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瑪 秦杰
20世紀初,美聲歌唱(Bel Canto)傳入中國,其聲部大致劃分為男高音(Tenor)、男中音(Baritone)、男低音(Bass)、女高音(Soprano)、女中音(Mezzo-Soprano)、女低音(Alto)六個種類。但是,起源于歐洲的傳統(tǒng)美聲歌唱藝術在聲部劃分上卻包含高男高音(Countertenor)共七個聲部。高男高音是男性的歌唱聲部,最初是處于合唱聲部中的中聲(Alto)區(qū)域,自上個世紀中葉,這一詞已經逐漸用在包括歌劇、室內樂以及新創(chuàng)聲樂作品當中,泛指高于男高音音域范圍的一種男性聲部。
英語中“Countertenor”一詞源自于中世紀晚期及文藝復興時期復調音樂中的拉丁語“Contratenor”,該詞在這一時期特指復調音樂中的聲部與音區(qū)?!癈ountertenor”一詞約在16世紀早期也常被簡化成“Contra”或“Counter”。當時的作曲家也將“Counter-tenor”一詞用來特指復調音樂中的一個聲部。18世紀至19世紀的高男高音聲部因沿襲了美聲歌唱的聲樂技術而得以保留成為一個獨立的歌唱聲部。20世紀,以英國歌唱家阿爾弗萊德·戴勒(Alfred·Deller)為代表的高男高音,將此聲部在巴洛克時期盛行的演繹方式重新搬上了舞臺,引起歐洲樂壇“古樂”復蘇的熱潮。高男高音聲部相較男聲正常音區(qū)高八度演唱,該聲部往往存在兩個換聲點,因此過渡聲區(qū)也是高男高音訓練的重點,高男高音在演唱時會呈現(xiàn)出一種獨特的藝術表現(xiàn)。
在歐洲“古樂”復蘇運動的不斷推動下,近代也涌現(xiàn)出了許多優(yōu)秀的高男高音聲部演唱人才。例如美國高男高音歌唱家羅塞爾·歐博林(Russell Oberlin)、德里克·里·拉金(Derek Lee Ragin),德國高男高音歌唱家安德烈斯·肖爾(Andreas Scholl),法國高男高音歌唱家菲利普·雅羅斯基(Philippe Jaroussky)等。[1]高男高音聲部是傳統(tǒng)美聲歌唱中不可或缺的聲種,自西方傳入中國已近十五余載。作為中國首位高男高音聲部研習者,筆者一直致力于傳統(tǒng)高男高音聲部作品的演唱,并將高男高音聲部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相結合,近年來眾多作曲家也為筆者創(chuàng)作了30余部中國原創(chuàng)歌劇、音樂劇、室內樂作品等。
隨著高男高音聲部越來越被大眾所熟知,筆者在2016年到2018年有幸應邀參與了三部新電影作品的音樂制作,先后錄制了電影《蜻蜓之眼》中片尾曲《眨眼之間》及《唐人街探案2》《一出好戲》中的配樂,創(chuàng)新性地將高男高音聲部演唱與電影情節(jié)相結合,推動劇情發(fā)展,對故事的戲劇效果起到了渲染作用。這是一種新思維下的融合與創(chuàng)新。
一、《蜻蜓之眼》——實驗電影音樂的嘗試
筆者受中國導演徐冰,現(xiàn)代派詩人、制片人、編劇翟永明所邀,為徐冰導演電影《蜻蜓之眼》作片尾曲《眨眼之間》之演唱。
談到《蜻蜓之眼》,“新技術時代”一詞就不得不被提及。[2]該劇無攝影器材、無攝像師,劇本誕生于影片素材之后,一舉打破常規(guī)劇集攝影模式,影片素材全部來自于近2萬個監(jiān)控視頻,主創(chuàng)團隊將生活中真實發(fā)生的監(jiān)控視頻根據(jù)劇本進行剪輯,制作出了一部時長80余分鐘的劇情影片。該片以監(jiān)控攝像頭為第三視角,寓言式地講述了一個復雜糾結的愛情故事,反映出生存在當下社會的人們對現(xiàn)實環(huán)境的焦慮與無所適從,揭示了人性的真實。
由翟永明作詞,日本作曲家半野喜弘(はんのよしひろ)作曲、配器的《眨眼之間》是電影《蜻蜓之眼》的片尾曲。翟永明是我國當代優(yōu)秀女詩人,創(chuàng)作了大量現(xiàn)代詩歌。作曲家半野喜弘的創(chuàng)作涵蓋多部電影音樂、管弦樂、電子新音樂等音樂形式。
翟永明女士以《蜻蜓之眼》故事為靈感,創(chuàng)作了現(xiàn)代詩歌《眨眼之間》并以此作為片尾曲歌詞?!墩Q壑g》的第一版是以中文詩歌英譯,由作曲家半野喜弘選擇部分英文譯文作為歌詞而進行創(chuàng)作。筆者應導演與編劇的要求,以作曲家初稿演唱為基礎,將詩歌《眨眼之間》的中文全詩填入旋律中,進行了中文版的錄制,在演唱中根據(jù)詩歌的實際內涵有機地將流行演唱技巧與高男高音聲部的演唱特點相結合。關于《眨眼之間》的演唱創(chuàng)作,筆者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筆者在征得作曲家同意的情況下,對原曲音樂從音高、節(jié)奏方面進行部分調整,以便更貼切原文詩歌內容;第二,筆者在錄音演唱中,將高男高音聲部所使用的特殊頭聲技巧、區(qū)別于其他聲部的不同混聲比例以及根據(jù)作品調整Vibrato的演唱技術所帶來的多變音色與詩文的韻律、語言重音相結合。以下是詩歌《眨眼之間》的原文:
眨眼之間,光被推動;
暗黑空間,似是而非;
你說,錯錯錯。
你說,錯錯錯。
啊
眨眼之間,五官全開;
半黑半白,水乳形骸;
你說,莫莫莫。
筆者在歌詞“似是而非”“錯錯錯”等幾處的演唱都保持聲音高位置的狀態(tài),將頭聲與胸聲無縫銜接,混聲比例的調整使演唱時音色呈現(xiàn)出“虛實相間、空靈飄渺”的感覺,而另一處歌詞“錯錯錯”在A段中反復出現(xiàn),筆者將此處的演唱處理為“一揚一挫”,用聲音表達詞義的內涵?!板e錯錯”“莫莫莫”兩詞在筆者與詞作者溝通后,了解到其是源于陸游《釵頭鳳·紅酥手》中的經典句子,借以暗喻電影中主人公對愛情的無奈。筆者在演唱處理時,在一個句子里做到聲音色彩的轉變,彰顯人性對壓抑掙脫的爆發(fā)。因此,運用高男高音的演唱技巧豐富了音樂內容,使色彩虛無變化,貼近電影故事內容。
二、《唐人街探案2》——特色場景配樂
受旅美青年作曲家、四川音樂學院作曲系副教授胡小鷗之邀,筆者參與2018年春節(jié)賀歲檔上映的電影《唐人街探案2》的配樂工作。筆者在劇中演唱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的歌劇《圖蘭朵特》選段《今夜無人入睡》。
《圖蘭朵特》是意大利著名作曲家賈科莫·普契尼(Giacomo Puccini)根據(jù)童話劇改編所作的歌劇,是賈科莫·普契尼最偉大、最具表現(xiàn)力的歌劇之一,向世人展示了一個傳奇的中國公主與王子的愛情故事。由筆者所演唱的《今夜無人入睡》播放于全片第95分鐘至97分鐘處片段。該片段為汽車追逐場景,男主角劉昊然所駕駛汽車受到多部汽車撞擊后發(fā)生旋轉,鏡頭放慢,配樂播放。
《今夜無人入睡》是劇中第三幕塔坦王子卡拉夫的詠嘆調??ɡ虿轮辛藞D蘭朵公主的謎語,而后歸家時看著滿天星光思念公主而所發(fā)出詠嘆。該詠嘆調氣勢恢宏,蕩氣回腸,筆者使用高男高音聲部進行錄制,在演唱音域與聲音張力上,都是一種大膽的嘗試。
筆者在錄制該片段的配樂時,按照導演要求,選用詠嘆調《今夜無人入睡》的副歌部分。為配合該片段的故事情節(jié),選用原本歌劇歌詞和新編的中文歌詞錄制了兩版(最后根據(jù)劇情需要,選擇其一)。該詠嘆調激動人心,此時鏡頭將汽車旋轉這一快速運動進行放慢處理,將人物在該場景中無助、恐懼的情緒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該詠嘆調與電影這一旋轉慢鏡頭巧妙融合,形成了強烈的風格對比,使該片段變成了一個笑料十足、離奇荒誕的特色片段。
三、《一出好戲》——聲音角色塑造
由上海瀚納影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出品,中國內地男演員、導演、歌手黃渤執(zhí)導的處女作電影《一出好戲》,于2018年10月在中國各大影院公映。同樣是受到作曲家胡小鷗的邀請,筆者參與了該電影作品的音樂制作與配樂工作。
在該部電影中,胡小鷗先生選擇了威爾第創(chuàng)作的歌劇《弄臣》中詠嘆調《女人善變》?!杜肌肥峭柕诟鶕?jù)維克多·雨果的諷刺戲劇《國王愛風流》進行改編而成的三幕歌劇,創(chuàng)作于1851年,該歌劇于1852年在意大利威尼斯首演。該詠嘆調出自該歌劇的第三幕,是劇中公爵這一角色的詠嘆調?!杜松谱儭芬唤浭籽菥鸵鹁薮筠Z動,后也作為男高音音樂會的常演曲目。
基于《唐人街探案2》中《今夜無人入睡》的合作基礎,筆者與胡小鷗先生和導演組的合作也更加默契。詠嘆調《女人善變》出現(xiàn)于電影《一出好戲》正片75分40秒到76分50秒片段處。該片段是王寶強飾演的“小王”和于和偉飾演的“張總”帶領兩隊人斗毆奪取利益的場景。和《唐人街探案2》相似之處在于輕快、活潑的歌劇旋律與斗毆的場景產生了強烈的風格差異,因此也成為了一個爆笑的特色鏡頭。
另外,《一出好戲》中的這一版《女人善變》也有幾個創(chuàng)新之處。首先,詠嘆調《女人善變》本身是一個男高音聲部詠嘆調,創(chuàng)新地演繹了這一詠嘆調。其次,該詠嘆調在錄制時與《今夜無人入睡》不同的是,筆者是面對電影這一斗毆片段邊播放邊錄制的,并且是按照作曲家胡小鷗給筆者的節(jié)奏速度進行演唱的。因此在觀看該電影片段時,不難發(fā)現(xiàn),片中演員某些形體動作與筆者所演唱的音樂節(jié)奏相當吻合。
再次,該版的《女人善變》也做了較大的音樂調整。歌詞上,由于電影情節(jié)需要人物節(jié)奏與配樂節(jié)奏一致化,因此,應胡小鷗的要求,筆者將“muta d'accento”一詞多次重復演唱;旋律上,筆者創(chuàng)新性地在樂段結束后加入即興的華彩樂段,改變了整個樂曲的音樂結構。
結語
高男高音聲部從2004年第一次亮相在中國聲樂界以來,作為中國首位高男高音歌唱家,筆者一直在為高男高音聲部在中國的發(fā)展做努力。這三部電影、三次高男高音聲部在電影配樂中的大膽嘗試,無不是在為高男高音聲部在中國發(fā)展添磚加瓦。
筆者作為中國首位高男高音歌唱家,同樣一直致力于將高男高音聲部演唱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相結合。2013年與中國著名作曲家高為杰先生從浩如煙海的存世元曲中選擇了徐再思《折桂令》、貫云石《紅繡鞋》、馬致遠《落梅風》三首重新作曲,為筆者量身定制了中國藝術歌曲套曲《元曲小唱》,這套藝術歌曲也在2015年成功申報為首批國際藝術基金項目。
2015年,筆者在著名作曲家葉小綱的中國原創(chuàng)歌劇《永樂》中飾演鄭和一角,這是首次使用高男高音演繹中國歌劇、塑造中國人物、講述中國故事;筆者在已故作曲家金湘先生的歌劇遺作《日出》中飾演胡四一角,也是一次在中國歌劇中的大膽嘗試。
不得不說上述三部電影中加入了高男高音聲部的演唱元素,既成就了電影中某些經典橋段,也打開了高男高音在中國落地發(fā)展的另一扇門,讓高男高音聲部進入了更多觀眾的視線。
參考文獻:
[1]沈承宙,徐秀瑩. 中國“高男高音”歌唱藝術的新領域——以肖瑪?shù)母璩囆g為例[ J ].解放軍藝術學院學報,2011(01):83-86.
[2]張理想.古典音樂在電影藝術中的運用探究[ J ].戲劇之家,2017(14):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