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潔
【摘 要】現(xiàn)代教育的不斷進步,要求現(xiàn)代學校內部教學也需積極有效地落實實踐,真正保證學生高效優(yōu)秀的成長和進步。本文依照現(xiàn)代教學基礎,積極探討和分析了初中語文對學生自身能力的培養(yǎng)方法,真正實現(xiàn)現(xiàn)代教學對學生思維能力、應用技能的有效提升。
【關鍵詞】初中語文;語文教學;創(chuàng)造性思維
初中語文教學一直是初中階段基礎教育的重點,對提高學生整體素質具有重要作用。在新課改后,初中語文教學工作者,一直在探索最有效的語文教學模式和方法,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是提高語文教學效率的有效方法。
一、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
(一)靈活運用教學方法
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培養(yǎng)需要學生有更大的思考空間,需要教師根據(jù)該思維的特點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當教師在課上給予學生很大的學習空間時,更利于使學生自主思考和探究,對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培養(yǎng)具有積極作用。教師要根據(jù)學生在初中時期的不同學習階段進行教學策略調整,根據(jù)不同的教學內容調整方法,使學生逐漸提高語文綜合素養(yǎng)。如在學生剛步入初中階段時,教師要使學生適應初中語文學習的進度,使學生有一個適應期,初中階段學生的學習任務相較來說更重,所以也給學生的學習造成了一定壓力,需要學生用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學習各個學科。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帶領學生逐步適應該學習階段,使學生逐漸接受語文學習。初中語文教材中的內容相較于以前明顯難度增加,特別是課文的難度,課文的字數(shù)有所增加,需要學生具有更好的閱讀速度和效率。在學生語文學習的過程中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在學生不同的學習時期和階段采用不同的教學策略,使學生逐漸提高創(chuàng)造性思維。初中語文中也有豐富多樣的內容,對于不同的文體教師也要采取不同的策略,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提高創(chuàng)造性思維。
(二)鼓勵學生思考、討論,激發(fā)學生自身學習和思維潛力
在語文教學中,生字詞、文章閱讀賞析等都是教學重要內容。在這些課堂內容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使學生逐步增強思維能力。如學生在課文閱讀中遇到不理解的詞語、成語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去查閱詞典,使學生在查閱的過程中理解其意思,這對學生的課文理解也有積極作用。在不同的文體教學中,教師也要使學生學習并思考,使學生全方位提高文本分析能力。如文言文,這是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最不感興趣的內容之一,因為其中涉及到一些不太常見的字詞,特別是一些通假字,其讀音及字體結構等都是學生探究的內容。對于學生來說,文言文的積累量至關重要,會影響到學生對文言文的理解。當學生遇到文言文中的字或詞時,教師也可以指導學生運用創(chuàng)造性思維解決問題,如使學生結合全文內容進行猜測,這對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使學生能更好地探究和學習。在各種課文內容教學中,教師都要引導學生思考其中的問題,更好地解決問題。如古詩詞中意象以及詩人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現(xiàn)代文閱讀中的文章辨析等,使學生根據(jù)教師提出的各種不同的問題進行思考,使學生逐步提高思維能力。如在《木蘭詩》教學中,教師可以使學生朗誦這首民歌,并與學生一起賞析,讓學生在朗誦完成之后總結全文,讓學生說一說《木蘭詩》主要講解了什么內容,并引導學生分析木蘭的性格特點及其品質,使學生結合全文進行分析,在問題探究中提高思維能力。
(三)結合多媒體,提升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
在課文講解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搜集資料,使學生在課文學習中掌握更多的知識點,為學生理解課文打下基礎。如在《木蘭詩》的教學中,教師也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該民歌,使學生在音樂鑒賞中加深對文章內容理解,也可以播放《木蘭詩》有關的視頻資料,使學生在學習中結合視頻資料分析該人物特點,同時,使學生對木蘭這個人物形象有更直觀的感受和了解,對學生在本課學習中的思維能力的提升具有積極作用。在《香港回歸新聞一則》教學中,教師可以播放香港回歸的視頻資料,使學生更好地感受香港回歸,使學生通過食品更理解課文中的情感。教師在此基礎上,再提出一些問題,使學生更好地探究和思考。如“本文的文體是什么”在學生思考回答結束后,教師再與學生結合該課文分析新聞的特征、構成、六要素等,使學生更好地區(qū)分不同的文體,當學生有了一定的辨別能力、能區(qū)分不同的文體時,教師再指導學生結合課文內容分析和思考,更有助于提高學生問題探究能力,使學生根據(jù)不同文體特點展開思考。教師可以提出問題“文中三次寫到降旗,各有什么意義,本文主體部分是選取1997年香港回歸,英國撤退時的4個重要場景,使學生在閱讀中找出4個場景”等,使學生在問題探究中解決問題,不斷提高學習的效率,使學生更好地進行探究、解決問題,找到解決問題的思路,從而提升語文探究能力。
二、總結
綜上所述,現(xiàn)代教育不斷進步和提升,現(xiàn)代初中語文教學的力度也需真正加大,學生學習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和教學需要學生自身真正有效地參與,需要教師真正積極地參與教學,兩者相互監(jiān)督和協(xié)調,才能真正實現(xiàn)教學質量和學習效率的有效提高。
【參考文獻】
[1]邵夢婕.讓美麗的思維之花綻放——淺談語文教學中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A].2016年2月現(xiàn)代教育教學探索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6
[2]鐘明娟.語文教學中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A].第三屆世紀之星創(chuàng)新教育論壇論文集[C].2016
[3]陳向陽.語文教學中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研究[A].《教師教學能力發(fā)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一卷)[C].2017
[4]閆凌波.淺談提高農(nóng)村初中語文教學素質教育的措施[N].發(fā)展導報,2017-10-20(030)
(本文系江蘇省十三·五規(guī)劃立項課題《初中課堂學程生態(tài)化建設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之一(課題編號:E-c/20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