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星宇
摘 要:安代舞是蒙古族民間舞蹈的一種重要形式,在漫長的歷史發(fā)展過程中,形成了個性化的動作舞姿與程式化的表演方式,“安代”是蒙古傳統(tǒng)社會以舞治病的重要手段,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于上世紀五十年代最終演變成一種載歌載舞的民間舞蹈藝術形式。
關鍵詞:蒙古族安代舞;動作形態(tài);藝術特征
一、蒙古族安代舞蹈的起源
安代舞起源較早,而且經過了一系列的演變,導致目前學者對其最初的起源眾說紛紜?!稄陌策_看安代舞的形成與發(fā)展》中認為蒙古族安代舞起源于早期“安達”活動,也即是在結拜安達過程中所跳的一種舞蹈,最后演變成安代舞?!稖\談蒙古族祭祀——安代》中認為安代舞起源于“阿答太”,也即是薩滿為中邪、著魔的人治病而“通靈”般地舞動,最后演變成了娛神為主的安代舞?!睹晒琶耖g舞蹈安代新論》中認為傳說姑娘得了心病被稱為是“彥帙惕杰”、“仲哈惕杰”、“蘇列惕杰”,意思是精神失常、精神昏聵、精神分裂,而彥帙惕杰后來逐步簡化成“安代”,認為其表示一種精神疾病。除此之外,也有學者從神話故事、民間傳說的角度,分析了安代舞的起源。結合以上觀點,本人認為安代最初指的是一種精神疾病,因醫(yī)學條件、思想觀念的限制,采用“通靈”來治病,隨后在漫長的歷史發(fā)展過程中,逐步演化成一種以治病為主的載歌載舞的宗教舞蹈藝術形式。
二、蒙古族安代舞的形態(tài)及特征
(一)活動人員與時間
傳統(tǒng)安代舞表演主要涉及到患者、博、幫唱歌手、大眾四方面活動人員?!盎颊摺蓖巧砘夹睦砑膊〉哪贻p女子,分為阿達安代和烏茹嘎安達兩種。前者是治療鬼魂附體和相思病,后者是治療抑郁而導致的不孕癥?!安币布词撬_滿,由其確定唱安代的規(guī)模和時間,指導和控制整個安代的進行?!皫统枋帧笔抢贸璧男问皆儐柌∏?、勸慰病人?!按蟊姟笔侵赴泊璞硌葸^程中需要男性鄰居和村民的參與,共同成為舞蹈表演中的一員。這與薩滿教中單純由博一個人“通靈”表演,形成鮮明差異。
(二)動作與隊形
傳統(tǒng)安代舞主要是即興表演,沒有固定的動作和隊形,近年來隨著對安代舞藝術化、舞蹈性的處理,由此也形成了一些典型的動作與隊形。首先,安代舞表演呈現(xiàn)出明顯的“頓踏”腳步的特點,也即是傾斜上身,順擺腳部動作,晃動身體,一踏一頓地進行表演,具有強烈的節(jié)奏性。其次,安代舞表演具有明顯的“順擺”的特點,也即是左邊向一點邁步,左臂隨之向前擺動,反之亦然。舞者在順擺的過程中,進行飛躍、跳步、踏轉、對舞、踱步甩巾、抬踏繞巾、橫移步擺巾、前踢步甩巾的表演,呈現(xiàn)出熱烈的氣氛。順擺動作是安代舞蹈動作的精髓,是安代藝術的靈魂。安代藝術中的順擺動作,氣勢磅礴,使人精神振奮,煥發(fā)出無窮的力量。安代舞表演主要是采用“通靈”的形式來治病,因此也大量吸收了薩滿的動作,包括踏步、甩繞巾、搖頭、跳轉等。安代舞具有雙手甩巾踏步(左側)、雙手甩巾踏步(右側)、單手上下甩巾踏步、圍圓踏步四個典型動作,所表演的舞蹈包括踏場舞、恐嚇舞、喚醒舞三種。安代舞大部分情況下都是隨意而舞,有時也會“圍圓跳舞”,也即是眾人圍成一個圓圈,順時針方向踏步進行表演,民間歌手或者是在圓中心邊歌邊舞,或者是拉著病人在圓圈中穿插,直到病人可以獨自歌唱和表演,才解散圓圈。
(三)服飾與道具
參加安代舞表演的患者、博、幫唱歌手、大眾往往身穿普通服飾,在服飾方面并沒有嚴格要求。傳統(tǒng)安代儀式主要采用有斷車軸,綢巾(白藍雙面,四角包有谷子、糜子、高粱、黃米之類的五谷雜糧),白房府(以柳條、秸稈圍成的房屋,裝飾有五彩絲線,罩有蒼鳥拉花,最后又用網狀白紙罩著房子,由場地中間的柱子立起來),白墻房屋(與白房府制作方式相同,但罩著的是手拉手成一排的女性剪紙),替身(由柳條、秸稈、干草咋成的,與病人高矮、胖瘦相似的草人,戴著紙質面具,穿著病人的衣物和鞋子)。另外,安代歌手拿著鈴鞭,大約兩尺長,系有彩色綢帶,兩個銅鈴和銅鏡,揮動是發(fā)出清脆的聲音。博主要是持有銅鏡(九至十三面由小到大穿起來的銅鏡),單面鼓(由鐵圈蒙著牛皮制成,三十厘米直徑,鼓柄大約十多厘米),鈸。這些道具輔助幫唱歌手和博的表演。
由于當今時代的發(fā)展,已經很少見到那些傳統(tǒng)的安代舞蹈的表演,那些傳統(tǒng)道具也都是很難見到。目前都是演化了的,符合大眾審美的,適合于舞臺表演的安代舞蹈。
(四)說唱特征
“說唱”是蒙古族安代舞表演過程中的一項重要內容,主要是由幫唱歌手進行演唱,參與活動的大眾有時也會載歌載舞。一般來說,安代舞表演過程中的說唱大都是即興創(chuàng)作出來的,隨著時間、地點、病情的不同,而呈現(xiàn)出差異化的內容,或者是表達病人的病情,或者是祈求神靈的庇護,或者是贊譽病人的美德,或者是詢問病情,或者是勸慰病人,亦或者是與神靈、魔鬼的“通靈”對話等。仔細分析,里面的說唱有押頭、尾韻,還有規(guī)律性的重音,內容主要是采用“比”與“興”的手法,前者“借物”,后者“代物”,由此大大提升了安代舞表演中說唱的藝術性,無論是在功能上,還是在情感上,均成為以舞治病所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三、結語
總之,安代舞起源于薩滿教儀式,以舞治病,逐步演化成一種重要的宗教舞蹈藝術。安代舞的表演有患者、博、幫唱歌手、大眾的參與,涉及到雙手甩巾踏步(左側)、雙手甩巾踏步(右側)、單手上下甩巾踏步、圍圓踏步四個典型動作,和踏場舞、恐嚇舞、喚醒舞三類舞蹈,表現(xiàn)出“圍圓跳舞”的隊形特征。安代舞具有豐富的道具,里面的說唱有押頭、尾韻,還有規(guī)律性的重音,注重“比”與“興”的手法。因此,安代舞具有屬于蒙古族地區(qū)獨特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存活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