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中國植物染色工藝歷史悠久,染色工藝史的記載散見于各時期各類文獻中。按照工藝探索萌芽時期、染色工藝開放融合時期、染色工藝標準化生產(chǎn)時期分類整理,通過對中國古代文獻中涉及植物染色的部分進行提煉、梳理、研究,發(fā)現(xiàn)相關(guān)文獻反映了當時有關(guān)染色工藝的社會現(xiàn)象、制度、人文、地貌、生產(chǎn)水平等,以期為相關(guān)研究提供可供參考的理論基礎(chǔ)。
關(guān)鍵詞 植物染色;工藝;古代文獻
引用本文格式 何莎.中國植物染色工藝文獻史分期研究[J].創(chuàng)意設(shè)計源,2019(4):52-58.
Abstract Chinese plant dyeing craft has a long history, and the history of dyeing craft can be found in various documents in different periods. According to the process of exploring germination period, dyeing craft and opening period of fusion and dyeing craft standardization production, sorting, based on the ancient Chinese literature involved in part of refining plants craft, carding, research, find relevant literature reflected the social phenomenon about the dyeing craft at that time, institutional, cultural, landscape, production level and so on,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research on the related theoretical basis.
Key Words? Plant dyeing;Craft;Ancient literature
一、引言
植物染色工藝是我國染織科技史上一項重要的遺產(chǎn)。古代文獻記錄載其為“草染”。[1] 日本學者山崎斌氏在1929年首次提出“草木染”[2]一詞,在日本得到響應后廣泛流傳至今。無論“草染”或“草木染”均有別于19世紀后半葉出現(xiàn)的合成染料,立體呈現(xiàn)“天有時,地有氣,材有美,工有巧”的中國古代傳統(tǒng)思想,并分散在各類文獻中。因篇幅有限,本文通過梳理和探討較重要的中國古代文獻中涉及植物染色工藝的部分,以期對相關(guān)領(lǐng)域的研究略有助益。
二、植物染色古代文獻史分期研究
歷史上關(guān)于可染色植物的內(nèi)容常散見于一些正史、政書、文學作品及相關(guān)古籍典著中,梳理如下:
(一)染色工藝探索萌芽時期
植物染色工藝的文字記載始于《大戴禮記·夏小正》。(表1)從先秦時期開始,《尚書·虞書·益稷篇》便有“以五采彰施于五色,作服?!盵3]《詩經(jīng)·鄭風·東門之墠》《詩經(jīng)·鄭風·出其東門》《禮記月令》《韓非子》《荀子》《周禮》《爾雅》《釋名》《說文解字》《史記·貨殖列傳》《漢官儀》等文獻中均有可染植物的記載。比如,《周禮·地官·司徒》:“染草藍蒨象斗之屬”[4];《釋名》中記載 :“絳,工也,染之難得色,以得色為工也”[5];《周禮·考工記》介紹了當時手工業(yè)制度的分工形式,書中專門記載染色之工:“鍾氏染羽,以朱湛丹秫三月,而熾之,淳而漬之。三入為纁,五入為緅,七入為緇?!盵4]63染色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染色者掌握自然規(guī)律,多次染色,色彩才能逐步加深。
商周時期,隨著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活動的發(fā)展,我國染色工藝已經(jīng)開始萌芽并迅速發(fā)展起來,逐漸形成了與中國傳統(tǒng)樸素唯物主義辯證法相一致的中國傳統(tǒng)色彩理論?!抖Y記·玉藻》記載:“士不衣織,無君者不貳采。衣正色,裳間色?!盵7]其中正色指青、赤、玄、白、黑五色,《周禮·考工記·畫績》記載:“畫繢之事,雜五色:東方謂之青;南方謂之赤;西方謂之白;北方謂之黑;天謂之玄;地謂之黃?!盵4]60間色指兩種色相混合而形成的色相[8],從文獻中已知的規(guī)定可知衣和裳必有一定的區(qū)別。《急就篇》卷二中有:“郁金半見緗白韻,縹繽綠紈皂紫硬;蒸栗絹紺縉紅燃,青綺綾觳靡潤鮮;綈絡(luò)縑練素帛蟬,絳緹鮭絀絲絮綿?!盵9]筆者能從其中窺探出郁金染黃、栗子染色的方法,但是最精彩的乃是這七言詩中蘊藏的古代色彩的名稱,至少可知能染出的色彩種類多達20種以上,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出土的紡織品(圖1)便可證明此時期文獻記載的染色工藝。
秦漢時期的染色工藝主要以單色染為主,通過反復染色形成不同的色彩深度,同時開始使用簡單的助劑。如《爾雅·釋器》記載:“一染,謂之縓。再染,謂之赬。三染,謂之纁”[10]對茜草染色不同深度提出不同的名稱?!吨芏Y》中鄭玄注:“染草:茅蒐橐蘆豕首紫茢之屬”大致把植物染色工藝分為7個種類[11],總結(jié)出茜草染紅、象斗染黑、菘藍染藍、黃櫨染黃、藎草染黃或綠及紫草染紫等經(jīng)驗。其中,文獻記載的象斗為橡樹果實,富含鞣酸,與青礬媒染得黑色?!痘茨献印そ氛嬗枴分杏涊d的“以涅染細,則黑于涅” [12],均證明了古人在染色方面已經(jīng)摸索出媒染的方法。
隨著染色規(guī)模的擴大,植物染色發(fā)展成為獨立的生產(chǎn)部門,《周禮·地官》記載:國家設(shè)置“染人”[13]專門進行絲帛染色,“掌染草”[13]掌管春秋二季征收可供染色用的草物,并以輕重容積作為計算的標準來收納,到了秋季需要用的時候,便發(fā)給“染人”[14]。因此,染色方法、管理制度逐漸形成體系。
(二)染色工藝開放融合時期
漢代之后政治上嬗變流遷,歷經(jīng)多次分裂與統(tǒng)一,在開放與融合中使染色工藝達到了高峰。這段時期染色史料的記載散見于一些政書、類書條目中。如《新唐書》《舊唐書》《唐六典》《輿服志》,這四本書中關(guān)于服飾染織類的記載較為詳細,也記錄了一些染織部門的設(shè)置?!缎滦薇静荨贰短票静荨窞橹参锼幚硇詫V?,一些植物條目中大致記載了可染植物的種類及性能。另外,《博物志》《通志》記錄了民間染色方法?!洱R民要術(shù)》為一本農(nóng)學著作,總結(jié)了公元6世紀以前各類農(nóng)業(yè)的生產(chǎn)技術(shù),也詳細記載了當時植物染料的種植與染色方法。唐末韓鄂撰寫的《四時纂要》以月令的體制將引自《齊民要術(shù)》的染色工藝在一定程度上加以解釋說明,表2為該時期染色植物的文獻。將這些文獻的特征總結(jié)如下:
注釋
①博物志多見于后人輯錄版本,宋本《博物志》只有:“張騫使西域還,乃得胡桃種”。錢熙祚《指?!窊?jù)各書輯校的《博物志》載:“張騫使西域還,得大蒜、安石榴、胡桃、蒲桃、胡蔥、苜蓿、胡荽、黃藍可作燕支也”。
參考文獻
[1]張舜徽. 清人筆記條辨[M]. 北京:中華書局,1986:12.
[2]趙豐. 草木染的起源[J]. 絲綢,1984(3):54.
[3]孔安國.古文尚書[M].孔穎達,正義.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12.
[4]鄭玄.鄭玄注《周禮》[M].明翻宋岳氏刊本.上海:上海書店,2001.
[5]劉熙.釋名[M].明翻宋書棚本.上海:上海書店,2010:77.
[6]賈思勰.齊民要術(shù)譯注:上[M].濟南:齊魯書社,2009:380.
[7] 陳戊國. 四書五經(jīng):上[M]. 長沙:岳麓書社,2014:544.
[8]彭德.中華五色[M].南京:江蘇美術(shù)出版社, 2008(8):35-60.
[9]施亞,王美春.歷代紡織詩解析[M].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04:14.
[10]郭璞.郭璞注《爾雅》[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
[11]趙豐.《周禮》鄭注染草及其工藝的探討[M]//華面農(nóng)業(yè)大學農(nóng)業(yè)歷史遺產(chǎn)研究室.農(nóng)史研究:第七輯.北京:農(nóng)業(yè)出版社,1988:39.
[12]俶真. 淮南子(影印本) [M] . 杭州:浙江書局,1901.
[13]四庫未收書輯刊編纂委員會.四庫未收書輯刊:肆輯·貳拾叁冊[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
[14]錢玄. 錢玄注《周禮》[M]. 長沙:岳麓書社,2001:159.
[15]張九齡,李林甫.唐六典:卷二十[M].北京:中華書局:1992.
[16]朱啟鈐.絲繡筆記 [M] . 闞鐸無冰閣排 印本.[出版地不詳]:[出版者不詳],1930.
[17]李斗撰,汪北平,涂雨公.揚州畫舫錄[M].北京:中華書局,1960:30.
[18]菊地清.大連市榊町四八番地[M].大連:[出版者不詳], 1942:680.
[19]趙豐,尚剛,龍博.中國古代物質(zhì)
文化史——紡織:下[M].北京:開明出版社, 2014(1):579-589.
[20]王業(yè)宏.清代龍袍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6(12):185-202.
[21] 吳淑生,田自秉. 中國染織史[M].臺灣:南天書局有限公司, 1987:262.
[22]鄭巨欣.中國傳統(tǒng)紡織品印花研究[M].杭州:中國美術(shù)學院出版社,2008:4.
[23]趙豐.植物染料在古代中國的應用//朱新予.中國絲綢史專論[M].北京: 中國紡織出版社,1997:212.
何莎
長沙民政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