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瑞玲
《課程標準》指出,多元課程評價是推動教學效果與質量提升的關鍵點。小學數(shù)學課程多元化評價的開展也在逐步推進中,但教學點因經濟發(fā)展與地理位置等因素,普遍存在“邊緣”學校不易開足開齊課程、學生課程評價方式途徑單一的情況,阻礙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與提升。為進一步推動深化課程教學改革,力促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發(fā)展。本文根據(jù)教學點的實際情況,制定符合農村學生長遠發(fā)展的課程評價實施辦法,從不同角度評價學生成長過程,促進其全面發(fā)展。
基礎教育改革目的在于全面構筑21世紀符合素質教育的課程體系,評價相對于課程改革就顯得相形見絀。其中多元化課程評價作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備受教師關注。如今新一輪的課程改革倡導的“立足過程,促進發(fā)展”也全面鋪開,既是現(xiàn)實的迫切需要,也是重塑課程評價的關鍵環(huán)節(jié)。蘇北農村教學點絕大多數(shù)處于縣域“邊緣地帶”,在實施課程評價方面顯然缺乏優(yōu)勢,缺少體系。尤其是規(guī)模較小、學生較少的村小,更是難以轉向與落實多元化課程評價,很多都是泛泛而談,實際情況不容樂觀。基于上述背景,本文在實地走訪調研農村教學點的基礎上,反思與探討課程評價如何豐富、如何構建多元化評價體系,才可有力支撐基礎教育改革的實現(xiàn)。
一、多元化課程評價實施的必要性
當前教育形式日新月異,對課程評價的實施也隨之改變,不再是單純依靠教學成績評定,而是貫穿課程評價的始末,包括檢查課程的目標、編訂及課程價值與功能是否達到教育目的,是否滿足個體的發(fā)展。通過多層次、多元化的課程評價正是迎合了新課改的內在要求。
多元化課程評價能幫助教師取長補短、總結經驗。對學校而言,能進一步明確教學目標,及時掌握教師的授課水平,不斷調整培訓策略;對教師而言,能知曉學生的學習效果,不斷獲取教學的反饋信息,也讓教師主動找出差距,推動教學質量的再提升。
落實核心素養(yǎng),實施小學數(shù)學課程多元化評價。搭建“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策略,利用發(fā)展性評價、動態(tài)評價的方式,持續(xù)性地關注學生知識構建過程,能讓教師充分把握學情,采取不同的教學策略。
二、農村教學點多元化課程評價實施存在的困境
對于多元化的課程評價目標,不少教師理解相對寬泛,認為主要集中于對課程結果的評價。從某種程度上說,課程目標評價極易與學生評價、教師評價混淆,簡單地納入課程評價,容易導致教師理解的泛化。從對教學點的調查來看,對課程目標評價要求所占的比重較少,缺乏重要性的認知。
農村教學點的課程評價模式缺乏系統(tǒng)化,評價模式之間缺少聯(lián)系與配合,即使偶爾會開展課程評價,但多是局部性、片面性的活動,目的在于完成具體的任務,對課程評價模式有沒有特定的標準、要收集什么資料等,缺少準確評估。教師如果善于尋找多元化的評價模式,就一定能夠取得更加理想的效果。
三、農村教學點多元化課程評價的突圍路徑
(一)以學生綜合素養(yǎng)提升為目標的評價方式
課程評價環(huán)節(jié)是教學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課程評價的多元化處理成了小學教師不斷研討的問題,使“為促進學生的發(fā)展而評價”“為促進教育質量的全面提高而評價”真正成為大多數(shù)教師的實踐活動指導。始終以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為主方向,站在學生的角度設計教學目標,實現(xiàn)目標評價的精準定位。對農村教學點的學生個體素質、德智體美等,要在評價手段上有新提高、大提升。
(二)形成易于操作的多元化課程評價模式
通過研究與分析多元化的課程評價體系,找準農村教學點的突破口,實行多套并行的評價模式,構建多元化評價實施方案,盡可能全面推進基礎教育課程在農村教學點的實施進程。在評價中融入人文關懷,突出農村教學點的主題主線,讓學生能處處感受到自己的長處與薄弱環(huán)節(jié),進而提高學習效率。
對學生評價主要依靠教師完成,教師要強化理論水平,有針對性地加強對課程評價的認識,確保實際效果。積極探索新形勢下對學生評價的路徑和手段,不斷增強課程評價的創(chuàng)新性與有效性。針對教師的評價,也可輕松實現(xiàn),諸如以兩人一組、四人一組的形式,采取互評、自評、組評,從根本上把工作做實做細,營造濃厚的評價氛圍。制定實施易于研究的操作模式一定是利于長遠實施的,且能在課題研究之后無形中督促學生自覺成長的模式。
(三)整體提高師資水平
農村教學點的整體師資水平不高,是由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從教育主管部門的層面而言,應積極構建利于教師發(fā)展的平臺與環(huán)境,尤其是基本的待遇保障方面可適當上浮、調整,或者傾斜,免除基層教師的后顧之憂。從教師個人層面來說,應主動嘗試探索多元化課程評價新模式、新方法,努力適應新課改的要求,切實做到用心教學、傾力投入、勇于創(chuàng)新,實現(xiàn)教學的高質量發(fā)展,向教學的高標準靠攏。師資水平的提升既靠外界推動,也須自身善于思考總結,形成合力,共促課程教學評價的穩(wěn)步實施。
多元化的課程評價是新課改必然選擇,也是滿足因材施教、因生而異的必由之路。文中對農村教學點經過實地探索與觀察后發(fā)現(xiàn),多元化課程評價的實施尚未全面鋪開,受限于多重因素的影響,農村教學點的執(zhí)行力稍顯不足。為此要強化多元化課程的深入研究,挖掘內在張力,更多關注評價內容、評價方式、評價主體的多元化,相信在不久的將來,蘇北農村教學點會如城市一樣,遍地開花,充分發(fā)揮出最大效益。
【作者單位:東??h和平路小學? 江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