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最
摘要:匈牙利著名鋼琴演奏家、鋼琴教育家和音樂活動家弗·李斯特一生中貢獻了大量鋼琴音樂作品,其作品以技術難度高、表現(xiàn)力和感染力強著稱,這一點在他所作的十二首超級技術練習曲中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妒壮壖夹g練習曲》的最后一個版本中,唯一一個能追溯出具體文學源頭的只有第四首d小調的Mazeppa,通過對這曲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作品結構的探析,對比各演奏版本,可以發(fā)現(xiàn)李斯特常人無法企及的鋼琴演奏技術和能力。
關鍵詞:李斯特 超技練習曲 Mazeppa
中圖分類號:J65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9)17—0131—02
李斯特的十二首超級技術練習曲是按照依次向下純五度(五度相生)的大調及其關系小調的順序來排列的。它們按照從第一首到第十二首的順序分別是C大調、a小調、F大調、d小調、降B大調、g小調、降E大調、c小調、降A大調、f小調、降D大調、降b小調?!妒壮壖夹g練習曲》的第一版于1826年發(fā)表,起初是為普通的鋼琴學習者而作。第二版的技術難度最高,發(fā)表于1939年,年僅28歲的李斯特當時正處于技術狀態(tài)的巔峰時期,這個版本中的炫技成分可想而知,即使是在李斯特最得意的弟子中也沒有一人留下過這個版本超技練習曲的歷史錄音。第三個版本也是最后一個版本,李斯特修改于1952年,他給其中的十首曲目加上了標題,也就是我們現(xiàn)在普遍流傳的諸如Mazeppa、《Feux Follets》等。而它們中唯一一個能追溯出具體文學源頭的只有第四首d小調的Mazeppa。下面是本人對此作品進行的簡要剖析:
一、Mazeppa作品背景
Mazeppa是根據(jù)法國浪漫主義作家雨果的一首同名長詩為素材而作的,后因李斯特十分偏愛這首作品,又將其改編成了交響詩。
Mazeppa是真實歷史人物(1644—1709),烏克蘭哥薩克自治州首領。他出生于拜澤爾克維的小貴族家庭,從小接受良好教育的他在1687年就任烏克蘭左岸海特曼(烏克蘭語Hetman,意為地方首領)。他貴為烏克蘭王子,一生東征西討,受盡了艱辛和磨難。在波蘭王宮中做過侍從。在與一位貴婦私通時被其丈夫發(fā)現(xiàn),為了懲罰他,將他綁在野馬身上,并讓野馬在平原上狂奔,Mazeppa因此險些喪命。日后Mazeppa因驍勇善戰(zhàn)成為哥薩克首領,并為哥薩克教育、宗教和文化事業(yè)作出了積極貢獻。最終在民族保衛(wèi)戰(zhàn)中失敗并服毒自盡。
這首浪漫主義長詩源自雨果的《東方集》,受德國著名詩人拜倫的同名詩和法國著名畫家布朗熱的同名畫的影響,生動地描繪出了哥薩克英雄Mazeppa所遭受的苦難和他所取得的輝煌成就。
二、Mazeppa作品分析
1.Mazeppa的作品結構
演奏一首氣勢恢宏、結構比較龐大的作品,首先要從整體效果的處理入手,對樂曲的每個主要段落進行分析,進而規(guī)劃出各段落的處理方式,從而加強對作品演奏的整體把握。
從Mazeppa整首作品的結構來看,李斯特運用了復三部曲式與變奏的混合結構。在復三部曲式大的架構上進行主題的變奏。作品圍繞一個主題進行發(fā)展和變奏,同時又衍生出多個類似主題,這些主題在不同的調性上按照類似的音型和節(jié)奏進行變化。這種創(chuàng)作手法為李斯特首創(chuàng),名為“主題變形”,英文為“the matic transformation”。作品的大體曲式結構圖如下:
2.Mazeppa的音樂形象
Mazeppa全曲包含了四種類型的織體,分別是:引子、主題、連接、尾聲。樂曲開頭的連續(xù)減七和弦波音和龍卷風一般的音階跑動,表現(xiàn)了雨果詩中描寫的Mazeppa被綁在一匹強壯的烈性野馬身上,馬兒帶著他在一片黃沙遍野的平原上玩命狂奔(譜例1)。經過引子部分,全曲的第七小節(jié)正式進入主題,主題在鏗鏘有力d小調上進行,強有力的旋律線條插入快速的三度音程生動地表現(xiàn)出詩中“人馬奔走”的場景,旋律部分描述了Mazeppa的嚎叫和對虐待者的咒罵,表現(xiàn)了Mazeppa的威武和剛毅。而快速的三度音程模仿了急促的馬蹄聲,加強了主題的戲劇性和緊張感。作品的連接部分采用了極具推進感的伴隨著半音階的分解導七和弦和層層遞進的雙手同向八度音型(譜例2),使連接緊湊、輝煌,為主題的變奏做好了充分的準備。由A段轉入B段,調性由d小調轉到B大調,具有戲劇性和緊張感音樂色彩也得到了較大緩和,旋律由果斷剛毅變成柔和連貫,充分表現(xiàn)了李斯特音樂性格中溫柔的一面。進入第二次變奏時,旋律聲部由高音聲部移至內聲部,同時也能自然地銜接到沉重掙扎的連接部。進入再現(xiàn)部(A1)時,李斯特在旋律中穿插了活潑的三度裝飾音,用6/8拍使主題更生動、滑稽,結合調性色彩的變化,完美地表現(xiàn)了Mazeppa命運的轉折。
三、演奏版本比較
Mazeppa是李斯特技術難度最大的練習曲之一,與Feux Follets被業(yè)界并稱為李斯特練習曲“雙雄”,對于鋼琴家們來說可謂是良好的“試金石”。因此,這部作品的演奏版本極為豐富,其中較好的版本大多來自各大的唱片公司和國際大賽的錄音,少數(shù)為早期的紙卷錄音和20世紀初的黑膠唱片錄音。這些歷史錄音的錄制年代從19世紀末至20世紀中葉。
由于時代和流派的差異,Mazeppa各版本的演奏質量、速度與風格都不統(tǒng)一。尼古拉·魯賓斯坦的愛徒Emil Georg Conrad von Sauer對此作品情有獨鐘,并留下了多個版本的歷史錄音,本人搜集到的有三個版本,最早的一個錄于莫斯科,后兩個錄于柏林,每個版本錄制年份都不同。和大多數(shù)鋼琴家一樣,他的這三個版本的演奏速度每次都比前一個版本慢,演奏的質量也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下降,對作品的理解卻日有精進。
DEECA公司錄制的古巴籍鋼琴家Jorge·Bolet版本的演奏速度較慢(總時長約為Sauer第一版的兩倍),突顯了李斯特的浪漫主義情懷,演奏處理極具個性,手法精妙。俄羅斯Melody公司發(fā)行的Russian piano school系列中Lazar·Berman演繹的比Bolet版本更為中規(guī)中矩,速度適中。另外,在柴可夫斯基鋼琴比賽中摘得桂冠的兩位圣彼得堡鋼琴學派的演奏家Boris Berezovsky和Miroslav Kultyshev的詮釋都獨具本學派的特色,尤其在樂句的處理和指法的運用方面。筆者與Miroslav Kultyshev對本作品的指法運用進行過較深入的交流,他認為在某些版本里的某些指法不適用于現(xiàn)代鋼琴上,有必要做一些細微調整。例如,插入三度音程的指法從固定的二四指改成通過一三指連接,其理由是因為現(xiàn)代鋼琴相比19世紀的鋼琴琴鍵較重,下鍵也較深,如果固定同一個指法,對演奏的速度、準確及穩(wěn)定性都會造成較大影響。
四、結語
總之,Mazeppa代表的不僅是一種技巧性極強的重型練習曲,它還集中體現(xiàn)了李斯特本人的精神氣質和個性——強烈的浪漫主義情懷和英雄情結。此作品是鋼琴作品和聲結構交響化的杰出范例,也是標題音樂真正意義上形成的標志之一。
參考文獻:
[1]Rowohlt·Verlag.羅沃爾特音樂家傳記叢書——李斯特[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7.
[2][俄]亞科夫·米爾施坦.李斯特[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2.
[3]王晶.“起而為王”——李斯特的超級練習曲《瑪捷帕》[J].音樂生活,2011(2).
[4]周薇.西方鋼琴藝術史[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3(2).
責任編輯: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