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小翠
(貴州省都勻市第三中學 貴州 都勻 558000)
所謂生活化教學是指,初中生物教學過程中教師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在講解新課程時,將教材內容與生活緊密融合起來,使抽象的生物知識生活化、具體化,便于學生輕松理解和掌握知識點。同時,學生對生活化的知識點感興趣,從而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知識,必然會提升生物教學效果。
當前,在新課改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師應結合新課改中提出的要求,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注重運用生活化教學法,通過開展生活化教學,能夠吸引學生注意力,促使學生認真聽課,學生在聽課過程中深入理解生活化的生物知識,使學生輕松掌握知識點,逐漸使學生轉變被動的狀態(tài),積極學習教學內容。而過去,教師很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說明傳統(tǒng)教學中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始終以講解知識為主,忽視聯(lián)系生活傳授知識點,此種教學方式,會導致學生失去學習興趣。因此,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已經成為一種必然趨勢,教學工作中教師根據課本內容,剖析生活當中與生物知識相關的事例、現(xiàn)象等等,有利于激發(fā)學生主動總結生活中的知識,并積極歸納和學習,進而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自主總結能力。由此可知,初中生物課堂教學中開展生活化教學非常重要。
2.1 將生活與教學內容聯(lián)系起來。初中生物課堂教學中教師講解教材內容時,將生活與教學內容聯(lián)系起來,開展生活化教學,將抽象的生物知識與生活緊密結合起來,促使學生對學習生活化的知識點感興趣,從而主動學習和思考,學生的注意力更專注,更加勤于分析,必然會增強學生的自主分析能力和思考力。
例如:學習《輸血與血型》時,教師詳細講解輸血過程中o型屬于全能血型,而其他血型不屬于,之后,舉例分析,比如:A型血型只能輸給同樣的血型的人,不能輸給其他血型的人,通過聯(lián)系生活詳細講解教學內容,使學生對生活實例加深理解,進而學生能夠快速理解知識點,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因此,教師在講解新知識時,應要立足于教材,聯(lián)系生活講解生物知識,這樣才能提高生物教學實效性[1]。
2.2 創(chuàng)設生活化情境?,F(xiàn)階段,初中生物教師應注重開展生活化教學,從而一邊講解生物知識一邊分析生活與教學內容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使新知識生活化、具體化,便于學生快速理解、記憶知識點,并調動學生主動挖掘生活中的生物知識,使學生感覺到教材內容源于生活,促使學生積極探索和思考,有利于增強學生的思維能力、探究能力,可見,開展生活化教學的重要性。
例如:學習“植株的生長”時,教師表述生活中當我們在樹下乘涼,會感覺非常涼快,說明植株生長過程中蒸騰出水分變?yōu)樗魵?,會吸收空氣中的熱量,并在光合作用下生長,從而聯(lián)系生活講解新知識,以此創(chuàng)設生活化教學情境,學生不僅輕松理解和掌握知識點,還學會運用知識解釋生活中的很多現(xiàn)象,促進學生學以致用,最終實現(xiàn)預期的教學目標。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可以結合不同的教材內容聯(lián)系生活中的事例,對于提高生物教學質量十分有利[2]。
2.3 結合生活設計作業(yè)。在進行初中生物教學時,教師布置作業(yè)時,注重結合生活設計作業(yè),從而將生活化教學法落實到實處,促使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寫作業(yè),使學生意識到生活當中有很多生物知識,聯(lián)系生活寫作業(yè),能夠快速完成,有利于提高學生獨立自主完成作業(yè)的能力和思考力[3]。
例如:學習“水中生活的動物”時,教師先講解教材內容,之后,結合生活布置作業(yè),要求學生觀察水中的動物,寫出自我所看到的現(xiàn)象,并用所學的生物知識解釋,促使學生主動觀察自家魚缸中的魚,充分了解到環(huán)境對生物的影響,并清楚水中動物的特點,將自己所觀察的、思考的生物知識結合生活寫出來,高效完成作業(yè),整個過程中不僅培養(yǎng)學生獨立分析和思考能力,還提高學生獨立性和自主性??梢娐?lián)系生活設計作業(yè),激發(fā)學生主動探究生活中生物知識,認真梳理后寫作業(yè),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歸納能力[4]。
綜述以上內容可知,初中生物課堂教學中為了構建高效課堂,教師應高度重視開展生活化教學,從而深入落實生活化教學法,通過聯(lián)系生活講解生物知識,使學生意識到知識來源于生活,主動思考生活中的生物知識,逐漸增強思維能力和思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