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蓉
摘 要:文章主要從甘肅蘭州的青城古鎮(zhèn)民居建筑裝飾入手,結合當?shù)貙嵡椋瑥奈幕囆g的視角,以高家祠堂為個案進行分析,總結了青城民居的裝飾藝術特點。通過對民居建筑的深入了解,可以對青城古鎮(zhèn)的歷史、建筑藝術、文化傳統(tǒng)等進行系統(tǒng)性的梳理,對于該地區(qū)的文化保護與旅游開發(fā)均具有重要的價值。
關鍵詞:青城民居;裝飾特征;文化內(nèi)涵;高家祠堂
青城古鎮(zhèn)位于甘肅省蘭州市榆中縣北部的黃河南岸,與皋蘭縣、白銀市接壤毗鄰,是古絲綢之路上的水旱碼頭以及商貿(mào)中心,被人們稱為“西北古民居建筑的活化石”。青城古鎮(zhèn)的民居建筑主要通過石雕、磚雕以及木雕進行裝飾。其中石雕殘存數(shù)量并不多,主要用于門獅、抱鼓石、柱礎等;磚雕的運用主要有墀頭、門頭、屋脊以及影壁等;木雕則主要是對于斗(木共)、額枋、門窗及室內(nèi)家具器物等的裝飾。
一、青城古鎮(zhèn)民居建筑現(xiàn)狀分析
在青城古鎮(zhèn)現(xiàn)有的14個村中,具有一定文物及觀賞價值的古建筑大概有50多處,這些建筑絕大多數(shù)建于明清時期,主要分布在城河、青城、新民這三個村。青城古鎮(zhèn)民居的歷史跨度較大,有明代建筑1處、清代建筑大概33處,還有15處左右的民國時期建筑。雖然它們的歷史跨度大,但建筑形制完整,基本保持了建筑的原始風貌,保存相對較好。
青城古鎮(zhèn)的街巷依城為界,是非常典型的棋盤格式布局,整個街道整齊有序,主次分明。主街為東西走向,道路寬闊通暢,以商鋪、餐館、加工鋪等為主;小街巷沿著主街呈對稱分布,相對較為狹窄;民居則順著這些小巷而建。
這些古民居建筑從大門開始,到照壁、堂屋、廈房、墻肘、屋檐、門扇與窗戶,每一處都有雕刻精美的裝飾構件。這些雕刻裝飾通過人物故事、自然器物、祥禽瑞獸等紋樣,通過象征、諧音、傳統(tǒng)寓意等方式,可以為人們呈現(xiàn)出當時人們的精神追求、生活文化與宗教信仰。
二、青城古鎮(zhèn)民居建筑的裝飾藝術與表現(xiàn)形式
(一)青城古民居建筑裝飾的工藝類型
在遺存的青城古民居建筑中,有著大量的磚雕裝飾,歷經(jīng)數(shù)百年的發(fā)展和積淀,青城磚雕的技法與形式都形成了自己的風格和面貌。因地域因素的影響,雕刻工藝多采用圓雕、淺浮雕、高浮雕以及鏤空透雕等工藝手法,因為該地區(qū)的四合院本身空間封閉,所以裝飾也更加側重于渾然一體的效果。青城古民居建筑中使用磚雕相對頻繁,基本上運用于以下幾個建筑構件中:一是門頭,基于持久耐用以及經(jīng)濟問題的考慮,青城古鎮(zhèn)的門樓多采用單檐懸山頂,檐下的門頭通常以數(shù)層帶狀的磚雕裝飾線腳作為裝飾;二是影壁,一般影壁上的雕刻更多的是集中于視覺的中心和四個角上;三是墻面,墻面的磚雕除了獨立的墻體以外還有大量的墻檐部分以及墻裙部位,比如高氏祠堂中前過廳內(nèi)的《耕讀圖》,這幅磚雕作品就是墻面磚雕的典型代表,通過這些磚雕作品,可以做到既打破墻面形式的單一又具有一定的教化作用;四是屋脊,青城古民居建筑的屋頂多雕刻或捏塑一些花朵和圖案在正脊與垂脊上,普通人家使用如意云紋的脊吻,只有考取了功名和有官職的人家,在屋頂?shù)难b飾上才可以使用龍獸形或者是云形紋。
在青城古鎮(zhèn)遺存的民居裝飾中,有著非常多的木雕裝飾構件,受本地區(qū)地域環(huán)境的影響,在選材上多選用松木,家具主要選擇核桃木和榆木。西北地區(qū)氣候的影響,為防止木質(zhì)構件翹曲、變形、開裂,青城古鎮(zhèn)民居建筑中的裝飾木雕大多在挑檐下,如斗栱、額枋、雀替、大門門扇、窗扇等,并在這些構件表面做了染色和髹漆防護處理。青城古民居中的木雕一般被運用于以下幾個裝飾構件上:一是斗栱。青城古鎮(zhèn)中普通民居建筑的屋頂出檐多為挑枋和撐拱,一般挑枋的看面上都被匠人們做了雕刻裝飾,而撐栱因形態(tài)圓直,一般會被雕刻為竹節(jié)、卷草、靈芝以及拐龍等比較自然流暢的裝飾紋樣。二是額枋、雀替。民居建筑額枋、雀替上的雕刻,多數(shù)被處理成鏤空雕刻或者是高浮雕的形式,其紋飾多為卷草紋、牡丹、荷花等。三是門窗及簾架。青城古民居中門窗的格心形式多樣,有直方格、菱形格、龜背錦、步步錦、萬字紋等;絳環(huán)板上通常都雕刻一些梅蘭竹菊、琴棋書畫與卷草紋樣等;該地區(qū)的裙板基本都是素板;窗簾架的邊框上常雕刻著龍首以及回紋。
(二)青城古民居建筑紋飾的藝術特征
“建筑裝飾的內(nèi)容包含兩層意思,其一是裝飾所用的形象,其二是通過這些形象所表現(xiàn)出來的涵意。鄉(xiāng)土建筑與城市的宮殿、寺廟、陵墓、壇廟等類的建筑相比,表現(xiàn)在裝飾內(nèi)容上則具有更為豐富的多樣性和包涵更多的民俗文化?!?/p>
青城古鎮(zhèn)民居建筑在裝飾上具有強烈的地域特征,按照不同的裝飾紋樣,可以被分為以下幾類:
一是人物故事:在傳統(tǒng)民居的裝飾雕刻中,通常會選用一些古典小說、戲文、民間故事、神話傳說以及一些日常生活的場景,形成一定的裝飾構圖,來以此寄托人們的美好愿望。這些題材內(nèi)容隨著時間的推移以及工匠們的口口相傳流傳,逐漸被賦予了濃厚的現(xiàn)實生活氣息,在符合大眾審美的同時具有了一定的象征意義。比如高氏祠堂前過廳看面墻上的《耕讀圖》,就是以“大舜耕田”“黔婁告天”的典故,傳遞著青城人“讀書繼世,忠孝傳家”的治家古訓和道德規(guī)范。
二是植物及器物:植物器物是在傳統(tǒng)民居建筑裝飾中使用得較頻繁的裝飾類型,包含種類繁多,數(shù)量龐大,工匠們往往根據(jù)一些植物的品性和一些程式化的器物,通過指代或者是象征這些藝術法來表達人們的想法以及一些吉祥的寓意。青城因地理環(huán)境優(yōu)越,生長著許多花卉以及各類蔬果,所以青城人的裝飾中多采用桃、石榴、柿子這些常見的瓜果紋樣以及荷花、牡丹這些常見的植物造型。還有一些四君子、暗八仙、雜寶等的裝飾元素也或多或少地存在于不同的裝飾中。
三是祥禽瑞獸:將鳥獸蟲魚等動物的形象或?qū)憣嵒蚝喕癁檠b飾符號,運用于裝飾圖案紋樣中,祥禽瑞獸是最常見的。在青城古鎮(zhèn)民居的裝飾中也有很多類似的題材,但整體形象不似南方刻畫得那么精致,青城民居中的動物形象多被塑造得天真拙樸,更具有北方人粗獷的性格特征。青城人刻畫的祥禽瑞獸有神話傳說中的龍、獅子、麒麟,還有生活氣息濃郁的馬、牛、羊,以及與福同音的蝙蝠、仙鶴、喜鵲等,刻畫率性隨意,裝飾精美。
四是裝飾紋樣:通常我們常見的裝飾紋樣有條形紋、回形紋、方勝紋、盤長紋、龜背錦、冰裂紋等,這些裝飾紋樣連續(xù)、重復地出現(xiàn)在建筑構件上。青城的民居建筑裝飾紋樣大致有兩種類型,一種是回紋、萬字紋、菱形紋這樣的幾何紋樣,另一種是經(jīng)過高度概括、簡化提煉的仿生紋樣,比如如意云紋、卷草紋、花瓣紋等。青城人刻畫的變體云紋、花瓣紋、竹節(jié)紋結合本地方特色,與其他地區(qū)的運用不同,更具有地域特色。
(三)青城古民居建筑裝飾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
建筑裝飾不論何種題材,表現(xiàn)形式都不是根本追求,其最終目的是通過匠人們刻畫出的客觀物象,運用象征、指代、比興等手法,將人們所期盼表達的內(nèi)容以特定的形象表現(xiàn)出來。青城的匠人們在歷年的裝飾刻畫上不斷傳承積累,隨著時間的推移,也就具有了一定的程式,使得此地區(qū)的表現(xiàn)形式主要有以下幾類:
一是象征手法:“幾乎所有象形的中國古典建筑裝飾圖案,都運用了象征的手法,直接或婉轉地寓意幸福、高貴、智慧、和平、富裕、長壽等美好愿望?!鼻喑枪沛?zhèn)民居建筑中就有大量的具有象征意義的、約定俗成的裝飾紋樣,比如:荷花,以此來表現(xiàn)人們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潔品性;還有桃,象征著健康長壽、長命百歲;石榴象征著多子多福、人丁興旺等等。
二是諧音手法:這種手法是通過語言文字,巧妙地通過同音來含蓄地表達人們所期盼的內(nèi)容以及思想。比如在青城地區(qū)非常普遍地使用“蝙蝠”做裝飾紋樣,就是取其諧音“福”。再比如通過“柿子”的刻畫來表現(xiàn)“事事如意”。
三是程式化的手法:我國的傳統(tǒng)建筑裝飾在千百年積累與流傳中,有著一些約定俗成的表達方式,青城古鎮(zhèn)也不例外,比如通過“暗八仙”來表現(xiàn)“八仙祝壽”的美好愿望,希望通過仙人們的法力,保佑家族的興旺平安。
四是情景營造的手法:將一些情景通過重構加工進行處理,使得要表達的情景被刻畫為帶有情節(jié)性的裝飾畫面,來表達人們想要的生活方式。比如青城人非常喜歡表現(xiàn)的“福到眼前”,就是對蝙蝠恰好飛到一枚帶孔的銅錢中的情景進行刻畫描述,來表現(xiàn)這一寓意。
三、高家祠堂的建筑裝飾解析
高家祠堂是高姓人祭祀先祖的場所,高家祠堂的建立一是為了凝聚人心,促進家族的團結,二是為了商量族中大事,三是為了懲戒族中的不肖子孫。高氏祠堂出于這樣的目的被建立,造型古樸,氣勢莊嚴。
高家祠堂是唯一臨街的家廟,整體占地2000多平方米,坐南朝北,由祠堂、墓門、福堂三部分組成。高家祠堂的裝飾特征主要是為了體現(xiàn)高氏大家族的核心,突出表現(xiàn)“承前”與“啟后”兩大具有教化意義的主題。山門的裝飾以木雕和彩繪為主,內(nèi)容有“龍鳳呈祥”“暗八仙”“漁樵耕讀”“錦上添花”這些祥瑞圖案。“龍鳳呈祥”表達出希望子孫后代能夠位尊權貴;“暗八仙”的雕刻處理可以顯示出當時雕刻工藝的精湛程度;通過“漁樵耕讀”的彩繪結合古詩詞書法,表現(xiàn)出高家書香門第的象征,也表達了人們向往悠然自得的生活方式;而“錦上添花”是對家族和事業(yè)蒸蒸日上的美好向往。前過廳的裝飾重點是左右兩側墻面上的磚雕以及額枋上的木雕,磚雕壁畫《黔婁告天》和《大舜耕田》構圖符合中國傳統(tǒng)繪畫的章法,講究立意定景,在空間處理上大膽運用平面布局中線、形的變化對比與呼應關系,巧妙地應用布白,突出主體。后過廳檐下懸掛木雕彩繪匾額《才兼文武》以及雕刻的“二龍戲珠”環(huán)繞在文字周圍,形成花罩的效果,襯托主體匾額的突出地位,是整個祠堂裝飾的點睛之筆。殿堂格扇門的格心為“步步錦”和“燈籠錦”的圖案,絳環(huán)板木雕為夔龍回紋,底端是寓意家庭興旺的蓮蓬木雕。
青城古鎮(zhèn)保留下來的這些古民居建筑,體現(xiàn)出了青城人對生活的向往以及他們的審美情趣,這些厚重的建筑裝飾藝術通過質(zhì)樸天真的創(chuàng)造手法,給后人們留下了無盡的藝術遐想。
參考文獻:
[1]李文東,王丹玲.青城古民居建筑裝飾解讀[M].蘭州:飛天電子音像出版社,2013.
[2]樓慶西.鄉(xiāng)土建筑裝飾藝術[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6.
[3]李振宇.中國古典建筑裝飾圖案集[M].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1993.
作者單位:
蘭州財經(jīng)大學長青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