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四維課堂是指學校、家庭、社會和自然相互融合,形成教育合力,構建溫暖平等的陽光課堂。陽光課堂教學的一般模式是:智慧引領·導入新課——主動吸納·自主探究——交流分享·精講精練——拓展提升·和諧共長。
關鍵詞:陽光課堂;四維互動模式;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29-008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29.079
傳統(tǒng)意義上的育人平臺,是學校、家庭和社會三者有機結合。我們?nèi)绻軌虬阉季S再拓寬一些,添加“自然”這個重要的育人元素,形成四維互動的教育平臺,定能大力拓展教育時空,有機整合教育資源,在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和積極健康的陽光心態(tài)上做出扎實有效的探索和實踐[1]。
陽光有溫暖、透明、平等、豐富等要義,以此形容課堂,那么這樣的課堂必須具有陽光特點[2],學生能夠在這樣的課堂上體驗生活的美好、感悟人類的崇高、敬慕人性的偉大,這樣的課堂也能夠展現(xiàn)出多維的教學空間、豐富的知識內(nèi)容、開放靈活的學習過程和師生互動的多樣等?;拥奶卣黧w現(xiàn)在課堂上,就是師生間通過言語表情、肢體動作等,進行思維意識上的交流互換。
在學校、家庭、社會和自然四維要素中,“學?!笔呛诵闹е?,家庭、社會和自然是基本支柱,它們主輔分明、緊密相連、相互配合,缺少任何一方,將難以實現(xiàn)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健康發(fā)展。課堂是學校教學工作的主陣地、主渠道,走出教室的束縛,建立開放的課堂教學格局是今后現(xiàn)代學校教育發(fā)展的重要趨勢。為了讓課堂充滿生機,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要允許教師帶領學生走出教室、走出教材,去社會、自然的懷抱里探索、研究和學習,養(yǎng)成開放的思維,并逐步構建別具一格的陽光課堂教學的一般模式,即“智慧引領·導入新課——主動吸納·自主探究——交流分享·精講精練——拓展提升·和諧共長”。
智慧引領·導入新課。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摒棄技巧、充滿智慧、大境化無,用智慧引領教學[3]。經(jīng)過教師精彩的引領,使課堂的導入充滿了激情和神秘。如在《我的家鄉(xiāng)在哪里》一課中,教師可以先出示家鄉(xiāng)的音像資料。教師問學生:“大家知道這是哪里嗎?”學生會興趣盎然地回答:“我們的家鄉(xiāng)?!苯處熃又鴨枺骸澳闶峭ㄟ^什么途徑了解家鄉(xiāng)的?”學生回答或是看電視、或是閱讀課外讀物、或是通過旅游學習的。教師繼續(xù)引導學生:“這些方式都很好,那么我們要想更加具體全面地認識我們的家鄉(xiāng),還有一個方法就是查地圖?!比缓蠼處煶鍪局袊姓^(qū)圖:“地圖像一幅美麗的畫,它會告訴我們很多的信息和知識,看,這里有比例尺、圖例和方向等,下面我們進一步了解它的特點和作用?!边@樣的課堂導入會把學生的注意力快速吸引到課堂中來,激發(fā)他們濃厚的學習興趣,產(chǎn)生迫切求知的學習欲望,從而實現(xiàn)學習過程中“無疑—生疑—解疑”的認知轉(zhuǎn)化。教師這樣的智慧導入,能夠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也能夠產(chǎn)生“課伊始,趣即生”的效果[4]。
主動吸納·自主探究。學習是一個從無到有、從未知到已知,從不會到會的過程?!墩Z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并且指出“教學內(nèi)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式的設計,都應有助于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在教學中,教師應確保每一個學生都能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大膽求證,真正了解感興趣的未知事物,體驗主動探索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在探索過程中發(fā)掘自身內(nèi)在的潛能,鍛煉發(fā)展各種學習能力。
第一,要給學生自主學習探究的機會。自主學習,就是不完全依賴外部動力督促學習,即根據(jù)自己內(nèi)在的需求去確定學什么、怎么學。比如,在教學《通信連萬家》時,要求讓學生感受通信與人們生活的關系。雖然教材中提供了信函、包裹和電信等通信方式,但是有的可能與學生生活實際較遠,也有的可能不被學生喜歡。因此,在分解教學目標時,教師就可以在課堂上給學生創(chuàng)造自主的機會和平臺。首先,讓學生自主確立研究目標。選擇自己喜歡、感興趣的通信方式,進行深入思考和研究。其次,讓學生自主決定學習方法。讓他們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去解決自己最感興趣的問題,可以調(diào)查訪問,也可以從網(wǎng)絡上學習。學生還可以進行真實情景模擬,到郵局寄掛號信、到快遞公司寄包裹,等等。由于是自主選擇,學生都會非常積極地投入到解決問題的情境中。
第二,給學生充分探究的時間。全面深入地探究一個問題,是需要花費一定時間的。課堂時間寶貴,有些教師為了節(jié)約課堂時間,就在需要學生探究的地方,省略掉探究的完整、詳細的過程,或者是擺擺樣子,走走過場,將答案以某種形式告訴學生。經(jīng)常性的淺嘗輒止,使學生對問題的研究流于形式,久而久之學生也會養(yǎng)成不肯刻苦鉆研、做事虎頭蛇尾的壞毛病。所以,在課堂上教師要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去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
第三,給學生自由合作的空間。當學生完成獨立的探究,已經(jīng)初步形成自己的見解和思維過程的前提下,需要教師組織學生的合作學習,在交流中碰撞、反思各自的見解。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jù)教材內(nèi)容的特點,考慮學生個體發(fā)展的差異性,打亂座位的組合,重新分配學習空間,創(chuàng)設愉悅的學習環(huán)境,更好地體現(xiàn)四維課堂良好的互動性。在民主互助的氛圍中,學生逐漸養(yǎng)成傾聽、吸納、贊賞的好習慣,培養(yǎng)出積極健康的合作精神和競爭意識。
交流分享·精講精練。交流分享是一種多元互動,是體現(xiàn)四維課堂互動性的最好環(huán)節(jié)。課堂的組織形式有生生互動、組組互動、師生互動,甚至還有班班互動、學科互動。比較常見的課堂互動是成立合作探究小組,根據(jù)學生的特長、愛好、學習習慣等,也可以附加性格、家庭背景等因素,將四五個學生組成一個學習小組,在全班內(nèi)打造“組內(nèi)合作,組間競爭”的格局。從教材出發(fā),然后超越教材;從學科出發(fā),然后超越學科,最終實現(xiàn)學科間的整合、學生學習成果的交融,讓學生在互動中提升智慧、拓寬視野。
以生為本,在較短的時間讓學生學到更多的東西,要求教師深入研究教材,在課堂上實現(xiàn)精講精練,并抓好課前預習及課后加強環(huán)節(jié)。講解必須是少而精,講是為了引發(fā)學生的思,講的少了,才能留出更多的時間讓學生去探究。這就需要教師抓住重點,講清內(nèi)在規(guī)律和本質(zhì)特點。精練不是單純的少練或者不練,而是教師精心選擇一些探究性、典型性的習題,讓學生鞏固所學知識,形成解題技能。練習方法要注意多樣化,努力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防止題海戰(zhàn)術,減少機械重復的無效勞動,這樣的課堂才更能體現(xiàn)高效生態(tài),既能減輕教師教的負擔,也能減輕學生學的壓力。
拓展提升·和諧共長。根據(jù)“陽光教育論”的“三全”教育思想,我們的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面向?qū)W生發(fā)展的各個方面、面向?qū)W生發(fā)展的整個過程。四維課堂的教育理念支撐是“在陽光下生活,在自信中成長”。立足四維角度,在課堂中鞏固提升階段,就要做到教師引導、多元評價、激勵發(fā)展相結合,尤其是在作業(yè)設置環(huán)節(jié),可以采用個人自主選擇作業(yè)、小組合作完成作業(yè)與課后分層探究作業(yè)相結合的模式,實現(xiàn)動中學、學中創(chuàng)新和提高。
比如,在教授《安全的生活》一課時,教師可以將作業(yè)設計為三項,讓學生任選一項完成。第一是專題性作業(yè),以小組為單位完成《家庭生活中安全隱患的調(diào)查報告》,里面要包含隱患存在于家庭生活中的哪些方面,為什么認定它是安全隱患,采取什么措施才能排除這些隱患等內(nèi)容。第二是展示性作業(yè),動手設計一組安全設施或者標志,可以是圖畫,也可以是模型,在班級進行展示。第三是基礎性作業(yè),復習鞏固課堂上有關生命安全的知識。這樣的拓展升華可以使學生對課堂上新學的安全教育知識進行升華延伸,拓展思維,引發(fā)思考,從而提高學生安全避險的能力,為今后的繼續(xù)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劉緒菊.讓教育充滿陽光[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14:10.
[2]曾繼耘,史俊.“陽光課堂”:內(nèi)涵與特質(zhì)[J].當代教育科學,2010(2):13.
[3]曹定金.30號課室:教育智慧比激情更重要[J].中國教師,2016(1):90.
[4]張星.教學怎樣和美[J].人民教育,2017(3-4):123.
[責任編輯 張宏麗]
作者簡介:朱清科(1970.11— ),男,漢族,山東濟寧人,中小學一級,研究方向:小學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