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麗銀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誦讀詩歌,通過析題、知人論世和找詩中的關鍵字、詞、句來理解詩歌。
(2)、理解杜甫“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的博大胸懷和憂國憂民的思想。
2、過程與方法
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讓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 的平等對話平臺和反復多樣朗讀的學習方式,由淺入深地分析全詩,理解作者的構思與情感。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學生學習、體會杜甫憂國憂民的思想以及“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的推己及人的美德。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培養(yǎng)學生關心他人、愛國愛民的優(yōu)秀品德,做一個合格的現(xiàn)代中學生。
[教學重點]
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分析、理解詩歌內容,體會詩歌蘊含的思想感情。
[學習難點]
通過鑒賞詩歌,學習、體會作者關心人民疾苦、憂國憂民的思想以及“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的推己及人的美德。
[教法設計]
誦讀討論,師生互動,共同探究。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明確學習目標。
同學們學過許多大詩人杜甫的詩歌,那么你又對杜甫有多少了解呢?(學生發(fā)言)好,今天,就讓我們沿著歷史的河床逆流而上,回到一千二百年前,去成都浣花溪畔座簡陋而破舊的杜甫草堂,一起去觸摸這顆想黎民、思百姓、憂天下的愛國之心。
出示學習目標:
1、通過反復誦讀詩歌,掌握從析題、知人論世和找詩中的關鍵字、詞、句等方法來讀懂詩歌。2、深入理解“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的博大胸懷及詩人憂國憂民的思想。
(二)解題
歌,本是古代歌曲的一種形式,后成為古代詩歌的一種體裁,通稱“歌行體”。其音節(jié)、格律一般比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雜言的古體,富于變化。這首詩因“茅屋為秋風所破”而“歌”,這是一首即事抒情詩。
(三)初讀詩歌,感知全詩內容,讀準字音和節(jié)奏。
老師示范朗讀,然后全班齊朗讀,注意節(jié)奏、重音、語速把握感情基調。(一邊朗讀一邊聯(lián)想,初步感受文章內容)
(四)檢查預習情況。
小組合作分享交流導學案
(五)精讀詩歌,師生合作探究詩歌。
方法指導:學習古詩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析詩題、知作者、想畫面(故事)、品語言、悟情感。
本節(jié)課通過析題、知人論世和找詩中的關鍵字、詞、句來讀懂詩歌內容,讀懂詩人的感情。
1、探討一:這首詩寫了什么內容?
討論明確:茅屋被秋風吹破,屋破漏雨,詩人杜甫難以入睡。
2、探討二:、秋風是怎樣吹破茅屋的?提示:請從關鍵字、詞、句入手分析賞析。
小組合作探究后明確:秋風猛烈無情把茅草卷走了,到處都是?!芭枴眮砻鑼懬镲L,說明風之大,風之猛烈。運用了擬人手法。“卷”字更形象有力寫出茅草的動態(tài)?!帮w”—“灑” —“掛 ” —“飄轉” —“沉”等動詞,生動刻畫了茅草飛揚的動感畫面。
追問:你能用簡練的詞語概括第一節(jié)內容嗎?看到茅屋被秋風所吹毀后,詩人當時心情是怎樣的?
抽問后明確:秋風破屋 ? 詩人心情著急、痛惜。
全班齊朗讀第一節(jié),體會詩人著急、痛惜,無可奈何的心情。
3、探討三:茅屋被秋風所破后,詩人杜甫是如何應對的?并用簡練詞語概括其內容,體會詩人當時的心情。
小組合作探究后明確:詩人無可奈何,面對大自然的強者,只好任其所為。但面對頑童的“趁風打劫”,他卻動了肝火。飽經(jīng)戰(zhàn)亂之苦,未老先衰,心力憔悴的詩人面對群童抱茅顯得“老無力”,只好拄著拐杖不斷地嘆息。一嘆自己之苦,茅屋被吹破,接下來的日子怎么過呢;二嘆周圍的人苦——還有很多像自己一樣窮苦的人;三嘆戰(zhàn)亂給人民造成的痛苦。面對“群童抱茅”,詩人當時痛心、無奈、氣憤。
全班全班齊朗讀第二節(jié),讀出詩人那著急、痛惜,無可奈何的心情。
4、探討四:吹破后茅屋是怎樣的?詩人杜甫過著怎樣的生活?
提示:請從關鍵字、詞、句入手分析賞析。
小組合作探究后明確:“雨腳如麻”的“麻”字說明雨點密集,密密麻麻,很形象?!袄渌畦F”中的“鐵”字說明被子很破舊,很臟——長期顛沛流離,沒有時間洗,或者沒有錢買,只有一床被子,沒法拆洗;很冷,很硬,并且還破了,這說明杜甫的生活很困窘?!皢蕘y少睡眠”
“自經(jīng)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 表現(xiàn)了作者痛苦難眠的心情。
全班齊朗讀第三小節(jié),讀出詩人痛苦難眠的心情。
5、探討五:詩人想到了什么?抒發(fā)了作者什么感情?
提示:結合本詩的寫作背景,聯(lián)系詩人的身世處境(知人論世)來理解詩人的感情。
討論后明確:詩人從眼前長夜沾濕的痛苦生活,想到飽經(jīng)磨難的千千萬萬的窮苦百姓,從風雨飄搖中的個人茅屋想到連年戰(zhàn)亂中的整個國家。推己及人,由家到國。甚至為了天下蒼生、為了國家社稷,甘愿犧牲自己,詩人推己及人,希冀“廣廈千萬間”,使“天下寒士俱歡顏”,表達了詩人關心民生疾苦、憂國憂民的深沉情感和博大胸懷。
小組自由朗讀最后一節(jié),抽一位同學示范朗讀,然后全班有感情地朗讀,讀出詩人關心民生疾苦、憂國憂民的深沉情感和博大胸懷。
(六)再讀詩歌,感受詩人“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的博大胸懷以及憂國憂民的思想。
(七)小結:詩人以小見大,推己及人,希冀“廣廈千萬間”,使“天下寒士俱歡顏”,表現(xiàn)了詩人憂國憂民、推己及人、舍己為人的崇高思想境界和博大胸襟。
(八)當堂訓練
[思想感情分析]下列對詩詞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這首詩是杜甫因所住茅屋被秋風吹破引發(fā)感慨而寫下的膾炙人口的不朽詩篇。
B.詩人對南村群童公然抱茅逃進竹林的行為無可奈何,只好拄杖歸來,獨自嘆息。
C.布衾如鐵,屋漏床濕,雨腳如麻,長夜難眠,表現(xiàn)出詩人窮困苦痛的生活狀況
D.這首詩最后一段運用敘述抒情的表達方式,表現(xiàn)了詩人憂國憂民的濟世情懷。
(九)中考鏈接:閱讀本詩,然后回答問題。(5分)
(1)歸來倚仗自嘆息中的“倚仗”與詩中哪個詞相照應?“我”嘆息什么?(3分)
老無力。嘆息的內容:自己的苦;周圍人的苦;戰(zhàn)亂給人們帶來的痛苦。
(2)“自經(jīng)喪亂少睡眠”變現(xiàn)了“我”怎么樣的情感?(2分)
作者從眼前的處境擴展到安史之亂以來的種種痛苦經(jīng)歷,從風雨飄搖中的茅屋擴展到戰(zhàn)頻繁、殘破不堪的國家,表達了作者關心民間疾苦,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
(十)板書設計
(十一)布置作業(yè)
1、背誦并默寫全文。
2、請寫出至少四句杜甫的詩句,并注明出處。例: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洞阂瓜灿辍?/p>
(作者單位:廣州市從化區(qū)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