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從《墨子》“當若”用法看《漢語大詞典》“當若”詞條的問題*

2019-11-27 00:13
辭書研究 2019年4期
關鍵詞:萬民特指墨子

張 萍

一、 引言

《漢語大詞典》(以下簡稱《漢大》)收“當若”一詞,釋為“倘若”,僅舉一例,引自《墨子·尚同中》:

(1) 故當若天降寒熱不節(jié),雪霜雨露不時,五谷不孰,六畜不遂,……此天之降罰也,將以罰下人之不尚同乎天者也。

《漢大》“當”字下有義項:“連詞。相當于‘儻’‘倘若’。表示假設?!弊钤绲囊恰啊赌印し▋x》:‘然則奚以為治法而可?當皆法其父母奚若?’孫詒讓間詁引王引之曰:‘當并與儻同?!逼溽尅爱斎簟睘椤疤热簟?,乃是將“當”的用法看作假設連詞,與“若”同義復用。《墨子》此例,姜寶昌(2016)175也注“當”為“同倘?!督?jīng)傳釋詞》卷六:‘倘,或然之詞。字或作黨,或作當,或作尚?!脼榧僭O連詞‘倘’,或選擇連詞‘或’”。又說“當若,即倘若,假設連詞并用也”。

以上《墨子》“當若”例,譚家健、孫中原(2009)70將其譯為:“已經(jīng)上同于天子,而還未能上同于天,那么天災還不會停止。例如氣候的寒熱不調,雪霜雨露降得不是時候,五谷不熟,六畜不蕃,疾疫流行,暴風苦雨頻繁來臨,這就是上天降下的懲罰,用來懲罰那些不上同于天的世人?!盵1]“當若”譯為“例如”,即將“若”解釋為列舉之“如”,而非假設連詞。“當”在譯文中未呈現(xiàn),實則是引出后續(xù)陳述對象的介詞。

恰如《漢大》“當若”條引例出自《墨子》,“當若”的用法確實為《墨子》所特有。我們通過CCL(北京大學中國語言學研究中心)“古代漢語”語料庫檢索西漢以前典籍中“當若”用例,僅見《墨子》11例。水渭松(1991)認為《墨子》“當若”有兩種用法: 一是“作動詞”,舉例即例(2)“當若天子之貴諸侯,諸侯之貴大夫”,認為“當若,即‘如’”;二是“作假設連詞”,舉例為例(3)“當若繁為攻伐”,認為“‘當若’即‘倘若’”。

(2) 今天下之人曰:當若天子之貴諸侯,諸侯之貴大夫,傐明知之,然吾未知天之貴且知于天子也。(《墨子·天志中》)

(3) 今且天下之王公大人士君子,中情將欲求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當若繁為攻伐,此實天下之巨害也。(《墨子·非攻下》)

關于“當”的假設連詞用法,多數(shù)學者認為是通“倘”而來,這一說法正如《漢大》所引,源自王引之。我們有另文專門探討《墨子》等上古典籍中“當”用為假設連詞的情況,該用法應該是通“嘗”而來,“儻(倘)”表假設的用法后起,或至中古漢語中才產(chǎn)生。這一點與本文討論的問題并不直接相關,姑不贅述。

通過對《墨子》“當若”用法一一考察分析,我們發(fā)現(xiàn)“當若”并無表假設連詞的用法,且“當”與“若”始終不在一個句法層次上,由此,我們對前引水渭松關于“當若”用法的分類與描述重新加以審視,進而思考《漢大》“當若”條是否應當出條的相關問題。

二、 《墨子》中“當若”的用法

如上引水渭松分“當若”為兩種用法,其一為“如”義,其二為“倘若”義。其實,“如”是“若”的用法,這種用法孫詒讓已明確提出;此外,“若”還有特指代詞的用法。“當若”之“若”沒有用作假設連詞的,“當若”相應地也無“倘若”義。

(4) 今天下之王公大人士君子,請將欲富其國家,眾其人民,治其刑政,定其社稷,當若尚同之(說)不可不察,此(為政)之本也。[2](《墨子·尚同中》)

孫詒讓在這一句“當若”下注:“當若猶言當如?!渡匈t中》篇云‘故當若之二物者,王公大人未知以尚賢使能為政也’,《兼愛下》篇云‘當若兼之不可不行也,此圣王之道而萬民之大利也’,……《節(jié)葬下》篇云‘故當若節(jié)喪之為政,而不可不察此者也’,《明鬼下》篇云‘當若鬼神之有也,將不可不尊明也’,《非命下》篇云‘當若有命者之言,不可不強非也’,皆其證?!?/p>

誠如孫詒讓所舉諸例,“當若”小句為“當若NP之VP”或“當若NP”句式,“若”并非假設連詞,因為連詞后面可以直接帶小句,則“NP之VP”中間就不需要有“之”插入,既有“之”插入,整個“NP之VP”發(fā)生指稱化。不過,孫詒讓將上舉諸例“當若”中的“若”都釋為“如”,這是需要進一步辨析的。

下面我們考察《墨子》中“當若”的用法,對其中“若”的兩種用法及其句法語義特點加以討論。

《墨子》11例“當若”,經(jīng)過逐一考察分析,其中“當”的用法具有統(tǒng)一性,均為“針對、對于”義,“若”的用法可分兩種情況: 一是“若”為列舉義動詞,猶“如”,表示“對像……,……”;二是“若”為“此”義,特指代詞,作用是加強針對性。前者如例(1),句中的“當若”并非“倘若”義,不表假設關系,前面講“天菑(災)將猶未止”,緊接著列舉出各種天災的表現(xiàn),句子可以概括為“當若……者,此天之降罰也”,“若……者”是一個名詞性結構,做“當”的賓語。這種用法的“當若”,共有3例,“若”后成分語義上表示列舉出的例子,而非某一特指的對象,另2例見例(5)和例(6):

(5) 今王公大人有一衣裳不能制也,必藉良工;有一牛羊不能殺也,必藉良宰。故當若之二物者,王公大人未(嘗不)知以尚賢使能為政也。(《墨子·尚賢中》)

(6) 且夫天下蓋有不仁不祥者,曰:“當若子之不事父,弟之不事兄,臣之不事君也?!惫侍煜轮优c謂之不祥者。(《墨子·天志中》)

謝德三(1982)在《墨子虛詞用法詮釋》中釋“若”有一種用法為“特定指稱代詞,意猶‘此’也”,所舉例子中即有例(5)“故當若之二物者”,而在釋“之”的用法時,列“作近指指稱詞用,其意猶‘是’‘此’也”,所舉第一個例子也即例(5)。如此,則將“若”“之”都看作指示代詞。譚家健、孫中原(2009)45,48將“之二物”注為“此二物”,將這一句譯為“對待上面這兩件事情”,并未明確“若”的用法。姜寶昌(2016)117則釋“當若之二物”為“謂逢遇如此之二事也”,并釋“當”為“遭,遇,對”,釋“若”為“猶‘此’”,“物”猶“事”。我們認為,姜的釋文,“當”“物”都得當,唯“若”釋為“此”似不當,從其對這一句的釋義來看,是將“之”看作了連接“此”與“二物”的結構助詞,該“之”當如謝德三所釋,為“指示代詞”,“之”的這種用法在《墨子》中數(shù)見,如“若茍疑惑乎之二子者言,然則姑嘗傳而為政乎國家萬民而觀之(《墨子·節(jié)葬下》)”中“之二子者言”為“這兩種人的話”義。例(5)“當若之二物者”句法上是“當VP者”結構,“VP者”是一個名詞性結構,而其中的VP為“若之二物”,故該句意思應為“對像這兩件事的(情況)”。也就是說,這里的“之二物”是列舉出來的兩個例子,故前面的“若”當為“如”解,而非“此”解。用法與例(1)相同,都是“若……者”做“當”的賓語。

例(6),譚家健、孫中原(2009)157譯為:“天下或許有不仁不善的人,就像兒子不侍奉父親,弟弟不服事兄長,臣子不服事君上,所以天下的君子都稱之為不善的人?!苯獙毑?2016)434譯為:“而且天下大概有不仁不善之人,譬如說,面對像人子不事奉其父、人弟不事奉其兄、人臣不事奉其君之類,則天下之君子皆稱其為不善之人?!薄叭簟焙竺嫒齻€“NP之VP”成分列舉的是前面所說的“不仁不祥者”的例子,“若”應釋為“如”,而“當”則是“對”義,“當……也,故……”,“當”的功能實際上就是引出后面“天下之君子與謂之不祥者”所針對的對象,因為“當”后面的內(nèi)容較長,其后加了停頓語氣詞“也”,后面小句句首用“故”來連接。如《公輸》篇有“臣以三事之攻宋也,為與此同類”句,是“以……為……”結構,介詞“以”引導的賓語成分“三事之攻宋”為“NP之VP”復雜成分,[3]其后加語氣詞“也”表句中停頓,介詞“以”常見這種用法。

如例(4)《墨子·尚同中》“當若尚同之(說)不可不察”,這里的“當若”并非如孫詒讓所說的“當如”。姜寶昌(2016)193注“當若”為“對此”,譯為“對此尚同之主張不可以不加以明察”,此處“若”為“此”義,不再是“如”義,因為其后內(nèi)容不再是列舉的例子,而是某一特定的說法、觀點,此時“若”為特指代詞,猶“此”,突出針對性,與介詞“當”引介論說對象的功能有共通之處,因而多有連用,這種“若”有加強針對性的作用,如例(4)“不可不察”雙重否定句式對前面的對象進行表態(tài),雙重否定是語義強化的表達方式,前面“若”加在對象“尚同之說”前面,也是語義加強的一種表達方式。這種用法的“當若”在《墨子》中共有8例,是“當若”最主要的用法。

“此”義加強針對性的“若”可以省略,《墨子》中多有“當”“當若”并用的情況。

(7)a 今天下王公大人士君子,中情將欲為仁義,求為上士,上欲中圣王之道,下欲中國家百姓之利,故當尚同之說而不可不察。(《墨子·尚同下》)

b. 今天下之士君子,中請將欲為仁義,求為上士,上欲中圣王之道,下欲中國家百姓之利,故當若節(jié)喪之為政,而不可不察此者也。(《墨子·節(jié)葬下》)

c. 今且天下之王公大人士君子,中情將欲求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當若繁為攻伐,此實天下之巨害也。今欲為仁義,求為上士,尚欲中圣王之道,下欲中國家百姓之利,故當若非攻之為說,而將不可不察者此(此者)也。(《墨子·非攻下》)[4]

d. 古者王公大人,情欲得而惡失,欲安而惡危,故當攻戰(zhàn)而不可不非。(《墨子·非攻中》)

(8)a 故當執(zhí)有命者之言,不可不明辨。(《墨子·非命上》)

b. 今天下之士君子,中實將欲求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當若有命者之言,不可不強非也。(《墨子·非命下》)

(9)a 今天下之王公大人士君子,實將欲求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故當鬼神之有與無之別,以為將不可以不明察此者也。(《墨子·明鬼下》)

b. 今天下之王公大人士君子,中實將欲求與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當若鬼神之有也,將不可不尊明也,圣王之道也。(《墨子·明鬼下》)

例(7)a、b、c三句所處語境極為相似,“故”之后引出結論句式也相似,(7)a用“當尚同之說而不可不察”,(7)b用“當若節(jié)喪之為政,而不可不察此者也”,(7)c用“當若非攻之為說,而將不可不察者此也”,可見例(7)b、例(7)c中的“當若”與例(7)a中的“當”功能相似。例(4)《墨子·尚同中》“當若尚同之(說)不可不察”與例(7)a《墨子·尚同下》“當尚同之說而不可不察”,兩者語義相同,句法相似,前者在表述對象“尚同之說”前加特指代詞“若”,加強針對性,后者通過連詞“而”連接狀語“當尚同之說”與謂語“不可不察”;例(7)d《墨子·非攻中》說“當攻戰(zhàn)而不可不非”,例(7)c《墨子·非攻下》說“當若非攻之為說,而將不可不察者此也”,前者意為對攻戰(zhàn)必須要“非”,后者意為“對這種非攻的主張一定要明察”,兩句語義相似,后者“當若”之“若”對“非攻之為說”加強針對性。

例(7)c前后兩個“當若”用法是一樣的,前一個“當若”句,即如例(3),“當若繁為攻伐,此實天下之巨害也”,“當”為介詞,引出“此實天下之巨害也”這一觀點的論述對象“繁為攻伐”,該“當若”為“對這種頻繁進行攻伐的做法”義,水渭松(1991)認為例(3)“當若”為“倘若”義,是“作假設連詞”,這一判斷不符合句法結構與語義指向。譚家健、孫中原(2009)122將其譯為“如今天下的王公大人士君子,心中確實想求得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那么,假若頻繁進行攻伐,這實際上是天下巨大的禍害呵!如今若想行仁義,求做高尚的賢士,上要符合圣王之道,下要符合國家百姓之利,因而對于像非攻這樣的學說,將不可不審察,道理即在于此”。譯文將前面的“當若”解釋為“假如”,后一個則解釋為“對于這樣的”,前后不一致。

將例(3)“當若繁為攻伐”與例(10)“至大為攻國”比較,可以更清晰地看出“當若”后面的“繁為攻伐”為指稱成分。

(10) 當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謂之不義。今至大為攻國,則弗知非,從而譽之,謂之義。(《墨子·非攻上》)

例(10),前后兩個句子正反對比,兩個對象分別用“當”“至”兩個介詞引出,前面“當”的對象用“此”指代,后面“至”的對象“大為攻國”為謂詞性成分,但已經(jīng)指稱化做“至”的賓語,表示“大舉進攻別國的行為”。由此可見,例(3)“當若繁為攻伐”結構與“至大為攻國”相似,“繁為攻伐”做“當”的賓語,“若”對“繁為攻伐”的行為加以特指限定,也更明確了其指稱性質。

例(8)a、b兩句分別見于《墨子·非命上》《墨子·非命下》,一用“當執(zhí)有命者之言”,一用“當若有命者之言”,由于雙音節(jié)節(jié)律的作用,語義上附著于名詞性成分“有命者之言”的代詞“若”,在韻律上更傾向于與“當”黏著,而語用上“若”的特指性功能與介詞“當”的針對性形成同向強化,由此“當若”進一步黏合。例(9)《墨子·明鬼下》兩句話,一用“當”,一用“當若”,語義差別小。例(9)a“當鬼神之有與無之別,以為將不可以不明察此者也”與例(7)c“故當若非攻之為說,而將不可不察者此(此者)也”句式結構極為相似,一用“當”,一用“當若”,作用都是引出表述對象“鬼神之有與無之別”“非攻之為說”,前者在論述觀點“將不可以不明察”前插入了表達主觀意味的動詞“以為”,后者則通過連詞“而”將前面的針對對象與后面的論述觀點連接起來。

例(2)“當若天子之貴諸侯……”,水渭松(1991)將其舉為“如”義“當若”例。其實,其中的“若”也是特指代詞,而不是“如”義動詞。例(2)“當若”句,譚家健、孫中原(2009)156將其譯為“應當是天子比諸侯尊貴,諸侯比大夫尊貴,這是的確明白知道的事”,將“當若”譯為“應當”,梁奇(2014)即將“當若”注釋為“應當”,這或是從句意揣度而來,但此處“當”為“對”義介詞,引出“傐明知之”的對象,而非“應當”義。姜寶昌(2016)425- 426將該句中的“若”注為“此”,譯為“對天子高貴于諸侯、諸侯高貴于大夫之事實,我們的確明白知道”,或如方勇(2011)譯為“對于那天子比諸侯尊貴,諸侯比大夫尊貴的道理,我明確地知道”,是更為符合文意與句法的理解。

“當若”釋為“對此”義的用法,有例(2)、例(3)、例(4)、例(7)b、例(7)c、例(8)b、例(9)b,還有例(11):

(11) 故君子莫若欲為惠君、忠臣、慈父、孝子、友兄、悌弟,當若兼之不可不行也,此圣王之道而萬民之大利也。(《墨子·兼愛下》)

例(11)“當若兼之不可不行也,此圣王之道而萬民之大利也”與例(4)“當若尚同之(說)不可不察,此(為政)之本也”句式相似,意為“對這種兼愛的說法不可不施行”。

《漢大》釋“當”有“介詞,相當于‘對’‘對于’”義,所舉例子即為《墨子·非攻中》例(7)d“故當攻戰(zhàn)而不可不非”,然而卻未注意到《墨子》“當若”用法與“當”這一用法的相關性。

《墨子》共11例“當若”并非如孫詒讓所說一律釋為“如”,根據(jù)其后具體內(nèi)容的不同還有所差別,可歸為兩種用法: 一是例(1)這種“若”后面列舉事例的用法,此“若”義為“如”,表示后面內(nèi)容具有代表性,但不具有完整性和特指性,故此“若”釋為“此”不妥;二是例(4)這種“當若”后面為某一具體的確定的對象,指某一確定的說法或觀點,此“若”應釋為“此”,做特指代詞,對其后內(nèi)容做出進一步指定,此時“當”引介的賓語內(nèi)容是某一具體的說法或觀點,其后論述結論針對的正是這一確定的對象,故“若”不宜釋為“如”,這種“當若”是引出某一論說對象的介詞“當”的一種強化形式,加強的是論述對象的針對性。這兩種用法的“當若”分別為3例、8例,全部見于“墨論”篇目,可見是“墨論”部分特有的一種句式。

三、 “嘗若”讀為“當若”

《墨子》除11例“當若”外,還有一例“嘗若”讀為“當若”,即“嘗”為通“當”之用。

(12)嘗若鬼神之能賞賢如罰暴也,蓋本施之國家,施之萬民,實所以治國家、利萬民之道也。(《墨子·明鬼下》)

孫詒讓注:“‘嘗若’當作‘當若’,此書文例多如是,詳《尚同中》篇。”孫詒讓所謂“此書文例多如是”,指的是《墨子》“當”與“若”多連用,而這種用法不見于其他典籍?!皣L(嘗)”與“當(當)”均從“尚”得聲,兩字上古音同,在古書中多有通借,《墨子》中“當”有借作“試”義、“曾經(jīng)”義的“嘗”,也有借作“當”的“嘗”,即例(12)。

譚家健、孫中原(2009)243注例(12)“嘗若”為“當若,如果”,并將這句譯為“如果鬼神是能夠賞賢而罰惡的,用這種觀念去治理國家,治理萬民,實在是治理國家造福于萬民的正道”,這里“若”并非“如果”義。姜寶昌(2016)520-521注例(12)“嘗若”為“即當若。當此,對此。‘嘗’,讀為當?!簟q此”。將此例譯為“對此鬼神能賞賢而罰暴之事,本來應實施于國家,實施于萬民,實乃用以治理國家、惠利萬民之道”。這里的“若”解作代詞“此”,是符合句法及語義表達的。

例(12)“嘗(當)若”用法與上面所舉“當若”例句稍有不同,上述諸例用于直接表達對某一論說對象的看法,帶有總結性質,故多出現(xiàn)于篇末,而例(12)“嘗(當)若”后續(xù)小句則通過假設(“蓋本施之國家,施之萬民”)推理來凸顯引出對象的重要性。這一用法,也有單用“當”的,如例(13):

(13) 天下既已治,天子又總天下之義,以尚同于天。故當尚同之為說也,尚用之天子,可以治天下矣;中用之諸侯,可而治其國矣;小用之家君,可而治其家矣。(《墨子·尚同下》)

這一句,通過“當”引出論述對象“尚同之為說(尚同作為一種主張)”,后續(xù)通過三個并列的假設推理來說明其重要性,假設“尚用之天子、中用之諸侯、小用之家君”,都將取得理想的治理效果。例(12)“嘗(當)若”引出對象“鬼神之能賞賢如罰暴”,后續(xù)用“蓋本施之國家,施之萬民,實所以治國家、利萬民之道也”這一推論來肯定“鬼神之能賞賢如罰暴”這種觀念的重要性??梢娖渲械摹叭簟比允翘刂复~,加強針對性。

例(13)“故當尚同之為說也”中的“當”,譚家健、孫中原(2009)76,79注為“如”,在譯文中將此句譯為“所以尚同作為一種主張”,此“當”正是引出論述對象的介詞,譯為“對”。同此,例(12)“嘗(當)若”也是引出論述對象,而非表假設。姜寶昌(2016)521將其譯為“對此鬼神能賞賢而罰暴之事,本來應實施于國家,實施于萬民,實乃用以治理國家、惠利萬民之道”,將“嘗(當)若”譯為“對此”,當為正解。

四、 結語

《墨子》中“當若”共11例,另有1例借作“嘗若”,共有12例“當若”。其中“若”表示列舉“如”義的,有3例;“若”做特指代詞加強后續(xù)對象針對性的用法,有9例(含1例“嘗若”)?!爱敗笔墙樵~,引出某類事例或某一特定對象,接著對其加以評述??梢?,“當”與“若”并不在同一個句法層次上,且“若”均不表示假設義,相應地前面的“當”也非假設用法,故“當若”不成詞,更非“倘若”義?!稘h大》引《墨子》“當若”例,釋為“倘若”,該釋義不合句意,故《漢大》“當若”詞條宜刪除。

《墨子》“當若”句“若”多做特指代詞的用法,對某個論說對象加以限定,這說明《墨子》論說尤重針對性,這也是其論辯富于邏輯性的一個表現(xiàn)。

由《墨子》特有的“當若”用法可見,對例句做細致具體的分析尤為重要,在對所有例句做窮盡式考察的基礎上,注重比較用法的細微差別,不輕易以一概全,同時也應注意不以文段語句的意思揣度代替句法分析,如將“當若”釋為“倘若”或“應當”都是單憑文意揣度而得出的,從句法上入手辨析,即可避免此類“無中生有”之闡釋。《漢大》列“當若”詞條,釋為“倘若”,僅憑《墨子》中一例之語義揣度,未觀照其余諸例。通過對《墨子》“當若”用法的全面考察,比較分析,即可發(fā)現(xiàn)《墨子》“當若”無做假設連詞的用法。

這一個案研究,給我們研究漢語史以啟示,即具體分析與全面考察應相結合。漢語史研究中,對例句的斟酌、辨析極為重要。典型的例句能夠說明語言事實,這是加以解釋的基礎。應對每一個例句都做具體的細致分析,同時,對專書某一語言現(xiàn)象要做窮盡式的全面考察,方能得出可靠的結論。注重語例之間的關聯(lián)性,注重相關語言現(xiàn)象之間的類比,可以幫助我們更準確地揭示用法實質。“當若”句為《墨子》所特有,不見于其他典籍,盡管在有些句子里看作假設連詞似乎合于語義,但通過對《墨子》11例“當若”及1例“嘗若”句逐一做具體的分析,可發(fā)現(xiàn)其中“當(嘗)”為“針對、對”義,是介詞,主要功能是引出某一類或某一個特定的論述對象,故“若”的用法可分兩種情況: 一是“若”為列舉義動詞,猶“如”,表示“對像……,……”;二是“若”為“此”義特指代詞,作用是加強針對性?!按恕绷x加強針對性的“若”可以省略,《墨子》中多有“當”“當若”并用。將《墨子》“當”“當若”句式進行比較,可發(fā)現(xiàn)“若”的本質并不表假設。

附 注

[1] 此段翻譯按《墨子·尚同中》原文。

[2] 俞樾云:“‘不可不察’上奪‘說’字,‘此’下奪‘為政’二字,當據(jù)下篇補?!背鲎詫O詒讓(清)撰,孫啟治點校.墨子間詁.北京: 中華書局,2001: 90。

[3] “三事”:“周代大臣,一般指司徒、司馬、司空。墨子不便直接指責楚王,故婉言是大臣之謀”,此句意為“我認為大王的大臣們主張攻打宋國,是與這種行為相同的”,注釋、譯文參見譚家健,孫中原注譯.墨子今注今譯.北京: 商務印書館,2009: 417- 418。

[4] 《墨子間詁》引王念孫校此句本作“不可不察此者也”,“者此”為“此者”二字倒轉,見孫詒讓(清)撰,孫啟治點校.墨子間詁.北京: 中華書局,2001: 157。

猜你喜歡
萬民特指墨子
Effect of thickness on magnetic properties of single domain GdBCO bulk superconductors
清明國祭
萬民同心
先秦諸子之評述與《墨子》的解讀
White Elephant
墨子兵法(一)墨子其人
《老殘游記》中的“何”系特指疑問句計量研究
New Wine in Old Bottles?
——Revisiting the Problem of Continuity and Discontinuity between Modern Chinese Intellectual History and the Confucian Tradition
中學生英語·外語教學與研究(2008年4期)2008-03-18
和田县| 嘉峪关市| 黑河市| 阿拉善右旗| 临邑县| 金山区| 滕州市| 崇信县| 东安县| 乌拉特前旗| 肃北| 开封县| 班戈县| 曲阳县| 江西省| 鲁山县| 诸城市| 长泰县| 固始县| 梁山县| 南雄市| 绩溪县| 慈溪市| 承德县| 庄浪县| 乐陵市| 榆中县| 都昌县| 天水市| 苍南县| 岑巩县| 贵溪市| 宜州市| 鄂托克前旗| 翼城县| 郎溪县| 平顶山市| 湄潭县| 修文县| 阿瓦提县| 保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