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花留
(江蘇省南通市東方中學 226009)
復習課,不僅是鞏固知識,讓學生在原有知識基礎上有所提高,更要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點有一個全面系統(tǒng)的提升.復習課上,教師不僅要授之以魚,更要授之以漁,讓學生收獲的不僅是知識本身,更是學習知識的方法.所以教師在復習題的選擇上要站在構(gòu)建學生知識體系的高度,精益求精,讓學生通過練習,對知識點要能夠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從而思維得到全面地提升.
復習課并不是把以前的題目再讓學生練習一遍,總是練習同樣的題目,學生覺得枯燥乏味.同樣一個知識點可以有不同的呈現(xiàn)方式,通過不同方式的呈現(xiàn)可以讓學生對題目產(chǎn)生新鮮感,把同一個知識點的題目進行不斷地改編,學生思考問題的角度也會更加開放,思維呈螺旋上升之勢,從而提升了思維的靈活性.
圖1
例如,在剛開始學習八年級下冊“斜面的機械效率”這一知識點時,我設計了這樣一道鞏固提升題:在如圖1所示的斜面上,一工人用200N的拉力,將一重為250N的物體,從底端勻速拉到頂端,則此過程中拉力做的功為____J,有用功為____J,斜面的機械效率是____.學生結(jié)合所給的圖,根據(jù)計算公式,做起來會很順利.
當復習“斜面的機械效率”這個知識點時,如果再讓學生練習這樣的題目,意義不大,沒有挑戰(zhàn)性.筆者結(jié)合學生們的具體情況,把練習題作了如下的改編:某穿戴滑雪裝備的滑雪者的總質(zhì)量為72kg,每塊滑雪板長1.5m、寬0.12m.為了幫助滑雪者登上長200m、高40m的山坡,滑雪場沿山坡鋪設了一條直雪道.用拉力F將滑雪者沿此雪道由坡底勻速拉至坡頂時,雪道斜面的機械效率是80%.取g=10 N/kg.求拉力F的大小.同樣是斜面機械效率的練習,這道題目比剛開始練習的題目要抽象了一些,沒有了示意圖作參考,學生思考的時候自然要做到心中有圖,先抽象出斜面模型,再利用公式進行求解.學生通過這樣的復習,對“斜面的機械效率”會有一個更深刻地認識,思維的靈活性自然會得到提升.
復習課上,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已經(jīng)不再局限于某一個知識點,可以融會貫通各個知識點,找到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法.教師可以適時提示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在方法多樣化中讓學生學會解題方法的優(yōu)化.這樣不僅提升了學生思維的發(fā)散性,同時也讓學生把知識點掌握得更牢靠了.
例如,在復習八年級下冊“物體的密度”這個知識點時,筆者讓學生練習這樣一道題:小明利用天平和量杯測量某種液體的密度,得到的數(shù)據(jù)如下表,根據(jù)數(shù)據(jù)繪出的圖象如圖2所示,求量杯的質(zhì)量與液體的密度.
圖2
液體與量杯的總質(zhì)量m/g406080100液體的體積V/cm320406080
讓學生獨立思考后,全班交流解法時學生得出了以下三種解法.方法一:將量杯的質(zhì)量用字母m0表示,根據(jù)m=m0+ρ液v,即80g=m0+ρ液×60 cm3, 100g=m0+ρ液×80 cm3,聯(lián)立方程組解得m0=20g,ρ液=1g/cm3.方法二:ρ液=Δm/Δv=(100g-80g)/(80 cm3-60 cm3)=1g/cm3,m=ρ液v=1g/cm3×60 cm3=60g,m0=m-m液=80g-60g=20g.方法三:通過圖像直接可以發(fā)現(xiàn),與縱坐標的交點20g即為量杯的質(zhì)量,由此可知當液體的體積為60 cm3時,對應的質(zhì)量為80g-20g=60g,根據(jù)密度公式就可求出液體的密度.通過三種解題方法的交流,學生的解題思路得到很好地發(fā)散.當然教師不能強求學生固定用哪種方法,讓學生在理解每種算法的同時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教師要鼓勵學生算法多樣化,從而提升學生思維的發(fā)散性.
復習課上,知識點已經(jīng)從零散走向聚攏,對知識點的研究也不再是零敲碎打.當學完某個知識點時,學生的知識體系正在逐步構(gòu)建,這時教師也應該站在通盤考慮的高度,通過一道復習題的研究,讓學生對相關知識點有一個全面地理解.可以通過一題多問的形式,讓學生在不斷地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升學生思維的全面性.
圖3
例如,在八年級下冊“力學”這個知識點的復習時,筆者讓學生練習這樣一道題目:如圖3所示,用手握住重5N的瓶子,手與瓶子間的摩擦是____摩擦,此時瓶子受到的靜摩擦力大小為____N,方向為____(選填“豎直向下”或“豎直向上”).你判讀的依據(jù)是____.若增大手對瓶子的握力,瓶子受到的靜摩擦力將____(選填“增大”、“減小”或“不變”).若在瓶中加入適量的水,則瓶子受到的靜摩擦力將____(選填“增大”、“減小”或“不變”).雖然是一道看似簡單的復習題,但涵蓋了靜摩擦力、二力平衡等多個知識點.通過此題的練習,學生對靜摩擦力和二力平衡的認識必將更上一個臺階.復習時,教師設計的每個復習題都要盡量涵蓋多個知識點,設計的問題盡量使相關知識點有所涉及,讓學生在解決一個個問題的同時,提升思維的全面性.
當學生學完了某個知識點之后,對問題思考的深度自然會有所提升,已經(jīng)不再局限于把題目做完,更要知道這個知識點的來龍去脈.教師在設計復習題時要留有評價的空間,可以通過師生、生生之間的相互評價(評價可以是評價解題方法,也可以評價題目本身),讓學生在互動的評價過程中逐步完善對知識點的認識,提升思維的批判性.
圖4
例如,在復習八年級下冊“密度”這個知識點時,筆者讓學生練習這樣一道復習題:圓柱體先后放入密度為ρ1和ρ2的兩種液體中,均處于漂浮狀態(tài),如圖所示.圓柱體在兩液體中所受浮力依次是F1和F2,比較ρ1和ρ2、F1和F2的大小關系.
學生獨立思考后,我讓一位學生分析這道題的思考過程,然后讓其他學生來評價.生1:我同意這位同學的看法,我再把理由復述一遍:兩物體均處于漂浮狀態(tài),兩次的浮力均等于重力,所以F1=F2,而V排1
復習課不是知識點簡單地重復,教師對練習題研究得越深,學生學習的效率就會越高.教師對每一知識點進行深度挖掘,設計好每一道復習題,復習的課堂自然會生動而深刻,學生的思維自然會從低階走向高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