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叩問青銅

2019-11-14 11:54:21胡寶林
延河·綠色文學(xué) 2019年10期
關(guān)鍵詞:寶雞銘文青銅器

胡寶林,陜西寶雞人,陜西省作協(xié)會員。作品發(fā)表于《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文化報》等報刊,獲第二屆絲綢之路青年散文大賽銀獎、第六屆秦嶺文學(xué)獎等。著有散文集《此生此地》。

秋雨初霽的午后,陽光重新輕撫渭河邊上的原野和山梁。在河水南畔最引人注目的制高點上,一片古希臘式的雄偉建筑掩映在梧桐樹葉鮮綠和金黃的搖曳中。這片建筑的頂端,是一個奇特的圓盤造型,既像一個日晷,又像巨大的青銅鏡,在陽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輝。沒錯,它就是陜西省寶雞青銅器博物院——一個舉世無雙的藏寶之地。

此時,博物院院內(nèi)一片沉靜,只有陳列在各個館室里的青銅古器在幽暗而神秘的燈光下散發(fā)著質(zhì)樸的光芒。似乎進(jìn)入了凝滯的時間隧道,我的目光也隨著隧道的延伸,叩問著那一件件或斑駁、或錚亮的古老器物,開始了一次歷時三千多年的青銅之旅。

問銅

在展室一個不起眼的角落,躺著一坨銅餅。

它身上沾滿塵土,塵土的縫隙透露出綠瑩瑩的銹色,像一塊扣在案板上的西府婦女烙薄了的死面鍋盔,也像是農(nóng)村醋坊里棄之墻角的一塊糠坯。

這是1980年從扶風(fēng)縣莊白召李村出土的西周銅餅。它在土中已經(jīng)掩埋了2700多年,雖滿身風(fēng)塵,卻給我們透露出關(guān)于古代青銅的許多秘密。

遙望遠(yuǎn)古,我們怎么也想象不出那些智慧的古人,是怎么在山野的巖石中發(fā)現(xiàn)了銅的身影。彼時,在山西、湖北、江西、安徽、內(nèi)蒙等地,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了銅礦;在寶雞周原,則留下了冶銅的遺跡。他們當(dāng)時是怎么掌握了銅與錫的神奇配方,讓不易鑄造的自然紅銅熔點降低,熔液流動性增強(qiáng),鑄造出無與倫比的青銅。這雖是人類對金屬的第一次大規(guī)模利用,卻已經(jīng)令今人浮想聯(lián)翩,嘖嘖稱奇。

看!在那簡陋至極的作坊里,熊熊烈火燃燒起來。一個個扁扁的銅餅與錫塊投入爐中,在烈火的灼燒下,銅錫熔化成滾燙的金水流入范模?!斑辍币还蓾鉂獾淖蠠煄е鴱?qiáng)烈灼燒氣味升騰而起,一件件舉世無雙的青銅器在這里燦然問世:

——雍容壯碩的鼎、鬲、甑、甗、釜、鍪,用來蒸煮牛肉羊肉才能顯出王室的高貴!

——規(guī)整氣派的簋、簠、豆、敦、盂、碗、缽,用來擺列飯食才能襯出侯爵的奢靡!

——巧奪天工的爵、尊、觚、觥、瓿、蠶、觶、斝、角、壺、罍、卣、彝、盞、耳杯,用來裝盛佳釀才能配得上貴族飲酒作樂時的豪氣!

——叩之作響的鑒、洗、盆、盤、匜、缶、瓶,連裝水倒水都浸淫著藝術(shù)的氛圍!

——精致絕倫的镈、鐘、鐸、鈴、鼓、磬、鐃、鉦,曾經(jīng)演奏出多少妙如仙樂的韶曲!

——鋒利無比的戈、戟、殳、矛、劍、鉞、刀、箭鏃,還有戰(zhàn)車及其甲胄,王的軍隊就是用它們來揮師天下、征戰(zhàn)四方!

天上的星光在閃爍,地上的火光在閃耀。日日夜夜,煙霧繚繞。在叮叮當(dāng)當(dāng)?shù)闹谱髦?,一件件青銅器進(jìn)入宮殿、進(jìn)入深府、進(jìn)入兵營,同時也進(jìn)入窖藏、進(jìn)入墓地。這一幕幕鏡頭,一直從夏、商、周持續(xù)到秦漢。忽明忽暗1500年的歷史天空,惟有青銅閃爍著幽幽的光芒。

驀然回首,我的目光又落在那塊毫不起眼的銅餅上。你知道你們造出了不朽的青銅文明嗎?你知道你們成就了人類發(fā)展史上偉大的青銅時代嗎?

中國這把燒鑄青銅的烈火,比兩河流域晚了約八九百年。但是,只有在無比智慧的中國,青銅器才被創(chuàng)造得多姿多彩。那傲視千秋的絕美藝術(shù),那銘文鐫刻的不朽歷史,那承載著影響至今的禮樂文明,是世界各國的青銅器難以望其項背的。中國青銅器,是世界古代文明的一個偉大象征。

而這段偉大的文明,始于一坨坨像眼前這樣的沾滿塵土的銅餅。

問尊

在金屬與烈火中誕生的青銅器,神圣過、莊嚴(yán)過,它經(jīng)歷了戰(zhàn)火紛爭、朝代興替,也見證了富貴之家興盛的豪華、衰敗的凄涼、倉皇辭廟的狼狽。在青銅時代的輝煌過去之后,埋沒在中國廣袤大地的重重黃土之下,湮沒在了歷史的風(fēng)塵之中。

2000多年來,只有機(jī)緣所至,大地才一點一點吐露出青銅的秘密。

在中國西部,有一個青銅器的圣地,它以一次次的驚世出土,讓考古學(xué)家心跳加快,讓歷史學(xué)家熱血沸騰,讓一個個謎團(tuán)豁然開朗,讓中國的文明史一再改寫。自西漢宣帝神爵四年尸臣鼎出土,2000多年來,數(shù)萬件青銅器從這里的黃土中閃亮出世。有專家說,世界三分之二的青銅器在中國,中國三分之二的青銅器在陜西,陜西三分之二的青銅器竟藏在這里。在別處,青銅器出土一件,已是奇跡,而在這里,青銅器常常是一套一套出土,甚至數(shù)十件、上百件面世,而且體型碩大、圖案優(yōu)美、銘文眾多。被譽為“晚清四大國寶”的大盂鼎、毛公鼎、虢季子白盤、散氏盤全部出土于此。在這片厚重的黃土之下,究竟埋藏有多少青銅重器,還有多少驚世秘密隱藏,誰也說不清楚。

這就是寶雞,在中國唯一被稱為青銅器之鄉(xiāng)的地方。

這是一幅展開在腳下的地圖。從圖上看,地處八百里秦川西部的寶雞,是中原通往西北、西南的交通樞紐。它南枕巍巍秦嶺,北襟膴膴周原,其間是一馬平川的渭河平原,姜水與渭水、千水與渭水在此交匯。始祖炎帝在此開創(chuàng)中華農(nóng)業(yè)文明、姜炎文化。周人在此興盛,揮戈東進(jìn),建立周朝;秦人在此地建都300年,最終壯大,一統(tǒng)天下。寶雞作為先周、先秦的都邑,西周秦朝的宗廟墓葬所在地長達(dá)700多年。周禮秦制,在此發(fā)源;周秦文明,在此肇始。那閃耀著文明之光的青銅時代,就在周秦故里煥發(fā)出奪目的光彩。

此刻,我正站在中國西部寶雞的一個名為石鼓山的地方,站在世界唯一的青銅器博物院里,站在幽暗的燈光下。當(dāng)歷史的圖景在腦海中展開,那一件件冰冷的青銅器也活了起來,它們張開一張張嘴,像蠶吃桑葉一樣竊竊私語,那話語像雨點掠過草地一樣飄忽又稠密,那一道道銘文像涌動的心緒在流淌。

幾步外,一個一尺多高的神秘酒器吸引了我。它莊重,冷峻,沉默。它一疙瘩一疙瘩黑黝黝的貓頭鷹似的眼睛,冷冷地逼視著我。在暗藍(lán)的背景燈光下,像3D電影一樣,它坑坑洼洼的面孔上,飛出粗獷的山羊羝角、兔子的耳朵、爬龍的尾巴、蝎子的身體、饕餮的花紋。這些都掩蓋不住那雙鬼怪兇神似的眼睛里令人不寒而栗的光芒。四邊的扉棱,似一個個鋒利的戈突兀而出,那脊線構(gòu)成難以攀緣的高山,又似一只只墨色的飛鳥列隊爬向天空又凌空撲出,還像凝固的鏤空的黑色火焰在跳動,保持著激揚音樂的節(jié)奏與律動,仿佛就要帶著它飛天而去。

它頂天立地,凜然不可近褻,這就是何尊。

很多人就這樣被何尊的外表震住了。1963年秋季的一天,寶雞縣賈村鎮(zhèn)農(nóng)民陳堆從屋后崖背上,一镢頭摟下一塊土疙瘩,土疙瘩碎了,滾出一塊銅疙瘩,就是何尊。陳家把這奇物放在樓上裝過爛棉花,老鼠還下過一窩兒子。1965年,家里實在沒錢買糧充饑,陳堆的哥哥就把這銅疙瘩以30元價格賣到了寶雞市群眾路的廢品收購站。幸好,被寶雞市博物館的工作人員在搜揀文物時看到,費了一番周折,才沒讓送去大煉鋼鐵。上世紀(jì)七十年代中期,文物專家馬承源將一批文物進(jìn)行展覽,在除銹時,意外地在尊腹底部發(fā)現(xiàn)了12行共122字的銘文!這銘文記載了周成王營建洛邑的重要歷史事件。史書中模糊的記載在此得到確認(rèn)。而最重要的是其中的一句話“宅茲中國”,這是“中國”這一稱謂第一次出現(xiàn)在文字記載里!

這是多么神秘而神奇的事情!中國的文字成千上萬,“中”與“國”在此才歷史性地親熱攜手,在此后成為一個不朽的符號,成為每一個中國人心中最神圣的稱謂。那神秘的何尊,以獰厲的外表將人們的目光吸引,而將滿腹的心事藏于心底,拒不吐露。它在黃土中埋藏了三千年,重見天日,又險些被化于鋼爐。仿佛上天在冥冥之中保佑,讓這攜載著民族密碼的寶器留存下來,最終實現(xiàn)它的巨大歷史使命。

你是哪里人?

“宅茲中國!”

你的老家在哪里?

“宅茲中國!”

這四個字已跳出何尊,已經(jīng)超過那篇銘文本身的意義承載,回答了中國人之為中國人的最根本的問題。

中國人在出土于寶雞的何尊上找到自己的根,找到自己精神和靈魂的胎記,找到自己精神的歸宿。青銅器之鄉(xiāng)寶雞的一件件青銅器就是這樣承載著我們民族的精神。人們在這里找到“中國”,在這里閱讀中國,在這里讀懂中國。

問戈

這是一支疲倦的戈。

它的刃尖已經(jīng)卷了起來,身軀蜷縮著,喪失了進(jìn)攻的激情。膚色黯淡,就像吃了瀉藥一樣,將淬火得來的光彩、敏銳與鋒利瀉得一干二凈。身體已經(jīng)虛脫,滿臉倦容,渾身散發(fā)著疲憊。這是經(jīng)歷了大戰(zhàn)之后的戈,就像一位退役的老兵,帶著殘軀和戰(zhàn)爭留下的心理創(chuàng)傷回到故土,沉默田園。

這就是戈,武王在牧野大動干戈的戈,是周人枕戈汗馬的戈,是殷商的士兵反戈一擊的戈,是紂王棄甲丟戈的戈,還是同室操戈的戈。

與它待在一起的兄弟姐妹還有戟、殳、矛、劍、鉞、刀、弓弩和箭鏃們。看啊,這兵器的家族——那曾在旌旗獵獵、王者揮師的時刻,在太陽下寒光閃閃、神采奕奕的兵刃。那曾在雪落無聲滴水成冰的行軍途中,與戰(zhàn)士的粗糙大手緊緊相握的,體味過徹骨冰涼的兵刃。那曾在戰(zhàn)場上閃電出擊,生死交鳴,擊穿鎧甲,與他人的熱血交融,被生命的溫?zé)釡嘏^的兵刃。如今,帶著斑斑銹跡,蜷曲著,躺在這里。

在青銅時代,戈是書寫歷史的大筆,鮮血就是它的墨汁。寶雞出土的青銅器中就銘刻了幾場周王朝與方國的戰(zhàn)爭:

小盂鼎載:征鬼方,興師三萬,殺傷四千,俘一千四百人。

冬戈鼎載:征淮夷,興師千人,殺傷百人,俘一百一十四人。

虢季子白盤載:征獫狁,興師千人,殺傷五百,俘五十人。

這是戈的戰(zhàn)績。青銅器上冷酷的數(shù)字,記錄的是王侯的榮耀,背后是激烈的搏殺,在血泊中掙扎的是鮮活的生命。

以戈為代表的兵器是那個時代鑄造量最大的青銅器,是國家的統(tǒng)治者們最不吝嗇投資的,但又是留存量不多的。因為它太普通、太不藝術(shù),王公貴族們在祭祀與陪葬中往往舍它不用,恐怕只有戰(zhàn)士才會把它當(dāng)心愛之物珍藏?,F(xiàn)在,戰(zhàn)爭走入了歷史,貴族的戰(zhàn)功留在了青銅器上,而戰(zhàn)士無名,戈矛無聲。

“國之大事,在祀在戎?!贝響?zhàn)爭的“戎”字中就藏著一把“戈”,它就是戰(zhàn)爭的武器。還有一把戈,藏在國家的“國”字中、宅茲中國的“或”字中。在甲骨文、金文里,國字就是右邊一個“戈”,左邊一個代表土地的“口”,像現(xiàn)在的“或”字,是保衛(wèi)土地的意思。沒有戈來保衛(wèi)土地,國家就不存在了。無國不戈,無戈不國,而成千上萬的普通百姓就被迫手持戈矛參與到戰(zhàn)爭中。

兵戈的身影,在歷史上無處不在。青銅戈不光為周拓過疆土,還為秦打過江山。聽,在周代《詩經(jīng)·秦風(fēng)》里就已經(jīng)傳來了秦人高昂的戰(zhàn)歌: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于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于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于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這歌聲,一聲高過一聲!這聲音,一浪高過一浪!由獨唱變?yōu)楹铣?,漫卷大地,響徹六國,回蕩在三千年之后,終于終結(jié)于這空蕩蕩的大廳里。

這把兩千多年前的劍,斷了戰(zhàn)歌。

它曾經(jīng)在爐火的烈焰中鍛造,曾經(jīng)在血雨腥風(fēng)的戰(zhàn)爭中與某一個戰(zhàn)士相依。今天,它獨自躺在綠色的絨布上,柄與刃已經(jīng)分開,柳葉形的劍刃銹跡斑斑,而鏤刻精美的劍柄依然金燦燦亮晶晶,留戀著黃金歲月。劍斷在這里,生銹的劍刃與閃光的劍柄在這里,可它的主人呢?持劍的手不在了,劍刃上的血冰涼了,慘叫聲走遠(yuǎn)了,隔著幾千年的歲月,只有劍孤獨地躺在絨布上,躺在一個素不相識的人的眼里。

問鼎

這大大小小的鼎,見證過古代的政治生活,見證過國的興替、族的盛衰、家的榮辱、人的浮沉。

瞧,渦紋鼎花紋像流水炫動,蟬紋鼎紋飾像蟬翼振展,獸面鼎腰部像一頭猛獸的臉——那是1958年從寶雞市桑園堡爬出土的商朝末年的鼎。盡管這些紋飾力圖使這些鼎生動起來,但是它們瘦弱得像西府鄉(xiāng)村廚房里的鹽罐,單薄得像沒長出肌肉的侏儒。盡管不乏藝術(shù)的烘托,但末世的失落感總是揮之不去。

看,黃燦燦的身體,腰圓耳厚,足粗如牛腿,大水波紋跳蕩著歡快的節(jié)奏,莊重、大氣、堂皇,這是2003年1月19日眉縣五位農(nóng)民在楊家村窖藏里挖出來的周宣王四十二年逨鼎、四十三年逨鼎。十二件銅鼎按一字排開,個個健壯如牛,件件精神如虎,蔚為壯觀。銘文上逨征伐方國的戰(zhàn)功,周宣王對逨的冊封,周王世系的披露,字字千鈞。西周的大氣,雍容盤桓其間。

鼎,蒸肉、煮肉的器具。鼎,最為神圣的青銅禮器。鼎,是權(quán)力的象征。

傳說,大禹治水成功,收九牧之金,鑄成九鼎,代表九州。九鼎從此成為“天命”所在,成為王權(quán)至高無上、國家統(tǒng)一昌盛的象征,成為傳國的寶器。夏為商所滅,九鼎遷于商朝都城亳邑,意味著商掌管天下。周滅商,九鼎遷于鎬京,成王營造洛邑成功,周定九鼎于洛陽,成為鎮(zhèn)國之器。重器的轉(zhuǎn)移往往是權(quán)力的轉(zhuǎn)移,鼎在國在,鼎亡國亡,鼎在權(quán)在,鼎亡權(quán)亡。

鼎象征權(quán)力,所以等級森嚴(yán)。周朝實行列鼎制度。天子九鼎八簋,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士三鼎或一鼎。按照周禮,王將青銅重器作為權(quán)力的象征賜給下屬,分享權(quán)力,貴族也自己鑄造鼎,但使用的規(guī)矩不可逾越,僭越就是大罪。

寶雞是周秦鼎盛的地方。周人、秦人從此出發(fā),問鼎中原,攬得九鼎。寶雞也是大鼎隱世的地方。寶雞這塊土地與鼎有緣。每一次寶鼎在后世的出土,都被視為吉兆。漢宣帝神爵四年,尸臣鼎在陳倉出土。此后,不斷有鼎從這里擇世而出。每一件鼎的命運都是一部傳奇,它們的遭際令每一個寶雞人心為之跳動。

最令人牽腸掛肚的是毛公鼎。至今我們只能隔著一灣海峽,想念遠(yuǎn)離故土的這位游子。毛公鼎有100多斤重,口大腹圓,兩只耳朵高聳,腹下三只獸蹄敦實有力,一打眼就不是凡物。鼎內(nèi)銘文足有32行、497字,記載了周宣王對近臣毛公的任命和勉勵。這是中國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的青銅器中最長的銘文,被稱為天下第一銘文,毛公鼎因此位列晚清四大國寶。清朝道光末年的1850年,自寶雞岐山京黨出土后,毛公鼎就開始了流離的命運。20世紀(jì)初,鼎被清朝兩江總督端方的后裔質(zhì)押在華俄道盛銀行,無力贖回。1919年、1920年間,有個美國商人欲出資5萬美元買走。消息傳出,大收藏家葉恭綽變賣家產(chǎn)買下收藏,它才沒有淪落美國。抗戰(zhàn)時期,為保護(hù)留在上海的毛公鼎,葉恭綽的侄子葉公超被日本人拘捕,受刑七次,險丟性命,鼎最終沒有落入日本人之手。再經(jīng)輾轉(zhuǎn),新中國成立前夕,毛公鼎被國民黨政府帶去臺灣。鼎沒有被外國人掠去,這是中華民族的大幸。但就像《富春山居圖》合璧一樣,這鼎何時才能與同它一起出土的故鄉(xiāng)姊妹青銅器團(tuán)聚呢?我們期待這一天。

和毛公鼎一樣命運多舛、苦盡甘來的還有1890年扶風(fēng)縣出土的刻有290字銘文的國寶大克鼎、清道光二年出土于岐山京當(dāng)鄉(xiāng)禮村的刻有291字銘文的重器大盂鼎。美國人覬覦過,日本人搜搶過,它們最終躲過劫難,投入新中國的懷抱。前者存上海博物館,后者存于中國歷史博物館。而最遺憾的是小盂鼎,這個小弟弟價值不比哥哥“大盂”低,但它只留下拓片、圖像,真身不知去向何方,成為鼎鼎大名的失蹤者。今天,寶雞這塊孕育了這寶鼎的土地,依然在等待,期待著這位失蹤的“兒子”歸來。

讀出土于寶雞的這些大大小小的鼎,讀這些流離四方的鼎,我讀出了鼎的權(quán)威、鼎的榮耀,也讀出了鼎的憂傷、鼎的孤獨。在鼎的命運中,還讀出了人的齷齪、人的貪婪,也讀出了人的堅守、人的崇高。這是代表權(quán)力、參與政治的鼎的幸或不幸?

不該忘記的還有這只1988年出土于寶雞市茹家莊窖藏的刖人守門鼎。破爛、滄桑,而又精致。那繁復(fù)的雕刻,有流水的線條,有日月的光環(huán),密密匝匝卻又絲絲分明。再仔細(xì)看,這鼎的中間還有一扇約一寸見方的小門,小門上有一個門環(huán),門環(huán)上還蜷縮著一個小小的失去左腳的奴隸。這忠誠而無助的奴隸將這門把守了幾千年,什么時候他才能躺下來舒舒服服伸個懶腰呢?

從鼎上,我還讀出了心酸。

或許,鼎最大的幸福,是作為文化的載體而不朽。鼎的工藝展現(xiàn)了技術(shù),鼎的紋飾展現(xiàn)了美術(shù),鼎的銘文展現(xiàn)了書法,銘文的內(nèi)容展現(xiàn)了歷史。郭沫若說毛公鼎銘文“抵得上一篇《尚書》”。看看寶雞一件件銘文眾多的青銅器,哪一件抵不上一篇《尚書》?

但是,心底一直有一個聲音在問:這些曲折的銘文啊,這漢字的祖先,以簡單的筆畫,粗糙的形體,描摹了古人復(fù)雜的心情,銘刻了最初的歷史。今天,沿著那曲折的紋路探尋,還能讀懂他們當(dāng)初真正的向往與追求嗎?在幾千年的時空中,以一個后來人的眼光來打量,他們的向往與追求意義又在何方?

古人講“鐘鳴鼎食”。不能從鼎銘上看出的,能否從鐘鳴中聽出?

這些從寶雞茹家莊、眉縣楊家村出土的西周中期、晚期的編鐘掛在那里。秦公镈也掛在那里。這些看似粗笨的鐘镈,一聲棒喝,仍然可以喊出1、2、3、4……譜上一首新曲,執(zhí)起小槌,仍然可以演奏國風(fēng)雅樂,頌歌神曲,仍然有悠遠(yuǎn)的、高亢的、沉渾的、憂傷的心情飄灑而出。

這鐘凝聚了天籟之音,安慰過無數(shù)的心靈。它在泥土里沉默著等待了幾千年,終于等到了復(fù)出的這一天。它的每一聲吶喊,每一聲回音,都帶著歷史的悠遠(yuǎn)。

一口鐘,說得好,那鐘不就是張大的口嗎?有了鐘,人類的聲音綿延不絕,讓我們在今天能猛然聽到祖先在某個傍晚或者清晨的呼喚。

今天,我能聽到你的心聲嗎?這一口口鼎的心情,這一口口鐘的心曲。

問盤

盤,心懷坦蕩。

鼎,高高在上,站在禮的頂端;盤,謙卑地處下,承接貴族洗過手的水。

殷亡周興后,周公制禮收拾混亂的世道人心,以等級給周的政治及生活帶來秩序。周禮也滲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各個環(huán)節(jié),就連洗手、吃肉、飲酒、喝湯,也有一套禮節(jié)、禮儀。行禮、宴會之前要洗手,即行沃盥之禮,以示潔凈、虔誠。

宴會前,祭祀前,奉匜沃盥這一幕屢屢上演:長者用匜在高處將水緩緩澆下,洗者細(xì)細(xì)把手沖洗干凈,而另一少者端銅盤承接從指縫間漏下的水。

禮深深地烙印在青銅器上,青銅器傳遞出更多那個時代的信息。按照周禮,洗手注水的匜,承接棄水的盤,也就承載了不能流失的歷史浪花,我們可以從中窺見當(dāng)時貴族的生活瑣屑、時代的風(fēng)云流變。

西周厲王時期,關(guān)中的兩個小諸侯國——西北方的夨國與今日寶雞一帶的散國經(jīng)常打仗。夨國侵占散國土地,散人向周王告狀。周王調(diào)解,夨國向散國割地賠償,簽訂合約,這過程就以19行357字的銘文鑄在散氏盤上了。這是盤的證明。這散氏盤清代乾隆年間出土于寶雞后,輾轉(zhuǎn)流離,現(xiàn)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歷史常常給人以啟迪,夨國與散國,作為同屬一國(周)的兄弟,化干戈為玉帛,握手言和。以合作代替對抗,實現(xiàn)共同發(fā)展,對今日大陸與臺灣,散氏盤不是很有啟迪意義嗎?

周宣王時期,虢國的子白奉王命征戰(zhàn)西北的少數(shù)民族獫狁。因為榮立戰(zhàn)功,周王為他賜宴并賜弓馬之物。他一高興就鑄了個盤來紀(jì)念。這盤竟然像馬槽一樣大,可以在里面洗手,也可以在里面洗澡,成了中國目前已發(fā)現(xiàn)的最大的青銅盤。此虢季子白盤,清朝道光年間出土于寶雞虢川司,先被棄于荒野,后被眉縣縣令帶回家鄉(xiāng)江蘇常州?;窜妼㈩I(lǐng)劉銘傳攻破太平軍把守的常州城,夜晚聽見院內(nèi)傳來金屬撞擊聲。尋聲來到馬廄,發(fā)現(xiàn)這馬槽不同凡響,洗凈除銹,111字銘文顯露出來。其文字洗練押韻,不僅是西周史上的重要文獻(xiàn),還是一首優(yōu)美的英雄史詩。虢季子白盤后來又經(jīng)亂世風(fēng)雨,劉氏后人將此盤獻(xiàn)于國家,現(xiàn)珍藏在中國歷史博物館。散氏盤見證了和平,虢季子白盤記錄了戰(zhàn)爭,他們以不同的方式,留下一段歷史的暖冷晴陰。今天,它們不在我的眼里,卻一直活在我的心里。

再看1976年扶風(fēng)莊白村出土的西周共王時的墻盤。微氏家族的“墻”,為了贊美自己的列祖列宗,在墻盤的銘文中先把祖宗的各位領(lǐng)導(dǎo)文、武、成、康、昭、穆六位周王的文治武功“賣派”了一番。他“賣派”了284個字,本來已經(jīng)夠長了,但后來,來了一位更會掉書袋的“逨”。逨在2003年出土于眉縣楊家村的逨盤中,在宣揚單氏祖先前,一口氣“賣派”了祖先12位“尊敬的領(lǐng)導(dǎo)”,從文王一直“致敬”到宣王,連以前史家一直將信將疑的周孝王也沒漏,這讓歷史學(xué)家欣喜不已?!斑F”一不留神就賣派了373字,逨盤成為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出土的銘文最長的青銅盤,成為周王世系斷代的標(biāo)準(zhǔn)器物,堪稱“中華第一盤”。

承接棄水的盤,托起的淺水里映照著時代的風(fēng)云。寶雞散氏盤、虢季子白盤、墻盤、逨盤這“四盤”因此聞名天下。

在青銅器承載的清水里洗凈自己的手,又在青銅簋里盛上肉,青銅杯里斟上佳飲,品咂生活的滋味。這是王公貴族的生活。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睂Τ幸u祖宗權(quán)位的王公貴族家庭來說,祭祀也是家庭最神圣的事。那些食器、酒器、水器等生活器皿,同時也是用作禮器的。在鼎、鬲、甑、釜、鍪里蒸煮盛上祭肉,在簋、簠、豆、敦、盂、碗、缽里盛上祭食和祭料,還要在青銅器上鑄刻下銘文予以記載。

作為慎終追遠(yuǎn)祭祀先人的禮器的青銅器,也是蒸煮盛舀日常生活的器物。禮所指向的精神追求牢牢扎根于世俗生活,崇高但不神話,這是形而上與形而下的統(tǒng)一。這是古人的生活藝術(shù)、生活哲學(xué)。

其實,周公之后,孔子儒家,兩千年中國,不就是如此嗎?

問人

我尋找過,在漫長的青銅之旅。我知道,每一件青銅上都有你目光的烙印,都有你手指的溫暖,都傾灑著你的智慧,凝結(jié)著你的汗水。我曾經(jīng)想象過,爐火映紅了你的身軀,你的臉如刀刻一般,神絲冷峻,線條分明,你小心翼翼、你目光炯炯……可是,你在哪里呢?人啊,鑄造青銅的人!

我能看到你生命底色上的歡樂與激情。那銅鬲鼎,足竟是三個渾圓的乳房!那鼓脹的、激情的、仿佛要噴溢出乳汁的乳房竟一頭點地?fù)纹鹆艘环酱蠖?,如此大膽,如此拙樸,又如此靈動。這是生命的禮贊。這是你的寫照。是你以精神的乳汁,喂養(yǎng)了一件件青銅器的杰作,每一件作品都洋溢著你的激情。

可是你在哪里?

我穿越青銅的森林,只碰到了一個把門的失去了左足的人。我感到了寂寞。

歷史是不會寂寞的。那青銅的作坊,充溢著火光,閃耀著身影,嘈雜著吆喝;有沉靜的苦苦的思索,有默默的小心的雕刻,有大氣如雷的鍛造,有滿懷希望的等待……

可是,那青銅的作坊在哪里呢?青銅器留了下來,可那鼎腹上劍柄上的名字卻不是青銅鑄造者的名字。真正的鑄造者沒有名字。今天,我就在無名的歷史中穿行,并且穿行在無人的歷史中。

鑄造青銅器的藝術(shù)家和能工巧匠沒有名字。戰(zhàn)場上流血的戰(zhàn)士沒有名字。井田里耕作的農(nóng)夫沒有名字。被逼殉葬的奴隸沒有名字。守門的刖人沒有名字。

我在青銅器上看不到你的名字,也看不到你的身影。你從來沒有把自己當(dāng)作審美的對象、表現(xiàn)的對象、留傳歷史的對象、刻史銘記的對象。

我看過栩栩如生的青銅象尊、鳥尊、駒尊、牛尊、貘尊,你描摹過萬千事物、鬼怪神靈,你為那么多人銘文作傳,你沒有描摹過自己。

你是青銅器的創(chuàng)造者和鑄造者,但青銅所代表的高貴生活離你很遠(yuǎn)。鼎里的美食、劍上的金飾、盤上的洗水、鐘上的音樂,與你無緣。

清代出土于陜西的西周曶鼎,銘文上記載了一筆交易,五個人的價值為一匹馬加一束絲,人遠(yuǎn)不如牛馬值錢;一個人的交換價值相當(dāng)于12斤銅,如此低賤。這也是你的命運嗎?

這是個被青銅照亮的文明時代,也是眾人被遮蔽在黑暗之中的時代。

商周兩個王朝的盛宴散場,留下了空空蕩蕩的青銅壇壇罐罐,讓我們驚奇、感嘆,讓我們在“空”中想象那曾經(jīng)的悲歡離合,想象那一場禮樂文明的繁華。

今天,一切似乎皆成過眼煙云。那些稱王稱霸者、奢侈享受者和青銅鑄造者一樣都已化為泥土。

只有青銅器是不朽的。不朽的青銅器,帶著溫暖,帶著智慧,成為不朽的史書,成為青銅鑄造者——那些真正的文明創(chuàng)造者不朽的象征。

猜你喜歡
寶雞銘文青銅器
漢皎光鏡銘文釋考
東方考古(2021年0期)2021-07-22 06:26:16
后母戊鼎:沉淀在歲月里的青銅器
君有遠(yuǎn)行鏡銘文釋解
東方考古(2019年0期)2019-11-16 00:45:58
寶雞“十嚴(yán)禁”嚴(yán)明村“兩委”換屆紀(jì)律
寶雞對霾源“拔芯斷氣”
走進(jìn)寶雞
寶雞:松綁人力資源
認(rèn)識“晉式青銅器”
大眾考古(2014年3期)2014-06-26 08:30:54
我是怎樣走上青銅器研究之路的
大眾考古(2014年10期)2014-06-21 07:12:06
梁帶村里發(fā)現(xiàn)的微型青銅器
大眾考古(2014年9期)2014-06-21 07:11:22
大理市| 瓦房店市| 潼关县| 深州市| 香港 | 墨玉县| 博湖县| 榆树市| 郑州市| 甘孜县| 霍城县| 综艺| 鸡泽县| 库伦旗| 常熟市| 木兰县| 泽州县| 读书| 崇信县| 衢州市| 罗源县| 张北县| 凤翔县| 武冈市| 赞皇县| 东安县| 沁源县| 上蔡县| 平乡县| 茌平县| 鲁甸县| 泊头市| 乐安县| 弥渡县| 舒城县| 奉新县| 济源市| 阜阳市| 涿州市| 盐津县| 天长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