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博 李永康
摘 要:基于對現(xiàn)有建言相關(guān)文獻的回顧與整理,分析了建言的由來及其概念內(nèi)涵的演變,對建言行為的模型進行整理,介紹了常見的建言行為測量模型,對建言行為文獻進行評價,并提出對公務員建言行為的未來研究可以關(guān)注領導風格、公務員個體因素、文化影響等方面。
關(guān)鍵詞:建言行為 研究模型 測量模型 公務員建言
對于建言行為(voice behavior,又稱進諫行為)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紀70年代,大部分研究將“建言”描述為表達觀點或建議的一類行為,如Rusbult,C.E.,& Farrell,D.;Withey,M.J.& Cooper,W.H;Linn Van Dyne&Jeffrey A.Lepine等。由此可見,在對建言的解釋上,中西方有著共同之處。本文從建言行為的概念及內(nèi)涵、建言行為的研究模型、建言行為的測量等方面對國內(nèi)外有關(guān)文獻進行梳理和分析,為進一步研究公務員建言行為奠定理論基礎。
(一)EVL(N)模型中的建言行為
在1970年,Hirschman(1970)在其著作“Exit, Voice and Loyalty: Responses to Decline in Firms,Organizations, and States”中,提出員工對于工作不滿意的三種反應方式:退出(離職或換崗)-建言-忠誠于組織。并將建言行為定義為當員工對組織現(xiàn)狀產(chǎn)生不滿時,通過各種辦法試圖解決存在的問題的做法。后來Rusbult Caryl & Farrell Dan(1985)在EVL模型基礎上提出EVLN模型,增加了漠視(Neglect),并將建言行為定義為“員工因?qū)M織現(xiàn)狀不滿而向上級提建議以改善這種不良現(xiàn)狀”。
(二)組織公民行為理論視角的建言行為
在Hirschman研究的基礎上,Dan Farrell等(1983)認為建言行為是員工對組織不滿意所自發(fā)產(chǎn)生的一種積極的組織公民行為,它同時是積極的有建設性的。他開始認為建言行為是一種積極性的組織行為,對組織有積極建設性的,不再是之前那種對工作不滿意的抱怨。1998年,LePine和Van Dyne(1998)對建言行為給出了較為經(jīng)典的定義,認為建言行為是組織成員以改進工作或組織現(xiàn)狀為目的,向組織主動提出建設性意見的角色外的人際溝通行為。
(三)建言行為的結(jié)果:破壞,還是建設
在1995年的研究中,Van Dyne等(1995)認為建言可能對人際關(guān)系有所破壞,有一定的風險性,與之不同的是Motowildo,Borrman & Schmit(1997)指出建言行為是以改善環(huán)境為目的,以變化為導向,富有建設性的人際交流行為。他們都認為建言是富有建設性的,不同的是前者認為建言可能破壞人際關(guān)系,而后者則指出建言是富有建設性的人際交流行為。
(一)領導風格與員工建言關(guān)系研究
1.對于變革型領導對建言行為的研究。段錦云等(2014,2105)的研究結(jié)果表明:變革型領導顯著正向影響員工建言。變革型領導對建言影響的研究結(jié)果和Liu等(2010)、吳隆增等(2011)、Liang等(2012)的研究結(jié)果一致。同樣是研究變革型領導對建言行為的影響,Svendsen等(2016)對挪威一家醫(yī)療技術(shù)公司124名員工及其領導的調(diào)查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研究結(jié)果表明:變革型領導對變革相關(guān)建言(CRV)本身沒有影響。
2.關(guān)于侮辱型領導對建言行為的影響。嚴丹等(2011)、吳維庫等(2012)、鞠蕾等(2016)的研究結(jié)果表明侮辱管理對下屬的建言有顯著的負向影響。
3.對于謙卑型領導的研究。王富祥(2018)、朱健等(2018)的研究結(jié)果表明:謙卑型領導對員工的建言行為有顯著的正向影響。毛江華等(2017)也持相同的觀點。
4.其他領導風格對建言行為的影響。梁建等(2014)發(fā)現(xiàn)道德領導與員工建言行為存在正向相關(guān)關(guān)系。徐悅等(2017)的研究結(jié)果表明:仁慈的領導對員工的建言行為起到促進作用。周建濤等(2012)、邱攻英等(2014)對威權(quán)型領導影響建言行為研究時發(fā)現(xiàn)威權(quán)領導對員工建言存在顯著的負向預測效應。李錫元等(2018)的研究結(jié)果表明:悖論式領導對員工促進性和抑制性建言行為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對員工心理安全感起中介作用。陸洋等(2017)的研究結(jié)果表明:授權(quán)型領導對員工建言行為的正向影響,組織信任起部分中介作用。Lapointe等(2015)、段錦云等(2017)在研究服務型領導對建言行為的影響時,都認為服務型領導與建言行為呈正相關(guān)關(guān)系。
(二)員工個體因素對建言行為影響的模型
1.員工的授權(quán)感、員工的建言效能感、員工對建言的看法、感知到的他人對自己建言的期望和建言行為關(guān)系的研究。段錦云等(2012)研究結(jié)果表明:這些因素都和建言行為存在正相關(guān)關(guān)系。
2.員工的團隊心理安全感與建言行為關(guān)系的研究。鄧今朝(2010)發(fā)現(xiàn)團隊心理安全感不僅對員工建言行為有直接顯著影響,而且在個體目標導向(表現(xiàn)導向)與建言行為的關(guān)系中有正向的跨層調(diào)節(jié)效應。
3.員工工作不安全感與建言行為關(guān)系的研究。周浩等(2013)對286名員工及其直接上級的調(diào)查分析,結(jié)果顯示工作不安全感對建言行為存在倒U形的影響。衛(wèi)武等(2018)基于社會認同理論,以73組292位員工和領導為研究樣本,研究表明:工作不安全感對員工建言行為存在正向的影響,控制欲在工作不安全感和員工建言行為中存在正向的中介作用。
4.員工-組織價值觀匹配與建言行為關(guān)系的研究。馬貴梅等(2015)對多行業(yè)的330套配對樣本的實證分析,結(jié)果顯示工-組織價值觀匹配對員工的建言行為具有積極影響;情感承諾中介員工-組織價值觀匹配對建言行為的影響。詹小慧等(2017)以535份上下級配對數(shù)據(jù)為樣本進行分析,果表明:個人與組織價值觀的匹配能夠正向預測員工建言行為,組織支持感在其中起部分中介的作用。
5.員工的能力與建言行為關(guān)系的研究。周建濤等(2013)收集了67名領導與其357名下屬的配對樣本分析,研究結(jié)果表明:教育水平對員工建言存在顯著的預測效應。Jiang等(2017)從澳大利亞的移民工人中收集了261份可用的問卷進行分析,結(jié)果顯示,文化智力(CQ)值較高的農(nóng)民工更容易建言。CQ與建言之間的正向關(guān)系部分由領導-成員交換(LMX)介導。
6.員工的組織公平感與建言行為關(guān)系的研究。陳春峰等(2018)實證檢驗企業(yè)基層員工組織公平感知對建言行為的影響,研究結(jié)果表明,程序公平和分配公平均對建言行為呈顯著的正向影響;心理所有權(quán)在組織公平感知與建言行為間起中介作用。
7.員工感知的企業(yè)社會責任與建言行為關(guān)系的研究中。顏愛民等(2017)以企業(yè)240名員工的問卷調(diào)查數(shù)據(jù)為研究基礎進行分析,究結(jié)果顯示,員工感知的企業(yè)社會責任對建言行為有顯著的正向影響,組織信任在其間起中介作用。Chen等(2016)收集了來自40家公司172名員工的數(shù)據(jù)。發(fā)現(xiàn)研究結(jié)果顯示,將工作視為有意義的行為與促進性和抑制性建言行為間存在正相關(guān)的直接效應。
(一)Van Dyne 和 LePine的建言行為量表
最早的具有代表性的建言行為量表是Van Dyne和LePine(1998)編制的六項測量表。在后續(xù)對建言的相關(guān)研究中得到大量學者的采納和認同(Fuller,Hester,Barnett,et al.,2006;Fuller, Marler & Hester,2006;Detert & Burris,2007),是目前使用較為廣泛的量表。Liu等(2010)根據(jù)研究變量以及研究情境的不同,對Van Dyne和LePine(1998)編制的六測項量表進行了修訂。在檢驗變革型領導行為及社會/自我認同與建言行為間的關(guān)系時,對Van Dyne和LePine(1998)設計的六測項量表進行了適當修改,將原量表中的“他人”改為“同事”,以強化建言行為的目標。
(二)關(guān)懷型建言和侵犯型建言雙維度測量量表
Hagedoorn et al.(1999)則開發(fā)了關(guān)懷型建言和侵犯型建言雙維度的測量量表,共18個題項,其中11個條目測量眾利式建言(7項借鑒Dutch量表對compromise的測量題項);7個題目測量自利式建言(4項借鑒Dutch量表中對competition的測量題項)。
(三)Premeaux和Bedeian的社會認同與建言行為關(guān)系測量量表
Premeaux和Bedeian(2003)遵循嚴格的多程序設計過程來進行建言行為量表的開發(fā)以研究社會認同與建言行為的關(guān)系,最終提取出五個題項。為研究社會認同與建言行為間的關(guān)系開發(fā)了一個建言行為量表。該量表采用同事評級的方式來評估員工的建言行為,進一步完善了研究方法,為通過同事觀測研究工作場所表達提供了一個實證先例。
(四)促進性或抑制性建言量表
Liang et al.(2008)針對中國情境,遵循嚴格的量表開發(fā)的程序,開發(fā)的本土化二維度建言量表。原量表含11個項目,其中5個測量題項測量促進性建言,6個題項測量抑制性建言。2012年Liang等(2012)再次改進其量表,在研究心理前因變量與建言行為之間的關(guān)系時將Van Dyne和LePine(1998)編制的量表與Farh等(2004)編制的我國情境下的組織公民行為量表結(jié)合使用,他們將所有的測項交給管理學專家進行評估,最后開發(fā)出一個包含促進性建言與抑制性建言各五個測項的二維量表,比較符合我國情境。
(五)段錦云建言行為與建言效能感測量量表
國內(nèi)學者段錦云,凌斌(2011)也根據(jù)對建言行為的分類開發(fā)了11條目量表,6項測量顧全式建言行為,5項測量自我冒進式建言行為。評價和判斷標準為:1=非常不同意,2=不同意,3=不好確定,4=同意,5=非常同意。通過表1看出,這份量表的信度和效度較好,累計方差解釋率為47.07%。
段錦云和魏秋江(2012)在結(jié)合自我效能感(Bandura,1986)和建言行為(Van Dyne & Le Pine,1988)量表的基礎上編制了7道題目的建言效能感量表。
在今后對公務員建言行為的研究中,可以將關(guān)注放在領導風格、公務員個體因素、文化影響等視角與建言行為的關(guān)系方面。
針對領導風格與普通公務員的研究,未來可以從變革型領導、侮辱型領導、謙卑型領導等與普通公務員建言行為的關(guān)系進行研究。
針對公務員個體因素與建言行為的關(guān)系,未來可以從公務員的授權(quán)感、建言效能感、心理安全感等方面進行研究,探討其與建言行為間的關(guān)系。
從文化影響的視角來看,“面子”與“關(guān)系”是影響中國社會心理與行為同等重要的兩個因素,對“面子”是否和如何影響基層公務員建言行為發(fā)生的過程與效果,也可以作進一步的分析研究。
參考文獻:
[1]Rusbult C E, Farrell D.A longitudinal test of the investment model: The impact on job satisfaction, job commitment, and turnover of variations in rewards, costs,alternatives,and investments[J].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1983,68(03).
[2]Withey M J, Cooper W H.Predicting exit, voice, loyalty and neglect[J].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1989,34(04).
[3]Linn V D,Jeffrey A L.Helping and voice extra- role behavior: Evidence of construct and predictive validity[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998(41).
[4]Hirschman A O.Exit, voice, and loyalty: Responses to decline in firms,organizations, and states[M].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0.
[5]Farrell D, Rusbult C.Understanding the retention function: A model of the causes of exit,voice,loyalty and neglect behaviors[J].The Personnel Administrator,1985,30(04).
[6]Rusbult C E, Farrell D.A longitudinal test of the investment model: The impact on job satisfaction, job commitment, and turnover of variations in rewards, costs, alternatives, and investments.[J].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1983,68(03).
[7]Motowidlo S J,Borrman W C,Schmit M J.A theory of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taskand contextual performance[J].Human Performance,1997(10).
[8]段錦云,張倩,黃彩云.建言角色認同及對員工建言行為的影響機制研究[J].南開管理評論,2015,18(05).
[9]Liu Wu,Zhu Renhong,Yang Yongkang.I warn you because I like you:voice behavior, employee identifications, and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J].The Leadership Quarterly,2010(21).
[10]吳隆增等.變革型領導行為對員工建言行為的影響研究[J].管理學報,2011,8(01).
[11]Liang J, Farh C I C, Farh J L. Psychological antecedents of promotive and prohibitive voice: A two-wave examination[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12,55(01).
[12]Svendsen M ,Joensson T S.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and change related voice behavior[J]. Leadership & Organization Development Journal,2016,37(03).
[13]嚴丹,黃培倫.辱虐管理對員工建言行為影響:組織自尊和個性控制點的作用[J].商業(yè)經(jīng)濟與管理,2011(12).
[14]吳維庫,王未,劉軍,吳隆增.辱虐管理、心理安全感知與員工建言[J].管理學報,2012,9(01).
[15]鞠蕾.辱虐管理與員工促進性建言行為關(guān)系研究[J].中國軟科學,2016(07).
[16]王富祥.謙卑型領導對員工建言行為的影響——中介和調(diào)節(jié)綜合模型檢驗[J].當代經(jīng)濟管理,2018(04).
[17]朱健,李穎鳳.謙遜領導與員工建言:一個雙路徑模型[J].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03).
[18]毛江華,廖建橋,韓翼等.謙遜領導的影響機制和效應:一個人際關(guān)系視角[J].心理學報,2017(09).
[19]梁建.道德領導與員工建言:一個調(diào)節(jié)-中介模型的構(gòu)建與檢驗[J].心理學報,2014,46(02).
[20]徐悅,段錦云,李成艷.仁慈領導對員工建言的影響:自我預防和自我提升的雙重路徑[J].心理與行為研究,2017(06).
[21]周建濤,廖建橋.為何中國員工偏好沉默——威權(quán)領導對員工建言的消極影響[J].商業(yè)經(jīng)濟與管理,2012,1(11).
[22]邱功英,龍立榮.威權(quán)領導與下屬建言的關(guān)系:一個跨層分析[J].科研管理,2014,35(10).
[23]李錫元,閆冬,王琳.悖論式領導對員工建言行為的影響:心理安全感和調(diào)節(jié)焦點的作用[J].企業(yè)經(jīng)濟,2018(03).
[24]陸洋,彭正龍,于魯寧等.授權(quán)型領導對員工建言行為的影響機制研究[J].工業(yè)工程與管理,2017(30).
[25]Lapointe, émilie, Vandenberghe C.Examin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Servant Leadership,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and Voice and Antisocial Behaviors[J].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2015.
[26]段錦云,曾愷,閻寒.服務型領導影響員工建言的雙重機制研究[J].應用心理學,2017,23(03).
[27]段錦云,魏秋江.建言效能感結(jié)構(gòu)及其在員工建言行為發(fā)生中的作用[J].心理學報,2012,44(07).
[28]鄧今朝.團隊成員目標取向與建言行為的關(guān)系:一個跨層分析[J].南開管理評論,2010,13(05).
[29]周浩,龍立榮.基于自我效能感調(diào)節(jié)作用的工作不安全感對建言行為的影響研究[J].管理學報,2013,10(11).
[30]衛(wèi)武,周潔.工作不安全感、控制欲和員工建言行為——感知到的組織變革的調(diào)節(jié)作用[J].工業(yè)技術(shù)經(jīng)濟,2018(06).
[31]馬貴梅,樊耘,于維娜,顏靜.員工-組織價值觀匹配影響建言行為的機制[J].管理評論,2015,27(04).
[32]詹小慧,楊東濤,欒貞增.個人與組織價值觀匹配對員工建言的影響[J].當代財經(jīng),201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