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再勇
摘 ?要:義務教育的實施,隨著年級的增高,學困生越來越多。找準初中語文學困生形成原因,對癥下藥,引導他們重拾學習的信心,讓語文學習由一件難事逐漸變成一件易事,這是所有中學語文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教師是主導人,我們不妨從以下幾個方面去進行嘗試:(1)尊重與愛心、恒心同在;(2)由易到難,激發(fā)興趣;(3)結對幫扶,促其進步;(4)自定目標,超越自我;(5)家校聯合,共同轉化。
關鍵詞:初中語文;學困生;家校聯合
教學實踐中,我們發(fā)現,隨著年級的增高,學困生卻越來越多。學困生問題引起了教育者們的關注。分析研究初中語文學困生形成的原因和制定切實可行的轉化策略,成了擺在教育者尤其是初中語文教師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
一、初中語文學困生學習現狀分析
什么是“語文學困生”?顧名思義,“語文學困生”就是在語文學習上有困難,或者語文學習效率低,暫時處于后進狀態(tài)的學生。
前不久,我們以《關于初中語文學困生課堂參與意識的研究》為課題的課題組,抽取了八年級14個班中的200名語文學困生進行了一次無記名問卷調查。調查的內容涉及學習態(tài)度、學習興趣、學習方法、對語文學習與生活的認識等方面。以下問題或多或少可以反映學困生的一些學習現狀:
“你上課時經常走神嗎?”回答“是”的占74%。
“你是否有預習的習慣?”回答“是”的僅占20%。
“你能主動回答問題和參加學生的討論嗎?”回答“是”的僅占23%。
“你能及時整理筆記并把筆記和書本內容結合起來思考嗎?”回答“是”的僅占13%。
“一單元學完后,你能否自覺地進行一次系統(tǒng)復習和小結?”回答“是”的僅占7%。
“是你覺得是什么原因是你產生不愛聽課?”回答“聽不懂”的占35%,回答“課堂枯燥無味,沒興趣”的占42%。
從以上調查問卷中,不難看出,語文學困生主要有以下表現:個別學生天資聰慧,但上課心不在焉;認為課堂枯燥無味,學習很悶,不想去聽;有的語文基礎差,對語文學習失去信心,缺乏興趣;作業(yè)不自覺按時不認真完成;課堂參與較少,有的甚至成了局外人,只管做自己的事或看熱鬧。
二、初中語文學困生形成原因分析
(一)自身的原因
1.掉了隊,不及時跟上
義務教育的實施,使得學生升級就像趕鴨子前進一樣,全體學生不論成績好壞都一齊一級一級的往上趕,那么對于知識的學習就得像一條鏈子一樣,一鏈緊扣一鏈,如果在哪一級掉了鏈,自己不及時補上,那么前后失去聯系,就會造成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欠缺。
2.學習習慣不好,學習方法欠佳
我們常常看到,有很多苦學的孩子,當其他學生三個一群五個一伙出去玩時,教室里卻有他學習的身影。夜晚,要學到半夜。然而,考試下來,卻讓人大跌眼鏡,他們的分數卻不高。這其中就是由于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不注重勞逸結合。
(二)家庭的原因
我深深記得,那次一位家長在辦公室教訓孩子的情境。學生不聽話、上課搗蛋,經常不交作業(yè),班主任請了家長到辦公室。當家長訓斥學生時,那學生卻憤怒的說:“哪個叫你們天天吵架,天天打麻將?!边@樣的家庭環(huán)境,勢必在學生心靈上造成莫大的陰影。
(三)教師的原因
當前,初中教師的待遇偏低,少數教師不安于教師的工作,工作熱情不高。在教學中,缺乏愛心和責任心,對優(yōu)生關愛有加,對學困生卻放任自流。有的教師不能以人為本,對學困生評價偏頗,損傷了學生的自尊心。
(四)其他的原因
不知何時起,“讀書無用論”又開始慢慢蔓延。那一次,我去家訪,本想動員家長送自己的孩子去讀中職,而家長卻滿帶欣喜的神色說:“考不上學校無所謂,讀不得書,一天就跟我一路搞建筑。說來老師們不要多心哈,我上一天班要掙個三四百塊錢,現在有個工作一個月才千把兩千塊錢,也沒啥意思?!敝活櫻矍袄?,沒有長遠目光的家長不在少數。你要指望他激勵他的孩子努力學習,那是不可能的事。那也就僅憑孩子的興趣來學習了。
三、初中語文學困生轉化策略
(一)尊重與愛心、恒心同在
對于具有獨特個性的人來說,都希望得到愛與尊重。學困生更是如此。課堂上對待優(yōu)生和學困生一視同仁,課后盡可多地關注學困生,多與他們談心交流,讓他們覺得老師和藹可親。這樣,他們就會慢慢敞開心扉,與老師做心與心的溝通?!坝H其師,才能信其道。”師生沒有了隔閡,教師的話學生是很愿意聽的。
(二)由易到難,激發(fā)興趣
學困生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學習困難,接受知識慢,對學習容易失望。我們可以降低對他們的要求,讓學困生能容易地完成任務,輕松地掌握符合他們狀況的只是。比如,作業(yè)布置,讓他們先完成常規(guī)作業(yè)(抄寫詞語)和簡單的作業(yè)。待學生能自覺認真完成作業(yè)后,再慢慢布置一些稍有難度的題。
(三)結對幫扶,促其進步
1.建立學生“一幫一”學習小組。在優(yōu)等生與“學困生”之間建立“一幫一”輔助隊,讓學困生自己選擇喜歡的結對同學,讓優(yōu)等生輔導學困生釋疑解難,幫助他們掃除學習中的“攔路虎”,克服消極、畏難情緒。
2.建立教師“一幫多”活動。教師與多個學困生結對,建立師生幫教組。規(guī)定每周幫教的次數,合理安排指導內容,利用課余時間幫助他們讀、背課文,默寫新字、詞。
(四)自定目標,超越自我
我們相信,每個學困生都是有潛能的。盡可能把學困生的潛能發(fā)揮出來,是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在學習中,引導學困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在每次測試中制定目標,通過一次次目標的實現來超越自我。
(五)家校聯合,共同轉化
不論怎樣的家庭,當家長的內心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學習好。因此,教師不要單打獨斗,要時常與家長溝通,及時全面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及時與家長商討對策,共同引導。這樣家校形成了合力,教育教學力量大增,教育教學效果就會事半功倍。
“一切存在的都是合理的。”面對學困生,我們不能輕言放棄,尊重他們,善待他們,多用點心思幫助他們,讓他們一天進步一點點,一天收獲一點點,讓他們重拾信心,逐漸找回快樂學習、輕松學習的那一片藍天!
(本文系市級課題《關于初中語文學困生課堂參與意識的研究》相關論文)
參考文獻:
[1]何志賢. 初中語文學困生轉化策略[J]. 語文天地,2011(8):46-47.
[2]高金鴿. 初中語文學困生轉化策略[J]. 新課程(中學),2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