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俐
摘 要:本文從英美文化興趣性教學出發(fā),將英美文化知識融入于課堂,主要探討了英美文化對高職生英語學習的意義和如何逐步培養(yǎng)高職生的跨文化意識,主要目的在于培養(yǎng)高職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
關(guān)鍵詞:英美文化;興趣性教學;跨文化意識;高職生
當今社會,國家間的交往越來越頻繁,不同文化背景、價值觀念、行為方式、思維方式的人們在一起交流與合作,語言的溝通,文化的交流顯得更為重要。高職生正處于英語學習的上升階段,對于新事物、新觀念的吸收能力較強,在此階段,將英美文化知識融入英語教學課堂和生活中,不僅有利于提升英語學習的積極性,還可以避免在日常交往中由于文化差異導(dǎo)致誤解而引起不必要的沖突。
一、英美文化對高職生英語學習的意義
英美文化滲透英語教學已引起越來越多的關(guān)注,英語是英美文化的載體,是英美文化的組成部分。我們不能忽略英語所體現(xiàn)的英美文化而去學習語言,這樣將會導(dǎo)致使用目的模糊。我們必須明白,人類使用英語是為了交流、為了傳播和傳承文化。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學生除了要對原文語言有精確的理解和把握之外,還要對文化,尤其是兩種文化之間的差異有全面的認識,這對高職生學習英語有很大的作用。
二、興趣性英美文化教學,培養(yǎng)跨文化意識
(一)轉(zhuǎn)變教學方法,重視背景講解
一位語言社會學家曾指出:“語言的詞匯最能反映與其相對應(yīng)的文化”,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文化往往通過這個國家這個民族特有的詞匯表現(xiàn)出來。因此在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不要只注重英語詞匯概念意義的教學,還要注重文化背景知識的教學,有意識地進行詞匯文化導(dǎo)入。例如在課堂教學實踐過程中,遇到具有文化內(nèi)涵的英語詞匯時,老師可以結(jié)合本節(jié)課所學的內(nèi)容,再結(jié)合與之相關(guān)的價值觀念、政治歷史、地理環(huán)境、神話典故等。比如“Greek gifts”含義指“圖謀害人的禮物”,和中國文化中的“黃鼠狼給雞拜年一沒安好心”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這一故事出自著名的《荷馬史詩》,講述的是特洛伊王子訪問希臘,誘走了王后海倫,希臘人為此進攻特洛伊,將希臘的勇士藏生于木馬之中,放在城門外,假裝退兵,特洛伊人以為希臘人退兵了,就將木馬抬到城內(nèi),到了晚上,埋伏在木馬內(nèi)的希臘勇士,打開了城門,并一舉攻下了城門,當學生初次接觸這些異國文化時,可能完全不能理解其意思。因此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講解文化背景,學生就會恍然大悟。
(二)創(chuàng)設(shè)語言情境,提高語言實踐能力
高職院校目前使用的教材非常適合老師開展各種文化活動,讓學生體驗異域文化。所以,結(jié)合教材,創(chuàng)建各種情景,讓學生在各種語言實踐活動中感受文化的不同。例如在學習“Wildlife Protection”老師可以先讓學生們討論“中國和西方對待狗的不同”,可以請幾個同學來講一下差別,進而讓學生了解到其中的不同。西方對待狗如同對待自己的家人一樣,他們把狗當作自己的家庭成員,在提到他們狗的時候用“he”或者“she”,并且很多贊美之詞也用到“dog”,而老師來講在中國人們對狗的態(tài)度非常一股,甚至還吃狗肉,他們覺得動物和人是有差別的。因此在和西方文化交流中避免提到“Do you like dogs?”之類的話題,這樣避免不必要的誤會,讓雙方得到最大的尊重。
(三)引入經(jīng)典案列,深入了解英美文化
引入英美民族文化的例子。歐美國家的姓名結(jié)構(gòu)是“名字+姓”,正好和中國人的“姓+名”的結(jié)構(gòu)相反。歐美人的第一個名是在嬰幼時期父母起的,如果父母是教徒,則由父母把孩子抱到教堂,洗禮時由牧師或神父起名,稱為教名,故歐美人大部分采用雙名制。在一般情況下,名字的中間部分很少用,即使在寫時,第二部分也只寫首字母而不把整個中間名字寫出來,如湯瑪斯·A·愛迪生。歐美人也常把父親姓名作為自己的姓名,若一家有兩代同名則在姓的后面加表示“老”或“幼”英文后綴詞,讀成中文時,把小輩讀作“小某某”,而對老輩名也可不必讀作“老某某”,如法國小說作家父子二人都叫“仲馬”,人們習慣稱為大仲馬與小仲馬。
三、高職生學習英美文化應(yīng)注意的問題
(一)注意高職生學習英美文化的方式與個體差異性
高職生學習英美文化的方式多種多樣。有些學生喜歡動畫片,外國的動畫片具有天馬行空的特點,有利于開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家里放一放英文歌曲也是不錯的選擇,英文歌有激情與活力,更能營造一種氛圍,讓學習成為一種習慣,在任何一種方式下,都可以學習,只是需要注意方法。
任何學習對學生來說都具有個體差異性,有些學生喜歡通過書本獲得知識;有的學生喜歡看視頻,畫面感比較強,更為直觀;還有些同學喜歡通過旅游的方式學習,深入本土,體驗不同的人情。面對這種個體差異性,作為教師,應(yīng)該盡量考慮到各種情況,合理利用課堂時間,提高效率。
四、結(jié)語
通過英美文化興趣性教學,讓高職生了解英美文化,并注重理解和掌握英美文化的概念,將文化滲透到初中課堂來,通過多種方式,積極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意識,多方面思考問題,吸收借鑒更多地有利于自己學習的方式方法,努力提升自己。
參考文獻:
[1]陳國勤.從中美影視劇對比看中西方英雄文化[J].當代電視,2015(01).
[2]陳娟.多媒體教學,身臨其“境”感受英美文化[J].英語畫刊(高級版),2014.(10).
[3]關(guān)世杰.思維方式差異是影響中美跨文化傳播的重要維度[J].編輯學刊,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