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克峰
摘 要:當前,隨著我國素質教育的開展,小學語文教學模式發(fā)生了一系列創(chuàng)新和改革。核心素養(yǎng)的鍛煉可以讓同學擁有很強的綜合能力和實踐水平,能夠更好地應對社會發(fā)展的要求,有助于其自身的成長和進步提升。語文核心素養(yǎng)指的是學生擁有一定的語文知識儲備的前提下,能夠良好高效地運用語文思想方式對日常生活中的問題進行理解和剖析,進一步解決在生活中遇到的問題的素養(yǎng)。這個過程中,不但鍛煉了同學的學習思維,還訓練了其思考的精神和實際運用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改革
引言
在國際上,發(fā)展學生核心素養(yǎng),是國際教育的共同主題和國際組織所倡導的教育及課程改革的國際潮流。所謂素養(yǎng),簡單來說是指由訓練和實踐而獲得的一種道德修養(yǎng)。在哲學看來,素養(yǎng)與自身的發(fā)展的部分與整體的關系,甚至在一定條件下部分會對整體有決定性作用?;诖耍覀儗诵乃仞B(yǎng)評價進行初步的闡釋,并就核心素養(yǎng)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實踐中的應用做了分析和研究。
一、概述
核心素養(yǎng)”概念首次正式提出是在2015年教育部印發(fā)的《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中。而在文件中“核心素養(yǎng)”被置于一個落實立德樹人的基本位置。這就意味著“核心素養(yǎng)”將成為我國基礎教育改革的方向。為此,本文首先對小學數(shù)學教學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簡要的分析,然后對將創(chuàng)設有效問題情境應用到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的相關策略簡要的闡述,以供參考。
二、核心素養(yǎng)在小學語文課堂綜合實踐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開展研究式教學授課,增強學生的思考能力
在小學語文的教學授課過程中,教師可以采取研究式的教學授課形式,鍛煉學生的研究精神和探索能力,進而提高其語文的核心素養(yǎng)。例如,在講授部編教材一年級語文“拼音”相關知識時,由于同學們已經掌握了聲母和韻母的發(fā)聲和拼讀規(guī)則,所以,教師可以讓同學們去自主研究分析“整體認讀音節(jié)”的發(fā)音方法和拼讀規(guī)則,通過選取一些含有整體認讀音節(jié)的詞語,讓學生自主學習和分析,使學生可以根據(jù)知識的類比尋找規(guī)律,加深學習印象。通過這種教學授課方式,能夠引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探索興趣、研究興趣,提高學生的語文知識研究能力,進一步促使核心素養(yǎng)得到提升。
(二)改變傳統(tǒng)教學模式,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在傳統(tǒng)的教育理念中,中國學校教育相當重視“知識”的傳播,現(xiàn)在的新課程改革則進一步強調“能力”的重要性。傳統(tǒng)上,學生求學的模式就僅僅應該是老老實實地待在教室中,坐得筆直、手中握著筆、眼睛寸步不離的緊盯著老師,隨著老師在黑板上的板書而認真的在筆記本上做著筆記,所有的知識與見解是從老師口中所得,學生并不會真切的感受到。這種模式最大的特點在于‘老師講學生聽,這時,學生處于被動位置、老師成為學習的主人。而隨著新式核心素養(yǎng)教育的提出,要求學生全方面全方位發(fā)展,學生的求學內容也不再僅僅只是書本上理論知識,而更多的應該是對實踐的操作。這就是所謂的體驗式、開放式教學模式。例如,在校園教室學習的基礎上,學??梢詳U展戶外學習。也就是教學更多的應該是學生和老師對外界事物采取探索的教學方式。從而使得學生更加直觀更加真實的感受到語文教學的魅力所在。在戶外教學中引發(fā)學生對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的思考,使學生對此進行探究。讓學生在觸覺、聽覺、視覺中發(fā)現(xiàn)語文新知識,使學生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主人,為落實核心素養(yǎng)打下基礎。
(三)老師引導同學養(yǎng)成科學學習習慣,自主學習
在語文的學習在做到預習、學習、復習基礎上,教師要引導同學建立學習系統(tǒng),通過認真的學習,提升自身的知識水平。與此同時,也要以自身的興趣為關注點對語文知識進行探索,同時要對學習時間進行合理的安排,做到各科均衡的學習?;谏鲜鲆螅枰龑W生做到以下幾點:第一,課前預習課本內容。這樣同學們就會對本節(jié)課將要學習的知識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在上課時會帶著問題去聽講,對問題進行思考,提升學習效果。第二,及時進行復習。在復習時,會對知識建立一定的體系,讓知識在腦海中的邏輯性更強,增強對所學知識的感悟和運用。第三,養(yǎng)成科學的學習習慣。在語文學習過程中首先需要激發(fā)熱情,進而才能進行自主學習。與此同時,不斷地進行思維訓練,形成科學的學習習慣。
(四)豐富教學內容,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人們探索一切事物,開展活動強有力的動機之一,它能調動起人的積極性和調動人們的生命力。作為教師,如果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將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與求知欲激發(fā)出來的,那么教學已成功一大半。在學習初期階段,使學生對學習語文產生濃厚興趣是語文教學成功的前提。小學階段,小學生不會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而只是認為學習新事物是有樂趣的。如果教育者總是以一種毫無變化的教學內容和方式來進行教學,學生就會感覺到學習是乏味的。這就需要老師進行自我調節(jié)。對比起老師在黑板上寫著板書和學生機械地抄寫,這只會使得學生感覺學習語文是無趣。如果老師在課堂上通過生動有趣的方式與吸引人的內容來傳授原本乏味的知識,這使得學生對教學內容更加感興趣對知識也更加容易接受和吸收,更加全方位的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例如,在學習《毛主席在花山》一文時,老師可以在學習課文之外,為同學準備關于抗日戰(zhàn)爭和內戰(zhàn)時期革命者愛民、勇敢的故事。讓同學們從多個故事,更加多方面、更加深刻的體會到革命者的偉大、英勇。
三、結語
總而言之,對學生進行核心素養(yǎng)教育是未來中國發(fā)展和未來社會發(fā)展的必然要求,對學生未來全面發(fā)展有著重要非凡的意義。作為教育者,就要結合改革、創(chuàng)新再結合實踐的新型教育模式來進行教學。應當在小學生個性發(fā)展的初期對他們進行素質教育和培養(yǎng)。使得每一個學生在自我發(fā)展的初期能夠有一個正確的引導,成為一個身心健康,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人。
參考文獻:
[1]李作芳.“四力”小學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外在表現(xiàn)[J].湖北教育,2017(1).
[2]遲群.小學低年級教學初探[J].文化創(chuàng)新比較研究,2018(07):191+193.
[3]王成建.淺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方法[J].未來英才,201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