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春 王鳳娟
摘 ? ?要: 針對全球不同國家和地區(qū)的游客,英語是宣傳本地旅游文化和資源的重要橋梁。目前,張家界景區(qū)的中文介紹具備語言的翔實性和釋義的精準性,但在英譯方面存在一些不足,未能達到很好的宣傳效果。本文通過分析張家界旅游資源英語翻譯存在的問題,提出有針對性、相互銜接的處理辦法,探索旅游資源英語翻譯促進旅游城市文化內(nèi)涵建設(shè)的有效途徑。
關(guān)鍵詞: 旅游英語 ? ?翻譯勘誤 ? ?公示語
一、張家界旅游景區(qū)英語公示語
旅游景區(qū)公示語的主要作用是發(fā)布通告,向游客展示景點相關(guān)信息,同時提供一些便利的服務(wù)。隨著世界經(jīng)濟一體化的加速發(fā)展,每年來張家界景區(qū)旅游的外國游客不斷增加。據(jù)統(tǒng)計,2018年張家界入境游客多達562.15萬人次,比上一年增長57.96%[1]。作為全球通用的語言,英語在傳遞本土文化方面有重要作用。為讓外國游客順利獲取旅游資源的相關(guān)信息,張家界許多景點都設(shè)置了英語公示語。這些公示語為外國游客提供了一定的幫助,但仍然存在一系列不足,影響游客體驗,降低客戶滿意度,對景區(qū)的長遠發(fā)展不利。
本文從張家界景區(qū)公示語的實際運用,探討不足和解決辦法。以景區(qū)英語公示語為分析對象,在分析誤譯問題的基礎(chǔ)上對英語公示語進行校準,歸納常見的類型,提出旅游英語翻譯勘誤策略。
二、張家界景區(qū)英語公示語誤譯現(xiàn)象類型
張家界景區(qū)因獨特的自然風光,備受國內(nèi)外游客喜愛。當?shù)芈糜尾块T為了滿足游客的需求,在很多地方設(shè)置了英語公示語。近年來,隨著外國游客的增多,張家界景區(qū)英語公示語的翻譯質(zhì)量有了一定提高,但還有一些不足之處。本文通過整理,將這些問題劃分為如下幾類:
(一)中式翻譯
中式翻譯是漢譯英中最常見的現(xiàn)象。中式翻譯或許從語法上看是正確的,然而“英漢語言有別”[2],詞語的選擇或者表達的方式不一定符合標準英語的要求。部分翻譯只是機械地轉(zhuǎn)換或逐字逐句翻譯而不是充分翻譯,只會導致信息無效傳達,甚至會引起不必要的誤解。表1就是張家界景區(qū)介紹的英譯中幾個典型的中式翻譯。
案例1和案例2是對景區(qū)服務(wù)電話的介紹,案例3是對苦竹寨的介紹。三者的英文原譯都屬于典型的中式翻譯。案例1中將本指詢問各種票價的熱線電話直譯為“Price telephone”,案例2將游客遇到危險時能撥打求助的電話直譯成“Emergency telephone”,改變了中文表達的原意。英語中根本沒有“Price telephone”這樣的表達,“Emergency telephone” 實際上指遇到緊急情況時可以直接撥打的電話,就像搭乘電梯時,電梯遇到故障,可用電梯自帶的“emergency telephone”直接撥出緊急求救電話。案例3將“風情”譯為“amorous feeling”,曲解了原語中民俗特點的原意,不能起到信息傳遞的作用。此外,“游客”一詞已包含觀光旅游的行為,“tourist for visiting”顯得累贅。因此,建議進一步優(yōu)化,換成表1中的英文改譯,就能準確表達出原語的意思。
(二)文化差異
由于東西方文化差異,一些專有名詞翻譯不準確,也會減弱公示語的作用和效果。因此,進行翻譯實踐時,譯者需要關(guān)注目標語的文化因素[3],將文化內(nèi)涵翻譯出來。如:
案例4:娃娃魚為現(xiàn)存最大的兩棲動物,分布于寶峰湖、金鞭溪、索溪和黃龍洞暗河中。
譯文: The baby fish is the largest amphibian now on earth, which lives in the underground rivers of Baofeng Lake, Golden Whip Stream, Suoxi Valley and Yellow Dragon Cave.
案例4來源于張家界旅游官網(wǎng)。在該案例中,“娃娃魚”被譯成“baby fish”,顯然忽略了中西方文化的差異?!癰aby fish”會讓外國游客以為是剛出生的小魚,就像“baby girl”指女嬰一樣。他們絕不會想到這原本指張家界的一種珍稀動物。實際上,娃娃魚因其在夜間的叫聲像嬰兒的啼哭聲而得名。學名是“Andrias davidianus”,直接用其學名翻譯出來即可。
案例5 求兒洞,為巖溶洞穴,直徑4米,深不可測。據(jù)《永定縣鄉(xiāng)土志》記載,送子觀音曾在此顯靈,眾生虔誠許愿可求子嗣滿堂。
譯文: Son-craving Cave is a karst cave with a diameter of four meters and a depth that is unfathomable. According to records in “The Local Annals of Yongding County”, the Songzi Guanyin once made her presence known here.
該案例來自張家界天門山景點“求兒洞”的介紹。案例中的“送子觀音”對應的英文直接用拼音“the Songzi Guanyin”替代,并且沒有任何相關(guān)背景知識介紹。毫無疑問,這樣的譯文只會讓外國游客一頭霧水,根本不明白“Songzi”為何物。旅游翻譯的精髓所在就是讓外國游客們感觸和體驗異域的不同文化[4]。送子觀音是封建時代中國民眾崇拜的佛教神祇,傳說掌管生育。有些久久不孕或祈求生子的百姓拜送子觀音以求得子嗣,是頗具特色的中國古代文化。因此,在翻譯“送子觀音”時,最好采用加注的方式進行補譯,將原本隱含的文化背景介紹給外國游客,譯為:“The Songzi Guanyin, a Goddess in Chinese folk religion, who is believed to send children to people as long as she is piously worship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