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東
摘 要:演奏是課程標準規(guī)定的教學任務,在小學音樂中,樂器演奏是一門創(chuàng)造性的藝術,讓小學生從低年級開始學習簡易的小樂器,特別貼近小學生生活實際。蘇霍姆林斯基也曾經(jīng)講過:讓學生體驗一種自己在親自參與掌握知識的情感,乃是喚起少年特有的對知識興趣的重要條件,在不斷教學經(jīng)驗的積累中,我發(fā)現(xiàn),把民族樂器引入到音樂教學當中,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同時,也會使素質教育能更好的得以實現(xiàn)。
關鍵詞:小學音樂;樂器;教學
我很幸運能工作在黑龍江省牡丹江市東寧市實驗小學,校長王秀清和教導處領導特別重視對全校學生音樂的熏陶。經(jīng)過領導們的建議,還有全體音樂老師的商榷,學校決定在音樂課堂上開設了民族樂器葫蘆絲演奏的教學活動,這對于擅長葫蘆絲演奏的我來說是莫大的鼓舞。
葫蘆絲,又稱“葫蘆簫”,它是云南少數(shù)民族樂器,葫蘆絲發(fā)源于德宏傣族自治州梁河縣。主要流行于傣、阿昌、佤、德昂和布朗等族聚居的云南德宏、臨滄地區(qū),富有濃郁的地方色彩,常用于吹奏山歌,農(nóng)曲等民間曲調(diào),葫蘆絲發(fā)音優(yōu)美,親切,略帶鼻音,擅長表現(xiàn)溫柔細膩的情感,給人以含蓄朦朧的美感。因為它發(fā)出的音如抖動的絲綢那樣飄逸、輕柔、婉轉,所以稱為葫蘆絲。開展葫蘆絲進課堂的時候,我教的是三年級的學生,其中極少部分同學具有一定的吹奏基本功和音樂素養(yǎng),需從最基本的吹奏氣息、指法、音階、音準及基礎音樂知識抓起,學生對樂器的認知近乎空白,加上這種樂器對氣息有嚴格的要求,學生也易產(chǎn)生厭倦情緒,操練起來困難較大。于是,我制定了詳細的葫蘆絲教學計劃,開展我的教學活動。教學計劃如下:
學習內(nèi)容
1、了解葫蘆絲的起源、構造、音樂表現(xiàn)力等相關知識。
2、學習葫蘆絲的演奏姿勢、演奏狀態(tài)、正確的手型控制及氣息運用。
3、學習初步的簡單的演奏技巧,單吐、打音、倚音和活指練習以及初級的樂理知識等。
4、吹奏人們所熟悉和喜聞樂見的民歌《金孔雀輕輕跳》、《映山紅》、《龍的傳人》、《小白船》。
學習目標
1、嚴格標準的掌握葫蘆絲演奏的正確手型和良好的氣息運用。
2、規(guī)范常用基本技巧,單吐、雙吐、倚音等演奏技法。
3、認識和學習各種音符、休止符、節(jié)奏、節(jié)拍、小節(jié)線、演奏記號、音樂的速度與力度等基本樂理知識。
4、在老師的帶動下,能模唱簡單的曲譜,演奏簡單的旋律。
5、學習預選曲目:《婚誓》、《苗家姑娘過山來》、《阿里山的姑娘》、《神話》。
教學措施方法
1、明確活動目的,以培養(yǎng)學生興趣愛好為主,卓有成效的開展這一活動。
2、解決曲目及吹奏基本功重難點,盡量利用分散減少難度的直觀教學。
3、演奏時注重實效性,一點點啃骨頭,一個樂句一個樂句的吹奏,一個樂句一個樂句的連奏,一個樂段一個樂段的練,并注意樂曲細節(jié)的處理。
4、給學生提供舞臺,提供各種形式,多鼓勵學生,肯定學生的長處,讓他們充分展示自己的機會,定期進行匯報及相應的實踐活動。
5、自身專業(yè)業(yè)務素質應不斷提高,做到勤學苦練,起到示范引領的作用。
每學期的具體課程進度,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循序漸進的安排,吹奏葫蘆絲時,一般初學者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初學者都會用“呼” 音來吹奏音頭,我們可以體會一下,一口氣“呼”出來,氣頭是軟的,氣流很弱,發(fā)生的聲音便是“咕”聲,爾后隨著氣流的增加,發(fā)聲才正常,其實解決方法很簡單,只要大家用“吐”音來開頭即可避免。為什么“吐”音可以解決呢?因為我們發(fā)“吐”音其實是一個爆發(fā)性的動作,大家可以體會一下,我們知道,爆發(fā)肯定有一定的力度和強度,所以,只要我們用“吐”音來開頭,音頭就會清爽干凈。當我們要結束一個正在吹奏的一個音時,只要將嘴唇快速微微張開或立即停止對吹嘴的呼氣,即可避免,但是兩點都要做到非常迅速果斷,不能拖泥帶水,這一定要通過訓練才能做。
總之,只要把各種技能熟練地掌握了,學生就能吹出含蓄朦朧、? ?親切飄逸、溫柔細膩的音色,再結合樂曲風格,把技巧運用到位了,? ?就會吹奏出優(yōu)美動聽、令人陶醉的樂曲。
我制定的教學計劃得到了學校領導的認可和支持,在全校開始實施,各個學年師生一起付諸之行動。首先,學校領導給各班主任強調(diào)活動的重要性,要求班主任做好活動的配合;其次,班主任給學生動員做好前期準備工作,然后我閃亮登場,在課堂上耐心細致的講授、示范、指導;最后,班主任陪學生一起學習訓練,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并及時和音樂老師做好溝通、交流,這樣,就不容易讓學生有差距。
一個學期的教學結束了,這學期我的葫蘆絲教學成果有了新進展。學校組織的葫蘆絲比賽,我負責的三年級學生演奏的《金孔雀輕輕跳》、《婚誓》、《阿里山的姑娘》、《神話》等曲目,獲得了校領導及家長的一致好評,出色的完成了比賽任務,并取得了優(yōu)異的成績。在學校首屆中俄文化交流聯(lián)誼會上,我指導的葫蘆絲演奏《軍港之夜》,得到俄羅斯師生的陣陣掌聲,并伸出大拇指,直呼“哈拉少”(好的意思)。學校有參觀或檢查活動時,我所教的學生會在學校、教室、舞臺演奏葫蘆絲,成為學校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隨著活動的開展,我們音樂組教師結合學校音樂教學的情況和學生的學習情況,初步整理了一套校內(nèi)使用教材,教材會隨著教學活動的開展情況不斷補充、更新、完善。切實做到為教學服務。我們也會不斷積累、不斷摸索、不斷學習,及時更新教學方法和理念,扎扎實實的把活動搞好,雖然活動前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我們?nèi)w音樂師將不負眾望,團結協(xié)作、堅持不懈,讓樂器演奏走進課堂,扎根于課堂,在東寧市實驗小學這片沃土上結出累累碩果。
參考文獻
[1] 張燕珠.器樂教學走進音樂課堂的實踐研究[J].成才之路,2020(02):94-95.
[2] 呂厚瑾.讓簡單樂器走進孩子們的音樂課堂[J].中國校外教育,2014(08):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