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文靖,盛丹梅,張 楠,于 艷,張 峰,葉雙雙
(黃山學(xué)院生命與環(huán)境科學(xué)學(xué)院,安徽 黃山 245041)
火龍果(Hylocereus undatus)又名紅龍果、青龍果、仙蜜果、玉龍果、情人果等,為仙人掌科三角柱屬植物的果實[1]。栽培品種主要有紅皮白肉、紅皮紅肉、黃皮白肉3 種[2],其中紅肉火龍果比白肉火龍果含有更豐富的甜菜紅素和酚類物質(zhì),具有更高的抗氧化活性[3-4]?;瘕埞且环N風(fēng)味獨特、多汁、營養(yǎng)豐富的熱帶、亞熱帶水果,富含低聚糖、膳食纖維、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zhì),具有降血脂、養(yǎng)顏、減肥和抗衰老等功效[1,5-6]。
新鮮火龍果較不耐貯藏,將其進行深加工有利于貯藏?;瘕埞募庸ぎa(chǎn)品主要有火龍果汁、火龍果醬、火龍果酒、火龍果醋及火龍果中活性成分提取物等[7]。關(guān)于火龍果干制的報道相對較少,陳曉旭等[8]研究了不同聯(lián)合干燥方式對火龍果粉品質(zhì)的影響,發(fā)現(xiàn)中短波紅外聯(lián)合變溫壓差膨化干燥制得的火龍果粗粉和超微粉品質(zhì)較優(yōu)。盤喻顏等[9]研究了不同微波間歇條件對火龍果片干燥特性的影響,發(fā)現(xiàn)火龍果片微波間歇干燥動力學(xué)符合Page模型。熱風(fēng)干燥是最常見、最常用的食品干燥方法之一。然而,目前鮮見關(guān)于火龍果熱風(fēng)干燥特性及品質(zhì)變化的相關(guān)報道。
本實驗探究干燥溫度和切片厚度對紅心火龍果熱風(fēng)干燥特性的影響,并對干燥過程進行模型擬合,對比分析不同溫度和切片厚度干燥產(chǎn)品的品質(zhì)特性,以期為火龍果熱風(fēng)干燥參數(shù)的優(yōu)化及實際干燥工藝設(shè)計提供參考。
紅心火龍果 安徽省黃山市屯溪區(qū)大潤發(fā)超市。
甲醇、乙醇、Folin-Ciocalteu試劑、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2,2’-聯(lián)氮-雙(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銨鹽(2,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fonic acid)diammonium salt,ABTS)、磷酸鹽緩沖液 國藥集團化學(xué)試劑有限公司;其他試劑均為國產(chǎn)分析純。
PGFB-6型電熱恒溫鼓風(fēng)干燥箱 吳江品格烘箱電爐制造有限公司;UV1700PC型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上海奧析科學(xué)儀器有限公司;TGL20MW型離心機湖南赫西儀器裝備有限公司;SB-4200D型超聲波清洗機寧波新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R-400型手持色差儀日本柯尼卡美能達公司。
1.3.1 火龍果的干燥
取新鮮火龍果原料,清洗、去皮,切片厚度分別為6、8、10、12 mm,取大小均勻的火龍果切片用于實驗。將火龍果片按不同厚度取相同片數(shù)稱質(zhì)量,然后分散于不銹鋼烘盤上;分別在干燥溫度為50、60、70、80 ℃的電熱恒溫鼓風(fēng)干燥箱中進行干燥,每隔1 h取樣測定樣品質(zhì)量。
1.3.2 干燥特性指標的測定
干燥過程中干基水分含量的測定參考GB 5009.3—2016《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水分的測定》中直接干燥法進行,計算如式(1)所示。
式中:Ct為t時刻樣品的干基水分含量/(g/g);mt為t時刻樣品的質(zhì)量/g;m為樣品干燥后的質(zhì)量/g。
水分比(moisture ratio,MR)按式(2)[10]計算。
式中:Ct為t時刻樣品的干基水分含量/(g/g);C0為初始時刻樣品的干基水分含量/(g/g);Ce為干燥平衡時樣品的干基水分含量/(g/g)。
干燥速率按式(3)[11]計算。
式中:DR為干燥速率/(g/(g·h));C1和C2分別為干燥到t1和t2時刻紅心火龍果片的干基水分含量/(g/g)。
1.3.3 有效水分擴散系數(shù)的計算
有效水分擴散系數(shù)(Deff)[12]可以通過測定物料的干燥曲線,結(jié)合Fick方程和Arrhenius方程進行計算,在理想狀態(tài)下Fick方程經(jīng)簡化后如式(4)所示,為線性方程;通過ln MR對時間t作圖,擬合直線方程,得到斜率k0,用式(5)計算Deff。
式中:Deff為有效水分擴散系數(shù)/(m2/s);L為火龍果切片厚度的一半/m;t為干燥時間/s。
1.3.4 活化能的計算
物料Deff和干燥溫度的關(guān)系可以用Arrhenius方程(式(6))[13]表示。
式中:D0為物料中的擴散常數(shù)/(m2/s);Ea為物料的干燥活化能/(kJ/mol);R為氣體摩爾常數(shù)(8.314 472 J/(mol·K));T為物料的干燥溫度/℃。
對公式(6)兩邊取自然對數(shù)得式(7),由式(7)可知ln Deff與1/(T+273.15)呈線性關(guān)系,經(jīng)擬合直線方程可得斜率-Ea/R,從而計算。
1.3.5 干燥模型
建立干燥模型對研究干燥變化規(guī)律、預(yù)測干燥工藝參數(shù)有重要作用。目前,用來描述食品干燥過程的模型一般有3 種[15],即指數(shù)模型(Lewis模型)、單項擴散模型(Henderson模型)和Page模型。根據(jù)文獻[16-18],蔬菜、水果干燥適用Page模型(式(8))。
式中:t為干燥時間/h;k、n為待定系數(shù)。
為便于分析,將Page模型取對數(shù)得到線性模型,如式(9)所示。
分別作不同火龍果片厚度、干燥溫度下的(-ln MR)-t關(guān)系曲線和(ln(-ln MR))-ln t關(guān)系曲線,得到斜率n和截距l(xiāng)n k。
1.3.6 色澤測定
用CR-400型手持色差儀測定干燥后紅心火龍果的色澤,其中CIELAB為色澤空間,記錄L*、a*、b*值。L*值代表亮度從黑(L*=0)到白(L*=100);a*值代表紅綠度從綠(-)到紅(+);b*值代表黃藍度從藍(-)到黃(+)。
1.3.7 總酚含量的測定
總酚含量采用Folin-Ciocalteu法[19]測定。準確稱取1.00 g紅心火龍果粉,加入25 mL體積分數(shù)80%乙醇溶液,室溫下超聲提取20 min,離心,取上清液400 μL,依次加入10 mL蒸餾水、1 mL 1 mol/L Folin-Ciocalteu試劑、2 mL質(zhì)量分數(shù)20%碳酸鈉溶液,定容到25 mL,混勻。避光反應(yīng)1 h,在760 nm波長處測定吸光度。利用沒食子酸作標準曲線,結(jié)果表示為每克樣品中沒食子酸的質(zhì)量。
1.3.8 抗氧化活性測定
按照1.3.7節(jié)方法獲得火龍果粉提取液,DPPH自由基和ABTS陽離子自由基清除能力采用比色法[20-21]測定。
數(shù)據(jù)采用平均值±標準差表示。用SPSS 21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和方差分析,用Origin 8.5軟件進行圖形的繪制和模型擬合。
2.1.1 切片厚度對火龍果片干燥特性的影響
圖1為70 ℃下不同厚度紅心火龍果片的熱風(fēng)干燥曲線和干燥速率曲線,其余溫度下的干燥曲線和干燥速率曲線趨勢與70 ℃相似。由圖1A可知,隨著干燥的進行,干基水分含量逐漸減??;隨著火龍果片厚度的減小,干燥時間縮短。6 mm厚的火龍果片70 ℃下熱風(fēng)干燥僅需6 h。
圖1 不同厚度火龍果片干燥曲線(A)及干燥速率曲線(B)Fig. 1 Drying curves (A) and drying rate curves (B) of pitaya slices of different thicknesses
由圖1B可知,干燥的初期干燥速率最快,出現(xiàn)峰值。隨后,干燥速率隨干基水分含量的減小而緩慢減小,出現(xiàn)長時間的降速干燥階段,這與蓮子[22]、杏鮑菇[23]和竹筍[24]等熱風(fēng)干燥的結(jié)果類似。干燥初期,火龍果表面水分快速向周圍空氣蒸發(fā),干燥速率增加。當(dāng)表面水分減少到一定程度后,物料內(nèi)部的水分擴散成為影響干燥的主要因素?;瘕埞穸仍叫?,內(nèi)部水分遷移到表面的距離就越短,干燥速率越快。對于一定體積的物料來說,厚度越小,與干燥空氣接觸的相對表面積越大,干燥越迅速[24]。
2.1.2 干燥溫度對火龍果片干燥特性的影響
圖2 不同干燥溫度火龍果片干燥曲線(A)和干燥速率曲線(B)Fig. 2 Drying curves (A) and drying rate curves (B) of pitaya slices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圖2 為8 mm的紅心火龍果片在不同溫度下的熱風(fēng)干燥曲線和干燥速率曲線,其余厚度下的干燥曲線和干燥速率曲線趨勢與8 mm火龍果片相似。由圖2A可知,隨著干燥的進行,干基水分含量逐漸減小。在50~80 ℃干燥時,隨著干燥溫度的升高,干基水分含量下降速率加快,降低到同一水平時所需的時間明顯縮短。
由圖2B可知,干燥初始階段,干燥速率迅速達到最大,然后逐漸下降。除去起始階段,整個過程可看成降速干燥,且溫度越高,降速階段越明顯。干燥過程中,火龍果表面水分含量減少,內(nèi)部傳質(zhì)和傳熱阻力不斷增加,水分從表面蒸發(fā)到空氣的速率和從內(nèi)部遷移到表面的速率也隨之降低,故干燥速率也降低。80 ℃的干燥速率高于其他干燥溫度,可能的原因是在50~80 ℃干燥時,溫度越高,火龍果表面水分蒸發(fā)量越多,表面含水量越低,內(nèi)部與表層之間形成了水分梯度,更有利于內(nèi)部水分向表層的遷移。
為了建立火龍果片的最佳熱風(fēng)干燥模型,分別作不同火龍果片厚度和干燥溫度下的(-ln MR)-t關(guān)系曲線和(ln(-ln MR))-lnt關(guān)系曲線(圖3、4)。
圖3 不同厚度火龍果片(-ln MR)-t關(guān)系曲線(A)及(ln(-ln MR))-ln t關(guān)系曲線(B)Fig. 3 Relationship between ?ln MR and t (A) and relationship between ln (?ln MR) and ln t (B) at different slice thicknesses
圖4 不同干燥溫度下(-ln MR)-t關(guān)系曲線(A)及(ln(-ln MR))-ln t關(guān)系曲線(B)Fig. 4 Relationship between ?ln MR and t (A) and relationship between ln (?ln MR) and ln t (B) at different hot air temperatures
由圖3A、4A可知,-ln MR與t呈現(xiàn)非線性關(guān)系;由圖3B、4B可知,(ln(-ln MR))與lnt呈線性關(guān)系,故可以選擇Page模型作為火龍果片熱風(fēng)干燥動力學(xué)模型。lnk和n分別按式(10)、(11)計算。
式中:H為火龍果片厚度/mm;T為干燥溫度/℃;a、b、c、d、e、f、g、h、i、j為待定系數(shù)。將式(10)、(11)代入式(9)得到式(12)。
將熱風(fēng)干燥過程中不同時間下的水分比代入Page模型得到不同厚度和干燥溫度下的Page模型系數(shù)(表1)。
表1 不同厚度和干燥溫度下火龍果片的Page模型系數(shù)Table 1 Page equation coefficients at different slice thickness and drying temperatures
將表1中各項系數(shù)代入式(10)、(11)計算得到系數(shù)如下:a=-0.925、b=0.032、c=-5.699×10-5、d=-0.464、e=0.021、f=-1.714、g=0.103、h=0、i=-0.057、j=0.003。將各項系數(shù)代入式(12)得到紅心火龍果片熱風(fēng)干燥模型的回歸方程(式(13))。
經(jīng)檢驗,該模型R2=0.919、F=470.216、P<0.001,能夠較好地描述不同切片厚度、不同干燥溫度下火龍果片的熱風(fēng)干燥過程。
由圖5可以看出,實驗值與模型預(yù)測值的擬合度較高,Pearson相關(guān)系數(shù)為0.998,二者顯著相關(guān)(P<0.05),說明Page模型能夠較好地反映紅心火龍果片熱風(fēng)干燥中水分比的變化規(guī)律,適合描述實驗條件下火龍果片熱風(fēng)干燥過程。
圖5 相同干燥條件下火龍果片MR的實驗值與預(yù)測值Fig. 5 Experimental values versus predicted values of moisture ratio under the same drying conditions
表2 干燥過程中火龍果片的Deff和EaTable 2 Moisture effective diffusion coefficients and activation energy during drying of pitaya slices
Deff和Ea是衡量干燥過程物料脫水能力的重要指標。Deff越高,其脫水能力越強,水分擴散所需要的Ea越低[25]。由表2可知,不同厚度、不同溫度對應(yīng)的Deff不同,其值在3.537 4×10-10~19.942 6×10-10m2/s之間。厚度固定時,紅心火龍果片Deff隨著干燥溫度的提高而增大。8 mm厚火龍果片在80 ℃干燥時的Deff約是50 ℃干燥時Deff的3 倍。干燥溫度固定時,Deff隨著切片厚度的增加而增大。70 ℃干燥時,12 mm厚火龍果片的Deff約是6 mm厚火龍果片Deff的2 倍。厚度為6、8、10、12 mm的火龍果片熱風(fēng)干燥對應(yīng)的Ea分別為32.985 7、27.086 1、26.889 4、17.792 9 kJ/mol。不同厚度的火龍果片Ea不同,這與南瓜紅外干燥的研究結(jié)果[26]一致。
由表3可知,切片厚度恒定(8 mm),干燥溫度對火龍果片的總酚含量和抗氧化活性有顯著影響(P<0.05)。隨著干燥溫度的增加,總酚含量有增加的趨勢,70 ℃和80 ℃條件下火龍果片的總酚含量明顯高于50 ℃。這可能是因為低溫(50 ℃)干燥時多酚氧化酶未完全失活[27],導(dǎo)致酚類物質(zhì)分解較多。較低溫度(50 ℃或60 ℃)干燥火龍果片的抗氧化活性比較高溫度(70 ℃或80 ℃)干燥得到的火龍果片低,可能和產(chǎn)品的總酚含量有關(guān)。由表3還可得出,干燥溫度對火龍果片色澤(L*、a*、b*值)的影響不顯著,不同溫度下的干燥產(chǎn)品色澤無顯著差異。
表3 干燥溫度對火龍果片總酚含量、抗氧化能力和色澤的影響Table 3 Effects of different drying temperatures on total phenol content, antioxidant activity and color of dried pitaya slices
表4 切片厚度對火龍果片總酚含量、抗氧化活性和色澤的影響Table 4 Effects of different thicknesses on total phenol content,antioxidant activity and color of dried pitaya slices
由表4可知,干燥溫度恒定(70 ℃),切片厚度對火龍果片的總酚含量和抗氧化活性有顯著影響(P<0.05)。切片厚度為6 mm與8 mm的火龍果片總酚含量和抗氧化活性無顯著差異,但優(yōu)于切片厚度為10 mm和12 mm的樣品。這可能是因為較厚的火龍果片需要的干燥時間長,在高溫下長時間干燥過程中,酚類物質(zhì)發(fā)生分解、聚合等反應(yīng)。由表4還可得出,紅心火龍果片70 ℃熱風(fēng)干燥時,切片厚度對其制品色澤(L*、a*、b*值)影響不顯著,不同切片厚度的干燥產(chǎn)品色澤無顯著差異。
不同厚度、不同干燥溫度下,紅心火龍果片的熱風(fēng)干燥曲線呈現(xiàn)基本相同的變化趨勢,干燥初始階段有明顯的升速過程,除去起始階段,整個過程可看成降速干燥過程。Page模型能較好地表達和預(yù)測紅心火龍果片干燥任意時刻(t)水分比(MR)隨厚度(H)和干燥溫度(T)的變化情況,擬合方程為ln(-ln MR)=-0.925+0.032 T-5.699×10-5T2-0.464H+0.021H2+(-1.714+0.103T-0.057H+0.003H2)ln t。紅心火龍果片的Deff在3.537 4×10-10~19.942 6×10-10m2/s之間;厚度為6、8、10、12 mm時,對應(yīng)的Ea分別為32.985 7、27.086 1、26.889 4、17.792 9 kJ/mol。在干燥溫度70 ℃、切片厚度6 mm、干燥時間6 h下,紅心火龍果片的總酚含量和抗氧化能力較高。干燥溫度和切片厚度對紅心火龍果片的色澤影響不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