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zhí)耔?李 嬋,盧海陽
(福建農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福建 福州 350002)
我國步入老齡化社會較晚,但速度較快,且老年人口逐年遞增。截至2018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已達2.49億人,占比17.9%[1],并逐漸呈現出未富先老、因老返貧等現象,養(yǎng)老負擔、醫(yī)療衛(wèi)生支出和社區(qū)服務需求等逐漸增大,老年人的身體健康狀況不容樂觀。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健康中國戰(zhàn)略,完善國民健康政策,為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2]。2017年3月,國家衛(wèi)生計生委等多部門聯合發(fā)布的《“十三五”健康老齡化規(guī)劃》明確指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維護老年人的健康功能,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3]。社會態(tài)度作為社會認知對人的精神世界和行為選擇具有一定的調節(jié)和導向作用,公眾對社會環(huán)境的感知差異會影響其身體健康;社會經濟地位作為衡量個體和群體社會階層位置的重要維度,是影響身體健康的主要因素。因此,基于老齡化的社會背景研究社會態(tài)度、社會經濟地位與老年人身體健康的關系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學界關于老年人身體健康的影響因素研究主要從外部因素和個人層面展開。
1.外部因素?;谕獠恳蛩貙夏耆松眢w健康影響因素的研究中,學界側重于從社會保障和人口流動等角度展開研究。其中,社會保障方面,匡敏等通過實證分析發(fā)現新型農村養(yǎng)老保險制度對農村老年人健康狀況具有正向影響[4];于大川等研究發(fā)現社會醫(yī)療保險能夠提高老年人的醫(yī)療消費水平,并改善其身體健康狀況[5];劉威等通過實證研究發(fā)現社會保險對農村老年人身體健康具有積極影響,指出要提高基本養(yǎng)老保險待遇,完善農村醫(yī)療救助體系[6];鄭振華等基于2014年社區(qū)老年人健康鄰里調查數據,研究發(fā)現社區(qū)環(huán)境對老年人身體健康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7]。在人口流動方面,張靜宇等基于合肥市調研數據發(fā)現,農村轉為社區(qū)的老年人的身體健康狀況優(yōu)于農村老年人[8];郭愛妹等對農村老年人進行研究,發(fā)現市民化過程對老年人身體健康同時具有積極影響和消極影響,與非市民化的農村老年人相比,市民化后的老年人具有較低的認知功能障礙和死亡風險,以及較高的失能風險[9]。
2.個人層面。在個人層面對老年人身體健康影響因素的研究中,學者側重于從個人經歷、經濟狀況和生活習慣等角度展開。其中,個人經歷方面,劉亞飛實證研究發(fā)現童年挨餓經歷會對老年人自評健康產生負向影響,提出從生命歷程視角來看待老年人健康[10];宋全成等研究發(fā)現老年流動人口的整體健康水平良好,其健康狀況受性別、年齡、受教育程度、醫(yī)保參保狀況、日均鍛煉時間等因素綜合影響,存在潛在的健康風險[11]。經濟狀況方面,黃俊將家庭貧困和受教育程度作為社會經濟地位的代理變量,研究發(fā)現社會經濟地位顯著正向影響老年人健康[12];Simsek等研究發(fā)現經濟狀況越差的老年人選擇不健康飲食的可能性越高,從而導致其健康水平下降[13]。生活習慣方面,鄭曉冬等分析指出社會活動越頻繁的老年人的健康水平越高[14];何珊珊分析指出吸煙史對老年人身體健康具有負向影響[15]。
從現有文獻來看,學界側重于從外部因素和個人層面的角度研究老年人身體健康,較少從社會態(tài)度和社會經濟地位的角度研究老年人身體健康。而隨著人口老齡化趨勢的日益嚴峻,研究社會態(tài)度和社會經濟地位對老年人身體健康的影響具有較強的實踐意義。鑒于此,本研究基于2015年中國綜合社會調查數據,建立多元線性回歸模型,實證分析社會態(tài)度和社會經濟地位對老年人身體健康的影響,以期為提高老年人的身體健康水平和生活幸福感提供一定的參考。
情緒理論認為情緒作為一種主觀狀態(tài),能夠通過積極或者消極的情緒體驗來影響人體的生理健康狀況。社會態(tài)度指個體對外界事物認知的心理狀態(tài)或行為傾向,由認知、情感和行為意向構成。個體積極或消極的社會態(tài)度均會帶來相應的情緒體驗,進而影響其健康狀況,本研究將社會態(tài)度作為情緒體驗的代理變量,研究其對老年人身體健康的影響。社會態(tài)度具有內隱性特征,因而無法直接觀察測量,通常采取間接方法進行量化。尉建文等將社會態(tài)度分為政府信任感知、社會公平感知和社會滿意感知等3個維度[16];王沛沛從公平感、安全感和沖突感等3個維度來衡量青年群體的社會態(tài)度[17]。本研究參考學界的相關研究,從信任感知、正義感知、公平感知和幸福感知等4個維度來衡量社會態(tài)度。鑒于此,提出假設H1——信任感知顯著正向影響老年人身體健康;假設H2——正義感知顯著正向影響老年人身體健康;假設H3——公平感知顯著正向影響老年人身體健康;假設H4——幸福感知顯著正向影響老年人身體健康。
社會經濟地位是社會分層理論中的重要概念。社會分層理論指由個體所擁有的社會資源的不同而產生的層級和差異現象,因此,社會經濟地位是從經濟學和社會學角度來衡量個體在社會階層中的相對位置。在社會經濟地位與身體健康的關系研究上,學界主要有社會因果論和健康選擇論兩種觀點。社會因果論認為社會經濟地位能夠通過物質環(huán)境、生活方式和文化休閑活動等影響身體健康;健康選擇論認為身體健康狀況越好的人越有可能取得較好的社會經濟地位,身體健康成為社會流動的篩選機制之一[18]。王甫勤基于2005年中國綜合社會調查數據檢驗了社會因果論和健康選擇論對中國公眾健康水平的影響,發(fā)現社會因果論的解釋力更強[19]。因此,本研究以社會因果論為基礎,認為社會經濟地位對老年人身體健康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社會經濟地位主要有兩種測量方式,即通過單一指標來進行測量,主要從教育、職業(yè)和收入等3個方面進行衡量;通過復合指標來進行測量,主要通過系統(tǒng)的社會經濟地位測量量表進行衡量??紤]到本研究所選用的數據庫含有比較直接的關于社會經濟地位的題項,因此選取橫向社會經濟地位感知和縱向社會經濟地位感知作為衡量指標。鑒于此,提出假設H5——橫向社會經濟地位感知顯著正向影響老年人身體健康;假設H6——縱向社會經濟地位感知顯著正向影響老年人身體健康。
本研究采用的數據來源于2015年中國綜合社會調查(Chinese General Social Survey, CGSS)。該調查覆蓋全國28個省、直轄市、自治區(qū)的478個村居,樣本具有廣泛的代表性;且該調查的問卷涉及身體健康、社會態(tài)度和社會經濟地位等測量指標,與本研究的內容契合度較高。本研究選取60歲以上的老年人,對相關變量進行篩選和處理后,共計得到有效樣本2 783份。
本研究將變量分為因變量、自變量和控制變量。各變量的賦值和描述性統(tǒng)計詳見表1。
表1 各變量的賦值和描述性統(tǒng)計
1.因變量。因變量為老年人身體健康。在問卷中用“您覺得您目前的身體健康狀況是?”來衡量,選項分為很不健康、比較不健康、一般、比較健康、很健康,依次賦值為1、2、3、4、5,得分越高代表老年人身體越健康。老年人身體健康的均值為3.134,表明多數老年人的身體健康狀況一般。
2.自變量。自變量為社會態(tài)度和社會經濟地位。(1)社會態(tài)度方面,選取信任感知、正義感知、公平感知和幸福感知作為社會態(tài)度的代理變量。其中,信任感知主要通過詢問“您同不同意在這個社會上,絕大多數人都是可以信任的?”來衡量,選項分為非常不同意、比較不同意、說不上同意不同意、比較同意、非常同意,依次賦值為1、2、3、4、5,得分越高代表社會信任感知越高;信任感知的均值為3.641,表明老年人的社會信任感知一般。正義感知主要通過詢問“您同不同意在這個社會上,您一不小心,別人就會想辦法占您的便宜?”來衡量,選項分為非常同意、比較同意、說不上同意不同意、比較不同意、非常不同意,依次賦值為1、2、3、4、5,得分越高代表社會正義感知越高;正義感知的均值為3.057,表明老年人的社會正義感知一般。公平感知主要通過詢問“您認為當今社會公不公平?”來衡量,選項分為完全不公平、比較不公平、說不上公平不公平、比較公平、非常公平,依次賦值為1、2、3、4、5,得分越高代表社會公平感知越高;公平感知的均值為3.434,表明老年人的社會公平感知一般。幸福感知主要通過詢問“您覺得您的生活是否幸福?”來衡量,選項分為非常不幸福、比較不幸福、說不上幸福不幸福、比較幸福、非常幸福,依次賦值為1、2、3、4、5,得分越高代表社會幸福感知越高;幸福感知的均值為3.887,表明老年人的社會幸福感知較高,多數老年人認為自己比較幸福。(2)社會經濟地位方面,橫向社會經濟地位感知主要通過“與同齡人相比,您認為您本人的社會經濟地位是?”來衡量,選項分為較低、差不多、較高,依次賦值為1、2、3,得分越高代表橫向社會經濟地位感知越高;橫向社會經濟地位感知的均值為1.698,表明老年人覺得自己處于中等的社會經濟地位??v向社會經濟地位感知主要通過“與3年前相比,您認為您本人的社會經濟地位是?”來衡量,選項分為較低、差不多、較高,依次賦值為1、2、3,得分越高代表3年間縱向社會經濟地位變化越大;縱向社會經濟地位感知的均值為2.221,表明多數老年人認為自己的社會經濟地位與3年前相比差別不大。
3.控制變量??刂谱兞堪ㄐ詣e、年齡、戶籍、受教育程度、政治面貌、婚姻狀況和基本養(yǎng)老保險,本研究主要將指標處理為虛擬變量引入多元線性回歸模型中。其中,性別的均值為0.472,表明被調查的老年人以男性為主,占比為47.2%;年齡的均值為69.288歲,表明被調查的老年人以低齡老年人為主;戶籍的均值為0.674,表明被調查的老年人多數為農業(yè)戶口,占比為67.4%;受教育程度的均值為1.501,表明被調查的老年人的受教育程度以初中及以下為主;政治面貌的均值為0.115,表明被調查的老年人多數不是中共黨員,占比為88.5%;婚姻狀況的均值為0.731,表明被調查的老年人多數為已婚,占比為73.1%;基本養(yǎng)老保險的均值為0.790,表明被調查的老年人多數參加了基本養(yǎng)老保險,占比為79.0%。
結合CGSS 2015數據和研究主題,本研究運用最小二乘法建立多元線性回歸模型進行量化分析,具體表達式為:
其中,Y表示老年人身體健康;α表示常數項;βi表示第i個自變量的回歸系數,即自變量對因變量的影響程度;Xi表示各個自變量;i表示從1到13的自然數;μ表示隨機誤差項。
本研究運用Stata 12.0軟件對老年人身體健康進行回歸分析。在進行回歸分析之前,先利用方差膨脹因子(Variance Inflation Factor,VIF)檢驗各因素間是否存在多重共線性。檢驗結果顯示各因素間的VIF值均小于2,表明各因素間不存在多重共線性問題。由于本研究采用截面數據易產生異方差問題,考慮到本研究的樣本量較大,直接采用計算異方差-穩(wěn)健標準誤的方式進行統(tǒng)計推斷。本研究采用逐步回歸分析法,模型1為只包含控制變量的回歸分析;模型2為只包含自變量的回歸分析;模型3為整體回歸分析,包含自變量和控制變量。由表2可知,自變量的整體結果差異不顯著,僅公平感知的顯著性發(fā)生變化,表明模型具有較強的穩(wěn)健性;偽R2逐步提高,表明模型的擬合效果逐漸提高。
1.社會態(tài)度對老年人身體健康的影響。在模型3中,社會態(tài)度整體上顯著影響老年人身體健康,除正義感知外,信任感知、公平感知和幸福感知均顯著影響老年人身體健康。其中,信任感知在1%的水平上顯著正向影響老年人身體健康,表明信任感知越高的老年人的身體健康水平越高,假設H1成立,這可能是緣于信任感知越高的老年人越容易接受健康知識,越有利于其養(yǎng)成健康的行為習慣,且信任感知越高的老年人在溝通交流過程中獲得的社會支持也越多,越有利于其排解負面情緒和緩解心理壓力,從而越有利于其身體健康。正義感知對老年人身體健康的影響不顯著,與假設H2不符,這可能是緣于正義感知未對老年人的健康行為或健康認知產生影響,因而不會影響其身體健康狀況。公平感知在10%的水平上顯著負向影響老年人身體健康,表明公平感知越低的老年人的身體健康水平越高,與假設H3不符合,這可能是緣于公平感知越低的老年人越注重去考慮自身情況,越注重加強健康管理,從而越有利于其身體健康。幸福感知在1%的水平上顯著正向影響老年人身體健康,表明幸福感知越高的老年人的身體健康水平越高,假設H4成立,這主要是緣于幸福感知越高的老年人的心理狀態(tài)越好,對老年人的身體健康越能起到良好的調節(jié)作用。
表2 社會態(tài)度、社會經濟地位對老年人身體健康影響的回歸分析結果
注:1)*、**、***分別表示各變量在10%、5%、1%的水平上顯著;2)“-”表示該變量未放入模型中進行回歸
2.社會經濟地位對老年人身體健康的影響。在模型3中,橫向社會經濟地位感知顯著正向影響老年人身體健康,而縱向社會經濟地位感知對老年人身體健康影響不顯著。其中,橫向社會經濟地位感知在1%的水平上顯著正向影響老年人身體健康,表明社會經濟地位越高的老年人的身體健康水平越高,假設H5成立,這主要是緣于社會經濟地位越高的老年人的物質生活條件越好,越有條件保證良好的營養(yǎng)水平,以及通過體育參與、文化閑暇活動等方式養(yǎng)成健康良好的生活習慣,且社會經濟地位越高的老年人的心理狀態(tài)越好,從而越有利于保障和提高其身體健康水平??v向社會經濟地位感知對老年人身體健康影響不顯著,與假設H6不符,這可能是緣于多數老年人的社會經濟地位與3年前相比變化不大。
3.控制變量對老年人身體健康的影響。從模型1和模型3可知,除政治面貌外,控制變量對老年人身體健康的影響在各個模型中差異不顯著。在模型1和模型3中,性別均在1%的水平上顯著正向影響老年人身體健康,表明男性老年人的身體健康水平更好,這可能是緣于女性老年人相對于男性老年人承擔更多的家庭事務,導致其身體健康水平低于男性老年人;年齡均在1%的水平上顯著負向影響老年人身體健康,表明年齡越大的老年人的身體健康水平越低,這主要是緣于老年人的各項生理機能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退化,導致其身體健康水平降低;戶籍均在1%的水平上顯著負向影響老年人身體健康,表明城市老年人的身體健康水平相對于農村老年人更好,這主要是緣于城市老年人的經濟水平和社會保障優(yōu)于農村老年人,更有條件去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多元的文化休閑活動,從而有利于其身體健康;其他控制變量對老年人身體健康的影響不顯著。同時,在模型1中,政治面貌在5%的水平上顯著正向影響老年人身體健康,表明政治面貌為中共黨員的老年人的身體健康水平相對于非中共黨員的老年人更好;而在模型3中,政治面貌對老年人身體健康影響不顯著,表明在綜合了社會態(tài)度、社會經濟地位對老年人身體健康的影響后,政治面貌對老年人身體健康的影響無統(tǒng)計學差異。
由于老年人身體健康的代際差異顯著,有必要在上述分析的基礎上進一步探討社會態(tài)度和社會經濟地位對老年人身體健康影響的代際差異。本研究參考世界衛(wèi)生組織對老年人的劃分,將老年人劃分為低齡老年人和高齡老年人。由表3可知,低齡老年人的回歸分析結果與全體老年人(模型3)相比差異不大,只有公平感知對老年人身體健康影響的顯著程度有所變化,表明社會態(tài)度和社會經濟地位對低齡老年人身體健康的影響與全體老年人相似。但高齡老年人的回歸分析結果與全體老年人和低齡老年人相比差異較大,僅幸福感知在1%的水平上顯著正向影響高齡老年人的身體健康,其他變量對高齡老年人身體健康的影響均不顯著,表明老年人的信任感知、正義感知、公平感知隨著年齡的增長對身體健康的影響逐漸趨于不顯著,這主要是緣于除幸福感知外,其他各項因素并不會對高齡老年人的生活和健康行為產生影響,因而不會影響其身體健康水平。
表3 社會態(tài)度、社會經濟地位對老年人身體健康影響的代際差異
注:1)**、***分別表示各變量在5%、1%的水平上顯著;2)“Yes”表示已對控制變量進行控制
本研究基于CGSS 2015數據,建立多元線性回歸模型,實證分析社會態(tài)度、社會經濟地位對老年人身體健康的影響及其代際差異,得出以下結論:
1.社會態(tài)度和社會經濟地位整體上顯著影響老年人身體健康。其中,信任感知和幸福感知均在1%的水平上顯著正向影響老年人身體健康,公平感知在10%的水平上顯著負向影響老年人身體健康,正義感知對老年人身體健康影響不顯著;橫向社會經濟地位感知在1%的水平上顯著正向影響老年人身體健康,縱向社會經濟地位感知對老年人身體健康影響不顯著。
2.控制變量對老年人身體健康的影響存在差異。其中,性別、年齡和戶籍顯著影響老年人身體健康;受教育程度、政治面貌、婚姻狀況和基本養(yǎng)老保險對老年人身體健康影響不顯著。
3.社會態(tài)度和社會經濟地位對老年人身體健康影響的代際差異顯著。與全體老年人和低齡老年人相比,僅幸福感知在1%的水平上顯著正向影響高齡老年人的身體健康,其他變量對高齡老年人身體健康的影響不顯著。
老年人身體健康有助于提升國家整體健康水平,減輕政府養(yǎng)老負擔,而社會態(tài)度和社會經濟地位對老年人身體健康具有顯著的正向作用。隨著老齡化社會進程的不斷加快,應進一步營造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以提升老年人的生活幸福感,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以改善老年人的生活狀況,以提高老年人的身體健康水平,推動健康中國戰(zhàn)略的有效實施。
1.營造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提升老年人的生活幸福感。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有利于幫助老年人營造積極健康的心態(tài),提升老年人的生活幸福感。具體包括:(1)提高社會信任。應進一步加強道德教育,通過開展誠實守信等傳統(tǒng)美德宣傳活動,強化公眾對誠信準則的認知和認同;鼓勵老年人積極參與社區(qū)活動,擴大老年人的社會交往范圍,增強老年人的社會信任感知。(2)優(yōu)化幸福感知。應結合社會需求與實際情況,鼓勵低齡老年人充分利用退休的閑暇時間參與社會工作,增強低齡老年人的精神獲得感;鼓勵高齡老年人積極參與社區(qū)活動,擴大社會交往范圍,提高高齡老年人的生活幸福感;鼓勵子女經常探望老人,營造溫馨的家庭氛圍,為老年人提供有利的家庭支持。(3)普及健康知識。應加強老年人的健康教育,幫助其養(yǎng)成健康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加強心理健康宣傳,提高老年人社會態(tài)度的正向感知,推動老年人身體健康水平的提升。
2.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改善老年人的生活狀況。通過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可以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物質生活保障,從而改善老年人的生活狀況。具體包括:(1)增強醫(yī)療救助力度。在做好醫(yī)療救助工作的基礎上,將低收入家庭老年人納入重特大疾病醫(yī)療救助范圍,有效增強醫(yī)療救助力度,以提高老年人的醫(yī)療救助服務水平。(2)健全養(yǎng)老服務體系。完善城鄉(xiāng)居民養(yǎng)老保障制度和健康服務體系,確保養(yǎng)老服務不留缺口;推動醫(yī)養(yǎng)結合養(yǎng)老模式,提高老年人的身體健康水平;提高基本養(yǎng)老保險水平,改善老齡人口的經濟狀況。(3)增強宣傳教育力度。通過增強養(yǎng)老、尊老、助老等宣傳教育力度,強化敬老、愛老的社會風氣,引導社會進一步關注老年人的身體健康,有效提高老年人的社會地位和改善老年人的生活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