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培
一、《魚我所欲也》閱讀
[甲](選文略,見課文《魚我所欲也》)
[乙]屈原至于江濱,被發(fā)行吟澤畔,顏色憔,睜,形容枯搞。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間大夫歟?何故而至此?”屈原曰:“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是以見放?!睗O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滯于物,而能與世推移。舉世混濁,何不隨其流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鋪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懷瑾握瑜,而自令見放為?”屈原曰:“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寧赴常流而葬乎江魚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溫蠖乎?”乃作《懷沙》之賦。于是懷石遂自投汨羅以死。
(節(jié)選自《史記》)
[注]①醨:薄酒。②察察:潔白的樣子。③汶汶:渾濁的樣子。④皓皓:瑩潔的樣子。⑤溫蠖(huo):塵滓重積的樣子。
1.解釋下列語句中加點的詞。
(1)故不為茍得也__________ (2)被發(fā)行吟澤畔
(3)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_(dá)________(4)于是懷石遂自投汨羅以死___________
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2)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是以見放。
3.請簡要說說[甲]段是如何提出論點的。
4.在中華民族歷史上,有無數(shù)的仁人志士像屈原一樣把“舍生取義”奉為人生準(zhǔn)則,請你另舉出一個事例。并說說你如何理解“舍生取義”。
(2019年四川遂寧市中考語文試題)
二、《送東陽馬生序》閱讀
(選文略,見課文《送東陽馬生序》)
1.下面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父母歲有裘葛之遺 歲:歲月 B,不必若余之手錄 若:像。如同
C,生以鄉(xiāng)人子謁余 謁:拜見 D。言和而色夷 和:謙和
2.下面句子中加點詞古今意義不同的一項是()
A,有司業(yè)、博士為之師 B,撰長書以為贄,辭甚暢達(dá)
C,自謂少時用心于學(xué)甚勞 D,詆我夸際遇之盛而驕鄉(xiāng)人者
3.下面對選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第一段寫太學(xué)生學(xué)習(xí)條件優(yōu)越、生活衣食無憂,與作者當(dāng)年求學(xué)的艱辛形成鮮明對比。
B,作者以“豈他人之過哉”這一反問句式,鮮明地表達(dá)觀點,顯示出不容置疑的力量。
C,因為馬生和作者是同鄉(xiāng),且學(xué)習(xí)勤奮刻苦,所以作者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是高度贊美馬生。
D,“詆我夸際遇之盛而驕鄉(xiāng)人者,豈知予者哉”一句,表明作者擔(dān)心世俗之人曲解自己,從反面強化了本文的主旨。
(2019年天津市中考語文試題)
三、《唐雎不辱使命》閱讀
[甲](選文略,見課文《唐雎不辱使命》)
[乙]鄭同北見趙王。趙王曰:“子南方之傳士也,何以教之?”鄭同曰:“臣南方草鄙之人也,何足問?雖然,王致之于前,安敢不對乎?臣少之時,親嘗教以兵。”趙王曰:“寡人不好兵。”鄭同因撫手仰天而笑之曰:“兵固天下之狙”喜也,臣故意大王不好也。臣亦嘗以兵說魏昭王,昭王亦曰:‘寡人不喜。臣曰:‘王之行能如許由②乎?許由無天下之累,故不受也。今王既受先王之傳,欲宗廟之安,壤地不削,社稷之血食乎?王曰:‘然。今有人操隨侯之珠,持丘之環(huán),萬金之財,時宿于野,內(nèi)無孟賁。之威,荊慶之?dāng)?,外無弓弩之御,不出宿夕,人必危之矣。今有強貪之國,臨王之境,索王之地,告以理則不可,說以義則不聽。王非戰(zhàn)國守圉之具,其將何以當(dāng)之?王若無兵,鄰國得志矣?!壁w王曰:“寡人請奉教。”
(選自《戰(zhàn)國策》)
[注]①狙:文中指狡猾的人。②許由:堯舜時代的賢人。③孟賁(ben):戰(zhàn)國時期著名的武士。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1)天下縞素_________ (2)長跪而謝之曰_________
(3)親嘗教以兵_________ (4)其將何以當(dāng)之_________
2.下列加點詞的意義或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要離之刺慶忌也 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曹劌論戰(zhàn)》)
B,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陽樓記》)
C,子南方之傳士也 若為庸耕,何富貴也(《陳涉世家》)
D,時宿于野 茍全性命于亂世(《出師表》)
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懷怒未發(fā),休祲降于天,與臣而將四矣。
(2)兵固天下之狙喜也,臣故意大王不好也。
4.[甲]文中的唐雎和[乙]文中的鄭同,你更欣賞誰?請結(jié)合原文具體分析。
(參考答案見本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