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季雯
口語交際《做手工》是部編版二年級語文教材第三單元的內(nèi)容。本單元以“兒童活動”為主題,編排了《曹沖稱象》《玲玲的畫》《一封信》《媽媽睡了》四篇課文,都是十分貼近兒童生活,以兒童的視角表現(xiàn)兒童生活的文章。
本單元有兩個教學重點。一個是“閱讀課文,能說出自己的感受或想法”。本單元課文內(nèi)容的設置與學生現(xiàn)實生活息息相關(guān),所以引導學生在生活中找到共鳴,有的說,愿意說,敢于說出心里的所想所感也就有的放矢了。本次口語交際《做手工》是學生非常喜歡的主題,只要他們做了手工作品,就不缺說的素材,重難點是如何教會孩子按順序說,把手工作品的制作過程說得清楚。本單元另一個教學重點是“借助關(guān)鍵詞句,理解課文內(nèi)容”。在介紹手工作品時,可以讓學生回憶《曹沖稱象》中曹沖在講述稱象的辦法時用的“再”“然后”等表示順序的詞語,在此基礎(chǔ)上再介紹其他表示順序的詞語,如“第一步……”,降低學生口語表達的難度。
為了達到本次口語交際的目標“按順序說;注意聽,記住主要信息”,我特別設置了兩個相應的學習活動:
1.課文內(nèi)容的遷移
導課結(jié)束后,出示《曹沖稱象》一文的課后第二題,先讓學生回憶曹沖稱象的過程。通過復習鞏固讓學生自己觀察、思考怎樣把一個過程介紹清楚,在學生發(fā)現(xiàn)、質(zhì)疑后給出明確的表示順序的詞語“先……再……然后……最后”,讓學生練習說一說稱象的過程,降低介紹手工作品制作過程的難度,使學生明白使用表示順序的詞語可以讓說的人在介紹的過程中表達得更加清楚、有序。
2.播放“折紙船”的制作過程
在學生很快掌握第一種表示順序的詞語基礎(chǔ)上,我又介紹了新的表示順序的詞語“第一步……第二步……”,并且提出了聽的要求:認真聽,記住主要信息。然后,通過設置問題“名稱?材料?一共用了幾步?用了哪些表示順序的詞語?某一步的制作過程是什么”,及時檢測學生是否達到聽的要求。從課堂反饋效果來看,學生都很感興趣并且很容易達到要求。
想要一次性、完整地介紹清楚自己的手工作品到底是什么、需要準備什么材料,又要按順序完整地表達出手工制作的過程,對于二年級學生來說難度是很大的,必須降低練習難度,有梯度、循序漸進地達成教學目標。為此,我設計了兩個環(huán)節(jié):
1.同桌討論:說清楚手工的名稱、材料。
2.小組討論:介紹制作過程,用上合適的順序詞。
展示學生制作的手工作品,調(diào)動學生想要表達、想要介紹自己的手工作品的積極性之后,同桌之間先簡要地介紹手工作品的“名稱、材料”,指名展示、介紹手工作品需要準備什么材料。教師及時引導:如果我已經(jīng)準備好了這些材料,到底怎樣才能制作出像你這樣的作品呢?學生開心、自信、迫不及待地想要分享自己的制作過程。這時,再請學生小組間互相介紹自己的手工作品,教師在學生討論的過程中僅提出說和聽的要求“說,按順序;聽,記主要信息,看看你能不能聽完就會做”即可。
在現(xiàn)代課堂教學中經(jīng)常會用到小組合作,讓孩子們四人小組討論時有可能存在這樣的問題:總是那么幾個孩子在說,一部分人永遠充當聽眾。如何更好地開展小組合作,我也摸索了很長時間。為了讓每個孩子都能說,我給每一組的孩子都設置了編號,隨機讓幾號同學來主持討論活動,并且讓他來安排小組里說的順序,目的就是鍛煉學生的組織能力,讓學生互相監(jiān)督,保證每個孩子都要說、都能練習到位。
在學生展示時,教師再提出新的要求,比如開始要有禮貌地問好,介紹時要自然大方、聲音洪亮,保證所有人能聽清楚,說完后要表示感謝等。每一次的學習活動都給學生提升一點要求的難度,讓學生慢慢地、一步步地達成本節(jié)課的訓練點。
在未來社會,孩子的溝通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人際交往能力是很重要的,是每個人必備的能力。一堂口語交際課不僅僅要訓練孩子各方面的能力,同時還是一節(jié)語文課,要求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所以,即便是一節(jié)口語交際課,我也希望能夠通過一些細膩的處理讓這節(jié)課在人文性上、情感的滲透上有更豐富的內(nèi)容。因此,這堂課的最后,我設置了兩個問題:你是自己獨立完成手工作品的嗎?你們知道李老師為什么要制作折紙嗎?學生通過猜一猜,然后看一看老師在紙船上寫了什么,知道老師是想通過紙船來寄托對全班同學的希望和祝福,引導他們學會與別人合作和分享,這節(jié)課更有溫度。
作者單位 ?西北工業(yè)大學附屬小學融僑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