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出家”與“回家”
——評張三夕《在路上》

2019-09-28 10:53戴建業(yè)
文藝評論 2019年1期
關鍵詞:在路上異鄉(xiāng)雜文

○戴建業(yè)

三夕兄的隨筆集《在路上》送給我快一年了。拿到書的當晚我便匆匆翻了一遍,當時就準備寫一篇書評。后因內人患病和其他瑣事,使我的書評和他的書名一樣——至今仍“在路上”。

我在網上寫大量的隨筆雜文,主要還是來于他的啟發(fā)和影響。記得七八年前一次餐聚閑談時,他說自己在新浪上開了一個博客,我這才知道在博客上可以隨時發(fā)表自己的文章?;丶揖忘c開了他的博客,他博客中的文章,內容上“千匯萬狀”,體裁上“五花八門”。讀著讀著我有點目迷五色,接著自己也開始技癢,開了博客后便一發(fā)而不可收。此后幾年里,我一口氣寫了四百多篇隨筆雜文,寫雜文隨筆成了我精神生活最大的興奮點。在《在路上》的后記中,三夕兄自謙他的點擊量比起我是“小巫見大巫”,可文章的好壞并不以讀者的多寡來定,否則一則花邊新聞便可獲諾貝爾獎金,再說,我開博客寫雜文隨筆,是三夕兄“導夫先路”。

如果說某人的學術專著,就像他著西裝革履,那么此人的雜文隨筆,就像他靸拖鞋穿睡衣;如果說某人的學術專著,就像他在講壇上抑揚頓挫地演講,那么此人的雜文隨筆,就像他在茶室里隨意閑聊。因而,學術論文論著即使不打官腔,也要壓抑自己的個性情感,由于價值中立和感情淡化,是現代學術的基本要求,而雜文隨筆恰恰需要獨特的氣質、鮮明的個性和迷人的趣味,沒有個性、氣質和趣味,雜文隨筆自身便索然無味。寫論文論著固然離不開才學識,寫雜文隨筆則除了需要才學識之外,“還”得有或“更”得有情與趣。要了解張三夕教授的學術成就,當然必須讀他的《批判史學的批判》《通往歷史的個人道路》《中國古典文獻學》等學術著作,但要想認識張三夕其人,最好去讀他這本隨筆集《在路上》。

《在路上》不僅表現了張三夕的價值取向、人文關懷,不僅表現了他的情感好惡、審美趣味,而且烙下了他的人生印記,更帶有他的生命體溫。

我將這篇書評標題名為《“出家”與“回家”》,是因為《在路上》中有一篇《出家》,可他一生又從未真的“出家”,他雖然的確有過短暫的“分家”或“離家”,不久又重新“成家”和“回家”?!俺黾摇辈贿^是他偶爾的精神向往,“回家”才是他身心的真正歸宿。當然,在“出家”與“回家”之間難免困惑糾纏,但他的氣質個性和價值取向,決定了他的生命抉擇和人生結局。這倒讓人想起蘇東坡的名句:“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他寧肯在“人間”和朋友們一起嚼老面饅頭,也不愿到“瓊樓玉宇”去陪玉皇大帝飲奶酪。作為我國第一個歷史文獻學博士,三夕兄飽讀儒道釋典籍,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浸潤極深,但佛門的空寂不合于他的心性,老莊的自然與逍遙也只是使他動心,他的人生追求和氣質個性更近于儒門?!对诼飞稀分械娜π謱儆凇拔逸呏腥恕?,他既很少飄渺奇幻的遐想,也少有對人生后現代式的荒謬體驗,書中多的是對人際的關懷——思人、懷舊、弄孫,更多的是“生活的藝術”——如何識人,如何交友,如何理解女性,如何安身立命……該書給我最深的印象是理性、溫暖、親切、近情。

要談他的“回家”,自然要從他“出家”開始。

在《出家》一文中作者忘不了“咬文嚼字”,轉述了一位清代文字學者對“家”字本義的考證,“家”原來是“豬住的地方”,從字形上看寶蓋頭即房屋,而“豕”就是豬,由此我們可以把“家”引申為“關牲口的地方”??梢姡嗽凇凹摇敝?,恰如豬在圈中,鳥在籠中,魚在池中。人住在家中其實形同獸關在籠中,許多清規(guī)、習俗、人倫、道德,形同一條條鎖鏈使人不得越雷池一步,稍有不慎就會背上不孝、不忠、不慈和不負責任的罵名。三夕兄覺得小孩一時沖動離家出走這種負氣行為,其意義就“在于證實了一個真理:人原本是沒有家的,人天性中就有一種‘出家’的本能”。文中還數落了人在“家”中所經歷的種種“磨難”,聲討了“家”對人的種種異化——“夫妻間不管如何沒有感情,視若路人,如何同床異夢,貌合神離,如何懷疑猜忌,爭吵不休,甚至連同床的快樂也成了例行公事或根本沒有,但家的形式仍舊是神圣不可動搖的。個人可以死去,可以是行尸走肉,家不能散?!背伞凹摇彼坪醪皇菫榱俗约焊有腋?,而是必須為“家”賠上自己的幸福——丫鬟變成了小姐,手段反轉為目的。家居對人成了一種精神折磨,家庭就成了家人的墳墓。巴金的《家》成了囚禁人的城堡,砸碎“家”的鎖鏈便成他《家》的中心主題。三夕兄還以當代作家諶容的《懶得離婚》為例,闡明“家”使個人原來旺盛的生命力萎縮,使至親的親人變得冷漠,使最親近的人變得疏遠,使原本相互吸引的異性變得厭倦?!凹摇便郎绲乃屑で椤⒒孟牒蜎_動,家人都在不死不活中茍且偷安,最后失去了追求美好生活的勇氣,甚至失去了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諶容《懶得離婚》中主人公有這樣一段表白:“我佩服那些離婚的人,他們有勇氣,他們活得認真,他們對婚姻也認真。我嘛,雖說家庭不理想……嗐,看透了,離不離都一樣,懶得離!”可見,“家”澆息人們所有的生活熱情,打消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希望,“離不離都一樣”表明已經“心死”,囚禁得太久的人不想獲得釋放,覺得監(jiān)獄的內外都完全一樣。成人在“家”呆久了便“習慣成自然”,只有小孩還有離家出走的勇氣。不過,小孩的勇氣來他一時沖動,受父母打罵后憤怒離家,過幾時或幾天又乖乖回家。三夕兄認為“小孩離家出走的意義在于證實了一個真理:人原本是沒有家的,人天性中就有一種‘出家’的本能或可能性。這正是宗教能夠吸引無數善男信女的基礎所在?!?/p>

“出家”是否是宗教——尤其是佛教——信徒的根本原因暫且不論,但和尚和尼姑必須出家卻是事實。佛教徒出家自然是看破了紅塵,而寺廟至少能在形式上隔斷紅塵,所謂“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信徒出家既打破了家的桎梏,似乎也解脫了塵世的煩惱,而且為出家找到了一種堂而皇之的理由。另外,寺廟還有穩(wěn)定的生活保障,解除了生存的后顧之憂。這樣,小孩離家出走被視為青春叛逆,信徒出家則被當作人生正途,難怪東漢以后漢人出家者眾,“南朝四百八十寺,都在樓臺煙雨中”。不過,對于我們這些凡夫俗子來說,大家更熱衷于“春風得意馬蹄疾”,看不出古殿青燈的蒲團生涯有多少樂趣。那些在家念佛的“居士”,既要享受妻兒的天倫之樂,又想掙脫人世的殘酷爭斗,希望同時吃到魚和熊掌,甚至比蕓蕓眾生更加多欲,他們“說是出家卻在家,向往袈裟著烏紗?!敝劣谌π终f到出家另一種方式——獨身,在我看來算不上是“出家”的變通方式,一直獨身者無“家”可出,離婚而未再婚則屬于棄家,“出家”的前提是已經有“家”,而“獨身”是原本無家,離婚則只算是曾經有家。

書中另一篇《異鄉(xiāng)的召喚》,寫的是作者為“南下潮”所裹脅移居海南的心路歷程,真實地表現了三夕兄那顆不安分的靈魂。他對此毫不隱諱地說:“異鄉(xiāng)——南方的召喚何在?異鄉(xiāng)——南方,對于火車站前或火車廂內的‘盲流’來說,意味著‘能掙錢的地方’。異鄉(xiāng)的召喚,首先是錢的召喚。”從這一意義上講,他不是要逃避這個社會,而是要更深地介入這個社會——思想上成為引領時代的先鋒,經濟上成為自己時代的富翁,生活中成為時代大潮中的弄潮兒。該文其實說的是離開“家鄉(xiāng)”,與“出家”是兩碼事。拋妻棄子的“出家”可能是尋求精神自由,而背井離鄉(xiāng)則要么是為了實現人生的價值,要么是追求富裕的物質生活。只要能獲得足夠的財富,異鄉(xiāng)就是自己人生的福地。當然,“離鄉(xiāng)”與“出家”也可能有某種重合或關聯(lián):或者是由于“凈身出戶”,只好“背井離鄉(xiāng)”;或者是為了擺脫家庭,于是選擇離開家鄉(xiāng)。前者是被逼的無奈之舉,后者是自己的主動選擇。三夕兄到底是哪種原因不得而知,這涉及他的個人隱私不便縷述。不管屬于哪種情況,反正他聽從了“異鄉(xiāng)的召喚,終于不遠萬里來到了海南”??墒?,當“確確實實在異鄉(xiāng)的路上”時,他“心里總有某種漂泊不定的感覺”,身在異鄉(xiāng)他又不斷追問:“這世界有沒有屬于我的異鄉(xiāng)?”“椰林、陽光、沙灘、海水”,海南的旖旎風光只是“看上去很美”,實際上并沒有成為他靈魂的歸宿,海南不過是他人生的“客?!?。你看他剛到海南,就準備離開海南:“我不知道在海南會呆多久,何時會離開海南。朦朧中、潛意識里似乎有一種異鄉(xiāng)的聲音在召喚著我。”

然后,三夕兄最終并沒有聽從“異鄉(xiāng)的召喚”,幾年以后又背起行囊“回家”——回到武漢,回到華師。更具象征意義的是,在武漢很快又重建了個人的小家。

你具有什么樣的精神結構,你就會選擇什么樣的生活空間。

喜歡長期漂泊異鄉(xiāng)的人,是那些精神上的流浪漢。

與其把哲學家分為狐貍和刺猬,還不如把他們分為“流浪漢”與“安居客”。哲學中的“流浪漢”,不斷地否定自己,不斷地改變論域,不斷地沖向新問題,他們的運思從來不“安分守己”;而哲學中的“安居客”恰恰相反,他們年輕時就建起了思想大廈,后來一生就為這座大廈裝飾粉刷,將這座大廈打扮得越來越精致,他的思想一輩子就“住”在這座大廈中,從來不再“左顧右盼”,更不會“見異思遷”。前者就是羅素,后者則為康德。思想上,羅素一生游走于數學、邏輯學、哲學、社會學、文學……而康德一生就守住他的思辨哲學。生活中,羅素一生都在忙著離婚結婚,而康德一生就選擇不婚。

三夕兄的精神在安分與不安分之間,所以他離婚又結婚,所以他離家又回家,但總體上看屬于安分者,再婚后就心滿意足,回家后便不再離家。

在理性與感性的鐘擺中,他精神的天秤傾向于理性。他更喜歡穩(wěn)定、和諧,所以他需要幸福安寧的家,離不開體貼本分的女人。

在三夕兄那兒聽不到流浪異鄉(xiāng)的神奇體驗,但你能發(fā)現他在“家”中的生活智慧。

書中有一篇談《酒》的文章,另外又有一篇《酗酒者戒》。尼采的名著《悲劇的誕生》,將希臘悲劇的誕生,歸結為日神與酒神的沖突,“酒神”便是非理性的代表。劉伶有一篇妙文《酒德頌》,拿來與三夕兄的兩篇文章稍作比較,就不難發(fā)現劉伶縱酒完全是感性的狂歡,而三夕飲酒“逾多不濫”——他的理性始終能管住感性。他即使放縱的時候,也謹守儒家“樂而不淫”的古訓,好酒而絕不酗酒。

他在兩性關系上的態(tài)度,大致是“好酒而絕不酗酒”的延伸——“好色而絕不貪色”。至少我還沒有發(fā)現他貪色的蛛絲馬跡。當然,不貪色也許不是因為嚴守男女的“邊界”,而是由于現實的諸多制約——或者是沒有錢,或者是沒有閑,或者是沒有膽,或者是既無錢又無閑更無膽,誰知道呢?《女人的邏輯》是一篇奇文,竟然對最不講邏輯的女人,展開冷靜的邏輯分析!此文由三個部分組成:“請對女人的新衣服說好話”“恨屋及烏”“不要結果的爭吵”,與這三部分相應的邏輯表達式是:A+B+A1=1、A+B+A1=-1、A+B+A1=0。即使數學大師和邏輯學大師羅素,也從來沒有對女人進行過如此嚴謹的邏輯分析,不,不,不,他從來沒有對女人進行過邏輯分析。在漂亮的女人面前,大多數男人是心靈的戰(zhàn)栗,而不會展開邏輯的分析。拿著X光透視女人的男人,需要多么強大的理性,我的天!

《善解人意》主要是談男女之間的相互理解,仍然可見三夕兄在兩性關系上,喜歡用智而不易動情。在他看來,“夫妻間、情侶間的大多數摩擦、爭吵、沖突,都來自一方或雙方不能‘善解’對方之‘意’”。于是,他試圖以“‘善解’為理解對方設立一個尺度?!平狻?,不是一味地妥協(xié),一味地退讓,一味地遷就,而是善于妥協(xié),善于退讓,善于遷就。當一種矛盾還沒有激化時,‘善解’往往能提前化解矛盾,使沖突不至于爆發(fā)”。接著他指出了“善解人意”兩個“不易克服的困難”:一是“‘人意’的豐富性”,二是“‘善解’的交互性”。再分析“妨礙‘善解人意’的行為方式”,最后闡述“善解人意”的目的和“好處”。“善解人意”的方方面面都涉及到了,簡直就是一篇有關“善解人意”的博士論文提綱。一個如此理性的男人,一般會扎緊男女之間的“籬笆”。

如果說《善解人意》是守住兩性的邊界,那么《我想守住什么》就是守住“人”的底線。該文一開頭就說:“人生在世,有兩重境界最難達到:一是創(chuàng)造,二是守住?!眲?chuàng)造需要才氣,容易被人贊美,守住則需要定力,不容易引起別人注意。創(chuàng)造屬于認識論和實踐論的范疇,關涉到人與外在對象,如科學的突破,難題的解答,深奧的理論,藝術的杰作,優(yōu)美的詩歌,美妙的音樂,或者能給人帶來生活的方便,或者能給人帶來精神的快樂,而“守住”屬于倫理學的范疇,只發(fā)生于自己的心靈世界之中,是自己靈與肉的搏斗,這一切人們都看不見摸不著,所以,人們會給善于創(chuàng)造的人鼓掌,但沒有誰愿意給堅持“守住”的人獻花。三夕兄所說的“守住”,“是指守住支撐個人心靈世界的信念或信仰”,“守住個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最終是守住人的真實性存在狀態(tài)”。人類很難擺脫自己的動物本能,孟子說“人之所以異于禽獸者幾?!保褪钦f人與禽獸之間只隔一層紙。人一半是天使,一半是動物,高尚與卑鄙、無私與自私、清廉與腐敗、真誠與虛偽……時時刻刻都發(fā)生交戰(zhàn),道德信念的堤防一旦失守,人就將無所不為或為所欲為?!肚f子》中有一則故事說,子夏有一天去拜訪曾子,他們曾一起在孔子門下讀書,當年同窗時關系很親密。曾子一見到子夏就說:“幾年不見,老兄看起來發(fā)福多了?!弊酉幕卮鹫f:“我占用了自己,所以長胖了?!痹哟蠡蟛唤獾貑柕溃骸袄闲值脑捨乙稽c也沒聽明白?!弊酉慕忉屨f:“以前讀到那些寫圣賢高風亮節(jié)的文字,我就心生敬仰。出門看到別人享受榮華富貴又很羨慕,既想做一個品行高潔的君子,又想貪圖眼前的榮華利祿。這兩種念頭在心里相持不下,二者長期不分勝負,所以人越來越消瘦?,F在圣賢的道德戰(zhàn)勝了利欲的貪求,崇高鎮(zhèn)住了卑劣,看到別人夜夜笙歌也不眼紅,心里永遠都非常平靜,日子清貧也充實快樂,這樣下來怎么會不胖呢?”這層道理陶淵明《詠貧士》一詩提純得更加凝練:“貧富常交戰(zhàn),道勝無戚顏?!?/p>

三夕兄說“守住人的真實性存在狀態(tài)”,就是海德格爾所謂“此在的本真狀態(tài)”。從這種意義上講,他的“守住”本質上就是陶淵明的“守拙”和“養(yǎng)真”:“開荒南野際,守拙歸田園”(《歸田園居》),“養(yǎng)真衡茅下,庶以善自名”(《辛丑歲七月赴假還江陵夜經涂口》)。“拙”的反面就是“巧”,為什么要“守拙”呢?一個人被世俗污染后很快就機巧百端,一旦機巧百端就失去了生命的真性。古人有言:“破山路賊易,破心中賊難?!币氩怀蔀殪`魂深處那些貪婪、放蕩、墮落等陰暗欲念的俘虜,我們就得“守住”自己生命的真性和崇高的信念。盧梭覺得“守住”比“創(chuàng)造”更難:“最可怕的敵人在我們身上,無論何人只要能善于和自己身上的敵人作斗爭,并戰(zhàn)勝它們,他在光榮道路上的成就,在哲人們看來,是比征服宇宙還大的?!比π忠矊ⅰ笆刈 弊鳛槿松淖罡呔辰缰?,是盧梭這段名言的現代回響。要是能夠看到三夕這篇文章,我相信盧梭一定會含笑于九泉。

《人生要有幾個借錢不打借條的朋友》一文,是說人的一生要有莫逆之交,彼此之間絕對信任,完全可以生死相托。借錢立下字據,欠債必須還錢,這幾乎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但真正知己借錢“就是一句話的事兒”,“立下字據”反而顯得生分,因為世上還有比金錢更貴重比借條更可靠的東西,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兄弟情”。記得魯迅曾對瞿秋白說:“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當以同懷視之。”此文是談知己情誼,也是談人生智慧。

作為現實生活中的一位智者,三夕兄能夠適應現代生活的節(jié)拍,能夠享受現代生活的快樂,自然也繞不開現實生活的煩惱。他飽嘗過“乘公交的痛苦”,所以羨慕布達佩斯的交通秩序,也品味過“足球狂歡的盛宴”,難忘李娜帶給他的“一個難忘的夜晚”,還欣賞過“維也納新年音樂會”,興奮之余寫下《2012年維也納新年音樂會感言》,他更明白現代社會科技發(fā)展的速度,并斷言人類已由“適者生存”變?yōu)椤翱煺呱妗薄?/p>

三夕兄的朋友遍天下,真可謂“天下誰人不識君”。他經常去飛機場、火車站接送朋友,馬良懷兄曾戲言“三夕的小車一直‘在路上’”。他喜歡與同道交友,別人更喜歡與他相交,因為三夕本人很有趣,他的朋友也同樣有趣。遺憾的是,三夕之文的趣味,稍遜于三夕其人??赡苁情L期的學術訓練,他筆下流出來的還是學術語言,還不習慣隨筆的調子語氣,哪怕是談論愛情也是“一本正經”,這使他的隨筆不那么“隨便”。

除了非洲以外,三夕兄的足跡踏遍了全球,書名《在路上》既大有深意,也符合他的人生步履。在此,我想將蘇軾當年《送錢穆父》一詞轉送給三夕兄,算是即將來臨的2019年的新年禮物,也算是我這篇拙文的結尾:

一別都門三改火,天涯踏盡紅塵。依然一笑作春溫。無波真古井,有節(jié)是秋筠。惆悵孤帆連夜發(fā),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顰。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猜你喜歡
在路上異鄉(xiāng)雜文
異鄉(xiāng)的植文字士
異鄉(xiāng)的植文字士
異鄉(xiāng)的植文字士
畫與理
杰克·凱魯亞克《在路上》的生態(tài)主義解讀
《在路上》中的父親形象解讀
《雜文選刊》邀您讀雜文佳作
《雜文選刊》2013年1月下半月版精彩推薦
《雜文選刊》2012年12月中、下旬版精彩推薦
異鄉(xiāng)明月別樣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