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引弟 葉巧玲 梁容肇
( 南方醫(yī)科大學附屬小欖醫(yī)院手術室 , 廣東 中山 528415 )
下肢骨折部位主要包括股骨、膝蓋、脛骨以及踝骨等,多為間接外力引起,下肢突然扭轉、跌倒時強力內(nèi)收或外展,或直接受到外力撞擊均可產(chǎn)生,由于局部骨質疏松脆弱,易造成粉碎性骨折[1]。下肢骨折患者會產(chǎn)生不同程度的疼痛、壓痛、腫脹、畸形、功能障礙、開放傷及出血等癥狀,根據(jù)患者病情狀況采取保守治療或手術治療,治療期間的護理質量影響著最終的治療效果[2]。本文主要研究舒適護理模式在下肢骨折患者手術室疼痛中的應用效果,報告如下。
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其中90例下肢骨折手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患者均經(jīng)X射線、CT等影像檢查,符合手術治療標準。選入標準:(1)患者精神狀況和言語表達正常;(2)具備一定的自理能力;(3)無嚴重的心血管及肝腎功能障礙等疾??;(4)患者知情并同意此次試驗研究。排除標準:(1)病理性、陳舊性骨折患者;(2)其它嚴重器質性疾病患者。將90例患者隨機分為2組,每組45人,對照組年齡19-53歲,平均年齡(35.2±2.4)歲,男24例,女21例,觀察組年齡20-53歲,平均年齡(35.0±2.3)歲,男25例,女20例,2組患者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差異對比不明顯,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 護理方式:(1)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模式。①術前向患者講解手術的治療方案、時間、注意事項以及麻醉方式等,使患者對手術有一個基本的了解,對疼痛做好心理準備;②依據(jù)患者的意識狀態(tài)、手術方式、牽引情況、肢體受傷程度,以及肢體末梢溫度、顏色、活動度和血液循環(huán)程度等采取相應的功能體位;③手術期間密切關注患者呼吸、血壓、心電圖的變化,防止引流管發(fā)生脫落、折疊等,觀察受壓部位有無壓紅或破潰等異常情況;④出現(xiàn)異常情況時及時通知醫(yī)師,配合醫(yī)師完成相應的處理工作;⑤做好術后的護理工作,檢查患者的身體狀況,了解患者肢體疼痛感覺,依據(jù)患者的需求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將患者送回病房。(2)觀察組。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采用舒適護理模式,以降低手術室疼痛為主,主要包括以下護理內(nèi)容:①環(huán)境護理。術前開啟空氣凈化系統(tǒng),降低空氣細菌含量,將溫度控制在24℃-25℃,濕度控制在50%-60%,提高手術室環(huán)境的舒適度,降低患者緊張感;②對患者手術室疼痛進行評估。根據(jù)年齡、心理狀態(tài)以及疼痛原因和程度的不同,采用解除疼痛刺激源、藥物止痛、物理止痛、心理護理等措施;③體位護理。根據(jù)手術要求,將患者處于功能體位,在患者身下墊上柔軟的棉墊,避免造成神經(jīng)肌肉損傷和壓瘡;④按照患者疼痛級別給予合適的鎮(zhèn)痛藥物。輕度疼痛可使用非類固醇抗炎劑,中度疼痛增加弱效鴉片類藥物,重度疼痛則使用強效鴉片類藥物;⑤實施麻醉后,協(xié)助患者翻身,使之放松,減少心理壓力,減少疼痛感。多數(shù)患者在手術開始后易產(chǎn)生心理性疼痛,主要是由過度的焦慮感和緊張感引起的,在術前應及時與患者溝通,用溫和的言語鼓勵和安撫,平穩(wěn)患者情緒,降低心理疼痛感,同時,在麻醉和手術操作過程中避免談論與手術無關的話,以免影響患者情緒;⑥手術開始后,可適當采用柔和的語氣方式安撫患者緊張感,減弱因手術、疼痛產(chǎn)生的應激反應,在不同手術環(huán)節(jié)對患者疼痛感和舒適度進行評估調(diào)查,采取針對性的護理措施;⑦靜脈穿刺護理。留置穿刺針,防止反復穿刺給患者造成更多的痛苦;⑧搬運護理。在離開手術室前,為最大化減輕搬運患者疼痛的影響,采用牽引搬運+軟枕+硬墊襯墊法搬運,將軟枕放置在患者雙腿間,身下放置襯墊硬板,避免患者椎管隨著軟床下陷彎曲導致疼痛,從而減輕因搬運產(chǎn)生的疼痛。
3 觀察指標:(1)2組患者手術前后的疼痛評分(VAS),在紙上劃一條長10cm的線,均分成10分,兩端刻度分別為0和10,數(shù)值越大表示疼痛程度越高,有患者根據(jù)自身疼痛程度做出相應的標記,0-2代表無痛;3-4代表輕微疼痛;5-6代表中度疼痛;7-8代表中度疼痛;9-10代表極度疼痛。(2)2組患者舒適度評分,滿分5分,0-1分為不舒適、2-3分為一般舒適、4-5分為非常舒適。(3)2組患者護理滿意度調(diào)查,分為不滿意、一般、比較滿意和非常滿意4個等級,滿意度計算方式為一般、比較滿意和非常滿意3項之和除以每組總例數(shù)。
5 結果
5.1 2組患者手術前后疼痛評分(VAS)對比:見表1。2組患者疼痛評分均明顯降低,且觀察組分數(shù)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對比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2組患者疼痛評分(VAS)對比
5.2 2組患者舒適度對比:見表2。觀察組患者舒適度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對比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2 2組患者護理舒適度對比
5.3 2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對比:見表3。觀察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對比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3 2組護理滿意度對比(n,%)
下肢骨折是骨外科常見的疾病,多數(shù)患者需采取手術治療,行切開復位內(nèi)固定等手術。下肢骨折發(fā)病率高,易合并開放傷以及多發(fā)損傷,手術治療要滿足骨折滿意復位,使下肢軸線恢復正常,防止發(fā)生骨關節(jié)炎,保證內(nèi)固定器材的強度[3]。治療要點如下:(1)對于移位的關節(jié)內(nèi)骨折要行解剖復位手術,恢復關節(jié)面解剖位置,術后進行適當?shù)墓δ芑謴陀柧毢湍T礻P節(jié);(2)患肢內(nèi)固定器材會受到較強的張力、壓力、彎曲和扭轉力的綜合作用,必須保證其強度,對于開放骨折合并嚴重軟組織損傷需用外固定支架治療;(3)根據(jù)患者的病情和個人狀況制定相應的治療方案,保證手術時機的適宜性,比如兒童患者首選手法復位,用石膏固定;老年患者由于長期臥床易引發(fā)下肢深靜脈血栓等并發(fā)癥,要滿足功能恢復以及有效內(nèi)固定,縮短下床時間[4];青壯年患者最有效的治療方法就是解剖復位,進行有效內(nèi)固定。部分患者由于自身的不良生活習慣和錯誤行為會影響傷病的恢復進度,因此,為保證下肢骨折手術的治療效果,圍術期的護理干預工作十分重要[5]。
下肢骨折患者產(chǎn)生手術室疼痛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3方面:(1)病理特征因素。由于下肢骨折是很嚴重的身體損傷,疼痛感劇烈,給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造成很大的痛苦,多數(shù)患者對骨折的治療了解不多,進入手術室后,恐懼心理增加,疼痛敏感性隨之增加[6];(2)搬運因素。在病房和手術室之間的搬運過程中,由于保護措施不當,使骨折斷面發(fā)生移動,刺激周圍組織,引發(fā)疼痛;(3)麻醉因素。下肢骨折手術的麻醉方式主要有硬膜外、腰硬聯(lián)合等,為保證麻醉效果,患者健肢需保持懸空,若體位不當,會增加患者疲憊感和疼痛感[7]。徐潔等人的研究表明,對下肢骨折患者采取舒適護理模式可以有效解決上述手術室疼痛問題,50例患者護理后的舒適度達到98.0%,護理滿意度達到94.0%,顯著降低了患者的疼痛水平[8]。
在本次研究中,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實施舒適度護理,加強圍術期的各項護理工作,以患者的舒適需求為護理重點,由2組護理后的各項指標可知,觀察組疼痛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護理舒適度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護理滿意度也明顯高于對照組,說明舒適護理模式更加合理準確,進一步減輕了患者的疼痛感,護理期間更好的滿足了患者的治療需求,護理更加全面細致,把患者放在主體地位,體現(xiàn)出護理的人性化,保證手術效果,提高護理舒適度和滿意度,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復,值得臨床推廣和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