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連厚
摘要:霍貝瑪?shù)拇碜髌贰读珠g小道》作為世界級經(jīng)典繪畫作品,聞名于世。這幅油畫描繪了一處有著一條泥濘的林間小路的鄉(xiāng)村風景,畫家用詩的語言再現(xiàn)了這種具有強烈透視感的田園景色,展現(xiàn)了一種鄉(xiāng)野景色的平遠透視美。
關鍵詞:林間小道 ? ?經(jīng)典 ?再現(xiàn) ?透視
《林間小道》是荷蘭風景畫家梅因德爾特·霍貝瑪(Meinder Hobbema)于1689年創(chuàng)作的經(jīng)典作品,約有103×141厘米大,現(xiàn)藏于英國倫敦國家美術館。這幅畫描繪的是一條極為普通的泥濘村路,深深淺淺的車轍,兩旁高細的樹木參差錯落仿佛迎賓的使者。從近到遠,由高到底對稱站列著,它們都消失在遠處無垠的空際之中。對稱的小樹在平穩(wěn)中微見動感,隨小道向前遠望去還能看到遠處教堂的尖頂,右側遠處坐落著兩幢高頂茅屋,車轍印在泥濘的村道上,表現(xiàn)平靜且祥和的生活,占有大部分畫面的天空則云蒸霞蔚,美得令人陶醉。這種對稱是穩(wěn)定的,同時也富有節(jié)奏感。樹葉受光顯示出明暗變化,團狀的造型烘托出樹葉的體積感。遠處的樹虛而模糊,近處的樹實而精細,不同的表現(xiàn)手法更拉開了畫面的層次。天空深遠遼闊,云彩更富有動感,變幻出不同的形狀。正如宗白華所說的“人與物中間不是絕對的空虛。這中間的空氣含水分與塵埃。地面山川因空氣的濃淡陰晴,色調變化,顯出遠近距離。”霍貝瑪繪制的天空從左到右,從上到下,色調都有著細微的變化,這變化是基于光影所構成的空間。從觀賞者的角度來欣賞這幅畫,筆者的目光首先被富有深度且強烈的透視所吸引,在這片景象中人是渺小的,樹木的高大、瘦弱與對稱的形式感使筆者產生了壓抑的感受,望遠處物象都消失于地平線上,而后視線轉向兩側發(fā)現(xiàn)了低矮的農舍與人們的活動,就此視線再望向遠處,想繼續(xù)再發(fā)現(xiàn)點什么,可留下的只有碧藍的天空。嚴格的透視消失點,把觀眾的心情也帶向遠處。畫面上寧靜的鄉(xiāng)間景致看似平淡,卻耐人尋味,使觀者心曠神怡。
H·丹納在《藝術哲學》中說:藝術品的產生取決于時代精神和周圍的風俗。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家重視科學與理性,在透視學、光影學、人體解剖學等方面都有發(fā)展。這種科學性促使畫家更加完美地再現(xiàn)對象?!叭绻f古希臘雕塑家征服了動作,那么文藝復興時期畫家依靠透視征服了空間?!盵1]再現(xiàn)性繪畫的本質就是將三維的空間表現(xiàn)在二維的平面上。達芬奇說:“繪畫卻似它的科學使一平坦的表面呈現(xiàn)出遼闊的風景和遙遠的地平線?!?/p>
西方藝術家似乎對鏡子情有獨鐘,阿爾貝蒂說:“寫生畫要用鏡子加以校正”。丟勒說:“我們的視覺就如同一面鏡子,因為它承受出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任何一種形態(tài)?!边@都說明畫家認同藝術應再現(xiàn)自然。為了使對象在畫面中看起來更真實,焦點透視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畫家在繪畫時往往在眼前豎立一塊透明玻璃屏,將景物映入屏障的景象繪畫出來,這樣一來具有空間感的對象就在平面上出現(xiàn)了,用宗白華的認識可以概括為“幾何學的透視畫法”。[2]除了表現(xiàn)體積感,物體在光的影響下,不同的遠近,不同的體積顯示不同的空間感。倫勃朗說:“當我說到空氣的時候,意思就是光,當我說到光線的時候,我的意思就是空氣。我要真正說明的是一個房間的空間,一個院子的空間,整個世界的空間?!彼麑夂涂諝獠粩噙M行試驗,探索“光影的透視法”。[3]此外,宗白華還認為存在“空氣透視法”,自然景觀的色調變化與空氣的濃淡陰晴有關。這幅畫成功地表現(xiàn)了焦點透視的技法,在美術技法教學上一直被用來作為經(jīng)典的示范作品。
古希臘是西方繪畫的精神發(fā)源地,它的美學思想對整個西方繪畫的發(fā)展有很大的影響。希臘人有強烈的個體意識,日益疏遠的人際關系促成了他們對社會生活的契約化。從中體現(xiàn)的科學精神“不再是單純的科學技術,而是采取了更加成熟的形式,它是一種對社會、對他人和對自己的人生的態(tài)度” [4]希臘強調人文性,探求人體美是他們的渴望,特別注意到當時對人體雕刻的精確度要求甚高,模仿對象不是隨心所欲而是基于固定的數(shù)學關系和比例,對每一塊肌肉的描繪都合乎解剖學的規(guī)范。畢達哥拉斯對世界的始源充滿好奇,他提出“數(shù)”是萬物之基,美是數(shù)的和諧,由此可見希臘人面對審美對象時理性地認為它是可以測量的。柏拉圖將蘇格拉底所提出的“精神客觀美學”完全確立之后,柏拉圖的學生亞里士多德提出了藝術的本體論,具體到人的藝術時被歸為藝術的“模仿論”,且是對本質和規(guī)律的模仿。西方美學思想體現(xiàn)為數(shù)的和諧,體現(xiàn)理性與科學。西方繪畫重模仿,客觀再現(xiàn)客體。它將人與自然相對立,三進空間的焦點透視法正是物我對立的觀念的結晶。
參考文獻:
[1] 楊身源:《西方畫論概要》,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2007年版。
[2] 宗白華:《宗白華全集2》,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3] 宗白華:《宗白華全集2》,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4] 鄧曉芒:《西方美學史綱》,武昌·武漢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