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璐
作者單位:112001 遼寧 鐵嶺,鐵嶺市中心醫(yī)院藥學部
過敏性紫癜又稱為舒-亨綜合征(HSP),是一種以皮膚反復紫癜為表現(xiàn)的小血管炎性病變。HSP好發(fā)于2~8歲兒童,男童患病率較高,一年四季以春秋兩季高發(fā)。目前,HSP病因尚未完全明確,主要認為與食物、藥物過敏和病原微生物感染有關。HSP除皮膚表現(xiàn)外,還可累及全身多處組織和器官,如大腦、心臟、胃腸道、腎臟、關節(jié)等[1],其中以消化道癥狀為主的HSP又稱為腹型HSP。有資料顯示,腹型HSP在全部HSP占比>50%;在腹型HSP中,14%~36%的患兒在紫癜之前出現(xiàn)腹部癥狀[2]。糖皮質激素是臨床常用免疫調節(jié)藥物之一,出現(xiàn)胃腸道受累是HSP是應用激素的指征之一。然而,對于糖皮質激素的給藥方式目前尚無定論[3]。因此,本研究對甲潑尼龍沖擊遞減療法治療腹型HSP的效果進行探討。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我院2016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小兒重癥腹型HSP患兒92例,診斷參照《兒童過敏性紫癜循證診治建議》:符合HSP診斷標準,即可觸性皮疹伴彌漫性腹痛;CT可見多節(jié)段的跳躍性腸壁增厚、腸系膜水腫、血管充血及非特異性淋巴結腫大;血常規(guī)提示血小板正常[4]。采用隨機雙盲法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6例,兩組患兒各項基線資料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本研究履行充分告知義務,并且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后開展。
1.2 治療方法兩組均采用常規(guī)治療方案:給予吲哚美辛抗炎,給予維生素C抗氧化,給予鈣通道阻滯劑擴張腎血管預防腎臟損傷,給予阿司匹林抗凝;合并感染者給予針對性抗感染治療。對照組用藥如下:D1~3采用甲潑尼龍20 mg/(kg·d)靜脈滴注;D4開始改為潑尼松1.0~2.0 mg/(kg·d)口服。觀察組用藥如下:D1~3采用甲潑尼龍20 mg/(kg·d)靜脈滴注;D4~6采用甲潑尼龍10 mg/(kg·d)靜脈滴注;D7~9采用甲潑尼龍5 mg/(kg·d)靜脈滴注;D10開始改為潑尼松1.0~2.0 mg/(kg·d)口服。兩組口服潑尼松后均根據(jù)病情實際控制情況逐漸減少藥物用量直至停藥[5]。
1.3 研究方法比較兩組的癥狀、免疫指標改善情況和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癥狀改善指標包括:皮疹消退時間、腹痛緩解時間、便潛血轉陰時間、關節(jié)痛消失時間和腎功能恢復時間。免疫指標包括免疫球蛋白(IgG、IgA、IgM)、補體(C3、C4)、細胞因子(IL-6、IL-8、TNF-α)。其中,免疫球蛋白和補體測定采用免疫比濁法[6];細胞因子測定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7]。上述指標檢測分別在治療前和治療14 d后進行。
1.4 統(tǒng)計分析采用SPSS 20.0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符合正態(tài)分布方差齊的數(shù)據(jù)組間比較采用t 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四格表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1 癥狀改善情況觀察組皮疹消退時間、腹痛緩解時間、便潛血轉陰時間、關節(jié)痛消失時間和腎功能恢復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2 免疫指標改善情況治療前兩組IgG、IgA、IgM、C3、C4、IL-6、IL-8、TNF-α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治療后,IgM、C4變化不明顯,與治療前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IgG呈上升趨勢,與治療前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IgA、C3、IL-6、IL-8、TNF-α呈下降趨勢,與治療前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3 不良反應情況對照組患者出現(xiàn),面部潮紅2例、血壓升高1例、感染1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8.70%;觀察組患者出現(xiàn),面部潮紅1例、血壓升高3例、消化道出血2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3.04%,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461,P>0.05)。
HSP是一種變態(tài)反應性疾病,基本病理改變?yōu)槿頍o菌性血管炎,此外還可有皮膚、消化道、關節(jié)、腎臟等多組織器官的損傷[8]。HSP好發(fā)人群為小兒,國外有資料顯示其發(fā)病率為8/10萬~20/10萬。依據(jù)病變主要累積部位,常見的HSP亞型分為皮疹型、關節(jié)型、腹型、腎型。腹型HSP是HSP最常見的亞型,占全部HSP的2/3[9]。目前,醫(yī)學界對HSP的發(fā)病機制尚未完全明確,主要認為其發(fā)病與以下因素有關。感染:在全身各種感染性疾病中,上呼吸道感染與HSP關系最為密切,常見的上呼吸道感染致病原包括A組β溶血性鏈球菌、細小病毒B19、EB病毒、肺炎支原體;此外,近年來也見幽門螺桿菌(HP)與HSP發(fā)病的報道[10]。理化刺激:服用藥物、接種疫苗、接觸化學物質均可引起HSP。過敏:食物過敏原(如乳制品、海產品、堅果等)、吸入性過敏原(如塵螨、動物皮毛、唾液飛沫等)、昆蟲叮咬(如蟑螂、蚊子、蜱蟲等)也可導致HSP。遺傳因素:促進HSP發(fā)病基因包括HLA-A2、A11和B35;抑制HSP發(fā)病基因包括HLA-A1、B49和B50,二者之間失衡導致HSP發(fā)病[11]。
表1 對照組和觀察組患者一般資料
表2 對照組和觀察組患者癥狀改善情況(d)
表3 對照組和觀察組患者免疫指標改善情況
從醫(yī)療角度來看,對于重型腹型HSP無論國內還是國外指南,均推薦采用激素進行治療,但是對于激素的用藥方案目前尚無最佳標準[12]。本研究中,我們旨在探討甲潑尼龍沖擊遞減療法治療重型腹型HSP的臨床效果。結果顯示,觀察組皮疹、消化道、關節(jié)和腎臟表現(xiàn)恢復均較快,這考慮與激素用量較大有關。而在免疫指標中我們發(fā)現(xiàn):HSP活動期IgG參與免疫復合物沉積介導的損傷,因此循環(huán)中IgG由于被消耗而處于低水平,隨著HSP病情緩解其水平逐漸回升。觀察時間階段為治療14 d后,兩組IgG均恢復至正常水平,因此組間差異不顯著。HSP患者體內存在為抑制性T淋巴細胞活性降低,輔助性T淋巴細胞和B淋巴細胞活性顯著增強,上述細胞導致IgA和補體C3增多。隨著HSP病情緩解IgA和補體C3水平逐漸回落,由于大劑量激素抑制免疫細胞能力較強,因此觀察組上述兩個指標水平更低。而本研究中IL-6、IL-8、TNF-α均為非特異性炎癥因子,在HSP活動期增高并隨著治療時間推移而下降。而本研究中,IgM、C4無論是組內還是組間變化均不明顯,考慮其與HSP關系不大,與晏云等[13]的研究結果一致。此外,總體激素用量較大的觀察組并未進一步增加不良反應發(fā)生率。
綜上所述,甲潑尼龍沖擊遞減療法治療重型腹型HSP能夠快速緩解臨床癥狀和免疫狀態(tài),并且未明顯增加不良反應,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