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中國明代,鳳冠是皇后在受冊、謁廟、朝會時戴用的禮冠。明代定陵出土了孝端皇后和孝靖皇后的四頂鳳冠,分別是九龍九鳳冠、六龍三鳳冠、十二龍九鳳冠和三龍二鳳冠。每頂鳳冠都制作精美,價值連城,真實再現(xiàn)了明朝萬歷時期皇后所佩戴的鳳冠的規(guī)格和構(gòu)造,為我們研究明代首飾制作和繼承傳統(tǒng)工藝提供了大量真實的研究資料和實物。
關(guān)鍵詞:明代鳳冠;花絲工藝;點翠工藝;繼承發(fā)展
一、鳳冠的來源
十三陵中的定陵在20世紀60年代被發(fā)掘。定陵中埋葬的是明神宗(萬歷皇帝)和兩個皇后(孝端皇后和孝靖皇后)。在墓中出土了大量的文物,其中就有兩位皇后的四頂鳳冠。
孝端皇后是萬歷皇帝的原配,出生顯貴,生前當了42年的皇后。而孝靖皇后最初是宮女出身,一生凄苦,是死后由長孫明熹宗朱由校追封為:孝靖溫懿敬讓貞慈參天胤圣皇太后,又將祖母的棺槨從原墓中牽出,與萬歷皇帝與孝端皇后一并葬入定陵,隨葬品也進行了調(diào)整,兩頂與皇后身份匹配的鳳冠也在此一并葬入。四頂鳳冠,兩位皇后各自兩頂,且龍鳳數(shù)目總和一致,可見這是天啟皇帝對她的祖母和孝端皇后身份相等的一個認可。
二、鳳冠的造型
四頂鳳冠都精美絕倫,造型也都大相徑庭,這里在造型上具體介紹一下六龍三鳳冠,也就是孝端皇后的其中一頂鳳冠。此鳳冠通高35.5厘米??趶綖?0厘米。只見鳳冠正面頂部正中位置有一條用金絲編織成的金龍。金龍口銜珠寶盤旋在鳳棺之上。另外幾條用金絲編織的龍,分別居于鳳冠的兩側(cè)和背面,靈巧生動,三只鳳鳥在鳳冠上展翅若飛。冠上飾有珍珠、寶石等,這些珠寶都按照其原有的形狀進行隨行鑲嵌,從而保持了珠寶原有的風采。在鳳冠后面左右分別有三扇博鬢,猶如展開的鳳凰尾巴。博鬢的數(shù)量也是有講究的,皇后左右各三個,妃子是左右各兩個,這體現(xiàn)了后妃之間的等級差別。
三、鳳冠的材料與工藝
這四頂鳳冠除了造型有少許不同外,在制作工藝方面都大相徑庭,其工藝采用了點翠、花絲、鑲嵌、鏨雕、穿系等工藝。這里需要再提一下的是鳳冠的帽胎是用漆竹編織而成,古人選擇竹子是因為竹子體輕且韌性好,不易變形和發(fā)霉。定陵出土的鳳冠,體現(xiàn)了中國明朝皇后服飾的奢華考究,均被定為國家一級文物,而上面大量用到的點翠與花絲工藝,也成了國家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
(一)點翠工藝
點翠是根據(jù)圖案用金、銀制成一個底盤,然后沿著圖案的邊緣用金屬絲焊接成溝槽。再在底板的中間部分涂上膠水,然后將翠鳥的羽毛嵌入底板,形成想象的圖案,圖案邊可鑲嵌珍珠、玉石等珠寶。以小聚多的都叫點,點翠實際上是金工首飾裝飾中的輔助工藝,在古代非常珍貴。點翠使用的翠鳥羽毛,據(jù)悉,點翠所需的翠鳥羽毛需從鮮活的翠鳥身上拔取,實際上從現(xiàn)在點翠的文物可知,傳說中翠鳥羽毛永不褪色實際上是以訛傳訛,后因保護自然生態(tài)且工藝過于殘忍,在清末民初以后就不用真翠鳥羽毛,改用孔雀羽毛、染色的鵝毛或者絲綢代替。
(二)花絲工藝
制作金銀細金工藝的主要材料有六種:黃金、鉑金、銀、銅、釉料、珠寶玉石。把金屬拉成細絲,兩股纏繞形成花絲,再把花絲圈出想要的花紋,一層層的累絲疊加使作品更有立體感,鳳冠中立體的龍造型,則使用了花絲工藝制成。
(三)鑲嵌工藝
鑲嵌工藝是與花絲工藝不可分隔又相對獨立的不同工藝。一件精美的細金工藝品往往囊括了這兩種工藝的所有技法,煥發(fā)出輝煌的藝術(shù)效果。概括起來說,鑲嵌工藝就是用多種方法把金、銀、銅的薄片打成器形,用鏨子刻出花紋或把一些鑄花、鏤空花、金銀飾片、珠寶玉石鑲嵌在所制的工藝品上的一種制作方法。
四、鳳冠的價值
對于這四件鳳冠的價值,已經(jīng)無法用金錢衡量,除帽胎是竹子外,通體用黃金制成的飾件拼插而成。黃金作為世界流通貨幣,是公認的頂級貴金屬。金惰性很強并且稀少。 明萬歷年間,有位文人叫陳汝鏑,創(chuàng)作過一本書叫《甘露園短書》,其中就有記載萬歷二十七年當時各類寶石的價格。紅藍寶石和黃色剛玉為八十兩白銀一分,珍珠的價格為二十五兩白銀兩分,折合成一也大約十三兩一分,當時的珍珠都是天然生長的,十分難得。一分重量的剛玉類寶石,可以在當時買上一萬斤大米,相當于一個衙門里的差役十一年的年薪。再看那鳳冠上的寶石與珍珠的合計數(shù)量,真的是價值連城,普通人幾輩子也無法得到。
五、結(jié)語
鳳冠是權(quán)力話語中的首飾,是等級、財富的體現(xiàn)。首飾制作工藝是工藝與文化相融合的產(chǎn)物,傳統(tǒng)首飾的制作,往往采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工藝,更能互相襯托以達到較為精湛的效果,通常是以花絲工藝為底胎,在上面加以點翠裝飾,工藝雖然久遠,但其細致華麗的特征代表了傳統(tǒng)工藝與首飾制作的最高峰。我們要發(fā)展傳統(tǒng)工藝,不僅要追尋歷史,還要了解當下潮流,在發(fā)展傳統(tǒng)工藝的進程中,把傳統(tǒng)元素作為媒介,結(jié)合現(xiàn)代人的習慣展現(xiàn)出來。
參考文獻:
[1]唐克美,李蒼彥.中國傳統(tǒng)工藝全集——金銀細金工藝和景泰藍[M].大象出版社,2004.
[2]王金華.中國傳統(tǒng)首飾:簪釵冠[M].中國紡織出版社出版,2013.
[3]羅涵,孔艷菊,劉岳,仇泰格.明萬歷孝靖皇后鳳冠鑲嵌寶石的種屬判定[J].故宮博物院院刊,2018(05):146-157+163.
作者簡介:秦琳(1994.06.14),女,漢族,籍貫山東省,碩士,山東工藝美術(shù)學院,藝術(shù)設(shè)計,研究方向為工藝美術(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