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富軍
摘 要:在初中政治教學時,教師合理應用信息技術對教學資源進行整合,為學生構建高效課堂。本文就信息技術整合初中政治教學分析。
關鍵詞:初中政治;教學現(xiàn)狀;信息技術;資源整合
由于政治教學的理論性較強,為了培養(yǎng)中學生學習興趣與積極性,通過信息技術整合,開展針對性教學計劃,提高學生政治學習效果。
一、初中政治教學現(xiàn)狀分析
(一)理論灌輸
通過對初中政治教學現(xiàn)狀調研發(fā)現(xiàn),多數(shù)教師開展理論灌輸教學策略,即在課堂教學工作開展時,依據(jù)課本教材理論直接開展講授,沒有精彩的論述與辯論,無法激發(fā)學生政治學習興趣與熱情,導致了初中政治課堂壓抑沉悶。在這樣的政治課堂學習氛圍下,學生的政治思維完全得不到發(fā)揮,影響到學生政治基礎素養(yǎng)形成。
(二)教材的材料與現(xiàn)實生活滯后
初中政治教學內容應當與中學生實際生活緊密關聯(lián),給予學生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引導,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美德與人格,幫助學生健康成長與高效學習,促進中學生身心智力成長。
在對教材內容分析可知,由于課本教材的更新時間長,很多政治教學核心內容沒有發(fā)生變化,但是教學案例與延伸內容出現(xiàn)了一定滯后。在信息大爆炸時代的發(fā)展下,政治新聞層出不窮不斷更迭,學生們熱衷于對熱點政治新聞事件的討論,而教材內容涉及的案例則不包含最新的社會熱點新聞,以導致政治教材內容與生活脫節(jié),降低了學生政治學習積極性[1]。
為此需要利用信息技術對政治教學進行整合,充分發(fā)揮出互聯(lián)網教育資源的優(yōu)勢,通過最新最熱門的社會事件進行教學引導,激發(fā)出學生的辯論欲望,營造學生踴躍發(fā)言的活躍課堂氛圍,逐漸提高學生政治學習質量。
(三)學生主體性弱化
在對初中學生政治學科學習狀態(tài)調查后發(fā)現(xiàn),多數(shù)學生反映自己的學習主體性,在課堂中得不到體現(xiàn),老師主動弱化了學生政治學習主體性。由于學生主觀認知到自己學習主體沒有受到老師重視,因而學生主動降低了政治學習熱情與積極性。
在政治教學中通過師生的溝通互動,才可以高效完成政治教育目標,若是學生不主動參與到師生互動活動中,教師孤掌難鳴無法構建高效的學習課堂。當出現(xiàn)相關教學問題時,教師需要主動反思教學理念與模式,并重新對政治課堂教育主體進行定位。在深刻認識到自己以往教學的不足時,教師才可以找出突破教學瓶頸的路徑。在政治課堂教學中主動合理突出學生學習主體性,給予學生充足的自主思考發(fā)言空間,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師生互動教學活動當中,提高學生政治核心素養(yǎng)。
二、信息技術整合初中政治教學路徑探討
(一)教材內容的信息技術轉化
政治教材內容主要以文本理論的方式呈現(xiàn)給學生,通過教師的引導講授,輔助學生學習了解文本內包含的政治信息與思想內涵。長時間的文本理論講授,則鋪墊了灌輸式教學基石,鞏固了課堂政治理論灌輸教學模式,導致初中政治課堂教學效果降低到了一定極限,即在教師的理論灌輸下,學生僅僅可以學習到政治思想的皮毛,無法領悟政治思想的精髓與核心價值觀。
通過對政治理論灌輸教學模式進行深度的剖析,發(fā)現(xiàn)了文本理論教學的弊端,給初中政治教學埋下了不足。為了很好解決該問題,教師需要合理應用信息技術。在教材內容信息技術轉化下,將其枯燥的文本理論轉化為豐富多元的視頻內容,以激發(fā)學生政治學習好奇心與興趣。
如微課政治教學模式的構建,在微課視頻對政治文本的解讀下,原本枯燥的政治理論轉變?yōu)榛铎`活現(xiàn)的生活規(guī)律與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為學生的政治學習提供了興趣與熱情。教師在政治課堂中游刃有余的穿插微課內容,保證課堂教學進度張弛有度。既給予了學生足夠的自主思考空間,又掌握了課堂教學時間周期緩解了學生緊張的學習精神壓力,保證了學生政治課堂學習綜合效果。
(二)熱點事件對政治教材的彌補
在上文中提出了初中政治教學的部分問題,其中教材內容與生活脫節(jié)就是其一。初中政治教學內容與社會的脫節(jié),并沒有出現(xiàn)在核心價值觀與政治思想,而是體現(xiàn)在教學案例材料領域。因為教材教學案例在選擇時,都是選擇社會熱點事件與政治新聞,但由于教材內容更新周期長,導致原本最新的社會熱點事件已經過時,學生已經不對其擁有足夠的求知欲望。而更換政治教材版本是一個復雜的工程不易實現(xiàn),為此教師則需要選擇教學突破新路徑,將其最新的熱點社會事件融入到教學案例引導環(huán)節(jié),以激發(fā)學生學習動力[2]。
教師基于信息技術支持,利用多媒體設備篩選最新的社會熱點事件,通過熱點事件對政治教材案例領域進行彌補,保證政治案例教學引導的時效性與同步性。通過與學生真實相關的熱點事件進行政治案例引導,學生更具有發(fā)言權和主觀感受。在學生的發(fā)言辯論與感受分享過程中,教師可以深入了解到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與社會生活行為規(guī)范,根據(jù)學生對熱點事件的辯論,及時給予學生正確的思想政治引導,解決學生思考時出現(xiàn)的疑惑,培養(yǎng)學生政治基礎素養(yǎng)。
(三)信息技術政治資源與課本教材內容的融合
在信息技術教育改革背景下,教師將信息技術政治教育資源與教材內容進行深度融合,為學生的政治學習拓寬視野,增加學生的政治知識儲備與文化修養(yǎng),提升學生政治學習深度與廣度。
三、結束語
在初中政治引導教學階段,教師基于信息技術教學理念,合理的創(chuàng)新改革教學模式,為學生構建信息技術政治學習課堂,不斷激發(fā)學生學習潛力,提升政治課堂的整體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張宏國.初中政治教學和信息技術的整合機制[J].課程教育研究,2019,40:78.
[2]康風斌.信息技術與中學政治課程整合的策略研究[J].中國高新區(qū),2017,2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