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昀
新《中學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教讀古典詩文,應(yīng)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學生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碑斂荚嚨闹笓]棒都揮向文言文,語文教學又彌散在“考什么就教什么,怎么考就怎么教”的風氣中,一線教師幾經(jīng)掙扎,探索出一套文言文教學疏通字詞、白話翻譯模式。殊不知,學生靠著死記硬背,不僅達不到含英咀華情境,因為追逐字字落實,偉大的文學作品被肢解的支離破碎,何談讓學生體會語言美。
中學語文特級教師趙謙翔,早在《綠色語文》中就提出,文言教學要強調(diào)語感,而不是強調(diào)語法,是育人的教學,而不是應(yīng)考的教學。宋朝著名的教育家朱熹談及讀書曾提出“熟讀,精思”?!笆熳x”要達到“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精思”要達到“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
在教學中,要讓學生有更充分的時間感知語文材料,更多的品味原汁的語文。對學生的朗讀指導應(yīng)該更具體扎實,針對不同的文章,我們要精選朗讀法。
一、通讀猜讀,文本大意初感
學生剛拿到一篇課文,肯定會遇到不會讀的字或者讀不準的字,學生初步能讀通全文就是成功的第一步,過程中把生字詞圈點勾畫出來,借助書下注釋和工具書加以解決。比如初三的古文《陳涉世家》、《桃花源記》等,篇幅相對較長,但不要吝惜時間讓學生去自己嘗試解決他們伸一伸手夠一夠就可以解決的問題。讓不同基礎(chǔ)的學生都參與到課堂,體會到初步預(yù)習的成功感,激發(fā)學生的主動學習的積極性,課堂效率自然也會提高。
通讀課文,除了讀準字音,還要讀準句子停頓,從句子意義方面來要求就是不能讀破。結(jié)合書下有限的解析,可以采用猜讀的辦法,借助已有的閱讀認知經(jīng)驗,新奇感和懸念效應(yīng)也會產(chǎn)生激勵作用。讀對了,刺激了學習熱情;即使讀錯了,能立即發(fā)現(xiàn)知識缺陷,及時糾正。
二、適時示范,調(diào)動朗讀熱情
教師的理解能力自然比學生深刻,如果能放下身段率先來上一段,自然能激發(fā)學生的嘗試意愿。教師范讀效果好,學生會更容易的走進課文所表達的情境,同時范讀又是對學生“授之于法”的過程,示范作用不言而喻。
跳過了學生的初讀猜讀過程,學生直接獲得正確的訊息,讓課堂高效。例如《論語》中“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惫盼闹幸粋€字就是一個詞。“可以”古義是:可以憑借,而“以為”中間省略了“之”。因此這句應(yīng)讀為“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而不可誤讀為“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蓖ㄟ^范讀,學生自然明確了音節(jié)的停頓,再結(jié)合解析理解深化,讀來更有自信。
三、“分工”朗讀,體會辭約意豐
《鄒忌諷齊王納諫》一文中,將鄒忌和妻、妾、客的對話,通過分人物角色朗讀比較,更易發(fā)現(xiàn)句式的微弱變化的背后,說話者的心理大為不同。同時,在這里提的“分工”朗讀,不僅是抓住人物語言,老師可以有意識的分工,例如“令初下”“數(shù)月之后”“期年之后”三個不同時期的不同情況比較朗讀,使學生從中體會齊王納諫后的巨大變化,文章對齊國最初的積弊僅僅是側(cè)面暗示,學生在理解到這個層面的基礎(chǔ)上對鄒忌的形象有更立體的認識。
四、淡化標點,趣讀練就語感
正確的標點是讀懂文言文的前提,標點失誤了,必然要影響到文意的理解。古人特別重視對學童進行斷句方面的訓練。所以在課上,面對精短的文言文,可以去掉大部分的標點符號,要求學生讀出虛詞的頓挫和文言舒緩語氣,營造出古樸的氛圍。淡化標點讀,會讓學生注意力空前集中,自發(fā)的關(guān)注字詞之間的有效銜接,辨別句讀。
多次實踐表明,這種充滿意趣的朗讀法,學生格外主動。此時追加個別展示讀、小組競賽讀,課堂會更熱烈。學生競爭心理的驅(qū)使,既加深了對教材的深入了解,又提高了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五、引導跳讀,以讀帶析深入
由老師設(shè)計一系列問題,引導學生以讀為線,將文章抽絲剝繭。例如我在上《愚公移山》公開課時由字音校正時追問道“愚公多大年紀”?再追問到有哪些人一同參與了移山?對待移山這件事大家的看法如何?從課文中哪里體現(xiàn)?愚公的妻子不支持的客觀原因有哪些?逐個追問帶動同學們跳讀課文,“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睆倪@些句子中體會到人手不夠、工具簡單、距離遙遠等移山困難,并把這些語句放在一起反復品讀,以此體會愚公的人物形象。
六、美句重讀,盡悟文言之美
在文言文精彩片段的賞析上,尤其要加大對學生的指導和鼓勵,讓他們有品讀的意識和方法,具體可以從文字語言、句式結(jié)構(gòu)、內(nèi)容情感、表現(xiàn)手法等方面進行。例如在教《陋室銘》一文時,除末句外,全篇皆為駢句,雖非韻文,但均在偶句上押韻,其韻腳為“名、靈、馨、青、丁、經(jīng)、形、亭”,韻腳不是“in”就是“ing”。同是駢句,有偶句,有排句,有四言、五言、六言之分,也有“可以調(diào)素琴,閱金經(jīng)”這樣不甚工整的駢句。對偶與用典結(jié)合,虛實景對應(yīng),對仗工整,音韻和諧,文字簡潔,含義豐蘊,學生讀來抑揚頓挫,產(chǎn)生心靈共鳴,獲得美的升華,甚至還有不少學生饒有興趣的仿寫這樣的銘體式。
“給我一個支點,我就可以撬起地球?!蔽难晕慕虒W有道不盡的奧秘,我們要讓學生主動擁抱其中,勢必要幫助他們尋找到一個切入口。在學生還沒有能完全擺脫對老師的依賴時,老師要扶持、示范、啟發(fā),與學生“能級相應(yīng)”,幫助學生用最簡單的方法獲得預(yù)期效果。在文言文教學過程中,朗讀不是某一個環(huán)節(jié),它應(yīng)該是貫穿始終的?!笆熳x”深入,語感自強。只有讀起來得心,才能悟起來得力。
(作者單位:鎮(zhèn)江市索普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