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恬
不知從何時起,我開始變得越來越焦慮。無休無止的學習侵占了我所有的閑散時間,我不敢也不愿停下,腦海中只剩下一根時刻緊繃的弦。
那天,父母臨時有事,我從學校坐公交車回家。我默默地望著車窗外,天空烏云密布,而我的心中又何嘗不是如此?
今天是出成績的日子。我考得不算差,可幾乎次次第一的我,一時竟無法接受這小小的退步。我開始質疑自己:我肯定是太驕傲了,我肯定是還不夠努力,我肯定是學習方法不對,我肯定是……我恐怕是跟不上這樣的學習節(jié)奏了吧?我在心中把自己貶得一文不值,還設想著各種被人笑話的場景。無法克制的胡思亂想在我腦中攪成一團亂麻。
渾渾噩噩中,車已經(jīng)到站。下了車,迎面而來的是一陣悶熱的空氣。抬頭一看,烏黑的云層壓在頭頂,地面上沒有一絲風,樹木莊嚴地佇立著,一切都沉靜得可怕——暴風雨前的寧靜。車站離家還有一段不短的路,此時恐怕來一絲風,便能惹哭了這滿天的烏云,我又偏偏沒有帶傘,只好快步走著,希望在雨下來之前趕回家。
天色變得更加昏暗,隱隱從遠處傳來低沉的雷聲。我愈加心急,由快步變成小跑,又從小跑轉為狂奔。終究,風雨不等人,一滴冰涼的雨珠落在我的鼻尖,很快,兩滴、三滴、一串……豆大的雨點開始瘋狂地擊打著萬物。離家還有很遠,我只好四處尋找避雨的地方。
我奔向一處有點破舊的老式居民樓,躲在屋檐下,緊靠著墻邊,喘著粗氣。
抬頭望著灰色的天空,雨絲箭一般地飛過我的眼前,耳邊環(huán)繞著雜亂無章的雨聲,我內心祈禱著雨快些停,我還有很多作業(yè)要做,語文還有我最怕寫的作文,數(shù)學還有很多壓軸題不會,英語還要抄寫很多單詞,政治、歷史還有很多需要背誦的,生物、地理還有很多需要理解識記的……再等下去,今天晚上怕是不用睡覺了。事情沒完沒了,時間卻越來越少,壓力在我的身上四處蔓延,壓得我喘不過氣來。很久以來積壓在心中的情緒驟然爆發(fā),我把背上的書包重重地摔在地上,順著墻根滑下來,癱倒在地,把臉埋在臂彎里。耳邊的雨聲輕柔了些,淅淅瀝瀝,綿綿密密,我只覺得心亂如麻。
忽然,一種奇妙的聲音穿過縹緲的雨霧,輕輕傳了過來。“咕咕”“呱呱”,這是——蛙鳴?我有些不敢相信,在這都市里,竟然還能聽到蛙鳴!我疑惑地抬起頭來四處張望,循著聲音繞過居民樓,不禁眼前一亮。原來,在這老舊的居民樓之后,竟然有一個小池塘。池邊生長著嫩綠的青草和灌木,把池塘映襯得綠意蔥蘢,雨點還在拍打著水面,漾起一圈圈淺淺的波紋。青蛙卻不介意,興奮地引吭高歌。起初只是一兩聲,到后來越來越多,越來越大。歌聲并不凌亂,此起彼伏,抑揚頓挫,恰似一曲歡樂的合唱,與淅瀝的雨聲相得益彰。我靜靜地、癡癡地聽著,忽然想起一句詩:“黃梅時節(jié)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痹倏催@眼前景,再聽這耳邊聲,我不禁陶醉了。
仔細想想,進入初中的我,好像被那些成績與排名迷亂了心智,為之焦慮,為之彷徨,為之迷茫不已。然而,卻忘記了讀書本來的目的,也錯過了許多不經(jīng)意間的風景。正如這次,若我一路狂奔到家,必將淋上一場大雨,且又怎會聽見這蛙鳴?
雨停了,我慢慢地走在回家的路上。
我在喧囂浮華的塵世中迷了路,好在,那天等來了那場雨,靜聆蛙鳴,喚回初心。(指導教師 ?王碧玉)
【評點】
“以景襯情,情隨景遷”是本文的寫作特色。文章運用環(huán)境變化來烘托作者的心境變化,先是按照“風雨欲來—雨勢漸大—雨點淅瀝”的順序,描寫了作者放學回家路上的所見所感,“烏黑的云層壓在頭頂”“恐怕來一絲風,便能惹哭了這滿天的烏云”等描寫,襯托出作者彼時的壓抑心情;后以“忽然,一種奇妙的聲音穿過縹緲的雨霧,輕輕傳了過來”一句為轉折點,由雨景轉為池塘之景,抓住池塘的蛙鳴,完成心境的轉變,達到“守得云開見月明”的效果。全文脈絡清晰,細膩的景物描寫既豐富了文章的內容,又充實了文章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