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北京市大學生參與臨終關懷志愿服務現(xiàn)狀的訪談研究*

2019-11-01 01:59米穎馨楊旭雯任宇婷劉欣雨王玉金焦光源
醫(yī)學與哲學 2019年19期
關鍵詞:受訪者志愿志愿者

米穎馨 楊旭雯 任宇婷 劉欣雨 馬 琳 閆 勤 王玉金 焦光源

臨終關懷是指為晚期患者及其家屬提供的生理、心理和社會的全面支持與照護[1],最大程度地提高患者生命質量、維護患者生命最后的尊嚴、減輕患者家屬的身心痛苦并幫助其能在親人離世后盡快回歸正常生活等均是臨終關懷的重要內(nèi)容[2]。我國臨終關懷起步較晚,現(xiàn)今已進入全面發(fā)展階段并取得一定的成就,但仍存在內(nèi)容局限、資源不足等問題[3]。志愿者是臨終關懷社會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對臨終關懷的發(fā)展有明顯的促進作用[4-5]。大學生作為中國目前最具活力的群體,是社會志愿者的核心組成部分。研究表明,超過半數(shù)大學生愿意參與臨終關懷志愿服務[6]。參與臨終關懷志愿服務不僅有助于大學生生命認知度和責任感的提高,還能推動我國臨終關懷事業(yè)的發(fā)展。本研究采取質性研究的方法,深入了解社會各界對大學生參與臨終關懷志愿服務的真實體驗,為醫(yī)療機構志愿者培訓體系的建立和完善提供參考依據(jù)。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采取判斷抽樣的方法,對北京市目前正在參與或參與過臨終關懷志愿服務的社會志愿團體、北京市某三級醫(yī)院安寧療護病房的護士長、臨終關懷基金會的負責人員以及從事醫(yī)學人文相關研究的教授,針對國內(nèi)臨終關懷服務體系的現(xiàn)狀進行深入訪談。相關人員和涉及的志愿服務團體詳細資料見表1。

表1 訪談對象的一般資料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運用質性研究的方法,于2018年10月~12月進行深入訪談,挖掘社會各界人士(包括北京地區(qū)臨終關懷基金會的高層、社會志愿服務團體、北京某三級醫(yī)院護士長以及有關專家等10名人員)對臨終關懷現(xiàn)狀和未來志愿服務體系建設的真實想法和感受,找出大學生志愿者參與臨終關懷服務的能力需求。

1.2.1 資料收集方法

采用深入訪談法,記錄采訪5類對象(三級醫(yī)院腫瘤科室護士長、社會志愿者、大學生志愿者、臨終關懷基金會顧問、醫(yī)學人文研究方向教授)對大學生臨終關懷志愿服務的了解情況和對其發(fā)展的看法等等。在采訪前向受訪者解釋研究目的,協(xié)商可否進行錄音,并以代碼的形式保護其隱私。得到受訪者的同意后,由2名~3名臨床醫(yī)學專業(yè)本科生作為研究者,于空閑時間開展多對一的訪談,訪談過程根據(jù)事先擬定的訪談提綱進行,根據(jù)不同的訪談對象提出幾個不同的針對性問題。例如,基金會是否與紅十字會或志愿北京等志愿組織合作;社會志愿者參與服務前是否進行專業(yè)的培訓;主要的服務內(nèi)容包括哪些;醫(yī)護人員對志愿者的需求等。訪談過程中運用聆聽、追問等方式,令受訪者更深入地發(fā)掘他們的感受以及對現(xiàn)狀的建議和看法,至受訪者認為無新的內(nèi)容產(chǎn)生后停止。訪談問題由10個開放的問題構成,見表2。

表2 大學生參與臨終關懷志愿服務的訪談提綱

1.2.2 資料分析

訪談結束后,將訪談錄音逐字、逐句地記錄下來。依次為每位受訪者的訪談記錄編序,并建立各自獨立的文檔。然后按以下步驟分析資料:(1)仔細閱讀所有資料,收集有意義的陳述;(2)對反復出現(xiàn)的觀點進行編碼;(3)將編碼后的觀點匯集、分類、提煉主題;(4)對研究對象的觀點及反應等進行反思,對主題形成初步的描述;(5)綜合整理后的資料,將主題所包含的內(nèi)容具體化。

2 結果

2.1 大學生志愿者參與臨終關懷志愿服務程度低的原因

有效招募信息途徑的缺乏直接影響學生志愿者的參與度。大學生群體了解志愿者招募信息的途徑一般是校內(nèi)組織宣傳或志愿者注冊平臺,在有限信息渠道內(nèi)得不到具體臨終關懷機構的志愿者招募信息直接影響了大學生志愿者參與臨終關懷的程度。有效招募信息的缺乏還影響大學生對臨終關懷志愿服務的理解和認識,進一步降低了參與度。

受訪者S9提到:“大學生團體的志愿者非常少,大多是基金會或者協(xié)會的社會志愿者?!?/p>

受訪者S5提到:“目前在校內(nèi)沒有開展安寧療護相關內(nèi)容的宣傳活動?!?/p>

受訪者S6補充到:“校內(nèi)已經(jīng)成立的臨終關懷相關的社團,主要是通過老師與相關機構進行對接。學生雖然也在積極地尋找資源,但獲取的有效信息較少?!?/p>

社會閱歷少、心理調整能力弱等特點使大學生志愿者參與臨終關懷志愿服務的挑戰(zhàn)性增加。開展臨終關懷志愿活動過程中,服務人員會近距離接觸終末期患者,這就要求志愿者本身擁有較好的心理素質和承受能力。大學生自身實踐經(jīng)歷有限、同時受到傳統(tǒng)文化忌諱死亡的影響,很難在短時間適應病房內(nèi)的沉重氣氛,可能還會受到較大負面情感沖擊。

受訪者S7提到:“社會志愿者的閱歷更加豐富,比學生更能理解患者和家屬的心理狀態(tài),考慮問題也更為全面?!?/p>

受訪者S9提到:“大學生志愿者過來服務很具有挑戰(zhàn)性,就是因為他們社會閱歷比較少,在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里又是比較忌諱談論生死的?!?/p>

受訪者S10在訪談中說:“臨終關懷機構中,志愿者及醫(yī)生需要直面死亡,大學生很難在短時間內(nèi)具有心理平衡能力?!?/p>

考慮到患者及其家屬的情緒心理,臨終關懷機構的志愿者在選擇時更傾向于長期合作型。大學生需要完成自身的學業(yè)任務,即提供有效志愿服務時長相對不多,也對大學生的參與度有一定影響。

受訪者S9提到:“年輕的志愿者學習工作忙,相比之下年紀大一些的志愿者更可能真正堅持下來。”

受訪者S6提到:“從服務時間上來講,我們大學生還是以課業(yè)為中心,服務大多只能在周末開展。而社會志愿者們可以依據(jù)自身的時間安排進行服務,相比于學生,他們時間上更自由。”

2.2 醫(yī)療機構培訓體系的不完善造成志愿者群體間的能力素質差異大

醫(yī)院管理制度和行政流程的影響使臨終關懷服務的志愿者團體難以與醫(yī)院正式簽約合作,一般選擇第三方機構的途徑直接與病房對接。

受訪者S8提到:“志愿團體和醫(yī)院的正式合作流程過于繁瑣,在方便志愿者和醫(yī)護人員工作的前提下,會選擇暫時避開簽約流程,直接與具體病房、患者對接。”

參與臨終關懷的社會志愿團體具有成熟的服務體系,并針對志愿者進行循序漸進式培訓;而由于志愿團體間的背景和宗旨不盡相同,造成團體之間的培訓內(nèi)容、能力素養(yǎng)、服務方式差異大。醫(yī)療機構內(nèi)部缺乏完善的志愿者培訓體系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志愿者間的差異。

受訪者S3提到:“開展志愿服務前必須先參加老師的專業(yè)課程、接受培訓,這樣才能有效地進行服務、傳遞自身對社會的一份愛心?!?/p>

受訪者S9提到:“志愿服務機構對內(nèi)部志愿者的培訓內(nèi)容會根據(jù)自身構架不同而有所側重,相互之間差別較大。”S9同時提到:“志愿團體有成熟的志愿者服務體系,對于志愿者會有漸進式的培訓體系。但同時培訓僅在內(nèi)部進行,不與醫(yī)院或者相關機構合作?!?/p>

受訪者S1提到:“醫(yī)院正在模仿中國臺灣地區(qū)建立志愿服務體系,大框架的構建已經(jīng)完成,但尚沒有完整的具體培訓內(nèi)容?!?/p>

受訪者S7談及:“臨終關懷機構目前的志愿服務平臺尚不成熟,我們作為學生志愿者,希望在平臺建立完善后再根據(jù)標準調整培訓項目?!?/p>

受訪者S2和S6分別介紹團體的服務內(nèi)容為以特殊的按摩手法幫助患者放松情緒、文藝表演和養(yǎng)生功法教學,二者之間服務重點存在差異。

2.3 非醫(yī)護專業(yè)背景的志愿者服務內(nèi)容以人文關懷為主

大多數(shù)志愿團體不具備醫(yī)學背景,除體系內(nèi)部特色服務項目之外,服務內(nèi)容基本不涉及醫(yī)療護理。醫(yī)療機構考慮到終末期患者生理和心理需求的特殊性、降低志愿者交叉感染的風險,會減少志愿者與重癥患者的接觸機會。

受訪者S5提到:“服務過程最重要的是陪伴,包括做表演、功法教學、剪紙、聊天等;我們很難接觸到終末期患者,因為提供相應的服務專業(yè)性要求較高?!?/p>

受訪者S1提到:“醫(yī)院內(nèi)目前的服務體系中,建議志愿者提供服務的具體內(nèi)容盡量不涉及患者護理方面,主要針對緩解醫(yī)護人員及患者家屬情緒進行服務?!?/p>

受訪者S10提到:“大學生志愿者進入臨終關懷機構基本不會對于患者的身體上的護理起到實質性的幫助,關于患者護理方面,必須遵循負責醫(yī)生的指導?!?/p>

才藝表演等人文關懷類活動不僅能提高患者的情緒,在減輕患者家屬和醫(yī)務人員緊張、壓抑等情緒上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受訪者S6提到:“表演能提高患者家屬情緒,病房內(nèi)多姿多彩的活動能帶給患者及家屬一些開心的感覺。”

受訪者S1談及:“文藝表演是較為被認可的服務方式,導診、陪同家屬聊天、為家屬送飯,也能收到不錯的效果?!?/p>

受訪者S8也表達了同樣的觀點:“幫空巢老人跑腿、拿藥、交押金等,相比導醫(yī)更深入,幫他們具體地把事情辦好?!?/p>

受訪者S9同時提到:“慰問一下醫(yī)院的工作人員,把心意表達,告訴他們不孤單,我們理解他們的辛苦,特別是在公眾的場合表達,家屬都看到了,讓家屬知道這些醫(yī)務人員是得到社會的認可的,這些非常好?!?/p>

2.4 臨終關懷服務對大學生志愿者提出能力要求

參與臨終關懷志愿服務,會直接面對終末期患者,需要大學生志愿者具備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在服務過程中大學生需要注意言語、肢體和表情的管理,盡量避免患者產(chǎn)生抵觸情緒;還要具備溝通技巧和共情能力,適時適度地回應患者。另外,由于終末期患者處于期望度高的特殊心理狀態(tài),志愿者在服務過程中需要謹慎處理與患者的約定。

受訪者S8提到:“大學生社會閱歷少,又有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死亡知識欠缺,需要加強心理教育和死亡教育。”

受訪者S2、S7、S10都有提及,傾聽患者講自己的人生經(jīng)歷、故事,幫助其回憶人生。特別是癌癥末期的患者,需要得到他人的共情、肯定和認可;在服務過程中,應認可并肯定患者的全部,即無條件接納患者的思想和行為;還應通過適當靠近患者、身體微微前傾、眼睛看著患者講話等肢體語言向患者傳達關心。

受訪者S4補充道:“在進行臨終關懷志愿服務過程中,最好避免加入太多專業(yè)的內(nèi)容、盡量減少宣講的成分,這樣可以有效地減輕對方的壓力?!?/p>

受訪者S6同時提到:“尊重患者的同時最好不要做出承諾,一般志愿者是流動的,與一個患者接觸的時候,不要提你下次還會再來。你去到哪里,不要給他承諾,比如說下次給他帶什么,以后再來看他這種。因為隨口一說,但是患者他會記得,如果你沒有做到的話對他也是傷害?!?/p>

3 討論

3.1 培養(yǎng)共情能力,加強死亡教育

臨終關懷是對大學生進行死亡教育的有效形式。大部分高校有開設針對本科生的心理健康課程,并不能完全使大學生消除逃避死亡傾向的想法[7]。因此,開展更有效的大學生死亡教育需要增加課堂之外的形式。對大學生來說,參與臨終關懷過程的特殊體驗是關于死亡教育生動而嚴肅的課程。志愿服務不僅能加深大學生對于臨終關懷概念的理解、為我國臨終關懷事業(yè)奉獻力量,更能在直接接觸特殊患者、環(huán)境的過程中加深對死亡的認知和理解。在與患者及其家屬的相處中,在給予他們心靈陪護、身體幫扶、排解緊張驚恐情緒外,提高了大學生共情能力、溝通技巧等綜合素質。志愿服務所需的特殊技能還能使大學生鍛煉實踐能力,在實踐中接受教育、樹立正確的生命觀,增強大學生的人文關懷和責任感[8]。

3.2 發(fā)揮自身特點,提供人文關懷的志愿服務

患者方面,志愿服務形式為文娛活動、關懷陪伴、生理護理。文娛活動具體表現(xiàn)為在除夕、元宵、重陽、端午、中秋等中華民族傳統(tǒng)節(jié)日開展主題性文娛活動,弘揚人道主義精神、社會真善美,為患者和家屬提供心靈和生理上的放松。關懷陪伴具體包括真誠深入交談、了解患者的愿望并盡量予以滿足、耐心傾聽并為患者撰寫回憶錄,使患者有被關注、被理解的感受。生理護理方面,除協(xié)助醫(yī)護人員為患者進行簡單的護理外,還包括營造溫馨舒適的病房環(huán)境、陪同患者外出活動、滿足患者精神需求等,幫助患者保持心情上的平和?;颊呒覍俜矫妫驹阜招问綖樗劳鼋逃徒】到逃?。死亡教育具體通過開展相應主題的活動實施:發(fā)放服務材料、設計相關服務展板、與家屬深入溝通幫助其樹立正確的死亡觀等。死亡教育在增加家庭和睦的同時,有利于家屬在患者離世后盡快回歸到正常生活中[9]。健康教育包括飲食營養(yǎng)、身體保健等內(nèi)容,旨在緩解患者家屬的精神和身體的雙重壓力。

3.3 完善培訓體系,保證服務質量

大學生志愿者是青春活力極高的群體,有參與臨終關懷志愿服務的愿望。臨終關懷志愿服務存在其特殊性:直接面對終末期患者,志愿者需要具有足夠的心理素質和承受能力;患者易對剛接觸的“生人”產(chǎn)生抵觸情緒,志愿者需要注意自身的言語、肢體和表情的管理;特殊時期的患者往往有很強的傾訴愿望,并希望得到適當?shù)幕貞?,志愿者需要具有一定的溝通和共情能力。此外,具備一定的護理知識有利于增強志愿者作為患者和醫(yī)護人員之間的橋梁作用。志愿者培訓過程培養(yǎng)上述能力的同時,還應考慮到大學生志愿者的服務時間有限、服務意愿變化快等問題。根據(jù)提及的方面,給出培訓建議:按照個人志愿意向和實際參與志愿服務的次數(shù)將志愿者分級,級別之間側重點應有所差別。分級標準按照實際情況而定。志愿意向較弱或時間原因難以提供較長時間服務的志愿者,培訓內(nèi)容應以概念科普、心理素質和溝通技巧培訓為主。時間相對充足的志愿者培訓應增加簡單護理培訓的內(nèi)容。志愿意向較強且有長期服務條件的志愿者,可進行相關內(nèi)容和能力的強化培訓(必要時收集患者及家屬建議),并加入應對突發(fā)事件的處理能力。還可根據(jù)長期志愿者的個人能力和專業(yè)特點進行個性、針對性的培養(yǎng);建立考核機制,形成志愿者間的良性競爭;定期安排志愿者經(jīng)驗交流會,利于志愿者間的學習、提高服務質量[10]。

4 結語

患者和患者家屬是大學生參與臨終關懷志愿的主要服務人群,服務以文娛活動、死亡教育、關懷陪伴等緩解患者及其家屬心理壓力的形式為主,在醫(yī)務人員指導下可承擔某些護理工作。大學生參與臨終關懷志愿主要面臨的困難有參與途徑模糊、自身心理素質和共情能力有待提高、缺乏可借鑒經(jīng)驗、護理相關專業(yè)知識水平不足等方面。為提高臨終關懷志愿服務中大學生的參與度,臨終關懷機構在增加招募大學生志愿者途徑及宣傳力度的同時,應當依據(jù)需求建立具有針對性的志愿者培訓體系,從而使大學生更好地發(fā)揮自身能力,服務于機構中的醫(yī)務人員、患者及家屬。

猜你喜歡
受訪者志愿志愿者
今天,你休閑了嗎?
志愿者
關于安全,需要注意的幾件小事
低碳生活從我做起
我志愿……
我是志愿者
五成受訪者認為自己未養(yǎng)成好的閱讀習慣
擁有《鹿鳴》書與卡,填報志愿成行家
為志愿者加油
小小志愿 大大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