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基于人本主義教育的“三位一體”高校體育教育創(chuàng)新模式研究
——以網球課程為例

2019-11-27 07:20于文兵董士軍蔡新民李世明
體育科技文獻通報 2019年12期
關鍵詞:人本主義業(yè)余三位一體

于文兵,董士軍,王 偉,蔡新民,李世明

前言

2015年11月26日,國家體育總局公布了第4次全國國民體質監(jiān)測結果。結果顯示:全國大學生身體素質仍然繼續(xù)呈現下降趨勢[1]。針對這一嚴峻的問題,政府相關部門多次頒布相關文件以期推進學校體育教育改革,意在更為全面而徹底地解決學生體質健康逐年下降的問題[2]。2016年4月21日,國務院辦公廳又發(fā)布了《關于強化學校體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fā)展的意見》[3],進一步將學校體育發(fā)展與學生體質健康問題的重要性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大學生身體素質逐年下降是由多種原因造成的,但是與目前高校體育教育存在嚴重問題是分不開的。長期以來,我國高校體育教育受到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只重視課堂教學,而忽視課外體育鍛煉;整個教學過程不能遵循“人本主義教育”的原則,不能發(fā)揮學生在體育鍛煉中的主觀能動性[4]。擁有健康的體魄是大學生完成學業(yè)的前提保障,更是2017年國家教育事業(yè)發(fā)展“十三五”規(guī)劃的具體要求,目前高校體育教學模式改革已刻不容緩。

剖析目前高校體育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其根源是未遵循教育的“人本主義教育”原則。人本主義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以學生為中心”。目前高校體育教育未能把握好大學生學習的特點(自由自主學習)及處理好“教育”與“學習”兩者之間的關系。針對目前高校體育教育存在的突出問題,結合美國心理學家、教育學家馬斯洛的“人本主義教育”及美國教育學家喬納森·伯爾曼的“翻轉教學”教育理念,提出了基于人本主義教育的“三位一體”高校體育教育創(chuàng)新模式。“三位”是指體育教育分為課堂體育教學、課外體育鍛煉、業(yè)余體育競賽三部分?!耙惑w”是指遵循人本主義教育的原則,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fā)揮學生在整個體育教育中的中心作用,將課堂體育教學、課外體育鍛煉、業(yè)余體育競賽有機融合為一個整體。經過近5年的探索研究與實踐,形成了一種切實可行、易于推廣、能有效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高校體育教育創(chuàng)新模式。

1 研究對象

以2014年春季學期選修網球課學生為研究對象。一共8個班級,隨機抽取4個班級為實驗組,其余4個班級為對照組。實驗組共160人(其中男生84人,女生76人),對照組共159人(其中男生78人,女生81人)。

2 研究方法

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對《中國期刊網全文數據庫》《維普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和《萬方數據庫資源系統(tǒng)數字化期刊》三個全文數據進行檢索,查閱與本研究相關的文獻近300篇,綜合分析前期研究的成果,為本研究提供了參考與借鑒。

2.2 問卷調查法

通過問卷調查法對影響大學生參與課外體育鍛煉的影響因素及參加課外體育鍛煉的形式進行調查研究。了解影響大學生參與課外體育鍛煉的主要因素及其參加課外體育鍛煉的主要形式,為后期的教學改革提供參考。

2.3 對比實驗法

本研究采用對比實驗法對所提出的基于人本主義教育的“三位一體” 高校體育教育創(chuàng)新模式對教學效果的影響展開了研究。學期末進行一次耐力跑成績測試和正手抽球技能考評,并對實驗組和對照組數據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以耐力素質變化為指標研究創(chuàng)新教育模式對學生身體素質的影響,以正手抽球技能考評為指標研究創(chuàng)新教育模式對學生運動技能學習的影響。

3 研究結果與分析

3.1 基于人本主義的課堂體育教學

人本主義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以學生為中心”?!耙詫W生為中心”的教育理論源自于美國教育家、哲學家杜威的“兒童中心論”。后來著名教育學專家羅杰斯將“以兒童為中心”的理念延伸到教學中,成為當今所提倡的“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5]。目前國內有關“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研究很多,共檢索到相關學術論文1900余篇。但有關“以學生為中心”的高校體育教學的研究不多,共檢索到5篇學術論文。這5篇學術論文主要對“動態(tài)分層教學法”進行了探討和研究,重點研究解決了課堂上基礎條件好的學生“吃不飽”、基礎條件差的學生“吃不了”的問題[6]。“動態(tài)分層教學法”人為地將學生分成“優(yōu)、劣”組,無形中對差生形成了一定的歧視,容易引起部分差生的逆反心理,反而不利于調動學生課堂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本研究在總結其他學者研究結果的基礎上,結合對自身多年的教學經驗總結,提出了“體育自主研討小組”教學法。該教學方法遵循“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在學生練習環(huán)節(jié),根據學生運動技能掌握情況,將整個班級的學生分成5-6個體育自主研討小組。每個小組既有運動技能掌握較好的學生,也有運動技能掌握較差的學生,男女生人數盡量相等。在完成教學內容講授后,教師根據教學內容提出問題,各個體育自主研討小組帶著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分組練習。學生在分組練習期間相互探討、相互指導;教師在學生自主練習期間,起到解惑答疑的作用。

該教學方法具有以下幾個優(yōu)點:(1)解決了動態(tài)分層教學法存在的弊病,充分考慮學習主體的特征,分組時根據學生對運動技能的掌握情況進行分組,以好帶差、以點帶面、全面提高,實現課堂教學公平[7]。(2)充分利用大學生年齡階段特點,體育自主研討小組中將男女生配對練習,充分發(fā)揮異性效應在體育教學中的作用,能有效提高學生在課堂中自主練習的積極性[8]。(3)通過體育自主研討小組之間的競賽,可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個體表現欲及集體榮譽感,提高了學生對體育教學的參與意識[9]。該“體育自主研討小組”不僅存在于課堂體育教學中,還延伸至課外體育鍛煉和業(yè)余競賽,并利用體育教學成績評定的導向作用,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課外體育鍛煉和業(yè)余競賽。

3.2 基于人本主義教育的課外體育鍛煉

2014年6月11日,教育部印發(fā)了〔2014〕4號《高等學校體育工作基本標準》文件[10]。文件要求普通高校必須為一、二年級本科學生開設不少于144學時的體育必修課,為其他年級學生和研究生開設體育選修課。有學者對廣東省、云南省、山西省普通高校執(zhí)行文件情況進行過調查研究,發(fā)現大部分普通高校開設體育課時數未達到文件規(guī)定的要求[11][12][13]。從運動生理學角度考慮,適宜的運動頻度與鍛煉效果直接相關。Garber等的研究認為,每周需至少進行3次體育鍛煉,才能有效地提高或保持身體素質[14]。每周一次體育課根本無法達到有效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目的。因此,只有將體育教育延伸到課外體育鍛煉,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外體育鍛煉中來,才能有效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切實解決我校大學生身體素質逐年下降的問題。課外體育鍛煉的組織與實施只有做到了以學生為中心,才能有效調動學生參加課外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切實實現體育教學的“翻轉課堂”,從而達到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目的。

3.2.1 大學生參與課外體育鍛煉情況調查

為掌握大學生參加課外體育鍛煉的情況,為后續(xù)采取的針對性策略提供依據。本研究以8個選修初級網球課程的學生為調查對象,通過問卷調查對影響大學生參與課外體育鍛煉的因素及其參與課外體育鍛煉的主要形式等展開了研究。問卷經試調查和效度檢驗后,共計發(fā)放319份,回收314份,回收率98.4%,結果(見圖1、2)。

圖1 大學生參與課外體育鍛煉的影響因素

圖2 大學生參與課外體育鍛煉的主要形式

從影響大學生參加課外體育鍛煉因素的調查結果可以看出,大學生的課外體育鍛煉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1)大學生比較重視學業(yè)學習,沒有處理好體育鍛煉與學業(yè)之間的關系。除了怕苦怕累的因素之外,更重要的是對參加體育鍛煉重要性的認識不足,用體育鍛煉的時間去換取學業(yè)和就業(yè)競爭優(yōu)勢。(2)大學生參加課外體育鍛煉隨意性較強,鍛煉沒有計劃性,也反映出大部分學生(87.6%)沒有形成良好的健身習慣。(3)大學生課外體育鍛煉的形式主要是有趣味性的集體項目(如球類),而不是個人項目(如跑步、游泳等),大學生更傾向于參加集體性項目體育運動,這也符合當前大學生群體的特點。

3.2.2 基于人本主義教育的課外體育鍛煉對策

根據對大學生課外體育鍛煉情況調查結果,在人本主義教育理念的指引下,提出了推進大學生參與課外體育鍛煉的針對性策略。

首先,提高學生對體育鍛煉重要性的認識。通過調查不難看出,影響學生參與課外體育鍛煉的首要原因是學生對體育鍛煉重要性的認識不足,缺乏良好的健身習慣。因此,在體育課堂教學中,在傳授運動技能的同時,加強體育鍛煉重要性及終身體育意識的宣講,培養(yǎng)學生良好健身習慣的意識。體育意識決定體育行為,只有學生認識到體育鍛煉的重要性并養(yǎng)成了良好的健身習慣,才能自覺主動地進行課外體育鍛煉。

其次,注重體育項目興趣愛好的培養(yǎng)。課外體育鍛煉的內容和組織形式盡量做到“以學生為中心”,尤其要注重對學生體育鍛煉興趣的培養(yǎng),做到以興趣為向導,以成就感為動力。目前大部分高校體育課采取選課制,非強制性安排課程,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體育課程。以網球課程為例,大部分選修網球課程的學生對網球運動有一定的興趣,也為組織學生參與課外體育鍛煉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在安排課外體育鍛煉內容時,根據課堂教學內容并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安排一項比較簡單而有趣味的作業(yè)讓學生課下完成(如相互墊傳球20次)。作業(yè)難度相對較低,使大部分學生通過練習能夠完成。通過課外體育鍛煉提高學生對網球運動的興趣,并從網球運動中獲得一定的成就感。課外體育鍛煉在組織時,以課堂“體育自主研討小組”為單位,輪流安排一名學生為負責人,負責安排小組全體成員進行課外體育鍛煉的時間及地點(每周一次)。不僅解決了學生參加課外體育鍛煉缺少同伴的問題,同時提高了學生參加課外體育鍛煉的意愿度,小組成員之間也起到了互動督促、互相促進的作用。

最后,發(fā)揮成績評定在課外體育鍛煉的導向作用。除了“體育自主研討小組”進行的課外體育鍛煉外。通過學校的各體育協會組織學生進行課外體育鍛煉,利用各體育協會的技術骨干,對課堂教學內容進行適當的輔導。并從體育課成績評定中拿出一定比例的分數,對學生參加課外體育鍛煉情況進行考核。體育鍛煉需要克服惰性、忍受體育鍛煉引起的肌肉酸痛及體力性付出,完全靠學生自覺參加課外體育鍛煉效果不甚理想。本研究中將網球課程中課外體育鍛煉和業(yè)余體育競賽成績比例設定為15%,要求學生每個學期至少參加15次網球協會組織的課外體育鍛煉或業(yè)余體育競賽。通過每周一次體育課、每周一次課外體育自主研討小組鍛煉及每周一次網球協會組織的鍛煉,基本上確保了選修網球課的學生每周進行3次體育鍛煉。在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的同時,也達到了培養(yǎng)學生良好健身習慣的目的。

3.3 基于人本主義教育的業(yè)余競賽

運動興趣對于學生的體育學習和體育鍛煉尤其重要,體育興趣是體育行為的基礎,對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和終身體育起著重要的作用??梢哉f體育興趣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著大學生投身體育實踐,并為其終身體育打下良好基礎。所以,在體育教育中有目的、有組織地對大學生的運動興趣進行培養(yǎng),對培養(yǎng)大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和習慣至關重要[15]。競賽是體育運動的特征之一,競賽是提高學生運動興趣的有效手段之一。通過業(yè)余競賽可以培養(yǎng)學生體育運動興趣、讓學生從體育競賽中獲得成就感,使其成為大學生自主參加體育鍛煉的源動力。另外競賽中的佼佼者,也可以以點帶面,影響和帶動其身邊的其他同學參與到體育鍛煉中來。因此,組織好高校的業(yè)余競賽,也應該將其作為體育教學的一個重要部分。

目前有關高校體育教育的研究相當多,檢索到相關學術論文13000余篇。而以“業(yè)余競賽”或“業(yè)余比賽”為檢索詞,未檢索到有關高校大學生業(yè)余體育競賽的研究,全國高校普遍忽略了業(yè)余競賽在體育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目前高校學生業(yè)余競賽主要存在以下問題:(1)學校組織的業(yè)余競賽較少;(2)目前組織的業(yè)余競賽要求競技水平較高,僅有少數具有較高運動技能水平的學生能夠參與;(3)組織業(yè)余競賽的目標導向是比拼競技水平的高低,而不是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4)業(yè)余競賽獨立于體育教學之外,沒有與體育教學緊密結合。實際上這些能參與競賽的學生,身體素質均相當優(yōu)秀,并不是學校體育教育關注的重點。

針對目前高校業(yè)余體育競賽存在的問題,本研究采取了一系列針對性對策。首先,將體育教學與業(yè)余競賽結合起來,業(yè)余競賽的內容與課堂教學內容相結合。通過競賽可達到督促學生對課堂教學內容的進行練習的目的。其次,業(yè)余競賽的組織要做到“以學生為中心”,充分考慮參與主體的特征。組織的業(yè)余體育競賽以趣味活動為主(既包括個人項目,也包括團體項目),在降低參與者運動技能水平要求的同時,更可以提高學生的參與度、激發(fā)參與者的興趣。再次,業(yè)余競賽參與者以“體育自主研討小組”為單位,采取積分制,既有利于小組各個成員的個性發(fā)揮,又實現小集體的榮譽感和成就感。最后,利用體育課程成績評定的導向作用,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業(yè)余競賽。充分利用大學對學科成績的重視度,引導大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業(yè)余競賽中。

3.4 體育教育創(chuàng)新模式對教學效果的影響

本研究從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對學生身體素質和運動技能學習影響的2個方面,展開其對教學效果的影響研究。力量、速度、耐力、柔韌、靈敏是人體的五個基本身體素質,耐力素質與健康關系最為密切[16]。本研究以耐力素質為指標對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對學生身體素質的影響進行研究。學期末對8個班級的學生進行一次耐力跑測試(女生800米、男生1000米),并記錄成績。本研究以期末正手抽球技能達到A標的人數比例為指標研究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對學生運動技能學習的影響。所有數據均采用 SPSS 15.0進行常規(guī)處理,利用t檢驗統(tǒng)計方法檢驗組間差異,設定P<0.05為存在顯著性差異、P<0.01為存在非常顯著性差異。

表1 期末耐力跑成績及運動技能A達標標率

注:#實驗班男生與對照班男生相比,P<0.01;△實驗班女生與對照班女生相比,P<0.01。

期末耐力跑數據顯示(見表1),與對照班相比男女生耐力跑成績均顯著提高(P< 0.01)。充分說明,新的教育模式對學生的耐力素質提高具有明顯的作用。另外,實驗班男生和女生的標準差均小于對照班,說明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對耐力素質的提高為全部學生普遍性提高,而不僅僅是體質較差學生的提高。

期末運動技能考評數據表明,期末學生運動技能達A標率明顯提高。男生由32.1%提高至52.4%,女生由29.6%提高至46.1%。說明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對學生運動技能的學習具有明顯的提高作用。

5 研究結論

基于人本主義教育的“三位一體”高校體育教育創(chuàng)新模式遵循教育心理學的一般規(guī)律,從學生的實際需求出發(fā),注重學生運動動機的培養(yǎng)(運動興趣),通過運動動機支配運動行為(養(yǎng)成良好的健身習慣),最終達到提高身體素質的目標。經實踐證明,是一種能有效提高大學生身體素質(耐力素質)和運動技能學習水平的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本研究望可為其他高校體育教育改革提供參考。

猜你喜歡
人本主義業(yè)余三位一體
羅杰斯人本主義教育觀對項目化學習的發(fā)展意義
弗洛姆人本主義精神分析的啟蒙價值*
科學管理理論和人本主義思想在某互聯網公司的運用
為業(yè)余棋手診脈
基于“三位一體”校企合作人才培養(yǎng)模式下職業(yè)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途徑研究
論“有趣、有用、有效”三位一體的教學模式在商務禮儀課程中的運用
淺析高職院校三位一體航空服務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模式
遮蔭有方等
業(yè)余棋手錯覺
業(yè)余棋手的錯覺
林周县| 南昌市| 老河口市| 万盛区| 垦利县| 北安市| 荃湾区| 德昌县| 出国| 庆云县| 沙雅县| 依兰县| 泸西县| 枣强县| 九台市| 梅河口市| 梁平县| 碌曲县| 武乡县| 凉城县| 财经| 崇州市| 阜南县| 海门市| 富蕴县| 潼关县| 安丘市| 连云港市| 长治县| 封开县| 额尔古纳市| 三门县| 大化| 井冈山市| 阿合奇县| 鹤壁市| 宜川县| 江华| 毕节市| 莱西市| 石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