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盱眙縣城南實驗小學 邰玉濤
我們知道,語文是義務教育階段中最重要的課程之一。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顯得枯燥無味,教師遵循傳統(tǒng)的教育理念,只盯著書本內容進行教學,學生不感興趣,老師教得很沒勁。然而,微課技術的出現(xiàn)改變了學生的視聽效果,讓教學內容呈現(xiàn)得更加生動形象,不僅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讓語文課堂變得多姿多彩。
布魯納說:“學習的最好方式是對所學內容的興趣。”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落后,無法再現(xiàn)課文內容,很多課文中描述的現(xiàn)實生活讓學生無法觸及,學生不能身臨其境,對文章內容理解不透徹,這樣就不能很好地吸收作者想表達的意思。像一些自然環(huán)境的描述,如高山流水、鳥語花香等等,都是特別美妙的存在,但是受限于教育條件等問題,很難讓學生們理解課文。然而,微課的出現(xiàn)為創(chuàng)設情境提供了可能。通過微課的再現(xiàn)功能,讓教學內容生動形象地展示出來,從而幫助學生理解課文。例如,在教學《長城與運河》時,雖然作者描繪得特別宏偉壯闊,但是這始終停留在字面的描述上,無法真正感受到這令人驚訝的美和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但是,有了微課不一樣了,什么都可以在其中展現(xiàn),巍峨秀麗的長城、高山流水、波濤洶涌、寧靜致遠,都能在其中很具體地展現(xiàn)出來,能直接給孩子們最直觀的體驗,不僅有利于孩子們的學習和理解,更是對教育事業(yè)的一種幫助,方便老師們的教育,推動教學更進一步。
微課技術的運用優(yōu)化了教師的備課。要充分利用這一資源,通過制作精良的微課課件來沖擊學生的視覺感官。生動有趣的課堂,不僅能提高孩子們的學習興趣,也能增加孩子們的學習效率,使其更好地集中精神投入到學習中,并且在課后能夠靈活運用,增加了同學們的學習效率。但是,如果老師還是只是用平淡的語言枯燥無味地進行教育,那么就浪費了這么好的資源,同學們上課倍感無趣,不能集中注意力,老師教得也很乏力,這可真是事倍功半。所以,良好的語言也是特別重要的,幽默風趣的語言能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把枯燥無味的課堂變得生動活潑起來,提高孩子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甚至可以配上背景音樂來幫助引導孩子們進入教學氛圍。例如在講解《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時,就可以利用微課載入一些悠揚的笛聲,讓孩子們被帶入古時候的那種環(huán)境之中,配合著唯美的圖片,加上聲情并茂的朗誦,能夠讓孩子們深刻理解其中的思想感情。
現(xiàn)代教育理論認為,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是學科教學中的重要任務。微課作為一種新型教學手段,不僅能夠讓教學內容變得生動形象,而且能夠激活學生的思維想象。在如今這個注重教育的社會中,小學語文的教育不只是要給孩子們傳授一些靜態(tài)的知識,更多的是要教孩子們如何學習,傳授的是學習方法。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要主動幫孩子們進入這樣的學習氛圍中,教育孩子們如何學習,培養(yǎng)孩子們良好的學習習慣,不能一貫地灌輸知識,不能讓孩子們產(chǎn)生厭學的心情,一定要對學習一直充滿熱情,這樣才能好好學習。但是,其實現(xiàn)在大多數(shù)的教學活動還是不懂得變通,一味地讓學生死讀書,老師死教書,這明顯違背了教育的初衷。例如,在教學《蝙蝠和雷達》一課時,就要孩子們能夠注意到蝙蝠的超聲波是如何工作的,從而引出雷達是如何被發(fā)現(xiàn)的。在教學《富饒的西沙群島》這篇課文時,就可以通過微課課件來讓學生們看到美麗的西沙群島,并且以此為基點提出問題,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思維。
作文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課外閱讀是積累的有效途徑。老師平時總把一些好文章讀出來,讓大家記錄,積累其中的一些好詞好句,這是提高寫作技巧的一個捷徑。但是,在平時的教學中,學生很難體會到這些好詞好句到底好在哪,怎么運用,那些詩句古文,到底是什么意思,到底能用在哪里,這些老師是不可能有時間去一一細細地給同學們講解,所以大家拿到這些素材之后也只是會照搬,根本不懂到底如何運用。教師可以運用微課來進行分析,將圖文和音樂結合,下面還標有大量的注釋,孩子們都能及時查看并且記錄,這樣就能很實際地知道它們到底好在哪里,怎么運用。例如,在寫完命題作文“可愛的小金魚”時,老師們可以選取一些金魚的圖片,配上優(yōu)秀作者的句子,能更直觀地解釋哪些句子寫得好,為什么這篇文章是一篇優(yōu)秀文章,再配上柔美的音樂,能很好地幫助孩子們進入情境感受到小金魚的可愛。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微課能提高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同時還能夠快速提高語文教學效果。因此,我們要努力運用好微課這個教學資源為課堂教學服務,微課就一定能夠成為小學語文教學的好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