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強調(diào)語文課程要尊重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因此,本文將從尊重學生獨特體驗的視角探究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策略,以期提高初中生閱讀的能力和興趣。
關(guān)鍵詞:學生 獨特體驗 初中語文 閱讀教學策略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在閱讀教學中,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教師應加強對學生閱讀的指導、引領(lǐng)和點撥,但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不應以模式化的解讀來代替學生的體驗和思考。這為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提供了理論指導,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還存在著剝奪學生閱讀體驗、直接將文本解讀結(jié)果灌輸給學生的情況。為此,本文從學生發(fā)展的長遠角度提出一些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策略。
學生作為獨立的個體,是處于發(fā)展過程中的人。初中生大都在12~15歲,比較脆弱敏感,自尊心強,渴望得到重視。語文教師要進行正確的引導,在閱讀教學中要耐心傾聽學生的心聲并進行換位思考,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具體可以從下面三點做起。
一、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調(diào)動學生的閱讀興趣
在語文課堂閱讀教學中,應充分利用多媒體播放圖片、聲音、視頻等,創(chuàng)造相對真實的情境,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文本、親近文本。教師只須把解讀文本的方法教給學生,“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讓學生運用方法自己進行分析和思考,把情感體驗孕育在具體的文本之中,培養(yǎng)學生的思辨能力。
例如在教授初二語文中的課文《背影》時,可以通過播放視頻或者圖片讓學生聯(lián)系自身生活,聯(lián)想和父母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回憶難忘的時刻,回憶生活中曾經(jīng)自作聰明的瞬間,進而去感受文本中偉大的父愛,學會理解和孝順父母。
在課堂上,教師要允許學生犯錯誤,鼓勵學生參與到課堂交際中來,充分發(fā)揮語文聽說讀寫的能力,接近文本、挖掘文本,讓學生變成閱讀教學的主體,由學生承擔文本中的角色,先閱讀然后討論展示,教師做課堂活動的選擇者、組織者和示范者。
二、閱讀教學要引導學生回歸生活、熱愛自然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生活是語文教學的源泉,語文教學離不開生活。我國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強調(diào)生活處處皆教育,這也為閱讀教學提供了理論指導。
傳統(tǒng)課堂教學中,學生一味在課堂上接受知識,以教材為中心,久而久之,學生對純粹的知識性學習產(chǎn)生了厭倦,不愛思考,不愛發(fā)言,被動接收知識。課堂上學生參與度低,效率低下,課堂變成了一潭沉寂的死水,教學變得索然無味。
不妨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引導學生回歸生活,熱愛自然。在閱讀教學時尤其要用生活中的例子和實物去觸碰學生的思維和靈感,激發(fā)他們學習的興趣。如講課文《蟬》時,盡可將一只蟬的幼蟲和蛻殼后的蟬帶到課堂,或者播放蟬的視頻,讓學生自己觀察蟬的樣子,蟬的顏色和活動,進而加深文本的深刻印象,體會科學的美妙,從而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三、巧妙布置作業(yè),以寫促讀,鼓勵學生寫讀書心得
布置作業(yè)時,教師可以有意識地給初中生布置感受生活的作業(yè),比如周末去觀察一種昆蟲,拍下它的照片,并且查閱相關(guān)資料,用200字左右描述一下它的樣子和生活習性。再上課時,大家來一起分享和討論,互相批改,既是很好的寫作教學,又增強了學生主動閱讀的興趣。這樣學生會越來越關(guān)注生活的點點滴滴,課堂上閱讀的興趣也會大大增強,閱讀教學不再是讓學生被動地接受,而是主動地獲取。
另外,在學生閱讀文本后,鼓勵學生表達個人見解,多寫讀書心得,在課堂上交流和分享,對表現(xiàn)好的學生予以獎勵。久而久之,在班級中會形成“人人愛閱讀,人人愛寫作”的良好氛圍,讀寫結(jié)合,從閱讀中積累寫作素材,以寫作帶動閱讀教學,學生就會在閱讀中慢慢得到浸潤和心靈的成長。
學語文,學做人?!疤煨薪。右宰詮姴幌?;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培養(yǎng)一個人格健全的人比培養(yǎng)出一個高分機器更重要。在“立德樹人”的大背景下,語文教師更要尊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呵護學生敏感的內(nèi)心,幫助他們在閱讀中汲取豐富的精神營養(yǎng)。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陶行知.教學做合一討論集[M].上海:上海教育書店出版社,1951.
(作者簡介:王何方,女,沈陽師范大學文學院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課程與教學論)(責任編輯 劉冬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