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琴在書齋中的文化意蘊

2019-10-20 05:04夏娛劉薇
三峽論壇 2019年1期
關鍵詞:書齋古琴文人

夏娛 劉薇

摘??要:古琴是中國土生土長的音樂器物,在幾千年漫長的歷史進程中,它早已超越音樂本身,成為一個特殊的文化器物。高羅佩作為資深的漢學家,他在研究中國文化時發(fā)現(xiàn)了琴在文人書房中的特殊地位,并對此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概述。筆者于此,擴展了琴在書齋中的文化意蘊,以及它與其它文房雅玩,尤其是焚香的特殊關系,以此管窺蠡測,了解以明代文人為代表的書齋文化。

關鍵字:高羅佩;古琴;焚香;文化意蘊

中圖分類號:I206.2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3-1332(2019)01-0003-04

古琴是音樂器物,更是文化器物。作為音樂本體,古琴音樂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高羅佩曾經(jīng)說過“古琴音樂基本上不是旋律上的,它的美不在于音符的銜接啟承,而恰是蘊涵在每個獨立的音符之中。用‘音響寫意或許可以用來描述古琴音樂的本質(zhì)”。[1]1琴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進程中,主要由文人參與和推動它的發(fā)展。他們與古琴一道歷經(jīng)千年風雨,天災人禍無數(shù),很多東西已經(jīng)蕩然無存,但是文人早已將儒釋道文化和自身的風骨融入古琴。

高羅佩的理想是成為一名中國式學者型官員,他意識到自己還缺乏這種官員的本質(zhì)特征,故為此身體力行,于是他開始學習彈奏七弦琴,在研究古琴時,他發(fā)現(xiàn)了古琴與文人生活之間的關聯(lián),“尤其是對他一向頗感興趣的明代文人,他發(fā)現(xiàn)古琴不只是作為中國文人游藝生活之首,同時在象征著文人書齋中諸多擺設的器物里,古琴也占有一席之地?!?b>[2]131并注意到書齋在中國文人生活中的重要性。它與古琴一樣,早已發(fā)展成為一個具備完整豐富意向的棲居之所。身居斗室,心系天下,長嘯低吟,志存高遠,雖是咫尺之地,卻蘊含著極為廣大的天地,濃縮著整個中國數(shù)千年人文歷史的精神內(nèi)核,更是文人內(nèi)心人生的初衷和身退的歸處。那里是他們縈繞心頭的一方樂土,從鐘鼎卣彝到書畫法帖,從窯玉古玩到文房器具……每一個具體的元素都是由文人親力打造,亦是他們自身理想情志的傳達。高羅佩擔任大使期間在不同國家都親力打造了自己的書房,并命名了具有中國文化意蘊的書齋名字。如1936年,高羅佩在東京的集義齋書房;1941年,他把收集了大量關于中國音樂書籍和文稿的專用屋子起名為“中和琴室”;1943年來到重慶后,為了紀念毀于戰(zhàn)火的收藏品,高羅佩將重慶的小書房起名為“猶存盦”,取“珍藏殆盡,信念猶存”之意,后來為了紀念自己的訂婚,又將“猶存盦”更名為“吟月盦”,1953年,高羅佩在印度新德里擔任使館參贊,將書房更名“尊明閣”,而這塊牌額,是民國時期書畫家、外交家孫伯醇為高羅佩所題寫。幾次迭次更名,其命名的講究和寓意,亦看出高羅佩已經(jīng)開始諳熟中國傳統(tǒng)文化。

高羅佩根據(jù)自身的研究以及在中國的所見所聞,開始有了對書齋的自身理解,他認為書齋中每一個物品不僅是裝飾品更是可鑒賞研究的物品,并為此可以作為討論與調(diào)查的物品,他覺得當中國學者在撫玩他的寶物時,便會思考那些題銘的正確解釋,在過去的歲月里沉思,并探索物品在當時完成時所蘊含的意義。高羅佩對于以明代文人為代表的文人階層所建構的精神世界甚為欽慕,當然對于構建文人書齋中的文房雅事亦頗有研究,根據(jù)李美燕的研究,萊頓大學高羅佩藏書室中有許多與藝術相關的書籍,如音樂、書法、繪畫、篆刻、象棋、品茗、焚香、陶瓷、佛教藝術等,它們共同構成了一個完整豐富的書齋文化意象。古琴在書齋中的地位并非獨立存在,而是與它們相互交織、相互融合,更是維系文人社會交往的重要紐帶,筆者選取香文化為例,試圖分析它與古琴藝術文化的相通性。

高羅佩熱愛中國藝術,他閱讀過眾多香學典籍。香的歷史在中國亦是久遠悠長,從最早帶有原始祭祀性質(zhì)的燔木升煙,經(jīng)過歷朝歷代文人的推動和發(fā)展,尤其是唐宋以來,中國藝術文化發(fā)酵成熟,在文人階層的引領之下,琴棋書畫詩酒花茶漸為時尚,衣食住行均有講究。在這種文化大背景下,香文化已得到大力發(fā)展,并造極于兩宋,與斗茶、插花、掛畫并稱,熏香也開始發(fā)展成為一種藝術,一種生活方式。如王禹偁在《黃岡竹樓記》有言“公退之暇,手持《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事慮”。[3]75陳與義在《焚香》中說“明窗延靜書,默坐消塵緣。即將無限意,寓此一炷煙?!?sup>[4]1728由此看出熏香衍變成了文人書齋之友。高羅佩也有此意識。他曾經(jīng)引用屠隆《考槃余事》中的經(jīng)典名句:“香之為用,其利最溥。物外高隱,坐語道德,焚之可以清心悅神。四更殘月,興味蕭騷,焚之可以暢懷舒嘯。晴窗搨帖,揮塵閑吟,篝燈夜讀,焚以遠辟睡魔,謂古伴月可也。”[5]271來概述焚香于文人書齋的地位,并在他的風靡小說狄公案中將迷宮圖與印香爐進行完美結(jié)合。

焚香于琴亦甚為重要,他在琴譜中看到過相關記載:“香能夠生發(fā)纖細美妙、翻若卷云的煙霧,釋放出的芳香可以激發(fā)鼓琴和聽琴必要的情緒”。[1]56而關于琴與香的相通性亦可從其他地方探源。

一、起源的神秘性

從現(xiàn)有考古發(fā)掘材料,關于焚香的歷史大致可以追溯至新石器時代晚期,距今約6000多年前,人們已經(jīng)用燃燒柴木的方式來溝通天地諸神,輕煙若有若無的神秘性和通天達地的功能被先民們認為是溝通天上神靈的媒介。

古琴早期文獻對它的記載亦如斯?!拔羯褶r(nóng)氏繼宓羲而王天下。上觀法于天,下取法于地。于是始削桐為琴,練絲為弦,以通神明之德,合天地之和焉。神農(nóng)氏為琴七弦,足以通萬物而考理亂也?!?sup>[6]3“昔古襄氏之治天下也,多風而陽氣蓄積,萬物散解,果實不成,故士達作五弦瑟,以來陰氣,以定群生”。[7]早期記載所體現(xiàn)的共同點就是琴非普通樂器,而是一件具有神秘力量的靈性器樂。

中國古人有“通神明之德,類萬物之情”的體驗傳統(tǒng)。原始社會里,人們總是對未知的事物傾注自己的想象。生民之初,古人燔柴炳蕭亦或是援琴作操來溝通神靈。列維·布留爾指出,在原始初民那里有看不見和看得見的兩個世界,“看得見世界和看不見的世界是統(tǒng)一的,在任何時刻里,看得見的世界都取決于看不見的力量”,[8]418在古琴與焚香這里,先民們能夠看到的就是現(xiàn)實的世界,而古琴的聲音以及香的繚繞之態(tài)都是虛無縹緲不可捕捉,或許它們的神秘和不可捕捉剛好與未知世界中的神靈進行溝通。

二、內(nèi)向的修身養(yǎng)性功能

儒家在塑造民族文化性格和心理結(jié)構的歷史地位毋容置疑,音樂亦是如此。儒家音樂美學思想在傳統(tǒng)音樂文化中占有突出地位,劉承華在《音樂美學教程》中說過古代中國人由于特殊的生存環(huán)境,孕育了早熟的農(nóng)耕文明,從而逐漸形成了源于原始社會的血緣紐帶,并形成強烈的家族觀念和宗法制度,在宗法制社會中,個人是在家族體系的定位中獲得價值和意義,然而個人價值的實現(xiàn)途徑便是修身,其方法就是將外部規(guī)范轉(zhuǎn)化為內(nèi)在的自覺要求和自發(fā)行動。[9]

在修身思想的驅(qū)動下,不僅是政治領域,藝術領域也深受其影響,音樂如此,香文化也如此。在音樂領域,中正平和的審美思想被極力推崇。古琴在發(fā)展演變過程中,歷代文人也基本遵循這個原則?;缸T《新論》中說:“八音之中,惟絲最密,而琴為之首。琴之言禁也,君子守以自禁也。大聲不震嘩而流漫,細聲不湮滅而不聞?!?sup>[6]朱長文在《琴史》中言:“蓋雅琴之音,以導養(yǎng)神氣,調(diào)和情志,擄發(fā)幽憤,感動善心,而人之聽之者亦恢然也?!?sup>[10]654王昌齡在《詠琴詩》贊頌了古琴聲色的魅力:“孤桐秘虛鳴,樸素傳幽真。仿佛弦指外,遂見初古人。意遠風雪苦,時來江山春。高宴未終曲,誰能辨經(jīng)綸?!?sup>[11]663琴音帶給人的意境仿若風雪,仿若春日的千里江山。

而古人推崇的琴之九德,即所謂一張理想的琴,應具備奇、古、透、靜、潤、圓、清、勻、芳九個特色。綜上不同時代的古人觀點,向我們傳達出古琴是一個音色清和中正的樂器,琴者禁也,君子彈琴是儀節(jié),而不是慆心。沒有繁手淫聲,沒有大喜大悲的跌宕,只有平和淡然的心境。

從外在的香到本性生香,香氣在中國傳統(tǒng)觀念中亦是美好的象征。受儒家思想的影響,香在文人的推動下,亦被賦予了道德品質(zhì)的符號。《尚書·君陳》:“至治馨香,感于神明。黍稷非馨,明德惟馨”“佩服愈盛而明,志向愈修而潔”[12]289……《詩經(jīng)》中撲面而來的是各種蒼翠馥郁的花草香木,《離騷》亦是一部各類的香草香花的芬芳雅集。自屈原之后,香材已不是植物屬性的描述,而是賦予其豐富的人文寓意,是超凡脫俗的象征,是行吟澤畔的獨醒人,是文人自身理想和情志的寄托。從此香氣養(yǎng)性的觀念開始對后世產(chǎn)生影響,香氣不只是芬芳、養(yǎng)鼻,正如古琴不只是悅耳、慆心,他們即是養(yǎng)心養(yǎng)性,更是道德的自律,在長期的發(fā)展過程中,文人早已把儒釋道思想注入其中。

以上是精神層面的修身養(yǎng)性。傳統(tǒng)文化對物理的深入不只是外在,更注重無形的氣質(zhì)秉性對人內(nèi)在的影響。當氣息進入體內(nèi),或者音樂進入耳內(nèi),他們會仔細體會這種無形的氣息或者聲音在體內(nèi)運行時的各種升降聚散,其間細微的微妙感觸有點近乎悟道的意思。在實質(zhì)性的醫(yī)學領域中,兩者已具備此種功能?!渡褶r(nóng)本草經(jīng)》將幾百種藥物分為上中下三品,上藥是養(yǎng)命以應天,而許多香材都被列入上品之中,如麝香、甘草、菊花、蘭草等。香料材質(zhì)的不同使得香氣不同,品質(zhì)上乘之香,氣息醇厚蘊藉,香氣悠遠綿長,芳香中有微澀之中藥味道,從而可以通經(jīng)活絡、調(diào)和氣血。用音樂治療疾病的歷史亦是非常久遠。從文字學角度,樂(樂)、藥(藥)、療(療)三字同源,可以間接窺測古代先民已經(jīng)認識到音樂與藥的聯(lián)系。在《黃帝內(nèi)經(jīng)》中,古人已經(jīng)運用陰陽五行學說把五音引入醫(yī)學領域。嵇康在《養(yǎng)生論》中記載了西漢時的竇公“以琴抒懷,宣泄感情,調(diào)節(jié)心志”[13]150的案例。因此,古琴的聲音和香材的芬芳不僅具備物理上的修身養(yǎng)性之功效,在精神層面,更是直指文人內(nèi)心,通過樂音檢驗自己的修為境界,通過熏香讓自己靈臺空明。

三、澄懷觀道的文化意蘊

《遵生八箋》云:焚香古琴,栽花種竹,靡不受正方家,考成老圃,備注條列,用助清歡。乎坐陳鐘鼎,幾列琴書,拓字松窗之下, 圖展蘭室之中,簾櫳香靄,欄檻花妍,雖咽水餐云,亦足以忘饑永日。冰玉吾齋,一洗人間氛垢矣。清心樂志,孰過于此?!?sup>[14]485書房之中自然有文人的胸中丘壑,文人心目中的書房須將整個中國文化生態(tài)生活環(huán)境濃縮其中,器物的陳設并非顯擺,而是深入的體會和研究,并使之人與器物能夠相互影響相互交融,從而使自己得到升華與提高,正如趙明誠所說“古器不獨為玩好,又可以決經(jīng)義之疑也?!?sup>[15]因此書房中的每一件器物都反映主人的修養(yǎng)審美,也體現(xiàn)了“禮藏于器”傳統(tǒng)教育觀。傳統(tǒng)的書房重器并非體量巨大,而是內(nèi)蘊豐富,比如古琴、圍棋、書畫、印信、劍器等。

琴為古樂,即使不會撫琴,也須壁懸一床。清和的琴音在書齋中響起,給書房增添一絲雅趣。屠隆在《考槃馀事》中曾經(jīng)概述過古琴的禁忌。在萬籟咸寂,月色當空之際,橫琴膝上,時作小調(diào),可以暢懷。亦可對軒窗,微風灑然時,園中池沼荷香撲鼻,游魚出聽,更是此樂何極!還須先洗手,使弦不受污,也須焚香,香清煙細,如水沉生香之類,則清馥韻雅。高羅佩也注意到了明代文人彈琴時喜歡的環(huán)境,“坐在生長于飛瀑懸掛的峭壁邊的一顆古松下,沉浸在薄霧裊繞、只見遠山之巔的冥思中,這幅圖景就是中國畫家在丹青中樂于描繪的琴人撫琴的環(huán)境”,[1]54因為在這種自然的環(huán)境中,“乘著超然的、寧靜的琴聲,琴人的思想得到了凈化并且升華至神秘的境界,他的靈魂可以與面前凹凸不平的巖石和潺潺的流水相通”,[1]54如果把高羅佩的描述移植到書房中,唯有書畫才能代替大自然的生動。有條件可以在寓所周邊種植松竹,造一個假山和挖一個池塘。如果不允許,就在書房內(nèi)部布置山水。以書畫代替自然山水的方式始于宗炳,《名畫錄》中記載“宋宗炳,字少文,善書畫,好山水。西涉荊巫,南登衡岳,因結(jié)宇衡山,以疾還江陵,嘆曰:‘老疾俱至,名山恐難遍游,當澄懷觀道,臥以游之。凡所游歷,皆圖于壁,坐臥向之”[16]4的記載。琴人如果在書房撫琴動操,面對此情此景,依舊可以令眾山皆響。他亦看過《考槃余事》,也發(fā)現(xiàn)了古琴與焚香之間的美妙聯(lián)系,香釋放出的芳香可以激發(fā)鼓琴和聽琴必要的情緒。

焚香亦有規(guī)矩講究,除了對香料本身材質(zhì)的要求,對焚香的環(huán)境要求也極為考究苛刻。從香具到香幾、香桌,再到周圍環(huán)境的搭配。書齋環(huán)境亦有講究,如果在花園中焚香,最適合在天然形成的山石之上放置木鼎式的香爐,便更見山林野趣,有返璞歸真之感。如果在書齋內(nèi),則常布置一些用于觀賞的名貴沉香,形如山巒起伏的沉香木,配以托盤托架,謂之沉香山子。如蘇軾《沉香山子賦》中描述海南沉香:“宛彼小山,巉然可欣。如太華之倚天,象小孤之插云?!?sup>[17]14此外,香爐周圍亦通常還掛畫、插花,與古琴頗有異曲同工之妙,臥游山水,澄懷觀道,焚香、撫琴時,凝視著美妙的溪流和高山,“雖身列廊廟,必意在林泉”,“永恒的“道”將顯靈于斂心冥思的觀者面前?!倍易魑臅r更易進入思接千載、視通萬里的境地。

四、神圣的儀式感

古琴與焚香都有一定儀式感。高羅佩認為,琴人的性情態(tài)度,一定要近似僧侶道士祭拜神靈時的虔誠,應該身心俱凈,超脫一切俗念,做好與生命中最深奧之玄秘交流溝通的準備。明代著名琴家楊表正說:“如要鼓琴,先須衣冠整齊,或鶴氅,或深衣,要如古人之像表,方可稱圣人之器。然后盥手,焚香,方才就榻,以琴近案,坐以第五徽之間,當對其心,則兩手舉指法,其心身要正?!?sup>[18]76((彈琴雜說》)。焚香是為了使心理放松,是借助特定的儀式、環(huán)境和氛圍的“靜”來求得內(nèi)心的“靜”。明代琴家徐上瀛說:“調(diào)氣則神自靜,練指則音自靜。如爇妙香者,含其煙而吐霧;滌芥茗者,蕩其濁而瀉清?!狈傧惚緛硎羌郎竦膬x式,這里用于彈琴之先,目的正是以宗教的誠、敬、靜來“雪其躁氣,釋其競心”,使“指下掃盡炎囂,弦上恰存貞潔”。[19]32

香更是圣物,在古人眼中,它集天地靈氣,既可祭祀先祖、供奉圣人、又可怡情養(yǎng)性、啟迪才思。尤其是香在佛教中有著崇高的地位,古今中外皆是如此,佛教經(jīng)文中,常常用香來比喻得道者的心德。佛教中香的祭拜儀式已有很多論述,不在此贅言。歷史上已有很多佛道僧人擅長古琴,而且是古琴大家,比如宋代的義僧。最早把禪理與琴學聯(lián)系在一起的是宋人成玉磵,他在《琴論》中說:“攻琴如參禪,歲月磨練,則無所不通。”這種思想后來被明代著名哲學家、文人李贄加以發(fā)揮,李贄認為“聲音之道可以禪通”。[20]170僧人彈琴在唐代文化界已經(jīng)有了相當大的影響。唐詩中有名的琴詩有李白的《聽蜀僧睿彈琴》,韓愈的《聽穎師彈琴》等。因此撫琴與焚香都是佛道中人常用之物。

古琴與焚香皆為傳統(tǒng)文人之雅好,它們在文明進程中,并不是孤立存在,而是相互激蕩,共同成為中國文人傳統(tǒng)文化生活空間的重要組成部分,并受到外國友人的尊崇和喜愛。

注 釋:

[1] [荷蘭]高羅佩:《琴道》,中西書局,2013年。

[2] 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編:《李美燕、高羅佩對明代文人琴的體認與實踐//巴渝舊事君應憶》,重慶大學出版社,2016年。

[3] 王禹偁:《黃岡竹樓記》,王水照編:《唐宋古文選》,南京鳳凰出版社,2012年。

[4] 北京大學古文獻研究所編纂:《全宋詩》,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年。

[5] (明)屠隆著,陳劍點校:《考槃余事》,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2016年。

[6] 桓譚撰、馮孫翼:《桓子新論》,中華書局,2009年。

[7] 許維遹:《古樂(卷五)》,《呂氏春秋集釋》,中華書局,2016年。

[8] [法]列維·布留爾:《原始思維》,商務印書館,1987年。

[9] 劉承華:《音樂美學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

[10] (宋)朱長文:《琴史》,蔡仲德,《中國音樂美學史資料注譯(上)》,人民音樂出版社,2007年。

[11] (清)彭定求:《全唐詩》,中州古籍出版社,2008年。

[12] 李民、王?。骸渡袝g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

[13] 殷翔、郭全芝:《嵇康集注(第三卷)》,黃山書社,1986年。

[14] (明)高濂:《遵生八箋·?燕閑清賞箋上卷》,巴蜀書社,1988年。

[15] 金文明:《金石錄校正》,上海書畫出版社,1985年。

[16] 宗炳原:《畫山水序》,人民美術出版社,1985年。

[17] (宋)蘇軾:《蘇軾文集(全六冊)》,中華書局,1986年。

[18] 楊表正:《彈琴雜說》,[荷蘭]高羅佩:《琴道》,中西書局,2013年。

[19] (明)徐上瀛、徐樑:《溪山琴況》,中華書局,2013年。

[20]?(明)李溫陵:《征途與共后語》,《李贄文集·焚書》,北京燕山出版社,1998年。

猜你喜歡
書齋古琴文人
國家非遺 古琴藝術
《書齋里的幻想者》
書齋江湖
尋訪千年古琴
春日賞雨
傳承和保護古琴藝術
古琴藝術的發(fā)展
書齋
文人氣
這世上少了文人會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