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肖云
摘要:蘇軾、秦觀、黃庭堅三人亦師亦友,交誼深厚。元祜后,三人受累于北宋復(fù)雜的黨派紛爭,遠(yuǎn)謫嶺南,其中蘇軾貶謫期間兩度道經(jīng)廣西,秦觀、黃庭堅則被直接貶黜廣西,三人由此與廣西結(jié)下一段可貴的緣分。三人寓留廣西時期,留下不少詩詞文佳作,為當(dāng)時尚屬嶺南蠻荒之地的廣西留下了一筆珍貴的文學(xué)財富。
關(guān)鍵詞:蘇軾;秦觀;黃庭堅;流寓;廣西;原因;創(chuàng)作
北宋時期的廣西乃“古禹服要荒地,山深野莽,風(fēng)土厲惡”(孫勷《三賢祠碑》),“外接交趾,內(nèi)雜猹瑤,古來安置遷客之地”([清])陸祚《粵西偶記》。哲宗親政后,蘇軾、秦觀、黃庭堅三人因受黨派紛爭之累,紛紛被貶往嶺南地區(qū),蘇軾曾南遷海南儋州后又北歸廉州(今廣西合浦),秦觀曾被貶黜橫州(今廣西橫縣),最后卒于藤州(今廣西藤縣),黃庭堅曾羈管宜州。三人南遷北返的歷程中,或道經(jīng)廣西,或寓居廣西,由此與廣西開始了一段珍貴的緣分。
一、蘇軾、秦觀、黃庭堅與廣西結(jié)緣過程
紹圣元年(1094),哲宗起用章悖、安燾、呂惠卿等新黨舊臣“紹述新法”,貶黜元祜舊黨,蘇軾因此落職被貶。紹圣四年(1097),時寓居惠州的蘇軾再次被貶瓊州別駕,安置昌化軍(今海南儋州)。四月,蘇軾惠州出發(fā),進入廣西后,按“梧州—藤州(今廣西藤縣)—容州(今廣西容縣)—鐔州(今廣西北流)—雷州(今廣東雷州半島)”的交通路線前往儋州。五月八日,蘇軾到達梧州,五月十一日蘇軾到達藤州,并與道經(jīng)藤州(從筠州貶雷州途經(jīng))的弟弟蘇轍一家會合,隨后攜伴至雷州。六月十一日,稍事休整的蘇軾告別蘇轍,于徐聞遞角場(“隸角場”)渡海。元符三年(1100),宋徽宗即位,大赦天下。當(dāng)年五月,蘇軾遇赦,量移安置廉州(今廣西合浦)。七月四日,蘇軾到達廉州,并逗留了將近兩個月。八月,朝廷再下告命,授蘇軾舒州團練副使,安置永州。八月二十八日,廉州官員與名士為蘇軾餞別。八月二十九日,蘇軾與蘇過離開廉州,按“白州(今廣西博白)—郁林(今廣西玉林)—鐔州—容州—梧州”的路線溯流北上。途中,蘇軾驚聞秦觀去世的噩耗,哀痛之余決定繞道藤州前往吊唁。不料,到藤州后,卻發(fā)現(xiàn)秦觀靈柩早己由其婿范溫帶離藤州,因而短暫停留后,九月中旬,蘇軾離開藤州進入西江到梧州,九月二十一后,蘇軾離開廣西境內(nèi)前往廣州。一年后,蘇軾病逝于江蘇常州。蘇軾這一次北歸寓流廣西,前后達三個多月,并與廉州太守、藤州太守、名士歐陽誨夫、鄧擬、劉幾仲等交好。這便是蘇軾與廣西的淵源。
秦觀,是蘇門門人中蘇軾最為器重者。據(jù)《秦觀年譜》記,紹圣元年(1094)三月,秦觀被章悖等納入“元祜黨籍”貶往杭州,閏四月貶官監(jiān)處州酒稅。紹圣三年(1096)春,秦觀因為抄寫佛經(jīng)披罪被再貶郴州。愈年,賊臣章悖為構(gòu)陷追廢宣仁太后,伙同黨羽追劾元祜諸臣。二月,秦觀受連坐受到嚴(yán)重處罰,被編管橫州(今廣西橫縣),即謫放宜州,編入宜州戶籍,由宜州地方官吏加以管束。元符元年(1098)春,秦觀從郴州出發(fā),前往貶往橫州,并于橫州寓居半年有余。九月,被開除官職永不敘用,移雷州編管。元符三年(1100)四月,宋徽宗登基,大赦天下,五十二歲的秦觀得以放還,仍至橫州安置,六月二十五日,秦觀、蘇軾師徒二人在雷州??迪鄷?。七月,秦觀離開海康,返歸橫州,八月上旬,至藤州。據(jù)《宋史》記載,秦觀“至藤州,出游華光亭,為客道夢中長短句,索水欲飲,水至,笑視之而卒?!鄙揭簿褪钦f,八月秦觀到藤州時,曾寓留并出游光華寺,不料因急疾病卒。但算起來,秦觀與廣西的緣分也不淺,他前后在廣西逗留的時間超過了七個月。
黃庭堅,亦屬蘇門四學(xué)士之一,深得蘇軾賞識。受“元祜舊黨”事件牽連,黃庭堅被諫官以修《神宗實錄》時涉嫌誣蔑先帝(神宗)由,貶官涪州別駕,黔州安置,后移戎州安置。元符三年(1100),徽宗即位后,復(fù)召宣德郎,寓居鄂州。崇寧元年(1102),宋徽宗再次加重對元祜黨人的處罰,并立“元祜黨人碑”于端禮門。崇寧元年(1103),轉(zhuǎn)運判官陳舉受趙挺之的指使,從黃庭堅《承天院塔記》中羅織文字,誣蔑其訕謗國君。黃庭堅因此被除名羈管宜州,即被拘禁管束于宜州。當(dāng)年十二月二十九日,黃庭堅從鄂州出發(fā),渡洞庭湖,經(jīng)潭州、衡州、永州、全州、桂州等地,第二年五月十八日,到達宜州貶所。在宜州凄慘度過十七個月后,黃庭堅于崇年四年(1105年)九月三十日含恨卒于宜州南樓。
綜上,我們可以看到,蘇軾、秦觀、黃庭堅三人,或因道經(jīng)廣西,或因貶謫廣西,與廣西結(jié)下一段可貴的緣分。他們的到來,為當(dāng)時尚屬嶺南蠻荒之地的廣西留下中原知名士人的歷史足跡,這對于宣傳廣西、帶動廣西文士進步和促進本土文化進步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蘇軾、秦觀、黃庭堅寓桂原因詳考
蘇軾、秦觀、黃庭堅三人,仕途坎坷,屢經(jīng)貶黜,甚至晚年時紛紛落貶流寓廣西,這一切都北宋復(fù)雜的黨派紛爭有關(guān)。
熙寧二年(1069),宋神宗擢用王安石大刀闊斧開展變法,史稱“熙寧變法”。圍繞“變法”,朝廷內(nèi)部展開了激烈的爭論,并形成新舊兩黨。蘇軾雖屬舊黨,但立場中立,他不滿新黨王安石等人激進變法作風(fēng),也不滿舊黨司馬光等人保守作風(fēng),遭到了新舊兩黨的排擠。元豐二年(1079)二月,時任湖州知州的蘇軾多次借吟詠譏諷新法,遭到舊黨李定、舒亶、王珪等人彈劾,蘇軾因此披罪入獄,是為“烏臺詩案”。后蘇軾得到太皇太后曹氏、吳充的拯救免于一死,貶黃州團練副使。受蘇軾“烏臺詩案”影響,整元豐年間黃庭堅輾轉(zhuǎn)在京師、太和、德州、揚州、泗州、德平等地任職,不獲重用?!盀跖_詩案”爆發(fā)時,秦觀還在趕考應(yīng)舉階段,但其時他與蘇軾同游山水,詩詞唱和,交情漸深。秦觀元豐年間多次應(yīng)舉不第,多少受到了蘇軾“烏臺詩案”的影響。
元豐八年(1085),宋哲宗繼位,宣仁高太后垂簾聽政,改元元祜。高太后聽政后,陸續(xù)起用司馬光、呂公著、范純?nèi)实确磳ε蓮U除新法,并貶黜蔡確、章悖、呂惠卿等熙豐舊臣。蘇軾因受高太后賞識得到重用,擢為翰林學(xué)士,后又遷兵部尚書、禮部尚書。元祜二年(1087),經(jīng)蘇軾等人的大力舉薦,秦觀遷為太學(xué)博士,三年后,再次高升,授秘書省正字。元祜元年,黃庭堅亦獲重用,任職京師秘書省,參與《神宗實錄》編修校理工作,后遷史局工作,官升著作佐郎。元祜期間,蘇軾、秦觀、黃庭堅師徒三人密切交游唱和,成為文壇佳話?;莺樵袊@“秦少游、張文潛、晁無咎,元祜間俱在館中,與黃魯直為四學(xué)士,而東坡為翰林。一時文物之盛,自漢唐己來未有也?!雹?/p>
元祜八年(1093),高太后去世,哲宗親政。次年,宋哲宗改元“紹圣”,表“紹述神宗朝新法”之意,并重新起用章悖、呂惠卿、李清臣、鄧潤甫等新黨舊臣,召蔡京為戶部尚書。章悖等人再次掌控朝廷話語權(quán)后,開始借機貶黜元祜舊臣?!爱?dāng)時在朝任職的高級官吏三十多人都被貶到嶺南等邊遠(yuǎn)地區(qū)。蘇軾兄弟也首當(dāng)其沖……(蘇軾)落兩職(取消端明殿學(xué)士、翰林侍讀學(xué)士的稱號)……知英州(治所在今廣東英德)……途經(jīng)安徽當(dāng)涂時,又被貶為建昌軍(治所在今江西南城)司馬(屬官)、惠州(治所在今廣東惠陽東)安置……途經(jīng)江西廬陵(今江西吉安),又改貶為寧遠(yuǎn)軍(治所在今湖南寧遠(yuǎn))節(jié)度副使(地位比“司馬”低的屬官),仍惠州安置。三改謫命,足見政敵手段之狠,用心之毒?!雹矍赜^、黃庭堅亦不能幸免。紹圣元年(1094),蔡京之兄蔡卞主持重修《神宗實錄》,力翻前案。是年十二月,黃庭堅被諫官以“所修先帝實錄,類多附會奸言,詆熙寧以來政事”為由彈劾,貶涪州別駕、黔州安置,后以避親嫌故,移戎州。次年,御史劉拯上奏稱“元祜修先帝實錄,以司馬光、蘇軾之門人范祖禹、黃庭堅、秦觀為之,竄而增減,誣毀先帝”(《宋史·劉拯》),秦觀連坐遭貶處州(今浙江麗水),次年春,遭“削秩”(去除官職封號),貶郴州(今屬湖南)。紹圣四年二月,詔移橫州(廣西橫縣)編管,次年九月,遭除名移雷州(今廣東海康縣)編管。
元符三年(1100)正月,哲宗崩,宋徽宗繼位,次年改元“建中靖國”。即位初,宋徽宗任韓忠彥為相,召還元祜舊臣,貶黜章悖、蔡京等人,蘇軾、秦觀、黃庭堅因此得赦放還。同年,蘇軾從昌化軍量移廉州(今廣西合浦),再移永州,經(jīng)過三次赦免,最終提舉玉石官,居常州。建中靖國元年(1101),蘇軾病逝于常州。同一年,秦觀接到朝廷告命移衡州(今湖南衡陽),八月十二日卒于藤州途中。元符三年(1100)五月,黃庭堅復(fù)宣德郎,監(jiān)鄂州在城監(jiān)稅,次年改舒州。建中靖國二年(1102),宋徽宗改元“崇寧”,隱示“尊崇熙寧”之意,并起用蔡京、鄧洵武等舊黨。當(dāng)年九月,受蔡京等人蠱惑,徽宗罷尚書韓忠彥,并將司馬光、文彥博、蘇軾一千人等列入“元祜黨籍”,鐫名刻碑,立端禮門前警誡朝臣。秦觀、黃庭堅亦連坐黨籍。崇寧元年(1102),據(jù)《宋史》載,“庭堅在河北與趙挺之有微隙,挺之執(zhí)政,轉(zhuǎn)運判官陳舉承風(fēng)旨,上其所作荊南承天院記,指為幸災(zāi),復(fù)除名,羈管宜州。三年,徙永州,未聞命而卒,年六十一?!雹芤簿驼f,因“元祜黨人碑”事件牽連,黃庭堅被政敵趙挺之借由除名,羈管宜州,三年后,即崇寧四年(1105),死于宜州,中年六十一歲。
綜上,我們可以看到,蘇軾、秦觀、黃庭堅等人寓桂的原因復(fù)雜,它是北宋統(tǒng)治者對朝廷朋黨紛爭的處理結(jié)果,也是新舊兩黨、蜀洛兩黨復(fù)雜的黨派紛爭的結(jié)果,更是章悖、蔡京等奸臣私黨,彈壓忠臣,排斥異己的結(jié)果。所以,蘇軾、秦觀、黃庭堅等人寓桂不是主動的選擇,而是被動的安排。
三、蘇軾、秦觀、黃庭堅寓桂期間的創(chuàng)作活動考略
蘇軾、秦觀、黃庭堅三人在廣西期間,不是跋山涉水、日夜兼程,就是凄慘寓居、度日如年,盡管如此,他們還是積極以詩文記錄流寓心情、當(dāng)?shù)仫L(fēng)物及交游酬和,為古代粵西文學(xué)留下了精彩的一筆。
據(jù)粗略統(tǒng)計,蘇軾流寓廣西期間創(chuàng)作詩歌約11首,文約7篇,詞、書畫不詳。南遷儋州時,蘇軾經(jīng)過藤州時,太守徐元用邀蘇軾同游東山浮金堂,蘇軾寫下《徐元用使君與其子端常邀仆與小兒過同游東山浮金堂,戲作此詩》相贈。路過容州,時正在容州都嶠山修道的蜀中老鄉(xiāng)邵彥肅得聞欣然相伴,并同游藤江(即北流河),蘇軾寫下《藤州江山夜起對月,贈邵道士》一詩相送。蘇軾從儋州北歸寓居廉州期間,曾得到名士鄧擬的款待,留宿清樂軒,品嘗廉州龍眼,寫下《題廉州清樂軒》、《移廉州謝上表》、《書合浦舟行》三篇文章,并作詩《廉州龍眼,質(zhì)味殊絕,可敵荔支》一首稱贊合浦龍眼。此外,粵西士人歐陽誨夫慕名致信蘇軾,蘇軾寫下《梅圣俞之客歐陽晦夫,使工畫茅庵,己居之,一琴橫床而己。曹子方作詩四韻,仆和之云》、《歐陽晦夫惠琴枕》、《歐陽晦夫遺接罹琴枕,戲作此詩謝之》三首詩,開始了一段與粵西名士詩畫往來的佳聞。離開廉州時,廉州太守張仲修及名士劉幾仲設(shè)宴餞別蘇軾,蘇軾寫下《留別廉州張左藏》、《瓶笙詩》兩詩。游覽東山寺時,蘇軾聽聞知住僧愈上人的詩才,欲相見未果,見壁上愈上人題詩,因而作《合浦愈上人,以詩名嶺外,將訪道南岳,留詩壁上云:閑伴孤云自在飛。東坡居士過其精舍,戲和其韻》一詩記之。此后,蘇軾乘木筏由西江到梧州,而后南下廣州去了。
秦觀流寓廣西期間,留下詩作約10首,分別是:《浮槎館書懷》(一作《寧浦書事》)六首、《冬蚊》、《反初詩》、《月江樓》、《光華亭》;詞兩首,分別是:《醉鄉(xiāng)春·題海棠橋祝生家》(作于橫州)、《好事近·夢中作》(作于藤州),文章、書畫不詳。其中,最主要的作品是《浮槎館書懷》六首,該組詩均為六言絕句,描寫的是秦觀寓居橫州的生活境況及羈旅心情,是秦觀后期的詩歌代表作。《醉鄉(xiāng)春·題海棠橋祝生家》作于橫州,當(dāng)時秦觀苦悶,常與當(dāng)?shù)厥咳俗I鶃?,在一次祝生家喝醉后寫下該詞,抒發(fā)對不平遭遇的苦悶?!逗檬陆糁凶鳌肥欠艢w途中,作于藤州,表達的是作者放歸后的輕松心情。這首兩詞是秦觀后期詞的代表作。
黃庭堅流寓廣西期間著述頗豐。當(dāng)年南遷宜州,經(jīng)過桂州、全州途中,黃庭堅曾作詩8首,分別是:《過雙松堂》、《能仁寺》、《過全州訪朱德父》、《到桂州》、《答許覺之惠桂花椰子茶盂》(二首)、《以椰子茶瓶寄德襦》(二首)、《贈朱冕兄弟》。寓居宜州期間,黃庭堅作詩7首,分別為:寄黃龍清老(三首)、《宜陽別元明用觴子韻》、《和范信中寓居崇寧寓雨》(二首)、《乞鐘乳于曾公袞》。另外,作詞8首,分別為:《浪淘沙·荔枝》、《西江月(月側(cè))》、《采桑子》(投荒)、《驀山溪,至宜州作,寄贈陳湘》、《青玉案·至宜州次韻上酬七兄》、《虞美人·宜州見梅作》、《看花回·茶詞》、《南鄉(xiāng)子·重陽日宜州城樓宴集即席作》(絕筆)。上述詩詞內(nèi)容多為羈旅境況、寓居心懷、吟詠風(fēng)物、宴飲酬贈,代表黃庭堅后期的文學(xué)藝術(shù)成就。除了詩詞,黃庭堅還留下日記一本,名為《宜州乙酉家乘》(也稱宜州家乘)。該日記的記事從崇寧四年正月初一始到八月二十九日終止,因有閏二月,共記九個月,詳細(xì)記錄了其本人在宜州的起居和交游情況,是了解黃庭堅寓桂生活的重要憑證。此外,黃庭堅寫下文章約10篇,分為《題牧護歌后》、《題中巖行記》、《書自草書古樂府后》、《書自作草書后贈曾公卷》、《題東坡小字兩軸卷尾》(散佚)、《跋李資深書卷》、《跋與張載熙書卷》、《代宜州黨皇城遺表》、《代宜州郡官祭黨守文》、《左藏君墓志銘》。書法作品則僅留下著名的《范滂傳》,其他皆散佚。
綜上,我們可以看到,蘇軾、秦觀、黃庭堅師徒三人受累于北宋錯綜復(fù)雜的黨派紛爭,屢遭貶黜,最終蘇軾遠(yuǎn)謫海南,秦觀、黃庭堅魂斷廣西。三人流寓廣西期間創(chuàng)造了不少的詩文,這些詩文或反映廣西地方風(fēng)物,或記錄與廣西官員、名士、百姓的交游活動,或抒發(fā)貶謫愁悶心情,間接地成為了宣傳廣西的名片,屬于北宋粵西文學(xué)文化的一部分。
注釋:
①元·脫脫等.《宋史》卷四百四十四,列傳第二百三,文苑六
②宋·惠洪.《石門文字禪》卷二十七,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
③王水照.蘇軾傳稿[M],中華書局,2015,第204頁.
④元·脫脫等.《宋史》卷四百四十四,列傳第二百三,文苑六
參考文獻:
[1]楊勝寬.蘇軾與蘇門文人集團研究[M].四川人民出版社,2010
[2]王水照.蘇軾研究[M].中華書局,2015
[3]鄧廣銘,漆俠.宋史專題課[M].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2008.
[4]元·脫脫等.《宋史》卷四百四十四,列傳第二百三,文苑六.
[5]韓暉,張藝兵.短笛長歌獨倚樓;黃庭堅在宜州[M].廣西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2013
[6]秦觀.秦觀集編年校注[M]周羲感等,校注.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7]張彥.論黃庭堅的宜州詩詞——元祜黨人旅桂文學(xué)研究之二[J].賀州學(xué)院學(xué)報,2012,28(2)
[8]張彥,蔡念念.論秦觀兩廣詩的藝術(shù)成就——元祜黨人嶺南文學(xué)研究之一[J].梧州學(xué)院學(xué)報,2011,21(6)
[9]李波.黃庭堅謫貶宜州期間交游研究——以黃庭堅著述為中心[J].河池學(xué)院學(xué)報,2014,34(12)
[10]喻世華.論蘇軾與廣西的情緣與意義[J].惠州學(xué)院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13,33(1)
[11]鄭永曉.黃庭堅年譜新編[M].社會科學(xué)文獻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