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新疆哈薩克族馬鞍墊裝飾色彩特征

2019-09-18 07:22吳碧靜魯閩
上海工藝美術(shù) 2019年3期
關(guān)鍵詞:馬鞍哈薩克哈薩克族

吳碧靜 魯閩

Saddle pad is the only textile among saddle utensils.Therefore, its textile technique, pattern structure, decoration approach and color feature are more characteristic than those of saddle.

圖2-1

圖2-2

馬鞍墊,是馬鞍具中唯一的紡織產(chǎn)品,因此紡織技法、圖案結(jié)構(gòu)、裝飾手法及色彩特征比馬鞍更有特色。哈薩克族馬鞍墊的裝飾特征不僅表現(xiàn)出哈薩克人民的心理需求和審美需求,還突顯出對實用功能的追求。本文以筆者在新疆伊犁地區(qū)實地考察為基礎,并以馬鞍墊裝飾色彩為切入點,從色彩的象征性、宗教性、民族性及色彩特點等角度分析哈薩克族馬鞍墊裝飾色彩特點和色彩意識,在對馬鞍墊色彩語言的解讀過程中可一窺哈薩克民族色彩觀的形成因素。

一、馬鞍具的起源與發(fā)展

馬鞍具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舊石器時代原始人類對野馬的馴化,從2009年在中亞哈薩克斯坦北部波泰地區(qū)出土的約5500年前的馬骨骼中發(fā)現(xiàn)馬牙齒戴有馬嚼子的印記,將人類馴馬史向前推進了約1000年。

盡管舊石器時代已發(fā)現(xiàn)使用馬具的痕跡,但馬鞍及其配具并不是同一時間出現(xiàn)的,早期人們將馬作運輸、駕車之用,隨著社會生產(chǎn)力的進步,馬開始被人們視為交通工具——作騎乘之用。此時,馬鞍也隨之出現(xiàn)。1992年,在新疆鄯善地區(qū)出土的戰(zhàn)國時期的馬鞍具,表面由皮革制成,內(nèi)有填充物,形態(tài)似坐墊,由肚帶、胸帶、鞧帶固定,這種簡易的“馬鞍”雖然能夠使人騎乘在馬上,但其安全性與舒適性的缺乏,仍使騎在馬上的人很容易摔下。直至魏晉南北朝時期高橋馬鞍的流行和馬鐙的出現(xiàn),才徹底地改變了這種情況,高橋馬鞍分前鞍橋和后鞍橋,有效防止了人的身體在騎行過程中的滑動,加上與馬鐙的配合進一步保護騎馬人的安全。高橋馬鞍的形制已十分接近現(xiàn)代馬鞍,而其配具也在發(fā)展中不斷完善,以哈薩克族馬鞍具為例,整套馬鞍具由包括馬鞍在內(nèi)的20多個部件組成。哈薩克族馬鞍具隨著時代發(fā)展功能更加完善,成為了哈薩克民族特色與精神文化的象征,也成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具有實用性的工藝美術(shù)品。

二、哈薩克族馬鞍具的特征

1.1 馬鞍具特征

哈薩克族也被稱為馬背上的民族,自誕生以來馬就在其民族文化中貫穿古今。馬鞍具形制及制作工藝的復雜或許代表著這一民族日常生活中最具有儀式感的行為,事實上馬鞍具確實與哈薩克族的禮儀活動息息相關(guān)。

一套完整的馬鞍具,有馬鞍、馬鞍墊、馬嚼子、韁繩、馬鐙、馬肚帶、鞍后繩、馬披肩、馬胸帶、馬鞭等20多個部件組成(圖2-1)。其中馬鞍墊能夠有效防止騎乘者因騎馬時的大幅度動作而摔下馬,并增加騎馬的舒適感,另一方面,馬鞍墊能減少馬鞍對馬匹背部的摩擦,起到保護馬匹的作用。

哈薩克人嫁娶時,以擁有一套做工精良的馬鞍具為自豪,馬鞍具常作為哈薩克族姑娘出嫁的重要嫁妝,這類用于婚事、遷移、節(jié)日的馬鞍多被視為女士馬鞍,而與之相對的則是男士馬鞍,多用于日常生活、賽馬、戰(zhàn)爭等。從裝飾特點角度對比,通常女士馬鞍多鑲嵌貴金屬材質(zhì)的裝飾圖案,如銀,少許的則又會在銀鞍上鑲嵌金箔,裝飾紋樣多為變形的幾何紋樣如云水紋,卷草紋等,除金屬裝飾外,還會在鞍頭鑲嵌紅珊瑚、綠松石等珠寶加以綴飾,風格精美華貴,因其繁工貴重,除作禮儀之用外也常被視作世代相傳的珍藏。男士馬鞍則需要更加堅固適用,裝飾特點大氣、質(zhì)樸,裝飾紋樣多為金屬材質(zhì),如金、銀、銅,一般不鑲嵌珠寶。此外還有兒童用馬鞍,兒童馬鞍尺寸較小,多使用漆畫裝飾,鞍橋造型更加童趣天真。

1.2 馬鞍墊特征

馬鞍墊是系或扣在馬鞍上的墊子,是馬鞍具中唯一由織物制成的馬具用品。系于馬鞍上面的稱作上鞍墊,也可稱為“坐包”、“鞍褥”,使人在騎乘時更加舒適自如,緩沖慣性,功能類似于坐墊(圖2-2)。墊在馬鞍下的方形墊稱為“下鞍墊”,用于保護馬匹防止馬鞍與馬背摩擦將馬背磨破,材質(zhì)主要以織物為主,也有皮革。

圖3-1

圖4-1

圖4-2

圖4-3

圖4-4

圖4-5

圖4-6

馬鞍墊通常使用絨布縫制,填充物為棉花或羊毛或人工合成纖維,裝飾工藝一般有刺繡和鑲邊,流蘇也是很常見的裝飾手法。裝飾題材以植物題材為主,圖案多為植物變形的抽象圖案,并結(jié)合幾何圖形,紋樣結(jié)構(gòu)為適合紋樣、對稱紋樣等。上鞍墊常見的有長方形和適用于馬鞍形狀的式樣,長方形的上鞍墊會對折使用,對折后的圖案通常會一段留白以突出馬肚帶上的裝飾。下鞍墊為了更好地保護馬背,造型與馬鞍呼應,裝飾圖案分散在除被馬鞍覆蓋的其他位置(圖3-1)。馬披肩通常圖案較滿密,多綴有流蘇裝飾。

三、哈薩克族馬鞍墊的色彩

3.1 色彩的象征性

在哈薩克族傳統(tǒng)文化中,對白色和紅色有特別的關(guān)注,整體民族色彩氛圍尚白尚紅,而在馬鞍墊中色彩更多的是被黑色和紅色所占據(jù),其次是綠色、藍色、黃色、白色等。此外還出現(xiàn)了如橙色、紫色、粉色、玫紅色及其他色等點綴色,被看成是由傳統(tǒng)色系延續(xù)而來。哈薩克族馬鞍墊呈現(xiàn)出的這種色彩傾向與宗教信仰和民族文化有緊密關(guān)系,并直接或間接地映射在了現(xiàn)實生活中。

黑色在哈薩克語言中寫作“qara”,源于黑夜、黑暗,代表著神秘和未知,由此使黑色成為一種力量的象征,此外黑色還引申出碩大、遼闊、兇猛等詞語義。

紅色則聯(lián)系到火、太陽,哈薩克人尊崇火,祈求燈火,將火稱為“火母”來崇拜。因為他們認為火是一種神圣的力量,具有驅(qū)除妖邪、擺脫災難的力量。紅色代表著溫暖、喜悅,此外紅色又是血液的顏色,還象征著死亡、肉食、面色紅潤的含義。

綠色是草原的顏色,哈薩克人逐水草而居,世世代代生活在草原上,綠色的草原意味著牲畜充足的草料,是生活中最常見的顏色。綠色象征著生命,溫暖的春天,是游牧生活的依據(jù),使人聯(lián)想到繁衍、茂盛、興旺。

白色被認為是純潔、善良的象征,哈薩克人把一切美好的愿望都寄托給白色,用白色代替吉祥美好的事物。在哈薩克傳說中有一名年輕的首領(lǐng)在戰(zhàn)爭中負傷,炎熱、疲憊使他生命垂危。這時,一只白天鵝從天而降,挽救了他的生命,并變身為一個美麗少女與他成婚。為了紀念這一事跡,他們給兒子取名為哈薩克,意為“白天鵝”,這一傳說被認為是哈薩克族的起源。

藍色一般被認為與天空有關(guān),是神圣的,因其引申出與“蒼天”、“神仙”、“神靈”有關(guān)的含義,又與宗教信仰聯(lián)系緊密。

黃色代表著草原的秋天,象征枯萎、病痛,在哈薩克語言中有創(chuàng)傷、重癥、坎坷、陳舊、老的含義,多使人聯(lián)想到不好的事情。

從色彩代表的各種寓意來看,馬鞍墊以黑色、紅色為主,其他顏色為輔的特征反映了其馬鞍墊的制作者希望騎馬者擁有強大的力量,安全、快速地馳騁在草原之上這一心理原因。

3.2 色彩的宗教性

哈薩克族先民在信奉伊斯蘭教之前,曾信奉薩滿教,又受到祆教的影響,拜火是薩滿教和祆教最重要的標志之一,哈薩克人至今仍對火尊稱為“火娘娘”,而在哈薩克族傳統(tǒng)文化中紅色象征的是”火“,紅色引申出哈薩克人希望具有驅(qū)除妖邪、擺脫災難的力量的愿望,意味著溫暖、喜悅的正面含義。而在伊斯蘭教文化中,象征圣潔的白色及代表生命與自然的綠色占據(jù)篇幅最大,黑色也受到喜愛。哈薩克族人民在信奉伊斯蘭教之后,自然也接受了伊斯蘭教的教規(guī)與習俗,因此在色彩傾向上呈現(xiàn)出了尊白、喜綠、尚黑的特點。由于長期信奉薩滿教的緣故,薩滿教對哈薩克族的意識形態(tài)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影響,因此在哈薩克宗教文化中,除了伊斯蘭教的內(nèi)容仍可看到薩滿教形成的影響,如哈薩克族除尚白色外,還崇尚紅色。

哈薩克族色彩觀的形成離不開宗教,受宗教的影響哈薩克族工藝美術(shù)在各民族工藝美術(shù)中別具一格。哈薩克族工藝美術(shù)呈現(xiàn)出的色彩特點通常以受宗教影響形成的色彩偏好,白、紅、綠、黑居多,在此基礎上,發(fā)展出對其他色彩的喜好,遵循著這一特點哈薩克族工藝美術(shù)形成了具有濃郁宗教色彩的藝術(shù)風格。

3.3 色彩的民族性

哈薩克族人民世代生活在遼闊的草原上,其文化背景、生活方式等皆脫胎于自然環(huán)境,基于這一不可回避的因素形成了其民族文化與民族精神,反映在色彩上,除受宗教影響的色彩偏好外,哈薩克族還喜好使用藍色、橙色、粉色、紫色。哈薩克族獨特的色彩語言可以被認為其民族精神的符號。

圖4-7

圖4-8

對比其他伊斯蘭國家的自然環(huán)境,新疆哈薩克族聚居地自然環(huán)境優(yōu)越,植被資源豐富,遼闊的草原與長期的游牧生活養(yǎng)成了奔放的民族性格,因此反映出特有的地域與民族色彩。如在現(xiàn)實生活中,哈薩克人喜愛將單色做底色,其他顏色作為圖案將畫面鋪滿,色彩有時甚至多達10種左右,且常常使用對比色的組合搭配,如紅色與綠色,藍色與橙色等的搭配,效果熱烈張揚。哈薩克民族工藝美術(shù)裝飾風格除受宗教的影響之外,與自然環(huán)境和民族習俗均有直接關(guān)系。

四、馬鞍墊色彩的特點

4.1 色彩調(diào)性

馬鞍墊的色彩構(gòu)成在整體上看呈低中調(diào)的色彩調(diào)性。以黑色為底色的馬鞍墊為例,黑色所占比例最大,其次紅色、綠色、藍色、黃色作輔助色,橙色、紫色、白色、粉色、玫紅色及其他色作為點綴色出現(xiàn),所占比例最?。▓D4-1)。

馬鞍墊呈現(xiàn)出的色彩特征與其民族生活用品色彩特征既有所聯(lián)系又有所區(qū)別,馬鞍墊與氈毯、坐褥、床褥、服飾等實用物品的色彩有一脈相承的聯(lián)系,以哈薩克族服飾色彩為例:整體服飾色彩以黑色、白色、紅色、綠色、藍色為主。馬鞍墊除受宗教的影響外,還表現(xiàn)出明顯的適用原則,從審美角度來看,以黑色或紅色等單一色彩為基調(diào),能與其他顏色的裝飾圖案產(chǎn)生對比,視覺效果更好。

4.2 對比色

在馬鞍墊的色彩搭配中,常見的有黃色和紫色(圖4-2),紅色和綠色(圖4-3),橙色和藍色(圖4-4)這三種對比色組合,對比效果強烈、體現(xiàn)出哈薩克人熱情、開朗的民族性格,這些對比強烈的色彩符合哈薩克族的審美需求。從色彩原理的角度分析,黃色和紫色是明度對比的極端,紅色和綠色是彩度對比的極端,橙色和藍色是冷暖對比的極端。在馬鞍墊的裝飾色彩中,對比色常常組合出現(xiàn),也會按照實際需求調(diào)整色彩的彩度與明度,使畫面更加和諧。

4.3 合理的色彩面積

若將馬鞍墊此品類的色彩量化來看,黑色所占比例約為6,其他顏色所占比例約為4,色彩比例呈6:4的比例,接近黃金分割1:1.618。馬鞍墊中使用到的色彩多樣,但色彩在合理比例下的應用就能使種類繁多的色彩呈現(xiàn)出良好的視覺效果。圖4-5為筆者于2018年8月在新疆伊犁哈薩克族聚居地進行實地調(diào)研及查閱資料,總結(jié)出的馬鞍墊色彩傾向及色彩面積占比圖。

圖4-6為長方形的上鞍墊,紋樣分布在兩側(cè)及中間的位置,色彩構(gòu)成是以黑色為底色,高明度的淺黃色描邊點綴紅色紋樣。色彩比例如圖4-7所示,黑色占比約為60%,其他色彩占比約為40%,呈6:4比,比例適宜,裝飾效果理想。

4.4 搭配和諧的色彩

哈薩克族工藝美術(shù)追求靈動秀美的裝飾效果,在心理動因的驅(qū)動下亦要滿足審美的需求,使用色彩時若單純地進行數(shù)量上的增加就會適得其反。馬鞍墊裝飾色彩的應用雖然與服飾色彩應用有所不同,但其中的色彩應用原理是一致的,都選擇了在色相較多的情況下,保持色彩的明度相似,使視覺效果更加突出,色彩搭配更加和諧。

圖4-8為下鞍墊,在黑色為底色的基礎上選擇了赭石色作為邊飾,并搭配了高純度的明黃色和高明度的淡黃色作裝飾紋樣,使其在底色的襯托下更加鮮明。紋樣中心區(qū)的對比色有2組,分別是藍色和橙色,綠色和紅色,其中橙色和紅色的明度相同且明度高于藍色和綠色,因此,在視覺上造成一種前后關(guān)系,增強畫面層次感,顏色明度的調(diào)整也使畫面更為和諧統(tǒng)一。

五、結(jié)語

馬鞍具作為承載哈薩克文化基因的典型生活用具,代表著其民族個性與生活方式。馬鞍墊在發(fā)展中體現(xiàn)出的適用原則展現(xiàn)了哈薩克藝術(shù)極強的民族特色,而馬鞍墊色彩則使哈薩克藝術(shù)體現(xiàn)出了強烈的地域特征、民族特征和宗教文化的印記。

筆者認為,在馬鞍墊的裝飾色彩中,多以單一色為底色,特別是黑色,黑色在哈薩克文化中是力量的象征,其他色彩作為輔助色,如紅色、綠色最為常見,紅色象征著火焰,綠色則象征生命。

哈薩克族對黑色、紅色、綠色的偏好及其他色彩的應用反映了自然環(huán)境對其審美意識的影響外,同時又深受宗教信仰的影響,紅色標志著哈薩克族先民早期信奉薩滿教的歷史,黑色和綠色則是受到伊斯蘭教的影響。

筆者研究發(fā)現(xiàn)馬鞍墊的色彩比例可劃分為6:4的面積,如黑色為6成,通常是單一底色,其他輔助色為4成,這種色彩的比例接近黃金分割1:1.618。使馬鞍墊的裝飾色彩更加和諧、美觀,這一色彩規(guī)律是色彩設計科學與民俗生活相互融合的真實表現(xiàn)。

綜上所述,哈薩克族的色彩觀有理可循,馬鞍墊裝飾色彩的審美取向既要服務于宗教也要滿足實用性的需求。這種特殊的裝飾色彩形成為一種既有象征意義又有視覺表達效果的形式。從馬鞍墊裝飾色彩及其特征釋出的種種信號表示,色彩對哈薩克民族的生活有重要意義。

猜你喜歡
馬鞍哈薩克哈薩克族
阿依努爾——獻給一位哈薩克支教女孩
寫作教學中融入哈薩克族民俗文化的策略研究
哈薩克族小學生識字策略探究
適彼樂土
天馬雙翼(一):托忒文在哈薩克與清朝交往過程中的媒介作用
淺析新疆哈薩克族民間勞動舞蹈的動作來源與發(fā)展規(guī)律
“馬鞍”