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華
出生于1950年的樊繼美是郯城木旋玩具的第十五代傳承人,他的祖輩樊木是木旋玩具的創(chuàng)始人。相傳在明代成化年間,江蘇贛榆青年樊木為討生活,攜全家來到山東郯城沂河岸邊落戶。樊木自幼學習祖?zhèn)髂竟な炙?,是一名身懷絕技的木匠,為了哄孩子玩,樊木用木頭制作了能發(fā)出聲響的玩具,沒想到鄉(xiāng)鄰的孩子們也競相討要。隨后,心靈手巧的樊木又根據手拉皮帶使鉆頭轉動的原理制成了簡易旋車,提高了玩具制作的效率,并逐漸摸索出一套制作木旋玩具的技藝。
后來,樊木將這門技藝傳給了子女,從此樊氏子孫開始制作木旋玩具售賣,木旋玩具制作手藝成了樊氏家族養(yǎng)家糊口的技能,也成為一種寶貴的民間藝術,而樊木當年落戶的地方也逐漸發(fā)展成為現(xiàn)在的樊埝村。
樊繼美從六七歲時就跟著爺爺、父親學做木旋玩具,他1970年應征入伍,1977年從部隊退伍回家繼續(xù)做木旋玩具。當時,樊埝村制作木旋玩具都是家庭式的手工作坊,主要生產嘩啦棒槌、燕車、高低棒人等,產量并不大。改革開放后,郯城木旋玩具這一民間文化遺產受到了當地政府重視。1985年,由樊繼美牽頭,樊埝村成立了木旋制品研究開發(fā)中心,專門研發(fā)木旋制品。之后,樊繼美又被請到新成立的郯城工藝禮品廠擔任廠長。上世紀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在樊繼美的帶領下,郯城工藝禮品廠研發(fā)出自動旋車機器,使木旋玩具由手工制作向機器生產邁進,生產效率得到極大提高。與此同時,樊繼美發(fā)現(xiàn)原來使用的顏料質量太差,拿在手里把玩時顏色會粘在手上,經過反復試驗,他改用油漆來上色,這樣顏色既亮麗又不會掉色,保存的時間也長,因此倍受歡迎。
家家旋車響,戶戶彩繪忙。生產工具的改進使樊埝村的木旋玩具進入生產高峰時期,郯城木旋玩具的名氣越傳越遠,經常有國內外客戶拿著樣本來廠里請他們加工。1987年,美國一家工藝品公司送來一件胡桃武士的樣品訂貨。樊繼美連夜攻關,做出了第一個中西合璧的木旋胡桃人,客商非常滿意,大批訂單隨之而來,樊埝村的木旋玩具生產進入鼎盛時期。
郯城木旋玩具以長短不一、粗細不等的木材為原料,每一件木旋玩具的制作過程都要經過備料、風干、下料、車型、披灰、砂光、上色、打眼和組裝九道工序。先是在旋車上把木頭旋成各種毛坯,制作不同的玩具要用不同的毛坯。毛坯做好后,就可以開始上色了,首先是打底,也叫“上粉子”,即在木頭表面涂一層滑石粉和水、膠混合粉,待晾干后再在上面上色。傳統(tǒng)的木旋玩具常用桃紅、草綠、艷黃等艷麗的顏色,并根據玩具的不同類型繪以各種花卉、動物等紋樣,極具鄉(xiāng)土氣息和地方特色。上好色后再放到太陽下晾干,便可進入最后的打眼、組裝環(huán)節(jié)。
樊埝村生產的木旋玩具主要有高低棒人、嘩啦棒槌、虎頭棒槌、老和尚打鼓車、手推燕車等。老和尚打鼓車是由車、木頭人、鼓三部分組成,車輪轉動就會帶動兩邊的鐵絲拉動木頭人手上的小鐵片一張一合地拍打,小鼓也會跟著不停敲打。手推燕車由車和木頭燕子組成,原理與老和尚打鼓車相同,車輪轉動便會帶動燕子雙翅扇動,從而帶動燕車上的小鼓發(fā)出“咚咚”響聲。嘩啦棒槌的造型多樣,粗細大小完全由旋木藝人根據木料來決定,將棒槌里掏空填入沙子或糧食,兒童手拿搖晃時就會發(fā)出“嘩啦嘩啦”的響聲。
小小的木旋玩具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每個玩具所表現(xiàn)的主題多與民間傳說有關。據樊繼美介紹,高低棒人的原型是郯國國君與王后,郯國國君郯子仁愛親民,在百姓中威望很高,高低棒人就是郯子與王后的平民化身;嘩啦棒槌源于東海孝女的故事,傳說當年于公就是手搖葫蘆做的棒槌進京告狀,終使孝女冤案昭雪;燕車與老和尚打鼓車則與孫臏、龐涓馬陵古道斗智有關。
樊埝村的百姓通過制作和銷售木旋玩具改善了生活,傳播了文化,“樊家埝,靠沂河,家家戶戶做耍貨。耍貨雖然無大用,娃娃拿著笑呵呵?!边@首流傳于樊埝村一帶的歌謠即是木旋玩具融入人們生活的真實寫照。
上世紀九十年代后期,隨著電動玩具大量涌入市場,郯城木旋玩具受到了沖擊,市場嚴重萎縮,工藝禮品廠也漸漸走入困境,樊繼美無奈離開了廠子。回家后,不甘心的樊繼美又開始籌備生產木旋玩具,他說:“祖祖輩輩傳下來的手藝不能毀在我們這代人手里,木旋玩具沒有問題,問題是我們的工藝跟不上時代步伐了,必須改進技術、創(chuàng)新品種,讓木旋重新回到玩具市場?!彪S后,他設計了一些如京劇臉譜、木偶人、西游記人物等現(xiàn)代樣式的木旋玩具,頗受市場歡迎。
2002年6月,一位做外貿生意的商人來到樊埝村,要做五百個木制日本娃娃。村里沒人敢接這個活,因為誰也沒做過日本娃娃,樊繼美卻迎難而上接下了這個單子,他把自己關在家里琢磨了一個星期,終于把日本娃娃做得像模像樣。這筆訂單的順利完成,把樊繼美的思路打開了,后來他針對中國人的審美習慣在顏色上進行了改造,采用中國人喜愛的喜慶色彩,并給每個娃娃加上了中國結。接著,他根據這個原型又創(chuàng)新了幾十款玩具投放市場,款款熱銷。
嘗到甜頭的樊繼美把眼光盯在了傳統(tǒng)產品與時尚元素結合的創(chuàng)新開發(fā)上。2003年,樊繼美帶著自己設計的木旋玩具參加青島啤酒節(jié),結果他創(chuàng)新研制的玩具被搶購一空。在挖掘保護老產品的基礎上,樊繼美不斷創(chuàng)新,使木旋制品遠銷日本、德國、美國、韓國、香港等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qū)。
在樊埝村,木制陀螺是每家每戶必做的一個傳統(tǒng)產品,每年的生產量可達一兩百萬只。為了傳承和發(fā)展木旋玩具這門古老的技藝,樊繼美在村里創(chuàng)辦了郯城木旋玩具傳習所,帶領樊埝村的藝人們不斷開發(fā)新品種,使得這一古老技藝歷久彌新,生產出的木旋玩具精巧別致、圖案新穎、色彩艷麗、形象逼真、鄉(xiāng)土氣息濃郁,深受國內外專家和消費者的好評。樊繼美也因其精湛的技藝,在2010年濟南舉行的首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上榮膺“傳承人展示獎”,他制作的西游記系列、民間人物系列等玩具作品,不但在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賽中獲獎,還被中國美術館、臺灣中華藝術館、宋慶齡基金會等收藏,山東建筑大學還特聘樊繼美為客座教授并授予聘書,也使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走進了大學校園。
在樊繼美的帶領下,樊埝村六百多戶村民家家都有自己的創(chuàng)新產品,靠著創(chuàng)新產品,木旋玩具這一古老的民間藝術又迎來了新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