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 楊云斌 沈悅 馮新民 王奎山
[摘 要]本文以江蘇沿江地區(qū)農業(yè)科學研究所為例,對基層科研院所科研人員群體網絡輿情的群體組成情況、網絡輿情傳播方式及內容進行了調查分析,發(fā)現在網絡輿情管理存在的一些問題,如網絡監(jiān)管意識淡薄、網絡輿情應對能力差、網絡輿情監(jiān)管機制不健全等,提出了應對網絡輿情的一些措施,如加強政治意識、強化責任擔當、完善管理機制、強化積極輿論引導、強化道德教育等,以期在基層科研院所內建設一個健康和諧、積極向上的網絡環(huán)境。
[關鍵詞]網絡輿情;傳播;基層科研院所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9.18.090
[中圖分類號]D625;G20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0194(2019)18-0-02
0? ? ?引 言
高速發(fā)展的網絡技術,使網絡世界里不斷出現各種新興媒體,如微博、微信等,豐富了信息傳播途徑?;鶎涌蒲性核蒲腥藛T群體通過使用這些網絡媒介自由地表達自己對新聞事件、社會現象等各方面的看法和意見?;鶎涌蒲性核绾雾槕W絡輿情發(fā)展趨勢,把握網絡輿情的演變規(guī)律,研究正確引導網絡輿情發(fā)展方向等問題具有重要意義。
1? ? ?基層科研院所網絡輿情的構成特點
1.1? ?群體組成特點
以江蘇沿江地區(qū)農業(yè)科學研究所為例,截至2017年底,在職人員中科研人員占比76%,工勤人員占比24%;其中,35歲及以下人員占比22%,36~50歲人員占比30%,55歲及以上人員占比15%??蒲腥藛T中專業(yè)技術職稱中,高級職稱占比58%,中級占比24%,初級占比18%,其中,研究生以上學歷占比36%,本科占比64%,該群體高級職稱人員較多,職稱上升空間不大;中年人數占比較多,年齡構成偏中年;科研人員中,學歷集中在本科,研究生以上學歷偏少;工勤人員比例多于年青科技人員。
1.2? ?網絡輿情傳播方式及內容
網絡輿情的傳播方式來自兩個方面,一是信息獲取來源;二是信息傳播平臺。信息來源一般以傳統(tǒng)媒體或網絡主流媒體為主,是作為公眾獲取的原始信息,從統(tǒng)計結果表1可以看出,網民從互聯網上獲取信息主要是搜索引擎、網絡視頻、網絡新聞等。信息傳播主要以網民交流溝通為主,可能是網民加工后的信息,帶有自身某種情感言論,主要通過互動網絡媒介實現信息擴散,推動輿情發(fā)展。從表1可知,網民交流溝通平臺主要有即時通信、電子郵件、網絡直播等。調查顯示,該單位科研人員主要從搜索引擎上獲取信息,其中,QQ使用率達100%,微信使用率達98.9%。建立的QQ群有26個,微信群有10個,在群體網絡中表達內容呈現多元化發(fā)展態(tài)勢,有黨員學習交流、學術心得交流、發(fā)布工作通知、學習材料、動畫等,也包含文字、圖片、視頻等多種表達形式。
截至2018年6月,中國網民規(guī)模達到8.02億人,2018上半年新增網民數量2 968萬人,與2017年相比,增長了3.8%,互聯網普及率為57.7%。據相關數據顯示,在手機網民方面,截至2018年6月,中國手機網民規(guī)模達到7.88億人,2018上半年新增手機網民數量為3 509萬人,與2017年相比增長4.7%。值得一提的是,手機網民占網民數量比重持續(xù)攀升,2018年占比高達98.3%。
2? ? ?網絡輿情管理存在的問題
2.1? ?網絡監(jiān)管意識淡薄
在基層科研院所,形成網絡群體的目的是快速發(fā)布通知、學習材料等,以便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科研管理工作,但網絡輿情監(jiān)管缺乏專業(yè)性,疏于解決網絡輿情突發(fā)事件,易造成不必要的錯誤,讓單位管理層受到質疑、缺乏公信力。
2.2? ?網絡輿情應對能力差
首先,應對網絡輿情的觀念落后,常用行政手段應對網絡輿情,缺乏及時科學引導和日常網絡道德教育;其次,對網絡輿情發(fā)生的規(guī)律及對輿情導向影響把握不足;最后,網絡輿情應對手段單一,常用堵、刪、閉手段,缺乏針對性。
2.3? ?網絡輿情監(jiān)管機制不健全
本單位群體組成結構特點顯示,青年科技人員比例較少,具有一定的突發(fā)性。目前,科研院所基本無網絡輿情監(jiān)管的專門機構,也未責任到人。人員結構劃分為科研創(chuàng)新和科研管理工作,網絡群中主要以工作信息上傳下達為主,內容大多以單向傳達為主,雙向互動溝通較少,缺乏預見性、系統(tǒng)化、制度化的監(jiān)管機制,影響單位人員之間的安定團結。
3? ? ?網絡輿情管理應對措施
3.1? ?加強政治意識,強化責任擔當
近年來,網絡的普及和自媒體的興起,為意識形態(tài)工作構建了多樣化、便捷化、即時化的平臺,相關部門需要深入研究,探索出一套成熟、有效的工作方法,進一步加強網絡領域意識形態(tài)工作。相關部門應明確責任主體,根據“誰建設誰負責、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對科研院所各部門、各黨組織、各小團體組織進行網絡群體調查,明確網絡群組內部責任分工,切實把握正確、健康的輿論導向,為基層科研院所建設網絡良好生態(tài)、營造良好的政治輿論環(huán)境。
3.2? ?加強輿情監(jiān)管,強化管理機制
加強網絡輿情監(jiān)管,認真貫徹執(zhí)行國家《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互聯網群組信息服務管理規(guī)定》《南通市黨員干部網絡行為規(guī)范(試行)》等法律法規(guī),創(chuàng)新管理機制、提高管理水平,使網絡群組健康、和諧、有序運行。一要建立網絡群組登記備案機制。對黨員和非黨員干部凡以職務身份在微博、微信、QQ、網絡直播、論壇社區(qū)等境內外網絡平臺注冊賬號、建立群組的實行備案并納入管理體系,清楚知曉群組成員,依法有序地進行群組信息傳播。二是建立內部網絡群組“群主負責制”。在群組建立后要明確群組建立者及管理者,并履行群組內相應的管理責任。同時,群組內的成員也可對建立者及管理者進行監(jiān)督,共同構建積極向上、風清氣正的網絡群體空間。三是建立輿情處置機制。鼓勵群組成員符合社會公德、職業(yè)道德的行為,約束和克制損害社會公德、違背職業(yè)道德的行為。及時發(fā)現并處置不良輿情,縮小信息傳播范圍;加大對信息源的審查力度,確保信息的準確性。
3.3? ?加強正面引導,強化道德教育
科研院所內部網絡群組應該加強正確引導,鼓舞單位人員堅持符合社會公德、職業(yè)道德的行為,建設貼近職工、線下加強溝通的機制,如通過領導接待日、征求意見會等形式面對面地聽取意見,防止一邊倒的“群體極化”現象或虛假陳述,避免個性化問題、非理性化的情緒化表述,非理性的群體性輿情有時會傳播負面情緒。及時處置員工提出的意見,有效利用輿情;加強網絡道德教育,創(chuàng)新道德教育模式,并通過傳幫帶手段使正面導向作用延伸到員工身邊每一個人,共同構建和諧健康的網絡環(huán)境。
主要參考文獻
[1]王晶.基于網絡輿情的企業(yè)危機管理研究[D].南京:南京郵電大學,2012.
[2]張義庭.信息化環(huán)境下高校網絡輿情與危機管理研究[J].情報雜志,2011(30).
[3]曾亞琴,黃智敏,游凌翔,等.科研院所科研人員網絡輿情管理研究對策分析[J].新媒體研究,2017(15).
[4]趙揚.高校網絡輿情引導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6.
[5]鄒伯安.淺析企業(yè)網絡輿情的特點及應對[J].辦公室業(yè)務,2015(46).
[6]劉憲偉.加強國企內部網絡媒體(群組)管理[J].現代國企研究,20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