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丹丹
【摘 要】 目的:探究精神科老年病房護理安全風險因素及對策。方法:回顧性分析2018年11月~2019年3月期間收入200例精神科老年患者,按照隨機數字排列表法分為兩組,各100例,對照組予以精神科常規(guī)管理模式,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安全管理模式,比較不良事件發(fā)生率及療效。結果:觀察組不良事件發(fā)生率15.00%,低于對照組34.00%,兩組差異有意義(P<0.05),觀察組癥狀好轉時間、治療時間短于對照組,兩組差異有意義(P<0.05)。結論: 精神科老年患者及時篩查風險事件,采取有效措施干預,有效降低不良事件發(fā)生率,值得推廣。
【關鍵詞】 精神科;老年病房;護理安全;風險因素
【中圖分類號】 R821.4+2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5-0019(2019)19-013-01 ?風險管理是指對患者、工作人員、探視人員引起潛在傷害,通過識別、評估、采取正確行動過程中進行干預過程[1]。特點以客觀性、不確定性、危害性、永恒性。臨床護理措施干預期間,往往因老年患者自身特殊性、機體器官退化等,引起軀體疾病、疼痛、感覺降低等癥狀表現,掩蓋軀體癥狀、延誤病情。同時精神病患者受到癥狀支配下,會發(fā)生跌倒、噎食行為,導致精神科病房意外事件發(fā)生率偏高。因此,依據精神科病房特殊性,加強風險預警,提高護理人員防范能力,能有效降低病房護理風險事件發(fā)生率[2]。文章就精神科老年病房護理安全風險因素分析、對策進行以下探究,具體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8年11月~2019年3月期間收入200例精神科老年患者,按照隨機數字排列表法分為兩組,各100例,對照組中男64例,女36例,年齡65~74歲,平均(68.4±2.1)歲,其中存在軀體疾病人數為42例,未存在軀體疾病人數為58例,觀察組中男65例,女35例,年齡65~77歲,平均(69.4±2.2)歲,其中存在軀體疾病人數為37例,未存在軀體疾病人數為63例,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護理風險因素分析 ①病房環(huán)境、設施不當:因科室作為半封閉式病房,有攝像頭等監(jiān)控設施,會涉及到患者隱私情況下仍然存在一定盲區(qū),易出現患者逃跑事件。此外,部分設施安全防護性不足,如廁所地面濕滑、扶手不牢等,造成患者出現跌倒、摔傷發(fā)生。此外,往往門窗設施不牢、有棱角情況下,患者易發(fā)生意外傷害,引起護患糾紛。②患者因素:因多數精神科患者自身無自制力,受到精神癥狀控制后會出現自殺、沖動等不良行為?;謴推诨颊叽藭r會掩蓋想法,護理人員工作警惕下發(fā)生藏藥等行為無法讓患者發(fā)現,發(fā)生不可逆行為。同時抗精神藥應用會出現不良反應,引起護理不良事件。③護理人員因素:部分護理人員自身臨床經驗不足情況下觀察能力較弱。風險意識薄弱缺乏對風險事件預見性。往往工作責任心不足,對護理文書書寫不規(guī)范、職責分配不合理,交接班制度不到位等,易發(fā)生意外事件、護患糾紛。
1.2.2 安全管理措施 對照組采取精神科常規(guī)管理模式,加強對家屬宣教,告知按時服藥等重要性,做好安全性防護,避免意外事件發(fā)生。觀察組采取安全管理模式:①定期對病房做好檢查,廁所安裝防滑地膠,將鋒利用品做好打磨、包裝,地面潮濕情況下設立警示牌,防止滑倒摔傷。加固床欄避免墜床。避免家屬攜帶危險物品進入病房,如剪刀、打火機、玻璃等,避免患者接觸發(fā)生意外事件。②加強對科室護理人員專業(yè)素質培養(yǎng),定期開展講座、培訓,不斷提高整體護理團隊業(yè)務水平、專業(yè)技能。加強對護理人員管理制度、操作流程完善,實施通報規(guī)章制度,鼓勵護理人員主動學習相關法律法規(guī)知識,培養(yǎng)護理人員應急處理能力,加強法律醫(yī)師、風險防范意識。科室內部成立風險管理小組,以護士長作為組長,各級護理人員為成員,加強對科室內部不良事件處理,執(zhí)行交接班制度,交代患者情況、注意事項。③加強與患者、家屬之間溝通交流,避免、減少護患糾紛發(fā)生,主動與患者家屬交流,加強入院宣教工作開展,認知履行探視、外出簽字制度,做好入院評估,并簽訂知情同意書,詳細了解患者病情、注意事項及后續(xù)治療情況,取得患者家屬信任,利于后續(xù)護理人員順利開展。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不良事件發(fā)生率,包括用藥錯誤、意外跌倒、墜床、自殺或傷人。對兩組存在軀體疾病患者癥狀好轉時間、治療時間進行比較。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本次研究中數據計算采用SPSS19.0軟件,并以“X2”、“t”對檢驗結果進行表法,“%”表示為計數資料、“x±s”表示為計量資料。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不良事件發(fā)生率比較 觀察組不良事件發(fā)生率15.00%,低于對照組34.00%,兩組差異有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軀體疾病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癥狀好轉時間、治療時間短于對照組,兩組差異有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醫(yī)院內部高??剖抑粸榫窨?,往往患者會出現一系列意外事件,自傷、他傷、外出潛逃、意外跌倒等,因此,對臨床護理工作開展提出更高要求。不僅僅需要護理人員具備精湛專業(yè)護理技能,仍需具備足夠風險意識判斷能力,及時發(fā)現病房、護理期間存在安全隱患,做好防護工作[3]。
文章研究表明,通過對科室內部風險因素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管理措施進行干預,能有效降低科室內部不良事件發(fā)生率,同時能有效改善軀體疾病好轉情況,與對照組比較,P<0.05。定期加強對病室檢查,及時排查病房內風險意外事件,告知家屬避免將危險物品帶入病房,及時做好安全排查工作。加強護理人員專業(yè)素質培養(yǎng),定期開展講座、培訓工作,能提高整體護理團隊水平及專業(yè)技能。完善后期管理制度及相應操作流程,鼓勵護理人員不斷學習相關法律法規(guī)知識,加強應急事件處理能力。與家屬之間做好溝通交流,能減少護患糾紛事件發(fā)生,外出時告知家屬患者病情、后期注意事項及治療情況,利于后續(xù)護理順利開展,降低護患糾紛發(fā)生[4]。通過安全管理模式開展,能積極排除科室隱患發(fā)生,降低墜床、自殺等意外事件發(fā)生率,對部分存在軀體疾病患者,能促進病情后續(xù)康復,同時提高護理人員整體管理水平及專業(yè)素質,對院內整體護理質量提高起著重要臨床意義。
綜上所述,精神科老年患者及時篩查科室風險事件,并采取有效措施干預,能降低不良事件發(fā)生率,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陳佳春.導入 OEC 管理模式提高 EICU 護理管理質量的效果評價[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6,35(15):2107-2109.
[2] 范艷竹.護理風險管理在神經外科膠質瘤病房中的應用效果[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5,12(36):4354-4355.
[3] 王慶玲,何婧瑜,劉蘭蘭等.風險管理在急診監(jiān)護病房患者連續(xù)性腎臟替代治療中的應用[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6,22(35):5123-5125.
[4] 謝麗嬌,劉菜月,李莉等.JCI標準下國際患者安全目標在神經外科病房護理管理中的效果[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7,36(22):3127-3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