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斌 (江蘇泰州市姜堰區(qū)實驗初級中學)
教師除了擔當傳播知識和教授技能的角色以外,還應該成為學生心靈的塑造者,成為學生心理健康的維護者,這是順應教育改革趨勢,培養(yǎng)全面型人才不可缺少的條件。尤其是在初中班級管理當中不能夠一味要求運用強制性的班級管理措施對學生進行約束和管理,需要在這一過程當中巧妙滲透心理健康教育,認識到初中生群體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殊性和實際規(guī)律,把班級管理和心理健康教育進行有效地融合和滲透,助力初中生的穩(wěn)定健康成長。
初中生正處在一個特殊的人生發(fā)展階段,在這一階段學生所出現的心理問題顯得非常復雜,也給初中生的健康成長帶來了很大的阻礙,給班級管理帶來了諸多限制性條件。這就需要教師在積極開展班級管理活動的過程當中樹立開放性思維,認識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價值,并為心理健康教育的推進實施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第一,班級管理與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有助于幫助初中生塑造優(yōu)良品德。積極健康的心理是優(yōu)良品德形成的基礎與前提條件,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不佳,不具備良好心理素質的話,就會阻礙學生品德素養(yǎng)的形成和發(fā)展甚至是讓學生誤入歧途。而通過一系列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幫助學生調控心理狀態(tài),提升心理素質,促進學生品德素養(yǎng)的提高。第二,在初中班級管理當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提升班級凝聚力。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當中,教師會有意識地深入學生群體當中,加強與學生的溝通和交流,也會組織一系列的活動來密切學生間的交流,提高學生的集體意識和合作理念。這樣整個班級會產生強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夠為班集體的建設貢獻自己的一分力量。第三,做好班級管理工作當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優(yōu)化師生關系促進教學相長。良好的師生關系是開展各項教育教學活動和學生管理活動的必要條件,保證師生之間關系密切,可以消除學生對于教師的抵觸心理,讓學生主動接受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導,并在師生的雙向互動當中實現教學相長,增強班級管理有效性與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
通過對初中生的身心發(fā)展情況進行全面分析,我們得到的一個普遍結論和共識就是初中生的心智成熟度還遠遠不足,對于心理問題的認知能力相對較差,也不具備豐富的心理知識積累。而心理知識是初中生成長和發(fā)展過程當中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糧,可以幫助學生合理調控個人情緒狀態(tài),形成達觀坦然的人生態(tài)度,最終讓學生走上一條健康發(fā)展的道路。因此教師需要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實施當中,關注學生當前的心理問題,掌握學生的心理發(fā)展現狀,并針對學生的具體特點采取教育方法,拓寬心理健康教育路徑。對于過于情緒化的學生,教師適合開展以理論教學為主的指導活動,堅持感情為先從情感著手,逐步過渡到理論教學。對于低落學生,教師需要在心理健康教育當中注意運用親切的語言,和藹可親的態(tài)度讓學生在面對困難和挫折時擁有強大的勇氣和自信,讓學生能夠看到希望和自己更大的發(fā)展可能性。為了讓學生獲得大量的心理學知識,提高學生的自我教育和管理能力,教師還可以積極組織開展心理知識講座,讓學生可以在講座活動當中習得大量的心理調控技巧和方法,幫助學生解除心理方面的困惑和難題,降低心理健康教育的難度。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知識輔導時,要堅持因材施教的原則,既要從整體角度出發(fā),對學生進行管理和指導,又要做好對學生的個別輔導。
初中生的學習活動和過去相比在數量和質量要求上都有所提高,這加劇了學生的心里緊張程度,也容易誘發(fā)不良心理問題,給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帶來一定的問題和阻礙。在初中生的學習和成長當中,優(yōu)良的學習環(huán)境和成長氛圍是至關重要的,特別是良好的班級環(huán)境可以對學生的心理帶來非常深刻的影響,這也是群體效應的表現。在班級管理當中,打造良好的班級氛圍至關重要,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當中同樣離不開好的班級環(huán)境,甚至是應該把打造良好環(huán)境作為心理健康教育得以順利開展的保障,有效提高班級凝聚力水平,利用好群體的約束力,打造得到初中生廣泛認同的心理環(huán)境,降低心理健康教育難度。首先,需要對班級人際關系和人際環(huán)境進行有效優(yōu)化,因為一些學生在班級當中朝夕相處,假如關系不夠和諧的話,班級管理工作就無法有序開展,更不能夠推動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其次,需要對班級的人文環(huán)境進行優(yōu)化,注意在班級當中落實民主管理,積極開展一系列的文娛實踐活動,激勵學生在主動參與當中受到良好環(huán)境的熏陶。最后,要打造良好的班級心理環(huán)境,激勵學生互幫互助。
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在青春期這一特殊而又非常關鍵的發(fā)展階段,這一時期更應該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情況,了解學生的情緒變化,有效解決學生在心理層面上遇到的問題,消除學生的心理困惑,避免這些心理困惑演變成為嚴重的心理障礙,給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帶來消極影響。豐富多彩的集體實踐活動可以為初中生創(chuàng)造條件和其他同學進行溝通交往,有效拓展學生的人際交往范圍,讓學生更為融洽的和同學相處,最終建立彼此幫助友愛團結的人際關系,讓學生能夠逐步敞開心扉,塑造良好心態(tài)。教師在設計集體活動前需要選好一定的活動主題,并設置考驗學生合作能力和集體主義精神的活動任務,使得學生在完成任務的同時受到心理上的熏陶和指導。與此同時,教師要關注學生在集體活動當中的表現,做好對學生的心理輔導,并在活動結束之后對學生的表現進行評價,讓學生可以認識到塑造良好心理品質的重要性,幫助學生消除心理障礙。
在初中生的成長發(fā)展過程當中,需要得到教師的幫助和支持,也不能夠離開家長的教導和指引。雖然教師是班級管理的主體,擔當的重要的管理責任,但是如果在這一過程當中缺少家長的支持,會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難度和學生管理的負擔。特別是要將班級管理和心理健康教育進行有效整合,教師除了要發(fā)揮自身力量,積極完善和創(chuàng)新教育策略以外還需要加強和家長的交流與溝通,指導家長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讓家長除了關注學生的學習表現以外,也要重視他們在心理方面的變化和心理問題,給予學生充分的尊重理解和支持,讓學生可以逐步的消除心理問題,迎來一個更加燦爛光明的人生。教師可以通過組織家長會或者是利用網絡平臺和家長交流溝通的形式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方法,讓家長可以對關愛子女的方式進行合理化調整,有意識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素質。
心理健康教育應該作為班級管理的主旋律而存在,給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成長和發(fā)展平臺,引導學生打開心扉,與教師和其他同學進行積極的交流溝通,充分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尊重學生的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為初中生的身心綜合發(fā)展打好基礎。教師要明確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級管理當中的地位和作用,改革傳統的教育思想認識創(chuàng)新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提高班級管理與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學性與時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