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高山流水結(jié)金蘭

2019-10-13 14:55高玉昆
時代報告·中國報告文學 2019年5期
關鍵詞:海林邢臺

伯牙鼓琴,鐘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后鐘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

——《列子?湯問》(戰(zhàn)國)

戰(zhàn)國時期,“伯牙摔琴謝知音”的千古軼事,演繹為著名成語“高山流水”的典故。

由此,我又想到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和元稹,二位文豪同年遭貶,一為通州司馬,一為江州司馬,兩人時常暢談達旦,吟詩酬和,友誼彌深。后又歷經(jīng)患難,命運休戚相關,友情更加深厚。世稱“元白之誼”。

再上溯到春秋時期,著名政治家管仲與鮑叔牙在年輕時代就結(jié)下深情厚誼,鮑叔牙謙讓大度,后來推薦管仲做了齊國之卿,幫助齊國國君大力推行改革,使齊國成為春秋第一霸主。二人友誼佳話至今盛傳,世稱“管鮑之交”。

這都是歷史上的著名的友誼佳話典故。但在當今,“高山流水”、“元白之誼”和“管鮑之交”實乃難尋。然而,在燕趙邢襄大地,就有這么兩位稱得上是金蘭之交的一對好友、摯友、戰(zhàn)友、同鄉(xiāng)。

他倆就是韓鳳鵬和董海林二先生。

韓先生若謂伯牙,董先生即為子期。韓先生如謂白居易,董先生則為元稹。韓先生若謂管仲,董先生即為鮑叔牙。

這樣穿越歷史的比擬,看起來似乎有些荒誕和不當,而他倆的篤深友誼,卻有巍巍太行和許多身邊的鄉(xiāng)親同事為之作證。

2019年3月,董海林先生歷經(jīng)八年精心研究和創(chuàng)作的《鳳鳴朝陽——韓鳳鵬新聞理論與實踐評述》一書正式由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出版發(fā)行。這本書,融入了董海林對學習感悟韓鳳鵬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研究成果所傾注的心血與汗水,承載著韓鳳鵬對董海林的無限信任和衷心支持。二先生一唱一和,琴瑟和鳴,心靈相通,彼此共生。這本書更是他們二人近半個世紀真摯友誼的歷史見證!

相見未晚

1974年4月9日,董海林從北京軍區(qū)通信訓練大隊(京字930部隊)調(diào)到邢臺軍分區(qū)工作。

他剛到宿舍安置好行李和鋪蓋卷,就想到院子里觀賞大院的全貌。就在他走出樓門口的時候,他碰到了比自己大六歲的韓鳳鵬。韓鳳鵬當時有1米7多的個頭,腰板挺拔,儒雅不凡,年輕英俊,風華正茂,是邢臺軍分區(qū)政治部新聞干事。當他看到董海林這個新面孔年輕人時,不由地問了一句:“你是?”董海林畢恭畢敬地站在原地,口齒清晰地答道:“我是北京軍區(qū)通信訓練大隊調(diào)過來的,我叫董海林?!?/p>

“哦——”韓鳳鵬目不轉(zhuǎn)睛地審視著眼前這位朝氣蓬勃的青年。

“你老家是哪里?”韓鳳鵬又接著問道,語氣溫和許多。

“邢臺縣白岸公社尚家莊村。”董海林答道。

“哦,那我們可是地地道道的老鄉(xiāng)??!我是邢臺縣北小莊公社鮑家莊村的?!表n鳳鵬臉上露出笑意,是那樣樸實憨厚。

“韓干事,還請您以后多多指教!”董海林依然那樣恭敬,目不轉(zhuǎn)睛地看著韓鳳鵬的雙眼,似乎有些什么期待。

“好,好!咱都是老鄉(xiāng),如今又成了戰(zhàn)友,你有空多找我?!表n鳳鵬依然微笑著說,邊說邊緩緩走進樓去。

董海林默默看著他的背影,仿佛自己的老兄走過,心中油然升起幾分溫暖。

這樣的戰(zhàn)友,這樣的老鄉(xiāng),怎么不讓我們更早相識呢?董海林心里默念著。

董海林當時在軍分區(qū)三樓的電臺值班,休息室也在隔壁。剛到這里工作不久,批林批孔運動漸入高潮。軍分區(qū)組成了一個由韓鳳鵬先生等人參加的大批判寫作組,辦公室設在三樓的中廳里。屋里正中間擺著幾張桌子,滿桌子滿地都是書籍和報刊。他們?nèi)膫€人每夜都工作到凌晨,有時到天泛魚肚白了才回去休息,就這樣一直鏖戰(zhàn)了兩三個月。

那段時間,每當董海林后半夜值班時,總要插空去看看他們,因為那里有他的老鄉(xiāng)韓鳳鵬。每次到中廳辦公室,給他倒倒水,說說話,心里就覺得莫名的充實。

記得有一次凌晨三點多了,董海林剛走進三樓中廳,就看見韓鳳鵬弓著腰趴到桌子底下,不知做甚。董海林便走近詳查,發(fā)現(xiàn)他原來是在撿煙頭,便上前勸說,別老抽啦!韓鳳鵬不以為然,不行,太困了。此時,董海林其實也困倦不堪,他跑到廁所用冷水洗了一把臉,頓時就精神許多。他重又跑回中廳,只見一股股煙霧在韓鳳鵬的頭上不停地升騰起來,他已熟練地把一個個煙頭剝開,用廢舊稿紙把煙絲卷起一支完整的香煙,大口大口過癮地抽起來。只見他右手執(zhí)筆,倦意全消,繼續(xù)埋頭伏案寫作。

當時,董海林對韓鳳鵬并不了解。后來他從戰(zhàn)友那里得知韓鳳鵬之前的經(jīng)歷時,不禁肅然起敬。韓鳳鵬1969年9月在會寧中學入黨,同年10月參軍。1970年至1972年,作為一名普通戰(zhàn)士,三年內(nèi)在報刊連連發(fā)表了多篇稿件,且第一篇關于“讀書學習”的評論文章發(fā)表在《河北日報》的頭版。短文、時評和學習《共產(chǎn)黨宣言》的文章相繼發(fā)表。其中,《1分靈感+99分血汗》充滿思考和感悟,同時又是對他工作態(tài)度的真實寫照,他憑借自己的“靈感”和不惜汗水的努力寫作,引起《邢臺日報》的關注,該報派通聯(lián)部門的負責人專程到部隊看望他,贈書約稿,鼓勵激勵。邢臺軍分區(qū)政治部的宣傳部門更是對他不間斷地加以培養(yǎng),每年都抽調(diào)他到新聞報道培訓班參加培訓。他正是靠著自己對新聞的敏感和勤奮努力,發(fā)表了大量稿件,引起軍分區(qū)領導和大家的關注,成為大名鼎鼎的“筆桿子”。隨著一紙命令,他被任命為邢臺軍分區(qū)政治部宣傳部門的新聞干事。

軍分區(qū)要召開“批林批孔”大會,安排董海林作為戰(zhàn)士代表發(fā)言。那時,董海林剛剛開始學寫新聞報道和大批判文章,文字還很稚嫩。他于是帶著寫好的初稿來找韓鳳鵬,向他請教把關。韓鳳鵬本就對這位小老鄉(xiāng)戰(zhàn)友十分欣賞,對他的稿子更是用心,仔細閱讀,一字一句地加以修改。董海林按照韓鳳鵬修改過的稿子在大會上作了發(fā)言,一時引起廣泛贊譽。從分區(qū)首長到各位戰(zhàn)士,都為他叫好。

萬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董海林在青年時期就酷愛學習和研究馬克思主義理論著作。他參軍后讀的第一本書就是列寧的《國家與革命》,他通過這本書了解了階級斗爭和無產(chǎn)階級專政的理論。調(diào)至邢臺軍分區(qū)之后,他從新華書店購買了《馬克思恩格斯選集》(四卷本)和一本列寧《論帝國主義》的小冊子,愛不釋手,日日研讀,夜夜苦思。碰到琢磨不透的理論觀點和哲學概念,他就去問韓鳳鵬,探討交流一番,其專心用心程度,真到了癡迷狀態(tài)。后來,他又陸續(xù)學習了《共產(chǎn)黨宣言》《共產(chǎn)主義原理》《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fā)展》《唯物主義和經(jīng)驗批判主義》《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等馬列著作。這都為他日后堅定共產(chǎn)主義信仰打下了牢不可破的堅實的思想理論基礎。相同的信仰、共同的理想、不懈的追求,使他倆文墨相吸,志同道合,不由地成為摯友。

有人形容董海林與韓鳳鵬“相見恨晚”,可董海林卻說,我倆雖未“恰同學少年”作伴,但也青年相識、軍營為伍,有同鄉(xiāng)之情、戰(zhàn)友之誼,機緣不淺,可謂之“相見未晚”。董海林總是這么豁達,從積極樂觀的層面去看待問題。

在韓鳳鵬先生的幫助和激勵下,董海林開始走上新聞和理論寫作道路,他連連寫出了多篇新聞報道和大批判文章并正式發(fā)表,光榮地被軍報和地方報聘為通訊員。

董海林成長為軍分區(qū)優(yōu)秀的寫作人才,韓鳳鵬看在眼里,喜在心頭。他對董海林這位青年人才,真實愛之惜之,恨不得直接納入自己麾下??伤中貞讶蔬_,即使自己沒有人事權,無法實現(xiàn)意愿,仍要向領導大力薦才舉賢,讓他朝著更好地方向進步和發(fā)展。于是,他主動向政治部推薦董海林,說董海林有才,潛力很大,可以培養(yǎng)。

政治部主任欣然接受了韓鳳鵬的建議,因為他也對董海林有所了解。可就在此時,董海林卻接到了部隊司令部決定他復員的通知。政治部主任出差回來得知這個消息后,便連夜給董海林打電話,說要想辦法把他留下來,調(diào)到政治部工作??啥A植]有當即應承,他沉思片刻說道:“不給首長添麻煩了?!本瓦@樣一句話婉拒了主任的挽留。其實,他何嘗不想留在政治部工作呢?但是,他的內(nèi)心是純凈無暇的,他就是這么一個不愿給別人添麻煩的人,即使在關乎人生命運的重要轉(zhuǎn)折時刻,寧愿憑著自己的抉擇毅然決然地選擇一條艱難之路,也不愿給別人添任何麻煩,憑借各方關系去偷取一條捷徑。這樣的思想和品質(zhì)在當今看來,可能就是所謂的太行山里人獨有的“老山筋”的“犟勁”,九頭牛都拉不回??!

很快,董海林含淚告別軍營,與戰(zhàn)友分別的前夜,1978年5月23日晚,他寫下一首感人的歌詞《戰(zhàn)友分別歌》,表達了對部隊的無限深情和深深依戀。

斬不開的流水淘不干的泉,

戰(zhàn)友的情誼扯不斷。

怎能忘,你千里迢迢把我接,

舍不下,你又親又嚴的兄長面。

昨日接過你手中槍,

明天我也要交班。

啊!

鐵打的營房流水的兵,

戰(zhàn)士永遠是青年。

斬不開的流水淘不干的泉,

戰(zhàn)友的情誼扯不斷。

怎能忘,你言傳身教做表率,

舍不下,你知寒知暖心一片。

戰(zhàn)友雖走作風在,

營里營外心相連。

啊!

鐵打的營房流水的兵,

革命傳統(tǒng)代代傳!

伴隨著這首歌詞的誕生,他離開了部隊,離開了軍分區(qū),離開了朝夕相處的好戰(zhàn)友,離開了推心置腹的同鄉(xiāng)好友韓鳳鵬。

韓鳳鵬對董海林的知遇之情,雖未玉成,但董海林卻永久銘記在心。

他踏上了自己選擇的征途,一路前行不回頭。他復員回到了邢臺冶金軋輥廠,又回到了他參加工作的原點。

久別重逢

董海林自幼聰慧,敢作敢當。1969年5月,不滿14歲的他就從平鄉(xiāng)縣乞村獨自報名,離家去邢臺冶金廠當工人。他成了工人階級的一員,他的崗位是天車工。

他回到冶金廠天車工的崗位,正可謂老本行,重操舊業(yè),熟門熟路。第一天上車,老師傅說帶著他上吧,他卻說我自己來。結(jié)果一上去幾分鐘內(nèi)就熟悉了操作規(guī)程。大車、小車縱橫奔馳于鋼梁之間,大鉤、小鉤上下起沉于貨廂之中,駕駛技術十分規(guī)范,操作自如嫻熟。

在繁忙的工作中,董海林很快從低沉情緒中走出來了,忘記了煩惱,他干這個老本行深感幸福、快活。

此時,他并沒有扔掉筆桿子,上班開天車,下班搞寫作。他給廠廣播站寫了一篇文章《撥亂反正,正本清源》,此文隨即廣播,廠區(qū)大喇叭連播了兩天,引起很大轟動。緊接著,他又寫了一篇反映鍋爐班先進事跡的文章《十三年無次品》發(fā)表在《邢臺日報》。當時正趕上全國開展工業(yè)抓質(zhì)量活動,這個鍋爐班因為這篇文章一下子出名了,成為全國冶金戰(zhàn)線的學習典型,鍋爐班班長第一次走進人民大會堂參加群英會。董海林因這篇文章被上級選中,立即被調(diào)入新成立的廠黨委辦公室,成為萬人大廠“文革”之后的第一個黨委文字秘書。

董海林31歲那年,被選拔為共青團邢臺市委書記。時年,他風華正茂,青春正當時。他帶領一幫年輕人轟轟烈烈地大干起來。此時,韓鳳鵬早已轉(zhuǎn)業(yè)到新創(chuàng)刊的《邢臺晨報》社工作,擔任經(jīng)濟科科長。很巧的是,他倆又在一個樓上辦公。

時過境遷,時隔九年,他倆再次相逢,如若當年在軍分區(qū)一樣。雖不是同一個單位,但畢竟同在一個樓宇辦公,此次重逢,也許天意。二人又可以經(jīng)常見面了,真是不亦樂乎。

從此,董海林經(jīng)常來到晨報社,向韓鳳鵬請教一些問題。韓鳳鵬有時找他喝酒,談古論今,談天說地,縱橫捭闔,高山流水?!而P鳴朝陽》中的許多報道和文章,都是那時董韓二人聊出來的話題和碰撞出來的火花。

1991年6月,董海林從團市委書記的崗位轉(zhuǎn)任市委副秘書長,負責市委文字工作,其中包括市委重大活動報道的審稿,在一些重大新聞報道上與韓鳳鵬合作更多,更加直接。1991年1月15日,韓鳳鵬被評為全國優(yōu)秀新聞工作者,第二天上了《人民日報》光榮榜,當年全國評出的優(yōu)秀新聞工作者只有300多名。董海林為韓鳳鵬所取得如此高的榮譽而深感高興,也想為他祝賀一番,可他并沒有急于祝賀,直到他熟悉了新的工作之后,很快就向市委領導鄭重地推薦了韓鳳鵬,說韓是新聞大才、奇才,應予關注和重用,讓他發(fā)揮更大作用。不久,韓鳳鵬被任命為市廣電局副局長。他著手創(chuàng)辦了《廣播電視報》,兼任總編輯。他有了自己辦的報紙,硬是把一個地方小報辦出了大名氣,辦出了大名堂,獲得了一大批大獎,很快在全國成為有影響的新聞理論家。

鑒于他的成績,邢臺市政府多次給他記功或記大功獎勵,并給他晉級獎勵。市委授予他“優(yōu)秀知識分子”稱號。市委宣傳部發(fā)通報表彰,特授予他“為宣傳邢臺做出卓越貢獻的優(yōu)秀記者”稱號。1995年11月25日,他被河北大學新聞傳播學院聘為兼職教授。1997年他被省委省政府批準為省管優(yōu)秀專家,后又獲得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取得如此成就者,在邢臺寥寥無幾,屈指可數(shù)。

1995年春,董海林已調(diào)任橋東區(qū)長兩年有余,他正在構(gòu)思開展一場解放思想大討論活動。對此,他一直傾心思慮,是開一次大會,還是構(gòu)思一篇大文章?他馬上去找韓鳳鵬商議。韓鳳鵬點燃一支煙,抽了幾口后,說道:“寫一篇重磅文章?!边@恰與董海林的原來想法不謀而合,他興奮不已,便連抽幾天固定時間,與韓鳳鵬一起研究,最后定奪下來文章的思路、主題、框架和風格。隨后,在全市范圍內(nèi)展開調(diào)查研究、收集資料,由董海林執(zhí)筆起草。

他擔任區(qū)長,白天需要處理繁雜的日常政務,沒有時間寫作。他每次都是在晚飯后八九點鐘開始動筆,他如同當年韓鳳鵬寫大批判文章時的情景一樣,地上、桌上鋪滿了報刊。當年韓鳳鵬是邊抽煙邊寫,而董海林卻不同,他邊聽著輕音樂邊寫。每次都是寫到第二天清晨太陽升起時才收筆,草草吃口飯就去上班。當他寫到“科技立市論”一章時,遇到瓶頸,頭腦混沌,語言干癟,深感“江郎才盡”,躊躇一夜,竟寫不出一個完整的段落來,實在寫不動了。第二天,他找到韓鳳鵬,羞澀地道出原委,韓鳳鵬二話沒說,與他共同探討一下思路后,便連夜親自執(zhí)筆開始寫作。那一夜,董海林一直陪伴左右,為他沏茶倒水,遞煙點煙,依然放著音樂。韓鳳鵬就在這美妙動聽的樂曲聲中,奮戰(zhàn)了一整夜,一篇文筆犀利的精彩華章一氣呵成,伴著朝陽誕生了。那真是歌聲甜蜜,文筆犀利,朝陽升起,輕松撂筆!這不正是一曲新時代的“高山流水”么!

自韓鳳鵬親自執(zhí)筆完成這個章節(jié)之后,在一個月的時間內(nèi),董海林寫完一篇,韓鳳鵬修改一篇,一邊寫還一邊在《邢臺廣播電視報》上連載,一連刊發(fā)八期,將近五萬字。他倆商量署名為寒冬雷,意為寒冬時節(jié)一聲驚雷,此文乃是為喚醒沉睡的人們,迎來充滿希望和生機的春天的檄文。這篇名為《牛城沖擊波——向覺醒和奮起的牛城人進言》,真像一道“沖擊波”,在全邢臺迅速引發(fā)巨大震動和強烈反響,人們爭相傳閱《邢臺廣播電視報》,一時“洛陽紙貴”,一報難求!為了滿足讀者需要,報紙不得不連續(xù)加印。不料,該文又被傳播到了外地市,引起共鳴。全市各界大會小會、大街小巷,無不談議和討論該文的觀點和看法,有的還相互爭論不休,抒寫評論,郵寄給報社?!缎吓_廣播電視報》專門開辟專欄登載了40多篇評論文章?!吨性?jīng)濟報》總編輯聞訊專程趕來拜訪,分四次進行了轉(zhuǎn)載。“一石激起千層浪”,這篇文章引發(fā)的一場解放思想大討論,真的就像一聲春雷響徹牛城大地,產(chǎn)生了持續(xù)而深刻的影響,至今讓人難忘。

久別又重逢,本來就歡喜有加。

他倆的創(chuàng)作又可謂久旱逢甘霖,攜手結(jié)碩果,真是喜上加喜??!

黃山買履

1995年夏,董海林和韓鳳鵬結(jié)伴到黃山參加中共中央黨校培訓班學習。學習之余,他倆攜手一起登黃山、觀日出。登山前,韓鳳鵬的鞋底已經(jīng)開膠,裂開了半扎長的口子。海林見了,不禁為之唏噓擔心,鞋子壞了,哪里還能登山,即使登頂成功,返程時恐難以維系。他二話不說,跑到黃山腳下的一個商店里,為韓鳳鵬購買了一雙新皮鞋。新鞋往往不很合腳,即使尺碼合腳也總因鞋底、鞋幫太硬實而不舒適。董海林心細得很,他怕韓鳳鵬穿著新鞋登山硌出水泡來,索性自己就穿上了新鞋,把脫下來的舊鞋給韓鳳鵬來穿,待登頂黃山,喜悅地觀看日出美景之后,下山至半山腰時,董海林和韓鳳鵬坐在山路的石階上,在暢聊敘談中歇腳。此時,董海林已經(jīng)感覺到腳上的這對新鞋已經(jīng)被磨練地“溫柔”了許多,他便脫下來,又與韓鳳鵬交換著穿。韓鳳鵬穿著這雙新鞋下了山,回到培訓班駐地,回到故鄉(xiāng)。當時,董海林要把韓鳳鵬的舊鞋扔到垃圾桶里,可韓鳳鵬執(zhí)意不肯,用塑料袋包住后裝進了背包里。韓鳳鵬當時說:“回去修一修,還能穿。”之后,韓鳳鵬每當早晨初醒或晚上入睡時,只要在床頭穿鞋、脫鞋時,就不由想起這件難忘的軼事。

第二年,同樣一個夏季。韓鳳鵬又想及此事,他實在按耐不住心頭長久的掛念,提筆作詩一首,并贈與這位青年時應征入伍的戰(zhàn)友——董海林。詩名曰《信仰》:

品讀黃山未能忘,低頭見鞋寄衷腸。

戎馬并非關邊處,結(jié)交亦比劉關張。

賞目華章登榜時,樂顏著樹飛墨香。

彩云最愛共明月,同志連心守信仰。

這首詩,董海林至今仍能一字不差地背誦下來。每每談及此事、此詩,兩人都仿佛回到了那千里之外的黃山,在云濤松壑之間,相攜神游,彼此笑逐顏開,激動不已。隨后,又回歸于默默無語的短暫沉默,兩人眼睛都被淚水濕潤,迷蒙,緊緊擁抱在一起。這首《信仰》在董海林的心底永久珍藏。他把這首詩直接譽為“董韓之交”,是二位真摯友誼的歷史見證。

2000年1月初,隨著省委組織部的一紙決定,董海林交流到邯鄲市大名縣任職。臨行前,董海林邀約韓鳳鵬一起吃頓飯,算是辭別。韓鳳鵬事先并不知何事,在酒桌上突然得知因由,竟一時哽咽無語。對于董海林來說,交流到大名縣工作,是省委對青年干部的關心,是進一步得到鍛煉的好事??僧吘褂忠x開邢臺,以后的見面機會會少很多。韓鳳鵬想著這些事,又喜又憂,心里不是個滋味。他很愿意和希望自己的這位摯友兄弟董海林能在自己身邊長期工作和生活下去,隔三差五地相互一聚,談天論地,讀書論道,其樂無窮??墒聦嵕驮谘矍?,董海林真的要離開自己了。

時值寒冬臘月,雖然屋子里的空調(diào)在呼呼地制熱,可韓鳳鵬始終未脫下那件有些褪色的大襖。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不知不覺,韓鳳鵬那天飲了很多酒,足有八兩之多。他是個很難掩飾內(nèi)心的實誠人,充滿離愁的心緒直白地寫在臉上。在道過了了幾句祝福之后,多數(shù)是在唏噓慨嘆,惜別依依,戀戀不舍。于是,這場酒真成了餞行酒,他把心中的愁苦都融進了酒杯之中,只要一端就一口喝干。

第二天,韓鳳鵬酒醒之后,第一件事就是為董海林寫下一首七言律詩《星砣友情》:

蓮花峰高路障多,鐵鞋踏碎登山魔。

千篇詩文見德心,七地司職功績卓。

八千里路云和月,一桿銀星知重砣。

送友暗淚口無聲,誰知金蘭契厚薄。

此詩是對董海林人生閱歷和韓董二位金蘭之交的深深回味。董海林曾在七個地方工作,而且做出了公認的不凡業(yè)績。毋庸諱言,韓鳳鵬取“蓮花峰”之意象,實乃為贊董海林潔身自持,踏石留痕,堅忍不拔,敢于登攀的精神。董海林看到此詩后,自愧不敢承當,他把此詩權當作韓兄對自己的鞭策和鼓勵。最后兩句實為“詩眼”,送別之際,悄悄流淚,默默不言,都知道他倆友情深厚,可又有誰知道他倆交情到底有多深呢?只有他們二人內(nèi)心自知啊。立德,立功,立言。合道相謀,志趣相投,文心相近。這些都是締造和成就“董韓之交”的不可或缺的因素。

時光如梭,一晃十幾年過去了。2013年1月23日晚,董海林在書房翻閱資料時,不經(jīng)意間看到了韓鳳鵬的這兩首詩的手稿,紙箋微黃,筆跡清晰。他拿著手稿來到書桌前,打開臺燈,反復品讀,他陷入了深深的回憶之中……韓鳳鵬向他贈詩的情景不斷在腦海浮現(xiàn),仿佛昨日,歷歷在目。沉思良久,他執(zhí)筆寫下一首和詩《重讀鳳鵬友〈信仰〉〈星砣友情〉感懷》:

昔登黃山未能忘,星砣友情乃平常。

萬千石階踩腳下,滴滴汗水透衣裳。

敘舊夜半三更寒,一觀神日東方亮。

相互勉勵攀天都,賴我同志守信仰。

此詩有感而發(fā),一揮而就,與韓鳳鵬前二首詩呼應唱和,妙手天成。平仄吟詠間,前后這三首詩詞恰似那雙見證兩人高誼的皮履,依然成為二位心照神交的見證,流淌著芝蘭清風的別韻。

念念在茲,永世不忘。

鳳鳴朝陽

董海林憑著一雙慧眼,長期將韓鳳鵬作為學習和研究對象,絕非偶然。

1998年1月,董海林任邢臺市橋東區(qū)區(qū)委書記,后輾轉(zhuǎn)大名、峰峰礦區(qū),在縣(區(qū))委書記的崗位工作多年。2005年8月,董海林由邯鄲市峰峰礦區(qū)區(qū)委書記調(diào)任邯鄲學院黨委副書記,自此便走上了大學的領導崗位。他為人厚道,耿直友善,開朗幽默。他勤政善思,開拓創(chuàng)新,充滿著時代精神和豪邁情懷。他廣交朋友,熱愛文化,通曉太極,是一位難得的文化雜家。

早在2004年秋天,邯鄲市文聯(lián)作家、剛獲得魯迅文學獎的李春雷專程到峰峰拜會董海林,兩人一見如故,意氣相投,遂成莫逆。董海林到高校工作后,于2008年5月建議黨委調(diào)李春雷先生任歷史系黨總支書記,并在學校設立李春雷創(chuàng)作室,為他編輯出版了短篇報告文學精選集《朋友》,還撰寫多篇評論文章宣傳李春雷。在邯鄲學院期間,李春雷創(chuàng)作發(fā)表了《木棉花開》《夜宿棚花村》《趕考》《朋友》等多個名篇,蟬聯(lián)三屆徐遲報告文學獎,兩次榮獲魯迅文學獎,被譽為“中國短篇報告文學之王”。如今,李春雷已成為聞名全國的報告文學大家,連續(xù)兩屆當選河北省作協(xié)副主席,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副會長。董海林雖年逾花甲,退居林下,可他倆的關系絲毫沒有疏遠,永結(jié)摯交,傳為佳話。

2010年夏,董海林調(diào)任邯鄲學院任職五周年,恰逢他和李廣教授主編的《邯鄲文化脈系》剛剛出版。他建議學院聘任一批文化學者為客座教授,提升學院人文學科教學實力和整體文化軟實力。韓鳳鵬經(jīng)他推薦,成為邯鄲市以外唯一被聘任的一位大家。自此,他開始著手系統(tǒng)深入研究韓鳳鵬的新聞學術成就,探析他的成功軌跡,以資為邯鄲學院的學子們提供學習借鑒。

至2015年秋季,董海林在邯鄲學院領導的支持下,在繁忙的政務之余,筆耕不輟,基本完成了《鳳鳴朝陽》的初稿。

《鳳鳴朝陽》在書名的定奪中,還有些許周折,的確費了一番心機。董海林虛心接受邯鄲學院原黨委書記楊金廷教授的建議,撰寫了一篇關于韓鳳鵬的傳記,全面介紹和反映韓鳳鵬的新聞創(chuàng)作歷程和取得的杰出成就。使讀者充分領略韓鳳鵬作為一位新聞奇人,其產(chǎn)生和成長過程具有典型性、邏輯性、時代性和必然性。同時,把這篇傳記收入本書,并提煉其題目為書名,極大地增強了這部書的可讀性。

傳記和書名都得益于楊金廷教授的建議,董海林心存感激。他熟知楊教授還善寫書法,于是便又請楊教授為本書題名,楊教授欣然應允?!傍P鳴朝陽”四個隸書大字,灑脫飄逸,文氣十足,與本書內(nèi)容相映生輝,怡然契合。邯鄲學院原校長馬計斌教授是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畢業(yè)的研究生,現(xiàn)任邯鄲市毛澤東思想學會會長,董海林誠請他作序,他高屋建瓴,氣度不凡,充滿激情,在序言中稱贊此書確為一部馬克主義新聞觀教育的好教材。馬校長還把董韓二人的深情厚誼和此書的成書過程譽為“董韓之交”。

《詩經(jīng)·大雅·卷阿》曰:“鳳凰鳴矣,于彼高岡;梧桐生矣,于彼朝陽。”

新聞媒體決不是一個“簡單的傳聲筒”。恩格斯這句極具概括力的話,內(nèi)涵十分豐富,既涵蓋政治、經(jīng)濟、社會、文化、歷史和現(xiàn)代等層面的內(nèi)容和意義,又涵蓋新聞學知識體系層面的內(nèi)容和意義。韓鳳鵬當了三十年的地方報刊記者和小報總編輯。他以恩格斯“媒體,不是一個‘簡單的傳聲筒為切入點,深入研究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在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指導下,他緊扣時代脈搏,從新聞寫作的創(chuàng)新一路走向新聞理論的創(chuàng)新。他的作品和文章,既反映了人民群眾的生動創(chuàng)造和偉大實踐,很接地氣;更注重對改革開放歷史進程及重大新聞的理論探索,追求真理??芍^“頂天立地”,非同凡響!在推進“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加快實現(xiàn)中國夢的偉大進程中,他給我們提供了歷史性的思考和多視角的借鑒,豐富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聞學的寶庫。

《鳳鳴朝陽——韓鳳鵬新聞理論與實踐評述》一書的出版,是對韓鳳鵬先生新聞理論與實踐的全面綜合研究和梳理,不僅是邯鄲學院喜愛新聞創(chuàng)作和研究的學子們的優(yōu)秀教材,更是整個新聞界工作者值得閱讀和研學的生動讀本。同時,它也為新聞晚輩進一步深入學習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和新聞理論創(chuàng)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資料和成果。

《鳳鳴朝陽》以對韓鳳鵬新聞理論進行探析和綜述為主,又生動刻畫了韓鳳鵬作為一名基層新聞工作者,勤勉敬業(yè),孜孜不倦,開拓創(chuàng)新的新時代楷模形象。董海林筆下還真實記錄著兩人的篤厚友情和莫逆之交的故事,讀后更是撼人心魄,感人肺腑,浸潤心田??串斀袷缿B(tài)眾生,又有多少如其二人交情者?更有多少如其二人志同道合,攜手著書立說者?少矣!甚少矣!

捧讀此書,掩卷長思。不禁為其二人同頻共振,高蹈歡呼,為董韓二位先生深感幸福和自豪!

更為幸福的是,我與二位先生熟識認知多年且為忘年好友。雖不至金蘭之交,但友情亦深。韓鳳鵬先生處事低調(diào),性格內(nèi)斂。我們相識與上世紀90年代,是從拜讀他的作品開始的,且從始至今,常有來往。他就像一位至親長者,常與我推心置腹地聊談文學和創(chuàng)作,關切我的工作與生活,使我深感溫暖,給我力量。他在我眼中的地位至今未變,我在心中一直奉他為恩師。他是我身邊的一座“高山”,令我仰望和敬慕,他是一位令我打內(nèi)心敬佩之至的有真才實學的新聞專家和文學大儒。

與董海林先生相識,正值他擔任橋東區(qū)委書記期間。那時我在企業(yè)工作,也是上世紀90年代后期,至今算來相識久矣。由于他后來到邯鄲任職多年,見面漸少。近幾年,經(jīng)韓老師聯(lián)絡,每當董先生回到故鄉(xiāng)邢臺時,都要邀我同聚,遂相見增多,友情篤深。董先生已退休,雙鬢略顯斑白,但當年英姿勃發(fā)、穩(wěn)重睿智的形象始終保持未變。每次相聚,總有久別重逢的激動歡愉之感,一桌人總要開懷暢飲,而董韓二位先生仍是寶刀不老,喝得很多卻無醉意。每當此時,二位雙頰微紅,憨態(tài)可掬,聊談甚歡,恰到妙處。二位在席間豪氣蕩蕩、蓬勃盎然的狀態(tài),無人媲比。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鳳鳴朝陽》恰如董韓兩先生近半個世紀友誼的真實見證,亦如兩先生傾注一生友情結(jié)出的沉甸飽碩的秋果,彌漫著馨雅迷人的芳香,吸引眾多親朋好友和萬千讀者快來把它采擷和打開,看那華美的鳳凰向朝陽彩霞展翅飛翔,看那醇厚馥郁的文字鑄就當代金蘭佳話!

作者簡介:

高玉昆,1976年3月生,河北柏鄉(xiāng)縣人。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國家一級作家、中國報告文學學會會員?,F(xiàn)任《散文百家》主編、邢臺市文聯(lián)秘書長、邢臺市作協(xié)常務副主席、邢臺市書法家協(xié)會副主席、邢臺市文藝評論家協(xié)會顧問。系河北省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河北省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河北省影視家協(xié)會會員。曾出版短篇小說集《醉情》、長篇歷史小說《大清國相魏裔介》、長篇紀實文學《幸福播撒太行山——李保國在太行山區(qū)扶貧紀事》、《洪殤—— 一個村莊的抗洪實錄》等。曾獲得中國作協(xié)“2016中國報告專項工程”扶持并召開作品專題研討會,短篇報告文學《永做太行一棵樹——追記河北農(nóng)大教授李保國》發(fā)表于《中國教育報》(頭版頭條)、《文藝報》等,選編錄入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編的《2016中國報告》,榮獲第33屆河北新聞獎一等獎。

猜你喜歡
海林邢臺
東郭先生睡不著
邢臺學院詳解“五名教職工擅自出國”事件
哼將軍和哈將軍
信任
A preliminary study on Whether binding theory is adapted to the reflexive pronouns in Chinese and ziji‘self’in Chinese
酒興未盡
誰丟下的吻呀
微生態(tài)·霾城邢臺:倒數(shù)第一的脫帽與“喝彩”
諷刺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