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海峰, 陳驥
寧德市氣象局,福建 寧德 352100
暴雨是影響寧德的主要氣象災害之一,而西南渦是造成暴雨的重要天氣系統(tǒng)之一.許多學者也從不同方面研究西南渦暴雨的熱動力條件及結構特征[1~2],加深了西南渦暴雨機制的認識.同樣受西南渦和切變線影響,2018年9月7日福建省大部分地區(qū)出現暴雨、區(qū)域大暴雨,其中寧德降水時段集中在9月7日08時~22時,在14小時內,寧德126個鄉(xiāng)鎮(zhèn)的自動站資料:累計雨量超過25 mm的有92個,其中超過50 mm的有66個,超過100 mm的有14個,最大為蕉城蕉北205.1 mm,其次為蕉城城南184.2 mm.
本文利用常規(guī)觀測資料和EC、NCEP 0.25°×0.25°再分析資料,對這次暴雨過程進行動力和熱力學診斷分析,為西南渦引發(fā)的暴雨預報提供參考.
9月7日08時~22時,福建省大部分地區(qū)出現暴雨、區(qū)域大暴雨.統(tǒng)計2018年09月07日08時~09月07日22時共14小時,寧德市126個鄉(xiāng)鎮(zhèn)的自動站資料:累計雨量超過25 mm的有92個,其中超過50 mm的有66個,超過100 mm的有14個,最大為蕉城蕉北205.1 mm,其次為蕉城城南184.2 mm.17 時~20 時蕉城區(qū)氣象站3小時降水161.1 mm,破了蕉城區(qū)氣象站3小時降水量歷史記錄(圖1).
此次區(qū)域暴雨、大暴雨過程影響系統(tǒng)主要是西南渦、切變線.6日20時到7日20時西南渦向北偏東移動,7日白天是最強降水時段,高空經向度加大,槽加深,低空西南渦經過福建省東南部,超低空在暴雨、大暴雨區(qū)有偏東風與東北風輻合,造成沿淮一帶的暴雨、大暴雨.
圖1 2018年09月07日08時~8日08時累計雨量(mm)
Fig.1 Accumulated Rainfall from 08:00 to 08:00 on September 7,2018(mm)
在這次大暴雨發(fā)展過程中,從9月6日08時至7日20時,500 hPa(圖略),亞洲中高緯呈兩槽一脊形勢.副熱帶高壓穩(wěn)定控制長江以南.6日08時高原上有短波槽發(fā)展,700 hPa和850 hPa低壓環(huán)流已經明顯.在6日20時,850 hPa低渦切變線開始影響長江以南地區(qū).6日20時后700 hPa急流加強,急流軸由四川東部伸展到福建地區(qū).同時850 hPa切變位于重慶、湖北及江蘇中部地區(qū),925 hPa為偏東氣流.
隨著高空槽的繼續(xù)東移,西南渦東北向移動,低渦中心移到濟源市附近;人字形切變線分別位于豫北和豫西.西南氣流較08時減弱,但700 hPa存在顯著流線,輻合區(qū)到了沿黃地區(qū).850 hPa切變位于南陽、平頂山、許昌、商丘一線,降水中心區(qū)沿850 hPa切變線展開.19日08時500 hPa槽已經移到河南東部,槽的經向度加深,由東北西南向轉為南北向;700 hPa切變南落到淮河,在南陽南部到駐馬店中部,與850 hPa切變接近.925 hPa在豫南有偏東風和偏北風的輻合,切變線在安徽中部到湖北東部地區(qū),因此19日白天降水主要集中在淮河以南,低層切變線附近.對南陽地區(qū)來說,降水趨于結束.
在此次天氣過程中,槽過境速度快,影響時間短,短時強降水特征明顯.降水在7日中午有加強趨勢,這與西南氣流的進退演變有關.由實況圖可以看出在7日08時700 hPa有明顯的急流.選取6小時間隔的EC再分析數據,對700 hPa、850 hPa及925 hPa的風場進行分析,判斷中低層風在此次暴雨過程中的作用.
此次過程中700 hPa出現了較為明顯的急流,風速達到14 m·s-1.7日02時西南風加強,輻合線位于湘贛地區(qū);08時可以看到輻合線維持且東伸,寧德地區(qū)風速達到10 m·s-1以上,且風速變化明顯,說明有強的風速輻合.在700 hPa的風場圖中可以看到,雖然此次急流軸的長時間存在和維持,但西南氣流仍比較明顯.在6日20時開始西南氣流不斷發(fā)展,7日08時達到強盛狀態(tài).后期西南地區(qū)水汽輸送減弱,使得在7日22時后雖然仍存在強風速輻合區(qū),但整體降水量較前期大幅減小.強降水區(qū)的分布在各時段都在大風速區(qū)里,在輻合線及風速輻合區(qū)的南側.
分析850 hPa和925 hPa風場,可以看到在7日08時寧德地區(qū)處于大風速區(qū),為東南氣流控制,超低空為強盛的偏東氣流里,風速達10 m·s-1,加之地形影響,7日白天在寧德出現了大到暴雨.
對垂直風切進行分析,在7日02時后隨著中低層風速加大,南部的0 km~3 km風切變也逐漸加大.在7日08時寧德出現了18 m·s-1的切變大值區(qū),與同時段強降水站點吻合.
分析結果表明:整體來看低渦在福建影響時間較長,造成多個站點的大暴雨.分析其低層風可以看到急流持續(xù)時間并不長,僅在700 hPa存在急流.在7日白天西南急流形成輸送水汽,7日22時后水汽輸送減弱,大量水汽輻合,配合850 hPa偏東風及超低空偏東風,造成了強降水.降水區(qū)位于700 hPa輻合線南側,與850 hPa輻合區(qū)及0 km~3 km大垂直切變區(qū)對應較好,原因可能有兩個方面:一是700 hPa急流提供了充沛水汽,造成大氣靜力不穩(wěn)定加強,有助于中尺度系統(tǒng)和暴雨的發(fā)展[3];二是0 km~3 km垂直切變大有利于上升氣流不斷發(fā)展,持續(xù)較長時間[4],影響范圍大.
對700 hPa的渦度場進行分析,可以看到7日08時有強的正渦度區(qū)位于湘贛一帶以正的切變渦度為主.隨著西南渦的東北移,曲率渦度加大,同時帶動福建切變渦度的增加,可以看到在強的降水時段7日08時~22時存在低層為負(<-2×10-5·s-1),中層為正(700 hPa>2×10-5·s-1)的渦度結構.也從側面說明了強降水過程持續(xù)時間短,結束迅速.根據趙桂香[5]等的研究,低層切變線附近產生的氣旋式輻合造成的上升運動能夠觸發(fā)夏季的MCC,對降水的發(fā)展十分有利.在渦度的時間剖面圖上也可以看到,雖然存在中低層正渦度,高層負渦度的情況,但持續(xù)時間不長,中層正的切變渦度提供了上身運動的動力條件.
散度場的剖面圖中可以看到主要降水時段900 hPa以下為正,中層散度在降水時段為負,20時之后低層逐漸轉為負,降水強盛時段高層正散度增加,這表明高空有一定的輻散抽吸作用.與典型的500 hPa散度以下為負,850 hPa或925 hPa輻合最強的散度場基本符合.
由以上分析可知:大暴雨中心附近存在低空輻合、高層輻散,在暴雨發(fā)生、發(fā)展時,高空的輻散較明顯,但低層輻合區(qū)較暴雨落區(qū)偏南.
環(huán)境大氣所含水汽的充沛強度與暴雨量級有密切關系.選用比濕來考察大暴雨區(qū)水汽充沛程度及其演變特征.分析各層比濕隨時間演變(圖2)可知:6日20時后各層比濕都有所增加,中上層比濕迅速達到極值,低層比濕有一個波動變化,在7日08時后達到峰值,850 hPa達到12 g·kg-1,在T-logP圖(圖略)上整層均為濕層.7日22時后整層水汽迅速下降,降水也明顯減弱.
圖2 比濕和擾動比濕的時間高度剖面圖(站點119°E,28.4°N,時間軸為世界時)
Fig.2 Time-height profiles of relative humidity and perturbation-specific
humidity (Site 119 degrees E, 28.4 degrees N, time axis world time)
擾動比濕是指28.4°N, 119°E格點上的比濕與同緯度上比濕平均值的差,用擾動比濕來分析能夠清楚地看到東西向水汽變化的時間及幅度.可以看到7日08時前整體為負擾動比濕,在整個緯度區(qū)上水汽是相對較少的,也說明高濕區(qū)及對應降水區(qū)在西部;08時后比濕迅速增加,500 hPa~1 000 hPa擾動比濕均為正值,其中700 hPa、850 hPa增加明顯,說明在08時后中、低層水汽輻合.在主要降水時段,正擾動比濕呈柱狀,一定程度上表明暴雨水汽柱特征[6].
由以上分析可知:在暴雨發(fā)生前,有水汽輸送,水汽已接近飽和,在暴雨時段整層比濕達到峰值,此次850 hPa比濕在10 g·kg-1~12 g·kg-1,較福建省暴雨的物理量診斷指標[7](850 hPa≥12g·kg-1為產生大雨以上量級降水的參考值)略小.擾動比濕呈柱狀說明了暴雨的濕氣柱特征.
從6日20時開始,在福建地區(qū),對流層以下層次出現上升運動區(qū),上升運動中心區(qū)在700 hPa,到7日08時,主要上升運動區(qū)停留在寧德地區(qū),上升運動區(qū)最強達到-1.4 Pa·s-1,開始形成強降水.從垂直速度的時間剖面圖上可以看出,700 hPa以上在7日08時后轉為上升運動,低層仍以下沉運動為主,對應暴雨發(fā)生時刻.從大暴雨發(fā)生、發(fā)展強盛時刻(7日08時)的垂直速度場剖面圖上可以看到:寧德地區(qū)對流層以下上升運動區(qū)達到最強,500 hPa強度中心值為- 0.6 Pa·s-1.將其與散度場結構對比,可以看到垂直上升運動結構和散度場相吻合,有利于暴雨的形成[8].
圖3 垂直速度和風場的時間高度剖面圖
Fig. 3 Time-height profile of vertical velocity and wind field
這次天氣過程具有良好的動力場特征,但影響時間短,同時北部垂直速度場低層呈輻散,不利于降水,因此此次降水分布有明顯的南多北少的特征.
歐洲中心數值預報、T639、華東和華南區(qū)域模式對這次強降水過程均作出了較為準確的預報,并對寧德單站的水平風、相對濕度、垂直速度等做出了很好的預測,GERMAN和ECMWF06日20時預報24小時降水量級為中到大雨,JAPAN06日20時預報24小時降水量級為小雨,T639 06日20時預報24小時降水量級為小雨,華東和華南區(qū)域模式06日20時24小時預報寧德市有暴雨,中部和東南部大暴雨,并較好的預報了強降水區(qū)域,其余各數值預報的降水量級預報均偏小.
圖4 多模式預報對比分析Fig. 4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multi-model forecasting圖5 歐洲中心模式單站(寧德)時間剖面圖Fig. 5 Single Station (Ningde) Time Profile of ECM
(1)此次區(qū)域暴雨、大暴雨過程影響系統(tǒng)主要是西南渦和切變線.6日20時西南渦開始影響,其向北偏東移動,7日08時高空經向度加大,槽加深,低空西南渦經過,超低空在暴雨、大暴雨區(qū)有偏東風與東北風輻合,造成寧德一帶的暴雨、大暴雨,是最強降水時段.
(2)700 hPa在6日夜間存在西南急流輸送水汽,7日08時輸送減弱,寧德出現大量水汽輻合,配合850 hPa偏東風及超低空偏東風,造成了強降水.降水區(qū)位于700 hPa輻合線南側,與850 hPa輻合區(qū)及0 km~3 km大垂直切變區(qū)對應較好,原因可能有兩個方面:一是700 hPa急流提供了充沛水汽,造成大氣靜力不穩(wěn)定加強,有助于中尺度系統(tǒng)和暴雨的發(fā)展;二是0 km~3 km垂直切變大有利于上升氣流不斷發(fā)展,持續(xù)較長時間,影響范圍大.
(3)700 hPa渦度以曲率渦度為主,渦度場低層正渦度高空負渦度的狀態(tài)持續(xù)時間短,降水結束迅速的一個表現.由動力場分析可知:大暴雨中心附近存在低空輻合、高層輻散,在暴雨發(fā)生、發(fā)展時,高空的輻散較明顯,但低層輻合區(qū)較暴雨落區(qū)偏南.
(4)此次過程850 hPa比濕峰值為10 g·kg-1~12 g·kg-1,924 hPa為12 g·kg-1~14 g·kg-1,整層大氣可降水量在強降水時段為55 g~60 g,其大值區(qū)對暴雨落區(qū)有一定的指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