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秀蘭
[摘要] 目的 分析組長負責制分層管理模式在消化內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及有效性。方法 選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在該院消化內科治療的患者共146例,將其隨機分為實驗組(n=73)和對照組(n=73),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管理,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組長負責制分層管理模式。結果 實驗組患者的投訴率、護理缺陷發(fā)生率以及護理不良事件發(fā)生率均遠低于對照組,同時實驗組患者的護理總體滿意度則遠高于對照組,數據對比結果均顯示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組長負責制分層管理模式在消化內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比較顯著,可以有效降低投訴率、護理缺陷和護理不良事件發(fā)生率,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
[關鍵詞] 組長負責制;分層管理;消化內科;護理管理
[中圖分類號] R47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9)06(c)-0125-02
消化內科是醫(yī)院的重要科室之一,治療的疾病包括消化系統(tǒng)出血、重癥胰腺炎等危急重癥,本身的護理難度就比較大,尤其是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不斷發(fā)展和人們飲食習慣不斷改變,消化內科接收的患者數量不斷增多,病床占用率和流轉率也始終居高不下,不斷給消化內科的護理管理工作帶來了更加嚴峻的挑戰(zhàn)[1]。從當前實際情況來看,受護士年齡小、工作年限短以及實踐經驗不豐富等因素的影響,消化內科護理管理過程中還依然存在較多護理缺陷和護理不良事件,給患者的健康預后造成影響,因此這就需要因地制宜不斷對護理管理工作進行完善創(chuàng)新。該文2017年4月—2018年4月間通過對照實驗分析研究了組長負責制分層管理模式在消化內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及有效性,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在該院消化內科進行治療的患者共146例,在患者自愿簽署實驗意見書的前提下,將其隨機分為實驗組(n=73)和對照組(n=73)。納入標準:①經過醫(yī)院倫理管理委員會;②患者均需住院進行治療。排除標準:①合并有精神類疾病、溝通障礙、意識障礙的患者;②合并有嚴重器官衰竭或惡性腫瘤的患者;③臨床資料不全或治療配合度較低的患者。實驗組中有男性47例,女性26例;患者年齡在28~79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6.87±3.54)歲;初中及以下學歷患者18例,高中學歷患者39例,大學及大學以上學歷患者16例。對照組中有男性46例,女性27例;患者年齡在27~79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6.92±3.51)歲;初中及以下學歷患者17例,高中學歷患者40例,大學及大學以上學歷患者16例。兩組患者的資料對比顯示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管理,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組長負責制分層管理模式,具體方法如下:①組建護理小組。由護士長對護理工作和護理人員負總責,根據病房數和患者例數等因素確定護理小組的組數和組員人數,而后綜合學歷、職稱、工作經驗等條件開展責任組長競選;由責任組長對組員和組內護理工作負總責任,每日根據患者病情變化和醫(yī)囑合理安排護理任務,在護理過程中對組內護士的具體工作情況進行詳細記錄并給予相應指導。②實施護理管理。根據醫(yī)院科室具體情況制定排班制度,排班時應注意護理人員的新老搭配,對于節(jié)假日等就診高峰期應適當增加護理人員數量;每組責任組長保證每天8 h在崗且24 h負責,組內成員保證每天至少有1名為整班并在午飯等時間段進行替換;上一責任組完成相應工作后應由組長與下一責任組進行對接,雙方簽字確認患者的臨床情況。③護理質量監(jiān)控。由責任組長每周對護士進行護理考核,指出護理工作中的具體問題并提出相應的整改措施;由護士長2次/d對病房進行加強查房,聽取責任組長對護理工作的詳細匯報,每月定期組織全體護士召開護理會議,對責任組長、責任護士出現的護理問題進行討論分析并在后續(xù)護理工作中進行糾正;每月由護士長對護理人員的護理工作進行績效考核,根據實際表現進行懲罰或獎勵。
1.3? 觀察指標
①觀察記錄護理過程中兩組患者的投訴率、護理缺陷發(fā)生率以及護理不良事件發(fā)生率。②采用醫(yī)院自制問卷對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進行調查,訪問內容主要包括護理態(tài)度、護理技術熟練程度、溝通語氣與頻率等模塊,問卷總分為100分,60分以下為不滿意,60~80分為一般滿意,80分以上為非常滿意,總體滿意度=(一般滿意+非常滿意)/患者例數×100.00%。
1.4? 統(tǒng)計方法
將例數等數據輸入SPSS統(tǒng)計學軟件,對計數資料用(%)表述,組間比較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的投訴率、護理缺陷發(fā)生率以及護理不良事件發(fā)生率對比
實驗組患者的投訴率、護理缺陷發(fā)生率以及護理不良事件發(fā)生率均遠低于對照組,各項數據的組間對比結果均為(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對比
實驗組中對護理工作感到非常滿意和一般滿意的患者例數總和遠多于對照組,相應的總體滿意度也明顯更高,數據的組間對比結果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近年來隨著我國醫(yī)療衛(wèi)生事業(yè)的不斷發(fā)展和人們健康觀念的不斷增強,消化內科的護理管理工作也面臨著更高的質量要求。傳統(tǒng)的常規(guī)護理管理側重于遵醫(yī)囑開展護理服務并對患者進行集中式干預,往往并不能使護理人員詳細深入了解到患者的病情狀況,也無法顯著提高患者臨床治療效果。而組長負責制分層管理模式是以團隊優(yōu)化為核心的一種現代化護理管理模式,強調根據經驗、能力、需求等因素將護理人員分成不同層次并以此對護理工作進行協(xié)調管理,其在消化內科臨床中具有十分巨大的應用意義[2]。首先,在護理人員不變的前提下選拔優(yōu)秀的護理組長并對護士分組,就可以營造出濃厚的合作競爭氛圍,提高組長的工作責任心和組員的職業(yè)成就感,進而使護理流程能夠不斷細化,有效避免發(fā)生護理缺陷或護理不良事件[3]。該次研究中實驗組的護理缺陷發(fā)生率和護理不良事件發(fā)生率分別為0.00%和1.37%遠低于對照組的9.59%和13.69%,證明組長負責制分層管理模式下患者的護理質量得到顯著提高,護理風險則顯著減少。其次,通過對不同護理人員的分層搭配可以使低年資護士遇到困難時及時向責任組長詢問,不斷進行自我成長,責任組長在給予幫助的過程中也可逐步增強自身的護理歸宿感和榮辱感,進而不斷提高臨床護理的實效性和效率。該次研究中實驗組的投訴率為2.74%遠低于對照組的12.33%,說明組長負責制分層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改進傳統(tǒng)護理管理的弊端,使臨床護理與臨床治療更加契合并使患者真正成為護理中心,減少患者在護理過程中的不適感和抗拒感。最后,護理滿意度是衡量醫(yī)院護理管理質量的金標準,而通過以組為單位開展護理工作可以使各項臨床護理服務更加合理有序,使護理人員的臨床分工更加清晰準確,進而充分發(fā)揮團隊合力,不斷彌補臨床各方面不足[4]。在該次研究中,實驗組的護理滿意度為98.63%遠高于對照組的80.82%,就說明組長負責制分層管理可以有效改進護理質量,增強護患和諧關系,同時在王丹[5]的研究中,觀察組護理滿意度為96.25%遠高于對照組的86.25%,也與該次研究結果有一致性。
綜上所述,組長負責制分層管理模式在消化內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比較顯著,值得在臨床進一步推廣。
[參考文獻]
[1]? 李鳳英.三級質控管理體系在手術室管理中的應用及對手術患者護理滿意度的影響[J].當代護士,2018,45(44下旬刊):178-179.
[2]? 孔麗梅,余燕,張朵朵,等.組長負責制分層管理模式在ICU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6,10(29):270-271.
[3]? 楊麗娟.組長負責制分層管理模式在急診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現代醫(yī)學與健康研究電子雜志,2018,23(18):122-123.
[4]? 劉賢英,劉陳勇,龍曉秋.劃片區(qū)組長負責制能級對應分層管理模式在急診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J].醫(yī)療裝備,2017, 30(16):169-170.
[5]? 王丹.組長負責制分層管理模式在消化內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分析[J].醫(yī)學信息,2016,29(21):234-235.
(收稿日期:2019-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