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董改正
寫佳人美貌的詩詞很多,但正如清代學者姚際恒在《詩經通論》里所嘆:“千古頌美人者無出其(指《詩經》中《衛(wèi)風·頌人》一篇)右,是為絕唱?!?/p>
“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币鈶B(tài)由來畫不成,何況是寫?聰明的先輩卻一連明著用了四個“如”,暗用兩個“如”,對美人進行生動的細部描摹。
看過柔荑花序,才明白“柔荑”是指單性穗狀花,如柳花、核桃的雄花,細長,柔軟?!澳敝傅牟皇秦i油,而是羊脂,羊脂美玉,白嫩潤澤?!膀摗笔翘炫5挠紫x,白潤修長?!膀笔窍s的一種,方頭廣額,也就是天庭飽滿?!岸辍敝傅氖切Q蛾的長須?!梆笔侵葛拥淖选?/p>
柔荑、凝脂、蝤蠐、螓、蛾不好尋見,眼下正是瓠子當令,便去菜市場買來一個,豎切成圓,未見瓠犀之妙;橫切如槽,列列齊整,如開懷大笑,正合注釋所說“排列整齊,色澤潔白,因用來比擬美人牙齒”,真是妙絕。
這些今日看來高冷的詞匯,當時卻道是尋常。那會兒別說工業(yè)了,便是手工業(yè)也不發(fā)達,先民拿來比擬的事物大多取材于身邊尋常,居然連天牛的幼蟲也用來比興,要知道,那可是讓人起雞皮疙瘩的軟體動物。一個千古傳誦的美人形象,是多種動植物以及其半成品局部象形,而后疊加而成,居然能展現(xiàn)美人之美好,真是奇哉怪也。
因何如此?我認為全在瓠犀。齒如瓠犀,明說形象,暗隱動態(tài)。如果雙唇緊閉,何以見瓠犀爍爍?必是櫻唇半啟而瓠犀微露,必是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而明眸皓齒。
瓠犀的背后,有一個美人含笑的意象在。瓠犀太重要了。設若一口黃牙犬牙差互,齙牙赫赫,前面用賦體列舉的百般好,也一齊化作烏有。說話之時,展顏一笑之時,甚或飲食之時,一口瓠犀,或皓齒初含雪,或丹唇列素齒,明艷不可方物,是美人的必要條件。
唇齒相依,與瓠犀相映襯的是櫻唇,一白一紅,恰若桃李,譬如白雪櫻桃?!爸齑桨雴⒘穹科疲僦t注珍珠顆。”“冰齒映輕唇。”隨著時代變遷,瓠犀跳出樸素的審美之喻,升格為“榴房”“榴齒”“珍珠顆”或“冰齒”,再變?yōu)闁|家之子的“齒如含貝”,再變?yōu)闁|方朔自戀的“齒若編貝”,再到“一口碎玉”,整體趨勢是越來越白,越來越整齊。修飾愈巧,濃香綺艷,那個充滿草木氣息,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素樸佳人,隱沒在歲月深處。
當過度修飾時,美就令人懷疑了——還是草木氣息的美安詳。我雖寢陋,唯一一直想美容的是整整牙齒。醫(yī)生曰:年齒已高,恕難從命。瓠犀之望遂絕。不由想起清人俞樾《茶香室叢鈔·種牙》里的陳生,他治牙之術冠絕天下,天下壞牙,“易之以新,才一舉手,使人終身保編貝之美。”令人神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