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津科技大學,天津,300457;2.寧夏伊品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寧夏 銀川 750100)
我國紅棗產量占世界總產量的98%,產地廣泛分布于山西、陜西、寧夏、河北、新疆等地[1]。紅棗發(fā)酵酒是一種低酒精度、高營養(yǎng)價值的滋補飲品,以紅棗為原料,經過篩選、破碎、低溫發(fā)酵、陳釀、調制等工藝釀制而成[2]。棗渣是棗酒、棗汁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含有水、細胞碎片和豐富膳食纖維的副產物[3]。近年來,利用廢棄物進行發(fā)酵來增加產品附加值已成為研究的熱點,如利用廢渣或廢棄木質纖維素等[4-5]。關于廢渣的研究,如對葡萄渣、刺梨果渣、馬鈴薯渣和柑橘皮渣的利用研究已有了一定的進展,但對棗渣的綜合利用的研究報道甚少[6-10]。酵母菌和乳酸菌作為益生菌不僅廣泛應用于單純發(fā)酵,還應用于以上各類廢渣的發(fā)酵中[11-13]。侯蓓等[14]使用棗渣為原料培養(yǎng)嗜酸乳桿菌,尋求嗜酸乳桿菌的工業(yè)化生產配方。乳酸菌和酵母菌作為常見發(fā)酵菌種,它們之間存在著穩(wěn)定的共生關系,這種可靠的關系使得微生物對于復雜的食品系統(tǒng)具有更高的適應性[15]。乳酸桿菌在發(fā)酵中起到產酸的作用,抑制雜菌生長的同時還能有效改善飼料的適口性。釀酒酵母在發(fā)酵過程中可以利用底物的營養(yǎng)成分短時間內合成菌體蛋白[16]。因此,利用這兩種菌種混合發(fā)酵既能夠發(fā)揮乳酸菌的益生和抑菌的作用[17],還可以生產相應優(yōu)質蛋白。
筆者使用嗜酸乳酸桿菌和釀酒酵母菌作為發(fā)酵菌種,對棗渣進行發(fā)酵研究。對培養(yǎng)基配方和發(fā)酵條件進行優(yōu)化,提高單細胞蛋白含量,從而提高棗渣資源化利用價值,拓寬飼料原料來源。
1.1.1 菌 種
嗜酸乳桿菌(Lactobacillusacidophilus)和釀酒酵母(Saccharomycescerevisiae)為試驗室自有菌種。
1.1.2 原料與試劑
棗渣,由寧夏盛康源紅棗酒業(y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負責提供;玉米、麩皮均為公司正常批次采購;硫酸銨、碳酸鈣、硫酸鎂、磷酸二氫鉀為分析純級別試劑。
1.2.1 發(fā)酵工藝及控制點
1) 主要原料處理:將除去核的棗渣在50 ℃下烘干48 h,粉碎,以m(棗渣)∶m(玉米)∶m(麩皮)=50∶20∶30比例混合均勻,過40目篩備用。
2) 輔助原料處理:將輔助原料以m(硫酸銨):m(硫酸鎂):m(磷酸二氫鉀)∶m(碳酸鈣)=1∶0.5∶1∶0.5的比例混合均勻,溶于100 g純化水中備用。
3) 發(fā)酵培養(yǎng)基配制:將主要原料和輔助原料以m(主要原料)∶m(輔助原料)=1∶1的比例混合均勻,116 ℃滅菌15 min,冷卻備用。
4) 活化接種:將嗜酸乳酸桿菌和釀酒酵母菌進行傳代活化,至少傳代3代,將兩種菌液按m(釀酒酵母)∶m(嗜酸乳酸桿菌)=2∶1比例混合,再按每100 g培養(yǎng)基接種15 mL活化菌液的比例接入菌液。最后稱取100 g培養(yǎng)基裝入500 mL三角瓶中,充分混合均勻。
5) 發(fā)酵培養(yǎng)條件:在32 ℃恒溫的條件下,進行普通有氧發(fā)酵84 h,每隔12 h翻動一次。
6) 發(fā)酵產物處理:在45 ℃恒溫條件下,將發(fā)酵產物烘干至恒重,將烘干后的樣品用粉碎機粉碎后過40 目篩。
1.2.2 棗渣培養(yǎng)基主要成分分析
研究所用棗渣,屬于釀酒發(fā)酵后的剩余物,營養(yǎng)成分較低。為充分滿足微生物生長需求,培養(yǎng)基中必須添加適量的碳源、氮源、無機鹽、生長因子和水。因此,對棗渣培養(yǎng)基中的主要原材料進行水分、粗蛋白和總糖進行檢測分析,以確定添加比例。
1.2.3 菌種考察試驗
1) 混菌比例試驗
嗜酸乳酸桿菌和釀酒酵母的混合比例會影響到發(fā)酵的產物形成,需對其最適配比進行試驗考察,所使用的培養(yǎng)基中各成分為m(棗渣)∶m(玉米)∶m(麩皮)∶m(硫酸銨)∶m(碳酸鈣)∶m(硫酸鎂)∶m(磷酸二氫鉀)=50∶20∶30∶1.0∶0.6∶0.4∶1.5?;炀浔纫姳?。
表1 混菌配比Table 1 Mixed bacteria ratio
1~5號培養(yǎng)基按10%的接種量進行接種,絕對接種量為3×107cfu/mL,6號培養(yǎng)基接種量為0,每組3個平行,在發(fā)酵條件下培養(yǎng)并進行處理,檢測真蛋白質量分數。
2) 接種量試驗
以質量分數為5%,10%,15%,20%和25%的混菌接種量,分別接種至配制好的培養(yǎng)基中,每組3個平行,培養(yǎng)溫度32 ℃,恒溫培養(yǎng)時間84 h,對其真蛋白質量分數進行檢測。
1.2.4 培養(yǎng)基配方的優(yōu)化
采用正交試驗,對培養(yǎng)基中4種無機鹽進行考察,以發(fā)酵產物的真蛋白質量分數為判斷依據,以確定最適合的培養(yǎng)基配方。
1.2.5 相關指標檢測方法
試驗中的粗蛋白的測定采用凱氏定氮法;水分檢測采用烘箱法;總糖的測定采用DNS法[18];真蛋白的測定采用硫酸銅沉淀法[19]。
棗渣培養(yǎng)基各主要成分的質量分數見表2。
表2 棗渣培養(yǎng)基各主要成分的質量分數Table 2 Mass fraction of main components of the slag medium
由表2可知:棗渣中含有未被利用的營養(yǎng)物質,質量分數低是由于制酒過程中會消耗大量的糖和蛋白質,致使棗渣中的糖和蛋白質量分數偏低,適當添加其他輔料可有效補充不足。添加玉米和麩皮能有效提高可利用糖質量分數。
2.2.1 混菌比例試驗
混菌比例對真蛋白質量分數的影響見圖1。
圖1 混菌比例對真蛋白質量分數的影響Fig.1 Effect of mixed bacteria ratio on true protein content
由圖1可看出:隨著釀酒酵母配比的提高,真蛋白的質量分數明顯提高,5號配比中,當m(釀酒酵母)∶m(嗜酸乳酸桿菌)=2∶1時,產物中的真蛋白的質量分數最高,質量分數達到15.45%;4號培養(yǎng)基中當m(釀酒酵母)∶m(嗜酸乳酸桿菌)=2∶1時,產物中真蛋白質量分數也達到15.13%。試驗結果表明:釀酒酵母才是影響真蛋白質量分數的主要因素,而嗜酸乳酸桿菌的影響較小,釀酒酵母與嗜酸乳桿菌的最佳混菌質量比例為m(釀酒酵母)∶m(嗜酸乳酸桿菌)=2∶1。
2.2.2 接種量對真蛋白質量分數的影響
接種量對真蛋白質量分數的影響見圖2。
圖2 接種量對真蛋白質量分數的影響Fig.2 Effect of inoculum size on true protein content
由圖2可看出:在一定范圍內,接種量與真蛋白質量分數成正比,當接種量達到20%時,真蛋白質量分數呈下降趨勢,這可能是由于接種量過高,菌種生長較快,出現了抑制作用。當混菌接種量為15%時,發(fā)酵產物中真蛋白質量分數最高,達到15.58%。試驗結果表明:在相同條件下,最適的混菌接種量為15%。
在最適混菌比例和接種量條件下,對硫酸銨、碳酸鈣、硫酸鎂、磷酸二氫鉀4個影響因素進行正交試驗驗證,培養(yǎng)基配方因素水平見表3,正交試驗結果見表4,正交試驗方差分析見表5。
表3 培養(yǎng)基配方L1645正交試驗因素水平表Table 3 Medium formula L1645 orthogonal test factor level table
表4 培養(yǎng)基配方L1645正交試驗方案及結果
表5 培養(yǎng)基優(yōu)化正交試驗方差分析表Table 5 Medium optimization orthogonal test variance analysis
注:*表示影響較顯著。
表3中的K值是同一因素某一水平試驗條件下,真蛋白的質量分數檢測結果平均值,其下標為對應的水平代碼。R表示同一因素不同水平試驗條件下,真蛋白的質量分數檢測結果的極差,其值代表著某一因素對真蛋白質量分數增加的影響程度。S值表示同一因素的偏差平方和,對其進行顯著性檢驗,得到F值。查F分布數值表得到Fa值,通過比較F與Fa值大小,以確定各因素的顯著性。
由表4,5可以看出:硫酸銨影響最顯著,主次因素順序為硫酸銨>磷酸二氫鉀>硫酸鎂>碳酸鈣。由表4中的K值,可以比較出同一因素不同水平對真蛋白質量分數影響的程度,從而得出最優(yōu)組合為A2B3C4D3。由于最優(yōu)配方組合沒有含在表3的16組試驗中,另外進行驗證試驗,驗證試驗結果真蛋白的質量分數為16.1%,高于表3中最佳組合A2B3C4D2的結果。
綜上所述,使用最適培養(yǎng)基配方,其各組分的質量比為:m(棗渣)∶m(玉米)∶,m(麩皮)∶m(硫酸銨)∶m(碳酸鈣)∶m(硫酸鎂)∶m(磷酸二氫鉀)=50∶20∶30∶1.0∶0.6∶0.4∶1.5;在培養(yǎng)溫度為32 ℃的條件下發(fā)酵84 h,發(fā)酵前后的真蛋白質量分數檢測結果見表6。
表6 發(fā)酵前后棗渣真蛋白質量分數
由表6可知:使用釀酒酵母和嗜酸乳桿菌混合菌進行固態(tài)發(fā)酵棗渣,產物真蛋白質量分數變化比較明顯,發(fā)酵后比發(fā)酵前提高了5.38%。
筆者采用固體發(fā)酵技術,利用釀酒酵母和嗜酸乳桿菌對棗渣進行發(fā)酵培養(yǎng),試驗最終確定了最佳發(fā)酵工藝為m(釀酒酵母)∶m(嗜酸乳酸桿菌)=2∶1,活化菌液的接種量為15%,培養(yǎng)基各成分最佳質量配比為m(棗渣)∶m(玉米)∶m(麩皮)∶m(硫酸銨)∶m(碳酸鈣)∶m(硫酸鎂)∶m(磷酸二氫鉀)=50∶20∶30∶1.0∶0.6∶0.4∶1.5。在32 ℃的恒溫培養(yǎng)條件下,發(fā)酵84 h后,發(fā)酵產物的真蛋白質量分數為16.1%,比發(fā)酵前提高了5.38%。利用釀酒酵母和嗜酸乳桿菌對廢棄棗渣進行生物發(fā)酵處理,明顯的提高了廢棄棗渣的飼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