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有云:“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怠?!笨梢?,古人特別強調(diào)學習中思考的重要性,因此,在開展教學活動時,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學生認識到思考的重要性。學生只有應用科學的思維方式來閱讀文本,才能夠深入理解漢語語言應用的方法,體會漢語語言文學的魅力。
很多學生在閱讀文本時,不能用科學的思維方法來閱讀文本,導致不能深入理解文本內(nèi)容。因此,教師要在教學時引導學生用科學的方法剖析文本。
以閱讀《祝?!分小邦^上扎著白頭繩”這一段為例。很多學生只知道這一段描寫了祥林嫂這個人物,寫得很好,卻不知道為什么寫得好。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思考,這一段從哪些方面描寫了祥林嫂?這些方面突出了祥林嫂什么樣的特征?經(jīng)過思考,學生發(fā)現(xiàn)這一段從衣著、年齡、外貌這三個方面寫了祥林嫂。從衣著上突出了她是新喪夫的年青農(nóng)村寡婦這一特征。“白頭繩”說明她喪夫守節(jié)期未滿,還戴著白頭繩;她的衣著是農(nóng)村婦女的常見裝扮。年齡描寫再次強調(diào)了她年青的特征。外貌特征說她臉色青黃,說明她出身貧苦,有點營養(yǎng)不良。然而面頰還是紅的,說明她還有一些青春的活力。此時學生意識到,要描寫人物,就要從多個角度來描寫人物,每個角度的描寫都要突出這個人物的抽象本質(zhì)。在這一次的學習中,學生的抽象思維和分類思維得到了培養(yǎng)。
總之,教師要引導學生應用科學的思維方法閱讀文本,如用分類思維來閱讀景物描寫、人物描寫的段落,應用歸納總結(jié)思維來分析文本的中心思想等。開展這樣的教學活動,可以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水平。
學生的思維水平存在差異性,有些學生在應用科學的思維方法分析文本時存在一些困惑。教師要引導學生交流學習,相互取長補短,讓學生能夠抓住每一種思維方法的要點,共同提高思維水平。
以一名學生A提出比喻和象征之間的差別為例。他認為,這兩種修辭手法都有本體、喻體,那么它們存在區(qū)別嗎?為了讓學生了解這種差異,教師讓學生共同探討,應用具體的案例來說明差異。學生B提出,學生A說兩者都是修辭手法,這種說法是錯誤的。比喻是一種修辭手法,而象征屬于文藝創(chuàng)作表現(xiàn)手法,這兩者的分類就存在差別。學生C提出比喻的修辭手法,應用在句子中,比如在《祝?!分杏幸痪洌骸啊路鹗悄究趟频??!边@一句用的就是比喻,它的本體是祥林嫂臉上的神色,喻體是木刻?!杜眯小分懈枧笳髦髡?,作者認為自己和歌女同樣富有才華;兩人都曾青春年少,而現(xiàn)在青春不再;歌女“門前冷落鞍馬稀”,而作者自己則被貶謫。作者用歌女的命運象征自己的命運。
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踐行自己的思維能力。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師要引導學生應用科學的方法呈現(xiàn)自己對事物的認知,讓他人了解自己正應用什么樣的思維方法理解事物。
比如當學生通過探討理解了比喻和象征之間的差別以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應用一種直觀的方法呈現(xiàn)自己對比喻和象征的理解,能一目了然地呈現(xiàn)這兩個概念之間的差別。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學生可以應用哪一種學習過的思維工具來呈現(xiàn)這種概念差異?有一名學生就用表格的方式來呈現(xiàn)這兩者的差別。學生表示,表格是一種能夠分層、分類呈現(xiàn)兩種事物異同的思維工具,他覺得應用這樣的工具可以直觀呈現(xiàn)概念的差異。如下表:
比喻和象征的差異項目內(nèi)容差異分類比喻修辭手法的一種象征文藝創(chuàng)作方法的一種作用比喻對某件事情的特征進行描繪和渲染,使事物變得形象、生動象征表達真摯的情感和深刻的寓意結(jié)構比喻有本體、喻體、喻詞,若是隱喻,可省略本體象征沒有喻詞,然而在行文中會用象征物的某個特征來表示另一件事物的特征,兩者的相似性一般是抽象的、形而上的相似要求比喻本體與喻體有實際上的相似之處象征借某事物表達特殊的目標,它具有抽象本質(zhì)的相似性,比如燈塔與目標、希望有相似之處
在開展教學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掌握思維導圖、概念圖、表格等科學的思維工具,讓學生能用這些工具呈現(xiàn)自己的思維結(jié)果。應用這些思維工具,字生能夠整理出學習的成果,能以直觀的學習成果為對象,與他人交流學習。
總之,教師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讓學生能夠深入理解文本的內(nèi)容,鼓勵學生與他人交流,互相得到思維上的啟發(fā),能夠應用科學的思維工具整理學習成果,把自己思考得到的學習成果直觀化,然后與他人交流及完善自己的學習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