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超 蔡曉霞
摘 要:小學生可塑性很強,在小學生的思想意識的形成過程中,外界影響有著重要的作用。小學生分辨能力還比較弱,因此需要教師用正確的觀點和應為對學生進行一定的影響,因此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及時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使學生成為一個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法未來祖國的合格建設(shè)者。
關(guān)鍵詞:小學英語;教學;德育滲透;策略
小學階段是學生各種習慣養(yǎng)成的關(guān)鍵時期,也是道德品質(zhì)形成的重要階段。小學時期的孩子們已經(jīng)大多數(shù)具有了自主意識,他們已經(jīng)不再完全聽憑父母的安排,對一些事情有了自己的主見,并且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他們和同學之間的交往在逐漸增多,交往的范圍也在擴大,這個時期的小學生由于本省閱歷的限制,還不能對事情的是非有一個正確的標準,往往會受到別人觀點的影響,學生的思想就像一張白紙一樣,你在上面用什么顏色進行書寫,那上面就會有什么顏色的印記。同樣小學生在成長過程中,處在什么樣的環(huán)境中,受到什么樣的教育都會對學生的思想道德的形成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在小學階段教師要改變重智力訓練、輕德育培養(yǎng)的教學誤區(qū),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jù)本學科的學科特點,積極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使學生的思受到正確的教育,形成健康的價值觀和是非觀,樹立崇高理想,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質(zhì)。要成才先成人是當前素質(zhì)教育對學科教學提出的教學任務,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依據(jù)這一宗旨開展教學工作,要在教學中抓住有利時機,對學生實行有效的德育教育,使學生真正做到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小學英語是小學階段的重要課程,小學英語教材中也蘊含著豐富的德育教育內(nèi)容,教師在教學中要以教材為依托,積極進行德育教育,使教師的教學真正做到既教書又育人。
一、 教師要轉(zhuǎn)變教育理念
教師是教育行為的實施者,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學習是在教師引領(lǐng)下的學習,學生的學習行為和教師的指導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教師想教學行為受本省教學理念的影響,只有教師在思想深處真正認識到德育教育對學生發(fā)展的重要影響,才會將德育教育的理念滲透于學科教學過程中,才會將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思想付諸教學活動中。目前,很多小學英語教師過多地將注意力集中在知識的灌輸和學生考試成績上,或者將全部備課精力用在設(shè)計豐富多彩的知識展現(xiàn)、練習環(huán)節(jié),追求做課時的“精彩”效果上,卻忽視了英語教學的德育目標。如果一個英語教師沒有在英語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的理念,那么,他們即使把課堂活動設(shè)計得五花八門,也最多只能完成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tài)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這五個方面課程目標中的前兩項目標。而這樣做的不良后果,在短期內(nèi)也許不容易顯現(xiàn),但一個學期或者幾個學年下來,小學生們所欠缺的也許就不只是學習的內(nèi)在動機了。小學生也會潛移默化地認為只要考試成績好老師就會喜歡,只要學習好,其他品格的培養(yǎng)無所謂。長此以往,就會導致學校高喊德育教育的口號,基層的學科教師卻根本不予重視,造成學校主張和教師行為出現(xiàn)嚴重的“兩張皮”現(xiàn)象,大大影響了學校德育教育的效果。因此,要加強小學英語教學中的德育滲透,就要求英語教師必須樹立在英語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的理念,真正認識到,英語教學中必須而且可以對小學生進行德育教育。
二、 利用文化背景介紹進行德育滲透
在小學英語學習中,對英語文化的背景介紹是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每一種語言的形成都和語言文化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語言背景對語言的使用規(guī)則和語言的使用范圍都有著重要的影響,語言背景知識對學生進行語言的學習、使用都具有一定的影響。小學英語是學生進行語言學習的支撐,進行語言文化背景介紹可以使學生能夠快速、有效地學習語言,提高外語能。學習一門語言,不僅是學習語言本身,更要了解語言的文化背景和當?shù)仫L俗習慣,進而學習、借鑒其精華,從而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
三、 發(fā)揮教師的人格魅力的作用
教師是學生模仿的主要對象,在學生眼里教師的所作所為具有很強的示范性,小學階段的學生對教師有一種盲目的崇拜,不僅僅是教師的言行甚至于教師的穿衣打扮都會成為學生模仿的對象,因此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注意自己的師德修養(yǎng),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響學生。小學階段的學生是非判斷能力弱,欠缺全面了解、多角度分析的能力,而模仿能力極強,對于老師的一舉一動極其敏感、好奇,有著其他年齡段不可匹敵的向師性,因此,教師敬業(yè)態(tài)度、責任感、人生觀、世界觀對于小學生的影響更加深遠、深刻。而教師具備良好的師德,是教師和學生進行心靈交流的重要條件。如果一個老師具有較高的道德品質(zhì),如表里如一、言行一致,正直善良、意志堅定,富有感恩心和同情心等,帶頭實踐自己提倡的道德標準、價值觀念和理論要求,這樣,學生就會因為老師的人格魅力而“親其師”“信其道”,以至達到“敬而受教”的理想境界。
四、 結(jié)束語
在小學階段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使學生形成健康的道德品質(zhì)和正確的價值觀以及良好的行為習慣對于學生的成長有著重要的意義。在學科教學中,教師要根據(jù)自己所教的學科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恰當?shù)乃枷虢逃?,教師要通過正面的引導和自己的行為去影響學生,因為小學生對教師都有著絕對的崇拜,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但可以利用教學環(huán)節(jié)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也可以發(fā)揮自己的影響力去教育學生,使學生成為一個思想健康,觀念正確的有自己獨立意識的全面發(fā)展的好學生。
參考文獻:
[1]鐘作桂.小學英語教學中德育滲透的有效性策略研究[J].新課程(小學),2017.
[2]孟宇.小學英語教學中德育滲透的有效性策略分析[J].中學生英語,2015.
作者簡介:
黎超,蔡曉霞,重慶市,重慶市江津區(qū)向陽小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