲,江蘇省南通市,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qū)川港小學。
amily:Calibri; mso-ascii-theme-font:minor-latin;mso-fareast-font-family:宋體;mso-fareast-theme-font: minor-fareast;mso-hansi-font-family:Calibri;mso-hansi-theme-font:minor-latin'>作者簡介:
熊英,貴州省安順市,貴州省安順市第三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